搜索
峻毅的头像

峻毅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报告文学
201904/03
分享

行走在诗和远方

人们都知道,诗和远方是指理想的生活。

行走在安吉的那山那水那乡村中,处处能感受到诗和远方。


  一、水之美好

2018年8月的最后一天,辰时离开中国作家协会北戴河创作之家,日行1500多公里,风尘仆仆赶回浙江,到湖州参加中国报告文学作家湖州行采风活动。抵达夜宿的酒店,办好入住手续,时钟已经踏入了这一天的最后一个时辰。

站在淋浴莲蓬头下,借水的温柔抚摸解乏。仰望着喷溅而下的水花,突然想起何建明先生写安吉的长篇报告文学《那山那水》,有些走神,水趁机从唇角滑进嘴里,有股雨露甘霖之味,真爽口,顿感这水与北戴河的自来水有质地之别。这水像绸缎般柔,淋浴时长发柔顺,不打结;皮肤滋润,不紧绷。在北戴河淋浴,长发打结梳不顺,容易拉断,不用护发素还真不行;沐浴后不用润肤乳液护肤,浑身皮肤发干紧绷,很不爽。

第二天起床洗漱,手触毛巾的一刹那,两地水质之别更加明显——同条毛巾,同款沐浴液,同样挂在浴室干晾,在这里,毛巾像被护理液浸泡过一样蓬松柔软,有弹性;在北戴河,毛巾硬得像刮了一层厚厚的浆,粗糙得能当搓背布用。

瞬间,我想起了壬辰年盛夏,浙江邮政征文终评会议安排在安吉深溪一家三层楼山庄,一条黑色柏油公路盘山而上,山庄在群山环抱之中,非常幽静,是静心阅读的好地方。山庄名不记得了,只记得那里的山水。有一条不小的山溪从山庄门前穿流而过,清澈的涧水潺潺不歇,光脚在溪里蹚,那股凉爽,一直能传递到全身的神经末梢。在溪水里搓洗的白毛巾,像打了增白肥皂似的白亮。这段记忆像胶片摄影,已成像在照片里。

逆着溪流向上行,有一条一米来宽的木栈道长廊,是山庄主人修造的;中间有个凉亭,摆着木凳木桌,还放了一壶开水。山庄女主人说,这壶水是用活溪水烧的,天然溪水泡茶,跟有漂白粉的自来水泡茶,口感大不一样。勿庸置疑,喜茶者自然知道泡茶讲究水质,最好是山泉水或者溪水。

坐在凉亭,一杯茶,一本书,一坐一上午,边听溪水唱歌,边跟书中的诗文对话,令人心旷神怡,文思飞扬。

山庄的住宿硬件软件都一般,但周边那山那水真是美得难以忘怀。尤其是这股溪水,有女性的阴柔,也有男性的阳刚,时隔六年,每每想起,依然能感受到水之美好。


二、第一印象

中国报告文学作家湖州行采风活动启动仪式结束,便进入分组采风。我跟安吉有缘,跟着安吉县委宣传部领导黄宣华先生再次走进安吉。

安吉我不陌生,前前后后到过十来次;也不能说熟悉,每次进安吉都是几十人的团队活动,来去匆匆,走马观花。虽然比那些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踢脚绊倒挤着人群跑,没头去尾听介绍的一般游客更用心观察,但充其量也只是对着照片能回忆起镜头下的某些情境,能把一些印象碎片拼起来而已。但对安吉的竹,安吉的绿,印象颇深。

第一次走进安吉,那是2006年初春,我在邮政系统工作,单位奖励上年度先进工作者湖州(南浔、安吉、莫干山)二日游。当时路况不好,大多时间在大巴车上摇晃,参观很仓促,快得像跟浏览网页似的。

当时的安吉游,就是看中国第一竹乡大竹海,看拍过电影《卧虎藏龙》而名扬在外的大竹海构成的自然景观,再就是吃竹笋宴。当我走进安吉,走进拥有1800平方公里、四周都是用竹子做成的竹楼、竹廊、竹栏杆、竹凉亭、竹台阶……的大竹海——国家级森林公园,走进占地600亩、荟萃了国内外300多种竹种的竹博园,便知这个“中国第一竹乡”绝非宣传广告,而是名至实归的。

我知道东坡先生对竹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赞颂。到了竹海,行在竹林,自然想进一步理解东坡先生赞颂竹的情怀,也想细细品味竹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内涵。我搜肠刮肚想可以形容安吉竹海的成语——竹海茫茫、竹波万里、竹烟波月、竹径通幽……,感觉都欠点火候,但我又找不出更确切更完美的成语来概括。

那时的安吉,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绿。绿得沉静,绿得灵秀。整片碧绿如洗,无论山坡丘陵,无论河谷平原,无论坐落于海拔千米的亚洲最大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无论峰峦绵延起伏的龙王山自然保护区,放眼望去,满目浅浅深深淡淡浓浓的绿,像一幅层层叠叠无限长的画卷,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沁人心脾的绿色流香,深深地吸一口,似能把五脏六腑里的尘埃冲洗得干干净净。

这是铭烙在我记忆深处的安吉印象,第一印象。那时,距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习近平视察安吉余村,对余村干部们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过了半年,我对这一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的高瞻远瞩的思想还不很了解,但是对“绿水青山”这一成语倒有一种身置其中的触感和动容。

此次中国报告文学作家湖州行分组采风只有两个半天,时间很紧,我们边进午餐边听黄宣华副部长介绍安吉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1998年底,因受太湖流域污染牵涉的安吉,被国务院黄牌警告,这是安吉人的痛!

