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文科的头像

朱文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5/14
分享

耒水孕育多少人杰

2019年春节,阳光温暖的午后,我坐在灶市渡口,倾听浪涛撞击礁石的声音,有节拍地摆动,岸上草丛中的野花,绽放金黄色的灿烂。耒水从远古奔腾而来,特有的文化血脉,让两岸土地充满着活力和张力。那一刻,我突然想到,这条充满灵性的河流,孕育了多少文学才俊呢?

耒水是湖湘文化的重要源头。岳麓书社出版的《湖南文化史》绪论部分写道:“以蔡伦、胡腾为代表的湖南古代人才,初露头角,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文治武功,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做出了贡献......在湖南古代历史上产生了以恒阶、刘巴、蒋琬、黄盖等为代表的第一个人才群,出现了第一位史籍有载和作品传世的诗人胡铿,出现了湖南最早的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点的哲学家罗含。”

这批湖南早期文化名人中,有4人是耒阳人:蔡伦、胡腾、刘巴、罗含。可见耒阳是湖南境内文化发轫最早的古县。当时,北方文化以儒家为代表,南方以老庄的道家为代表,使人获得心理宁静自由的是老子和庄子。历史求真,文学求美,美的终点是自然。史学界公认,先秦、两汉时期湖南的文化属于楚文化,耒水流域尤其是耒阳县功莫大焉。

胡腾,字子升,东汉桂阳郡耒阳县人,出生于平陵乡(今三都),生卒年不详。清光绪《耒阳县志》:“胡腾,字子升,少师事窦武……党锢解,官至尚书。”胡腾生活在汉桓帝、灵帝时期,从小师从窦武,初辟荆州部南阳从事,灵帝初,窦武为大将军,辟为府掾,坐受党锢,解禁后官至尚书。延熹七年(164)冬,桓帝巡视南阳,胡腾护驾肃官,敢于挑战权贵歪风,义立师门,冒死保全忠良后代。他的忠义举止,誉满朝野,名垂青史。“忠义”思想作为东方特有的社会伦理道德准则,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之一。胡腾作为忠义的化身,对后世文化影响甚大。明万历《郴州志.人物传》收录的第一人就是胡腾。胡腾葬于桂阳城东新寨,其墓俗称“阁老墓”,又称“悬棺廊”。如今,桂阳县政府在安放其悬棺的原址恢复了“胡腾阁”。

刘巴,字子初,出生年月不详,出生地也有争议。一说零陵郡烝阳县(今衡阳、邵东一带)人。前些年,耒阳淝江口出土一块断碑,上书“汉昭烈时刘巴故里”。由此推断,淝江口是刘巴的出生地。刘巴的祖父刘曜曾为苍梧郡太守,父亲刘祥担任过江夏郡太守。刘巴年少写得一手好文章,享有才子之名。他颇为清高,多次拒绝荆州牧刘表邀请为幕僚,甚至看不起士兵出身的刘备,唯独佩服曹操。后来,许多人跟随刘备离开荆州南下逃难,刘巴选择北上,成为曹操的得力干将。几经辗转之后,刘巴成了刘备手下的谋士,被委以左将军西曹掾。刘巴博学多才,刘备登基时所有文诰策命都出自其笔,还解决了入蜀后的财政困难问题,与诸葛亮共制蜀汉的法律文件《蜀科》。诸葛亮评价他“刘公雄才盖世”。章武二年(222),刘巴病逝,所著作品录于《刘令君集》。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菊》诗,把罗含与陶渊明相提并论:“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罗含出身文化世家,祖父、父亲都做过太守。《晋书•文苑传》载:“(罗含)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叔母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果然,罗含成年后博学能文,被称为“湘中琳琅”、“江左之秀”,接连升迁,做到了长沙相。罗含的《湘中山水记》是我国早期的地理散文集,成为后世修志的范本,《更生论》是湖南最早的哲学著作,阐述了万物更生的原则、性质及规律,论证有据,说理透彻,显示出朴素的唯物史观。罗含年老辞官归里,朝廷又加封为中散大夫,无疾而终,享年79岁,朝廷传旨厚葬。当地官府于耒阳西湖右边山丘立相公祠。每年春秋二季,官民都会前往祭祀。晋以后千余年间,众多学者诗人撰文作赋,追念罗含的才德和功勋。

谷永,字子云,本名谷并,因尉氏男子樊并造反,改名谷永,生于长安,幼年随父南游到耒阳,定居鷔山芦塘。《耒阳县志》载:“谷永,耒阳鷔山芦塘人。”他是耒阳有史记载的第一个文学家,七岁能作诗。其父曾捉一只兔子,他随口吟道:“白兔挂栏端,携来戏竹杆。试将明镜照,何异月中看。”谷永长大后,才德优异,御史大夫繁延寿举荐为太常丞。汉成帝刘骜即位时,谷永调离京师任安定太守,后升迁凉州刺史,因上奏章惹怒成帝被免职。次年,皇帝召回谷永,任命为太中大夫,升任光禄大夫给事中。元延元年,为北地太守。在任一年半,再次征召入京担任大司农。公元前10年,谷永因病免职,不久病逝。谷永文学成就显著,著作有五卷,《隋唐经籍志》收其两卷,流传于世。