2008年初,安吉县人大十四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决议》,接着又出台了《安吉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并委托浙江大学编制《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依照“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的四美原则,启开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序幕,计划用十年时间把全县187行政村建成中国美丽乡村。

十年过去,安吉,这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也是美丽乡村的发源地,基本实现了当初制定的计划,已经走出了一条让青山绿水变为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之路,全县植被覆盖率75%,空气质量一级,水质达标率100%,垃圾回收率100%,真正成了全国首个生态县,全国唯一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县,被评为全国文明县城,评为全国卫生县城、百强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县,等等,N个全国……全国……榜上有名。安吉的美丽乡村建设,已不只是安吉的亮点和骄傲,那是浙江的亮点和骄傲,也是中国的亮点和骄傲。

十年间,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均有安吉的代表;安吉一年两次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安吉写的乡村治理“余村经验”信息上了中央办公厅信息直报,中办可从来没有发过县一级的信息,安吉人真了不起!这是安吉人阵痛后涅槃的骄傲!


三、大竹园从陋贫到富丽的蜕变

我与刚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乡村是国》的作者纪红建先生和安吉作家协会主席汪群先生一组,采风作创的主题是美丽乡村,计划走访灵峰街道的三个比效有特色的村落——大竹园、横山坞、蔓塘里。

灵峰,单是这个带有灵性的名字,已经让我浮想联翩,更何况灵峰旅游度假区是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国只有26家,浙江省仅4家。百闻不如一见,我有些迫不及待走在灵峰,与村民零距离交谈,听老百姓讲与美丽乡村的切身故事,这是我最想要的第一素材。

放下饭碗,顾不上午休,稍做些准备就出发了。

此时,正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辰。何建明先生说过,好的文学作品是靠脚走出来的。我绝对相信,尤其是报告文学作品,报告文学作者肯定会有如此体会。

竹园总让人滋生诗情画意的想象。从古至今,文人墨客以竹为背景的名作不计其数。“大竹园”三个字,听起来就有浓浓的诗意,想象中就有诗和远方的味道。

大竹园地处安吉县域中心地带。村口有一堵用红砖砌成的宽矮墙,正面是青色大理石砌出来的“大竹园”立体艺术字。矮墙后是一片黄秆京竹,两边是郁郁葱葱的樟树,衬得金黄色的竹竿更加醒目。这堵矮墙既是村名牌,更是一道艺术屏景。

通向村庄的村道用长石板铺成,右边是由80余棵水杉组成的党员“红锋林”,代表全村75名党员在绿色生态发展中争当红色先锋的决心;左边是白墙黑瓦的民居围墙,樟树越出墙头,像撑开的绿色大伞,行人享受着绿色夹道欢迎的待遇。

走过观赏荷塘。入秋的荷塘自然不见花红,但翡翠般的荷依旧亭亭玉立,托着沉沉的莲蓬,更显稳重与老练,风采不减花季。

忽见一座精致的小竹桥,用料全是当地自产的原生态毛竹。桥头伫立一块大竹园的导览图,村委会、党小组之家、老年活动室、卫生所、幼儿园、文化礼堂、旅游驿站等公共设施的位置一目了然。

走过竹桥,两栋两层的连体小洋楼,青砖外墙深灰瓦,红砖砌成窑洞形门窗,二楼外墙有一层青砖砌成镂空墙,立体感超强,文艺范儿十足;场院足有篮球场大,铺有青灰地砖;一堵用长方形土坯砌成的墙,红、黄、青、橙、灰、白等色彩都是当地本土自然色,没加任何染色剂,特别有艺术味。听大竹园村党总支书记褚飞明介绍,这是用老厂房改造的村艺术馆,为了这片绿水青山不受一丝污染,作制品粗加工厂搬迁了,厂房空着也是空着,就把它改造成村艺术馆了,700多平米。一楼两个展馆,泥塑馆和竹制品馆。泥塑是大竹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传承人,可以给孩子们开设课外活动,培养孩子们的泥塑艺术兴趣和动手能力;竹制品是安吉传统工艺,更有传承和展示的意义……。

一个村都有自己的艺术馆,确实很有意思!将空置的旧厂房改造成如此气派又接地气的村艺术馆,既美化了村里的环境,又丰富了村里的艺术文化。美丽乡村,就要让村民们的精神状态也一起美丽起来,那才是真正具有时代意义。

边走边聊。褚飞民告诉我:“大竹园其实没有大竹子。以前村里一片片小竹林诸多,还有一些不常见的紫竹、红竹、观光竹等,小竹林渐渐形成了大竹林,因此得名大竹园。大竹园村行政区域面积8.7平方公里,山林6500亩,耕地3300多亩的;十多年前,与天荒坪的余村相比,简直就是个贫困村。我刚进入村委那年,村委办公地连一盏电灯都装不起,村民纷纷外出打工谋生。十年前,我们赶上了安吉美丽乡村建设大潮,并以此为契机,先后经历了村庄环境整治,创精品村,创建美丽乡村,前后花了七、八年时间,才有现在这般样子。2017年,大竹园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了2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也超过了3万元,我们实实在在尝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理念带来的甜头,感受到了美丽乡村建设给农民的实惠。以前,大多村民把垃圾扔出门外就不是自家了,现在村里560多户人家2000多人没有谁会乱丢垃圾。村里干净了,村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美丽乡村,进来的第一感觉就是村里干不干净。现在你任何什么时候进村,都是这个样子,干净已经常态化了。”

我没有理由不相信,一路走来,不管是路面,还是屋前屋后的小溪小沟,确确实实很干净,不见一片落叶一根草,甚至没见有烟头。大竹园村真像竹园似的安静,我们想找村民聊聊,几乎没见什么人。褚天民说,这个时候,青壮年基本不会在家里闲着,大多早出晚归,在附近乡镇务工;农家乐里肯定有人,说着就带我们往农家乐走。

秋老虎的日头还是挺厉害的,晒射在暴露的皮肤上,火辣辣的。我们谁也没有戴帽撑伞,额和脊背开始流汗。路过一座非常气派的三间三层的乡村别墅——大竹园自然村11号。门牌很特别,比城里的门牌大很多,淡淡的竹叶背景,写着“清洁乡村、美丽家庭、家亲家训、遵守纪律、爱护公物、服务社会”,除了门号,还有鲜艳夺目的五颗红五星。看落款,这是大竹园村的五星级家庭。

院门虚掩着。我轻轻一推,大门敞开敞。院子很大,停五、六辆轿车没问题;院里种了不少花卉树木,东侧是个长长的大凉亭,东北角是一个用竹篱笆拦起来的有二十来平米大的鸡鸭欢乐场。一位老伯蹲在那里伺弄他的鸡鸭,正在抢食的鸡鸭们,见有生人走近更是兴奋,咯咯咯嘎嘎嘎地叫开了,像在欢迎我们。

褚天民向老伯介绍我们。老伯招呼我们在大凉亭下坐,麻利地拿出自种自制的白茶给我们沏茶。看得出,这位憨厚不失热情的老伯是见过世面的。

老伯叫倪美宝,71岁。儿子在天荒坪一家企业上班,儿媳妇在香溢度假村上班,女儿在江苏卖茶叶,孙子在安吉县城读高二。倪伯说,村里实行了土地流转,不用伺候土地了,上了年纪也不会做生意,就看看家,在院子里撒点菜子,伺弄伺弄花草鸡鸭,空时去老年活动室聊聊天,拉拉琴。儿女儿媳蛮孝顺,自己每月有2000多元养老金,老年生活过得蛮滋润的。

纪红建:“倪伯,我特别想知道你家以前的故事。现在那么好的房子,是怎么来的,肯定有个变化的过程。”

倪伯:“主要是靠人民政府政策好。改革开放,实行土地责任制,近几年又推出土地流转。种责任田好是好,但年成好不好要看老天脸色。实行土地流转,年轻人都去上班赚钱了,老年人都有养老金,旱涝保收,比扒地头的收入要高许多。这房子造了四、五年光景,花了100多万元,主要是靠儿子儿媳的工资积蓄,小夫妻俩人一年工资收入有十几万元,家里还有6亩地茶山,一年也有6万多元。”

纪红建:“种茶累不累?”

倪伯:“累!劳动咋会不累呢?前天昨天都在山上锄草,不过比种稻轻松。这些年,种稻呒得种菜好,种菜呒得种瓜好,种瓜呒得种花好,种花还是种茶好。相比之下,种茶是最轻松的,收入也比较高。最辛苦是养殖业,活口风险太大。”

纪红建先生问倪伯小时候吃过什么苦没有,让倪伯讲讲小时候的故事。

倪伯一脸认真,强调:“71岁的人,是没有资格讲吃过苦的。”

倪伯进入了回忆:

“我是1948年生的,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旧社会怎么样,我没有记忆。解放初期分土地,我也没有印象。三年自然灾害吃大食堂的事我经历了。我的记忆里,小时候这里就叫大竹园,有大片的红竹林,周边呒得公路,只有人行小道,卖余粮要挑到刘家塘、白水湾去。那时候,大竹园是上墅乡最远最偏的村庄,是全乡12个村里最后一个村,最穷一个村。村干部去到乡里开会,每次都要被留下来进行帮教,像被老师留下来补课的小学生。

小时候,我家人口多劳力少,兄弟五人我最大,阿爹跷脚残疾,阿妈要照顾那么多孩子吃穿。我8岁开学,10岁辍学放牛,到了13岁,阿爹又让我读书了。我很珍惜,学习成绩好,老师很看重。读到15岁半,小学五年级,又放下书包不读了。当时生产队有规定,每家必须有一人放牛。我是老大,该我放牛。

我记事早,4岁就帮妈妈带弟弟了,还跟妈妈下地拾番薯根,很小就参加生产队劳动。当时,全劳力一天15分,妇女一天7分;生产队对我家很照顾,我一天能拿9分。我20岁那年,和我二弟一起参加征兵体检,二弟当兵走了,我被留下照顾家里。

实事求是讲,我小时候的这些苦,根本不算什么。像我这样的年纪,是呒资格好讲小时候怎么苦怎么苦的,是呒资格说那个时候生活多少多少难的。为什么呢?那时候条件确实不好,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刚刚解放全中国,整个国家穷啊,要什么没什么,生活艰苦些也正常的。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要做的事,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要过的日子。那时候,我放牛也是必须的,是那个年代的需要,是生产的需要。要是我生在有拖拉机的年代,就不需要我放牛了。现在的小八仙(孩子),想看看牛都不容易看到了,还用放牛吗?好好读书才是必须的。我爹妈这代人,要比我们苦得多了。我们这一代人,奋斗有目标,家庭建设有目标,一步一步努力,都已经实现了。我们不能说跟着毛主席吃苦头了,任何人不能说这样的话。说话要凭良心,像我家这样的家庭,本来就是一个贫困家庭,我一生下来就是那么穷,是解放后一步一步好起来的,没有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得解放,也呒得改革开放。现在过上好日子了,是不能忘了毛主席的。看问题要实事求是,不能由着自己性子胡说乱来,那些胡说乱来的人,都是些自私自利的狂人。”

倪伯很开朗,很健谈,很坦诚,有他自己的见解。说着说着,老人情绪有些激动。我听着也很受感动。

我问褚书记:“老爷子是党员吗?”

“不是!”

纪红建先生是湖南人,听不懂倪伯的安吉方言,我和汪群主席不时地给他翻译。他一会儿望着倪伯,一会儿看着我们,十指不停地在笔记本键盘上飞舞。在毛泽东文学院工作的纪红建先生非常有触感地说:“这样的故事多好啊!一说就是一个文学话题。我在问他苦不苦,他却逆转了话题,用他的思路反驳我。这是他的内心话,不是谁想教能教的。农民就要像农民的样子,满天都是星星。”

我不明白这个“满天都是星星”的寓意,但我明白,一个普通老农发自内心深处的那番话,打动了这位资深报告文学作家。

严纪红:“倪伯,你们家以前的房子是什么样的?您住过草房吗?”