隋代开创科举考试,使得大量来自社会中下层的文人,有机会步入仕途。唐宋两代,韩愈、柳宗元、杜甫、秦少游、骆宾王、张九龄、王昌龄、李商隐、元结、王安石、欧阳修,众多文人学士,或被贬,或游历,或投亲,来到耒水流域。由此催生了一大批耒水文学俊才。自隋代到清末,历代科举考试,耒水流域各县进士数量接近500人。

翻阅《全唐诗》,里面收录有刘昭禹的15首诗、李韶的诗1首。刘昭禹,字休明,桂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梁太祖开平中前后在世,曾任天策府学士、严州刺史。刘昭禹年少时期拜诗人林宽为师,学习写诗,不惮风雪。他喜欢游山玩水,勤奋好学,早夕吟索诗句,自谓:“句向夜深得,心从天外归。”他擅长五言诗,在湘楚水乡文化的影响下,其诗风洒脱豪放,善于将内心真挚的山水情怀、佛道之缘、隐匿之感融于一体,对诗歌意象的刻画别具一格,赋予禅意的内涵。他论诗:“五言如四十贤人,著一屠沽不得”、“索句如获五匣,精求必得其宝。”刘昭禹著有诗集一卷存世。另外,在《沅湘着旧集前编》中,收录有他的14首诗和7个短句流传于世。李韶,郴州人,生卒年亦不详。《诗话总龟》前集卷11引《雅言系述》:“李韶,郴州人,苦吟固穷。王元有诗悼之云:‘韶也命何奇!生前与世违。贫栖古梵剎,终着旧麻衣。雅句僧抄遍,孤坟客吊稀。故园今孰在,应见梦中归。’”李韶与桂林诗人王元交情深厚。《雅言系述》所记,皆为五代末北宋初之湖湘诗人,据此推测,李韶当为五代末北宋初之人。《全唐诗》录其《题司空山观》一诗,唯一入选的桂阳籍诗人。

宋代是耒水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见于史册的文人多,代表性的有:永兴县陈纯夫,字德全,元丰五年(1082)登进士第,新历州县,十一年后调道州州学教授。后来知郢州,遭遇大旱,祷雨即应,州人德之,形于歌咏。宣和中自南康乞祠居乡十年,以文自乐。官至太中大夫,封文安县开国男,特赠通奉大夫,世号湖南夫子,著有《萧田集》。汝城县朱辂,字国器,绍圣四年(1097)进士,初授湘阴尉,通判邵州,再补柳州,改知邵州,官至兵部员外郎、太常丞,授桂阳监使致仕,有诗三首传世。郴县姚宋佐,字辅之,少嗜学以词赋领乡魁,乾道八年(1172)进士,初调连州司户参军,后任静江府教授,以诗名称于世,清贫一生,著作有《北湖集》,今存诗二首。汝城县何先觉,字民师,年少宏文博学,宣和四年(1122)试郴州贡士,考官王庭珪夸赞其为“郴之杰士”,六年后登进士第,以左宣教郎通判横州,累官知连州,有《耕桑治生要备》二卷。郴县雷应春,字春伯,以诗擅名,嘉定十年(1217)进士,分教岳阳,后通直郎、知赣县,擢监察御史,以忤时相权贵,出知全州,不赴。奉祠,以朝散郎、主管台州崇道宫,归隐九年。又起知临江军,仕至江南东路提刑,著有《洞庭》、《玉虹》、《日边》、《盟鸥》、《清江》。

耒水流域有两个文人,对湖湘文化影响很大。一个是北宋哲学家、文学家周敦颐,与耒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是道州(道县)人,八岁随母亲在衡阳投奔舅舅郑向。郑向祖籍开封陈留,出生于耒阳。郑向的侄孙郑行己绍圣年间出任耒阳知县。郑向住在舅舅家12年,步入仕途后长期担任汝城县令、郴州知军。在任期间,他兴学校,劝农商,传播理学思想,政治清明,百业兴隆,文风鼎盛。他在官衙附近辟莲池种莲花,并著《爱莲说》。 周敦颐的千古名篇《太极图说》、《拙赋》,正是受了耒山地形的启迪。还有一个是南宋文学家曾之谨,祖籍江西泰和。祖父曾安止曾任江州彭泽县令,著有《禾谱》一书,苏轼读后赞不绝口,也指出《禾谱》美中不足:“惜其有所缺不谱农器也”。过了一百多年,曾之谨登进士第,任耒阳县令。正是在这块农耕文化的热土,他得以创作出第一部农具专著《农器谱》。