倪伯:“在我阿爹手里呒住过草房,我自己手里倒是住过的。分户时,阿爹只给了我一块地皮,让我自己奋斗。手里呒得钱,盖不起瓦房,只好先盖了三间草房安身。不下雨还好,一遇雨夜,茅屋外面落大雨里面落小雨,整夜不得安睡。过了半年,困难是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自己上山烧土窑制瓦片,终于把三间茅屋翻成了三间土坯墙瓦房。我的奋斗也从这里开始。”

“哪来的土窑?”我有些好奇。那个年代个人没有生产资料,生产队也不允许有副业的。

倪伯开怀大笑:“我们自己在山体上挖了个洞,叫上一个师傅,帮我们监工把关,就那么干的。那年,这一带遭遇松材线虫病灾害,山里到处是大松树萎蔫后留下的死根桩,正好挖来烧窑用。我们只能夜里偷偷摸摸上山烧窑,白天得在生产队做生活。那时人心纯朴,老百姓与老百姓关系都不错,没有人在背后打小报告。民不告,官不究,没人举报,大队干部生产队干部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好日子就是要自己奋斗的。我年纪轻时,人蛮活森吊相的(像猴子一样不安分),不怕吃苦,就想赚钞票。当时机会蛮好,县土特产公司的一个朋友跟我讲,你家空地那么大,搭建点小屋,可养毛兔。我只管养,种兔他供应,还给我2000元的无息贷款。种兔2元钱一斤给我,养大回收价80元一只,条件就是成兔必须由他们收购,不能自找销路。我听了他的,一下子养了60多只。开始蛮好,夫妻俩忙是忙,看兔子一天天大起来,开始繁殖,蛮可爱的,看着都高兴。县土特产公司如约收走了130只,还清了贷款,还赚了一笔,心里蛮欢喜。

兔子繁殖快,越养越多,那年毛兔收购价一路上涨,县土特产公司让我都存栏保留,等他们来收。我原以为可以大赚一笔,可就不见他们来收购。后来有人上门来收购,看我们家兔子大,毛质好,出价200元一只,400元一对。我也太老实,给县土特产公司打了电话,说了这个情况。县土特产公司满口承诺,他们也以同样的价收购,让我继续存栏保留,不要卖掉。我心存感恩,是县土特产公司给了我致富的机会,我得守信,硬是没有卖掉。

近300只毛兔吃喝拉撒可不是小事,时间长了光是饲料成本也担不住了。每次打电话催他们来收,总是说留着留着。不知不觉,毛兔市场突然疲软,无人问津毛兔了。家里实在养不起它们了,这种毛兔肉不好吃,白送人都不要。那一次亏大了,那位叫我养毛兔的朋友一个劲说对不起对不起,订货的不要了,他也没办法。当时大家都没有书面合同,只能吃哑巴亏。已成定局,再难过再伤心都没有任何意义了,该放下得放下,重新奋斗呗。

活森吊相的人,是勿肯轻易服输的,养鸡养鸭,种稻种菜种瓜,做啥好赚就做啥。扑腾来,扑腾去,奋斗了大半辈子,农民光靠扒田头再辛苦也积不起多少钱。直到村里创建美丽乡村,农民责任田土地流转,年轻人做生意的做生意,上班的上班,衣兜里有了现钱,才真正过上了安安稳稳的舒心日子。现在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了。我还买了两把上千元钱一把的胡琴,不识谱不要紧,看别人拉,硬记学会了几首,自娱自乐,蛮开心的。年轻时欢喜是欢喜,哪来工夫玩啊,胡琴也买不起,就算买得起了也舍不得花这钱。现在有时间玩了,也舍得花钱买胡琴了。我去拿来,给你们拉两段。”倪伯说着,乐呵呵地进屋捧出胡琴,摆开架势,像模像样地给我们拉了起来。

……

拐进倪伯的家,听倪伯讲他家从陋贫到富丽的蜕变,并不在计划内,纯是偶然,也是缘分。不知不觉夕阳西下,倪伯的儿子孙子回来了,接倪伯去亲戚家喝喜酒,我们才意犹未尽地起身告别。

我们边走边欣赏大竹园村的民居,大多是小洋楼,整体是白墙黑瓦,干净利落,清爽悦目,非常大气。穿过一条白墙黑瓦围墙相夹的长弄,扑入我眼帘的是错落有致、景观各异、如梦如幻、如诗如画、崭新的黑瓦白墙的别墅群,古色古香的中式风格,非常典雅。

“这样的别墅,多少一平米?”我以为是商品房,随口问陪同的灵峰街道干部钟咏梅。

“这是大竹园村省级农房试点项目工程,是村民拆迁安置试点房,不外卖的。”

“拆迁安置房?一户一幢吗?”我不能不吃惊。

“是的!一户一幢。60多幢,多种户型。按落地面积,小户125平米,中户130平米,大户138平米,总建筑面积约22800平米,是特请上海交大给设计的。”

我惊讶得目瞪口呆,愣了好一会,拿起手机一算,由衷赞叹:“即便是按小户型两层楼来算,也有250平米,已经比国家正部级住房标准高出许多了,更别说大户型三层楼的,如此豪宅竟然是农户拆迁安置房?真正不敢想象啊!”

“是的!这要是在以前,是没有哪个农民敢梦想拥有这样的住房的。这批新农房面积较大,一户人家是住不了那么多房间的,村里有计划进一步挖掘新农房的潜力,为村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为村民做些致富实事。”

……

这回没能到大竹园村四季有花有果的休闲果园看看,没能到青青茶园走走,实为遗憾。回酒店的车上,我在想何建明先生《那山那水》里写的——“余村的美,既有陶渊明式的世外桃源之美,更有新西兰霍比屯的那种大自然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美。来之后,你会有一种不想再走的感觉;走之后,你的神思里总仿佛有一幅‘余村桃花源’的图画时不时地跳出来招惹你。”余村是美,但当下的安吉,这种美已不是余村独有,有些村落甚至比余村还要美。上世纪末,余村已是“十万元村”“百万元村”时,大竹园村还是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余村人过上楼上楼下、电视电话、进进出出有轿车的风光生活时,大竹园村大多人还住在土坯房里,还在外出打工谋生的途中跋涉。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宏伟战略,让大竹园村有了从陋贫到富丽蜕变的机遇,倪伯的家只是一个缩影。如今的大竹园村,也能与余村媲美,尤其是拆迁安置别墅群——最美的新农房。


四、处处可见民宿风情的横山坞村

2018年9月2日上午,走访横山坞村。

横山坞村行政区域面积比大竹园村小1.9平方公里,山林和耕地面积也远远不及大竹园村多。但在这个不大的村子里,精品民宿建设却是一道别样的风景。


自发转型的典范——十二间房。

十二间房民宿坐落于安吉横山坞村木鱼山自然村28号。距安吉新客运中心不远。

宽敞的云鸿西路,从东到西穿越横山坞村,北侧是塘浦工业园区,南则是村庄,木鱼山自然村就在其中,十二间房民宿就在木鱼山山坡上。这里原是十二间房主人王玉忠的竹凉席厂,规模不大,收益丰实。

十二间房看上去像私人庄园。红砖围墙,厚木院门,落地玻璃窗,垂飘在露台上的绿色蔓藤,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特有视觉冲击力。

青石板铺地的院子,周边有竹有花,中间有喷水池,还有别出心裁的小迷宫,无疑是孩子们的最爱。

两栋坐北朝南(两层)、坐西朝东(三层)的楼房,风格简约清新。楼前横放着一段约3米长、两人环抱大小的枯榆树。王玉忠介绍:“这棵榆树原来是长在村里河塘边上的,河流改道,倒在边上没有人搭理,我小时候常爬上去玩,有感情,就找人拉了回来。”看得出王玉忠对枯树充满乡愁,他在枯木上撒了一层薄薄的土,已长出一些鲜活的绿色小植物,有了枯木逢春的味道。

两层楼的二楼,整层是个酒吧,靠窗有一排简约时尚的沙发和原木茶几,客人们坐的坐,躺的躺,看书的看书,玩手机的玩手机,吃早餐的吃早餐;酒吧中间是大屏电视。酒吧上面是个露天平台,种了不少花卉,还放着洗衣机和晾衣架。坐在藤椅上,随处可见用心打理的盆景,很有家的感觉。

两栋楼用钢结构楼梯连接,梯顶盖了一层原色竹篱,竹篱下挂着串串真实的莲蓬,阳光透过竹篱落在莲蓬上,平添了鲜活的乡村味。

三层楼二楼的一头是阅读室,唱片机里悠扬地唱着怀旧老歌,坐在沙发里听听音乐喝喝茶看看书,特别安逸。拐过阅读室是长长的木质走廊,旧木壁与光的相互作用下,闪烁着冷暖混色的艺术色彩,既有恬静温馨的安逸效果,又有神秘朦胧的视觉幻想,让人充满无限的想象。走廊尽头可观赏后山小竹园,也可由此下楼,楼梯贴墙挂着各种与本民宿有关的照片,挂的形状富有文艺味。

十二间房的客房门都是原木原色,门锁是旧时农家的相扣式,特有一种回到儿时家园的味道。那天十二间房客满,不好意思打扰住客,没进客房看看。

一楼的接待大厅有300平米,客人坐在相当别致的藤制吊椅里,悠悠地品着茗香等候办理入住或退房,也是一种享受。边上还有一个供货架,放着茶叶、笋干等货真实价的安吉土特产,又是一道风景。王玉忠告诉笔者,他准备将接待厅改造成多功能厅,安装上投影等设备,平日里是茶座,喝喝茶,聊聊天,需要时是一个准标的小型会议室。

王玉忠,44岁,高高瘦瘦的样子,开朗健谈,看上去就是个精明能干但不失实在的人。他初中毕业就踏上了社会,在竹拉丝厂干过机修工,在县城卖过服装,在安徽卖过家具,上世纪后期赔了40万元。2001年时来运转,还清了所有债务,买了辆35万元的韩国双龙商务车,还在安徽芜湖买了房子。但他总觉得自己远离家乡像没有根的浮萍,做什么都不踏实。2008年,在外闯荡了10年的王玉忠,有所积淀,决定回家乡自主创业。当时的横山坞村还比较穷,半山区,黄泥路,交通不便,没有什么企业进驻。他瞄准了靠山吃山,在竹乡做竹凉席,定位只做精品。由于王玉忠的竹凉席品质好,价实惠,凡买过他家竹凉席的客户都成了回头客,老客户早早把来年的订货款打入了他的账户。他保质保量按订单数做,当年10月份开工做,次年6月份收尾,一年只做8个月,没有压货,稳稳的纯利润50多万元。

2009年,王玉忠投入了270万元扩建厂房,把三楼装修成办公室和接待客户用房,有两间标准客房,一个厨房,一个餐厅,还有影视厅。客户来往就住在厂里,喝喝茶,唱唱歌,在周边山里玩玩,既比住县城宾馆方便,又能联络感情,还能省些接待费,一举三得。

再好的市场也有饱和疲软的时候。王玉忠办竹凉席厂的第四年,他发现销售订单有些下滑,开始并没有很重视。2012年、2013年又连续两年下滑,他心里有底了——竹凉席市场渐渐饱和了。这时,国家对治污排污管理越来越严,村里三天两头检查,最基本的要求是纳管排污,需投入的成本挺大的。王玉忠很敏感地意识到,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大环境下,有污染的产业早晚会淘汰,是该转型做生态环保产业的时候了。

随着安吉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横山坞村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乡村游越来越热,游客越来越多。王玉忠认定此时是转型做民宿的最恰时机,不能错过。其实,王玉忠是有做民宿情结的,他们夫妻出游台湾时,住进阿里山的民宿,非常羡慕做民宿的生活方式。

“2015年2月9日,快过年了,我还接了400多万元的竹凉席订单。按最保守的10%利润算,这些订单就能净赚40万多元,返利还不算在内。过完年,我还是决定关厂做民宿。为了不给自己有退路,我把厂里所有的机器都拉了出去卖了,接下的订单都转给了别人,一门心思找人做民宿设计。第一次找的是安吉当地的,设计费开价18万元,我预付了8万元。设计图出来后,就是普通农家乐的升级版,全然不是我想要的民宿效果。当即决定换设计师,白白浪费了8万元。我又拿出20万元,请在目莲坞画画的中国美院的、四川美院的老师们直接进入施工现场设计,没有设计图,是边设计边施工的。那时真是胆大,回头想想,连自己都不敢相信。

施工改造的过程是漫长的,也是痛苦的,看着辛辛苦苦装修一新的楼里楼外的硬件软件都被敲掉,嘴上说没关系,内心也在流血。还有亲朋好友充满怀疑和不解的眼光,整个横山坞村认识我的人都说王玉忠这个人是有毛病的,稳到手的钱不赚,在要环境没环境,要风景没风景的地方搞民宿,大脑进水了。

当时,这里除了我的厂房,四周都是老高的荒草,有老虎趴在里面都找不到的,进进出出只是一条从马路边挖上来的毛路。所以说,我父母极力反对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们认为把好好的房子弄得像大会堂一样有什么用啊,还花钱把新东西都敲了拆了,装上这么些老木窗、旧木头,这不是糟蹋钱是什么?是不是脑子坏掉了?特别是我老妈,天天抹泪叨唠,造厂房借的钱还清了,每年做8个月赚50—60万元是稳稳当当,日子过得舒舒坦坦了,我又不安分折腾了。好在我老婆不反对,我想做什么都支持。她了解我,也相信我,我要么不做,要做就想做最好的。”

王玉忠这次转型投入了600万元。他的十二间房,在横山坞村是第一家民宿,以独特的风姿和非凡的名字(房号用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习俗十二个时辰编排),让人们眼球发亮,惊喜不已。2016年7月18日正式对外营业后,一下子就红火了。

王玉忠说:“我这里旺季的住房率可以做到80-90%,黄金周和双休日,基本满房;全年统计,我们的住房率在50%左右。做民宿,全年住房率做到20%就有得赚了。我最淡的季节住房率也有35%。第一年,单是客房这一块,纯利润90多万元。”

“你的客源是网上下单的吗?”我问。

“原先是线上多,线下少。现在线上线下基本相平,口碑相传,客带客的在渐渐增多。我在努力转型,尽可能做线下的,线上只要有个象征性的窗口开着就行了。因为线上佣金要15%,我把付出去的佣金用在客人福利上多好啊!”

“有没有因为什么事要投诉你的?你是怎么处理的?”

“有!肯定有!什么样的人都有!但极少数。我做了两年民宿,遇上过几回,有2次是我自己的问题,接单时没有看清单上订的房间早已经订出了,客人来了,结果订的房间有人入住了,那就得把服务提升上去,除了向客人真诚道歉,还为客人免费升级房间,尽可能让客人舒心满意。

也有极少数客人,我就遇上过一个,纯是找碴,目的就是降房价。他是线上订的,入住后没任何反映,跟我聊天也是客客气气笑嘻嘻的,但在离房结账时,找出各种各样的毛病,纯是鸡蛋里挑骨头,在手机上写满屏,不直接发线上,而是发到我手机里,让我看,问我怎么解决。那些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我真没法解决,想听听他想怎么解决。他回答很干脆,房价给他打对折。不行的话,就到游委、到携程、到工商局去投诉。

其实,他住的套房比谁住都弄得脏,几个马桶用完后都不冲干净。我问了几个也开民宿的朋友怎么处理好,他们告诉我,他们也遇到过,这种人做这种事情是相当专业的,是断然不能让步的,决不能助长这种歪风。我想也是,对于这种人,确实不能无原则迁就。”

“你有没有新的发展目标?”

“我的目标是做五家民宿。一期是我独立的,二期有投资团队,有一套完整的投资合作合同,他们只是投资拿分红,不参与经营管理,我给他们制定一个最低收益线。二期马上启动,还是原班设计团队,这回是先做了设计图的。”王玉忠说着笑了。

“二期是我父母的住宅,也是六亩多土地,计划走高端,预算投入400万,房号用十二生肖命名。三期已有规划,落在杭垓,是我老婆娘家。十二间房的名字和商标我已经注册了,我就想把十二间房做成品牌民宿。做民宿有几个最基本最实在的好处。第一,房子是自己的,砸下去的每一分钱都砸在自己家里的;第二,民宿的简约色条不会淘汰的,我买的那些老东西都是保值的,越老越值钱了;第三,随着周围商务区越来越发达,民宿地皮也会越来越值钱。即使以后政府需要征用这块土地了,民宿里的老东西肯定不会亏的。还有一个最关键的,我很享受做民宿的生活,不只是一种与之前完全不同的生活体验,更让我有落根的感觉。我终于踏实了,不再像浮萍一样漂移不定了。”

这就是无形的乡愁意识。一个经营污染产业的本土村民,自觉转型做起了生态文化范儿的民宿。王玉忠和他的十二间房,无疑是自觉转型的典范。


青梨民宿——阿忠的家。

阿忠的家坐落在横山坞自然村63号。民宿法人是阿忠的独养女儿蓝晴霞,23岁回乡创业的大学生,201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阿忠,全名沈伟忠,48岁,喜书画,曾在浙江美院培训班学习,因家境贫困,负担不起高昂的学杂费,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画笔,用稚气的双肩担负起挣钱养家之责。好在阿忠赶上了改革开放好时机,加上他有思想,不怕脏不怕苦,种过地,养过鸭,包过鱼塘,干过油漆匠,做过包工头,但他从没放弃书画、篆刻、盆景等爱好。经人介绍,阿忠认识了俊俏能干又善良的畲族姑娘蓝杏娥。1994年,两个志趣相投的年轻人按畲族婚姻习俗,阿忠落户蓝家,第二年便有了他们的爱情结晶,取名晴霞,随母姓,希望女儿的生活能像晴天的彩霞那样美好。

蓝杏娥与丈夫同岁,横山坞村妇女主任,毕业于安吉县委党校函授本科经济管理。蓝杏娥祖祖辈辈安居在绿水清山的报福山里。蓝杏娥两岁那年,老石坎水库扩大所需,父母亲背着她移民到横山坞自然村。蓝杏娥一家刚到横山坞村时,人生地疏,要什么没什么,好在原村民对移民不但不排斥,还挺照顾的。距蓝杏娥家不远,住着一对老夫妇,老爷爷姓胡,阿婆姓杨,他们自己过得也不富裕,还隔三差五给蓝杏娥家送些自家地种的玉米红薯青菜等,帮蓝杏娥一家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蓝杏娥在村民们的包容和关爱下渐渐长大,由于学习成绩好,品貌出众,又能积极参加村里的一些活动,备受村里的关注和培养。1995年,已身为人母的蓝杏娥加入了党组织,2002年当选村妇女主任,深受妇女们的信任,多次换届,一直连任。

青梨民宿——阿忠的家的诞生,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

偶然的是,2015年夏天,以中国著名书法家、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高式熊先生命名的国家级高式熊艺术馆落地横山坞村。策划人上海筠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志敏几次到横山坞村考察调研,这位留着长发蓄着长须的艺术家,倍受阿忠敬重,一来二去成了好朋友,有空就在一起品茶,一起欣赏书画,一起研究根雕。话间,阿忠吐露,当了半辈子的农民,终于有了自己的宅院竹园茶园,也有了些积蓄,空下来就喜欢把自家庭院前后点缀得像个小森林,有客来家,都会赞赏自己的设计,每到这个时候,特想与人分享这份乐趣。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叶董事长看阿忠的家有开民宿的好条件,便把自己认识的设计师介绍给阿忠,设计师仔细分析,阿忠的家适宜做民宿,民宿生活就能满足阿忠的愿望,阿忠便有了做民宿的情结。

必然的是,阿忠家开民宿的“天时”“地利”“人和”都已成熟。

随着中国美丽乡村展示馆、高式熊艺术馆、田园嘉乐比乐园、横山坞村特色饮食街、手工艺人聚集的商业街相继坐落横山坞村,横山坞村渐渐被外界了解,旅客络绎不绝,默默无闻的小山村越来越热闹了。横山坞村很适时地推出了支持有条件的村民开民宿的项目,还极力支持大学生回乡创业。这是“天时”。

阿忠家有独立的庭院,后院是葱葱郁郁的竹林和茶园,距家5公里处有70亩地的茶园农场,种有白茶、紫薇、木瓜、油桃、桃梨、四季时令蔬菜,还有一个鱼塘,养殖了土鸡土鸭、泥鳅黄鳝、鲫鱼牛蛙,有殷实的民宿后勤资源。这是“地利”。

蓝晴霞是位既文静又开朗的女孩,喜欢诗歌散文,喜欢旅游社交,喜欢五颜六色。她怀揣创业梦想,敢于探索,心存大学毕业回乡创业做民宿的计划,且专业对口,还有一帮子学弟学妹们可以挖掘当管家,既能给学弟学妹们创造实习和就业的机会,又能成为自己的创业团队。这是“人和”。

“我大三那年,老师介绍民宿,激活了我的创业志趣。自从莫干山西坡民宿实习回来,我就想有一家自己的民宿。那天,满天星星,月亮好像特别亮,特别圆,我们一家三口坐在月下纳凉闲聊,我把我的想法跟爸爸妈妈全盘托出。没想到爸爸早有做民宿的情结,当即表态,村里美丽乡村建设越搞越好,乡村旅游越来越热,我们家有空房子,四周生态环境又好,具备做民宿的条件。爸爸让我大胆创业,他们给我打下手。妈妈对我回乡创业也是支持的,安吉正在深入开发美丽乡村生态旅游,我的专业让我学有所用,是创业锻炼的大好时机,但颇有顾虑。因为做民宿前期投资可不是小数目,家里的那点积蓄肯定不够,担心资金缺口,毕竟是以百万计数的大投资。好在我赶上了好政策好时机,政府大力支持大学生回乡创业,有专项大学生创业贷款,可贷30万元。余下的资金缺口,村书记帮忙解决了三年还民宿贷。做乡村民宿,大环境非常重要。安吉美丽乡村建设,最大的受益者是乡村老百姓,我们家的民宿就是一个最真实的写照……。”聊起阿忠的家民宿创建,24岁的蓝晴霞满心感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激美丽乡村建设让原为穷乡僻壤的横山坞村变成了游客们向往的诗和远方,同时也感激父母理解她支持她。

聊到民宿改造,蓝杏娥告诉笔者,主楼原是他们自住的,地和墙都用最好的大理石、花岗岩铺贴的;辅楼是炒茶房和仓库。光是敲掉这些曾经让邻里羡慕的家装,足足花了一个月时间,确实很心痛。尤其是蓝杏娥的妈妈,从住土坯房过来的老人,实在不能接受那么好的家装说敲就敲了,也没法理解孙女大学毕业不好好留在杭城又回到了乡村,更不明白女儿女婿孙女到底是怎么了,放着安安稳稳的好日子不过,搞什么民宿,家里所有积蓄投入不够,还要借贷。老人提心吊胆,寝食难安。

蓝杏娥说:“也难怪老妈不理解。近年,我们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仅茶叶年收入就是60-70万元;我在村里上班年薪有6万多;老公接点小工程做做,一年赚个70-80万元也是有的;我老妈的养老金一年都有2—3万元,早已过上小康生活了……。”

阿忠的家民宿改造工程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投入了320多万元,终于以令人心驰神往的欧洲田园般的清新面孔亮相,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许。

推开竹篱院门,绿茵茵的草坪花园,有个不大的景观水池,几个家长带着孩子晒着大太阳趴在池边,跟甲鱼、黄鳝、牛蛙等小动物玩得乐此不疲。蓝晴霞说,这块地方是孩子们的最爱,常常玩得不肯吃饭不肯睡觉。

蓝天白云倒映在水中,水影随着孩子们逗小动物引起的波动而动,真像一幅颇有动感的油画,美得让人心醉。别说孩子们喜欢,我都不想离开了。

走过挂满飘荡的绿色藤蔓的门庭,走进阿忠的家的主楼。进门是简洁敞亮的接待厅,摆着简约的木长桌木椅,雪白的廊柱两侧是简约的原木书架,墙上是投影大屏。蓝杏娥边介绍,边端上茶,只见杯中茶色黄绿清澈,芽叶婷婷玉立,一股清香沁人心脾;轻轻抿上一口,回味生津解渴。这是阿忠自家的白茶,冰柜冷藏,住客若喜欢,就以批发价直销。

接待厅后半部分是个简约风格的餐厅,原色木桌木椅藤椅竹隔;明亮的落地窗外,是个绿色庭院。沿着石板台阶往上走,左边是茶园,右边是竹林。有大白鹅扑腾着翅膀,昂首高歌,像守护这片竹园的将军。竹林不喷洒药水了,生态环境好了,有蛇等爬行动物光临也不奇怪,但只要有大白鹅在,这一方就不可能有蛇的地盘。穿过郁郁葱葱的林间,有个观景平台,眺望宁静的山野和碧翠的茶园,真是养眼养心,美不胜收。

阿忠的家民宿有10个房间,房号别致,基本以山水竹茶笋命名,各具特色。比如闻茶、乐竹、新笋、窗前,窗外便是茶园竹林,能闻茶香,能赏竹翠,能观新笋破土而出,能听早起的鸟唱。比如向南、望山、月光、清风,远眺是翠绿秀丽的灵峰山;夜晚靠窗倚望,能感受到月光和星星互动的浓浓诗意。比如乐山、乐水,走出房门就是草坪花园和景观水池;窗明几净的落地窗,白天照映湛蓝的天上白云飘,夜里躺在床上能看星星眨眼打俏,还能听蛙们情歌对唱,令人乐在自然风情中。

一圈走下来,不难看出,阿忠的家每一处都倾注了主人的智慧和心血。那些各种各样的装饰物,都是阿忠用画家的眼光淘来的老玩意,经阿忠亲手制作点辍,原本在很多人眼里的破木头旧东西,却以艺术品的新姿焕发出别样的情调。阿忠的家,以竹木为主,绿色铺垫,还原本真,连墙上挂的住房价格牌也是原色竹板,让每一位进入阿忠家的客人都能感受到竹乡大自然的亲切和家的温馨。那天客房爆满,奇怪的是不少客人没有外出游山玩水,而是宅在阿忠的家里品茗香,听音乐,看小说,可见阿忠的家对于住客来说,不只是因为投宿,更是享受安逸休闲的生活。

蓝晴霞告诉笔者,她推出了“家庭农场+乡村民宿”(农场为民宿提供农副产品,民宿为农场提供销售渠道)融合发展的运作模式,实现“1+1>2”的双赢利。短短的一年时间,她家民宿加农场的营业额达230万,纯利润150万元;单是民宿客房营业额达140万元,纯利润90万元。刚开始时线上下单销售占80%,没多久就倒过来了,现在线上下单销售只占20%,80%客源是口碑相传,旺季客房供不应求,有时一天要推掉二十几单,最淡季节每月也有10万元的营业额。

蓝晴霞说,她的田园梦想不会就此止步,正在开发和挖掘民宿的三大特色——室内宜居休闲、互动农家活动、民宿衍生文化。她还想把自己的民宿当成实习基地,把有兴趣管理民宿的学弟学妹们培养成高品质的民宿管家,往外输送;她现在的民宿管家就是她同学的弟弟的同学,1998年出生的小学妹,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应届生。她还有开分店的设想,想把“阿忠的家”做成品牌连锁店……。

我没有理由不相信这位满脸透溢出阳光、灿烂、自信和坚定的民宿姑娘,我相信阿忠的家在阿忠一家人的努力,定能让蓝晴霞的田园梦想插上翱翔的翅膀。


9月26日,笔者再次走进移步换景的横山坞村,独自驾车行走在诗和远方中。横山坞村的民宿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只有80来户人家的目莲坞自然村,民宿多达十几幢,随处可见;横山坞村庭院式的村综合办公楼前,正在修建71家民宿组成的艺术民宿村……。这让我想起安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旭华女士的介绍:安吉的农家乐和民宿发展趋势像雨后的春笋,工商登记注册的就有552家;少些一年赚30-40万元,多的一年能赚上百万元。最早50元一天,现在环境特别好的精品民宿能卖5000元一天,其实房间内设施跟宾馆差不多,卖的是环境和风情……。

再看横山坞村,民宿风情和生态风光互相依托,熠熠生辉,不能不说是乡村诗和远方中的一道别样风景!


 

我也说几句1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
最新评论

橫山塢村是典型,民宿風情待上賓。農工走上富裕路,雙手建設新農村。

华夏   2019-04-07 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