元代,大辉煌,又大混乱,对于习惯了安邦治国平天下的文人来说,短短百年里,绝大多数人只能擎着八斗的文采,混迹于勾栏舞榭,为生计奔波。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这一时期的耒水流域,文学人才出现断层,没有出现一位有影响的文人。

明代,耒水文脉兴旺,诞生了李思聪、何孟春、胡文璧、曾朝节、刘尧诲、曾凤仪等名家。李思聪,字仲谋,桂阳县和平乡筱塘村人,洪武二十七年(1394)进士,授行人,出使缅甸。李思聪才华横溢,风度雍容,清廉慎重,不妄言诺,颇受缅人的尊敬和悦服。适逢大酋长思伦发的部下刁干猛叛变,李思聪以朝廷威法劝谕、镇抚,使叛兵降服。李思聪回朝后,将出使所经历的异俗、山川、民风和礼宴、驿舍等写成诗文,并将其土俗种类,整编成书,名《百夷传》。何孟春(1471-1536),字子元,号燕泉,郴县永宁乡人,官至吏部尚书,秉公正直,不畏权贵,又博学多才,精工诗文。告老还乡回郴,著有经、史、子、集400卷,600多万字,其中《余冬叙录》、《燕泉文集·诗集》、《孔子家语注》、《何文简疏仪》等著作,分别收入《四库全书》。胡文璧(1460-1523),字汝重,号石亭,二十岁登进士第,授户部主事,才猷练达,办事迅敏,升任浙江监察御史、大常少卿。后因上疏触怒武宗朱厚照,被贬为延安府检校。嘉靖元年,世宗朱厚熄继位,复起用为四川按察使,可惜还没上任,他就病逝了。胡文璧是位诗人,著作有《文会录》、《太极图说解》、《天津三卫志》十卷、《明史艺文志》、《耒阳遗记》等多部。曾凤仪,字舜征,号金简,万历年间进士,曾任礼部侍郎。晚年致仕回到家乡耒阳,潜心研究宋儒理学与佛学,注释《楞严》、《法华》、《楞迦》诸经。他与诸友于南岳捐资建集贤书院,并置田产为生员膏火费,撰写了《重修集贤书院记》,提出书院办学思想:“为游观者劝”,“见群贤而思齐”。他是明代重要诗人,《南岳志》、《方广藏经阁记》、《南岳衡山古今诗词集成》收录其诗作6首。鲁迅研读过曾凤仪的佛书《金刚经宗通》,并载于他的日记《甲寅书帐》。

清代,安仁县出了一个大文人欧阳厚均。欧阳厚均(1766-1846),字福田,号坦斋,出身书香世家,祖父欧阳歧峰、父亲欧阳熊,先后被朝廷封为朝议大夫。欧阳厚均曾就读岳麓书院,中进士后,在京任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浙江道监察御史等官职。年逾四十,以母老告养归籍。嘉庆二十三年(1818)聘为岳麓书院山长,连续掌教达27年之久,倍受朝廷嘉奖,弟子愈三千,成为著名的教育家,湖湘文化的领军人物。湘军的重要人物多出其门下,如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李元度等人。他毕生孜孜以求,研究学问从未间断,著有《易鉴》、《岳麓诗文钞》、《岳麓课艺》、《棣友堂课艺》,风行一时,影响深远。

耒阳才子资柏丞,字伯成,号达卫,嘉庆二十一年(1816)生于淝江镇。资柏丞早年就学于岳麓书院,后任曾国藩幕僚,起草各类文书。曾国藩征战太平天国屡次不利,在上奏时稿中有“屡战屡败”之句。先生为之颠倒其词,“屡败屡战”,字虽未动,仅变动其位置,而局势大为改观,士气更觉可用,士林争相传诵。曾国藩赞誉他是“一字之师”。资柏丞还是著名书法家,书法作品出入颜柳,刚柔相济,肥瘦相当,在全国书法界有较大影响。

此外,清代耒阳有几位才子,生卒年月均为不详,载入《湘人著述表》、光绪《耒阳县志》。贺昌,康乾间在世,学使王公两擢冠军,叹为“三湘奇才”,以教授为业,著有《拙庵诗文集》。曹步月,乾隆时岁贡生,著有《澹园文集》。谢济理,著有《芝兰山馆文集》。刘厚基,随左宗棠西征新疆,以功授延绥镇总兵,著有《刘建威将军遗书》《图开胜迹》《纪恩慕义》。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书籍的普及。据统计,从南宋到清末,耒阳人刊印的专著有84部,诗词歌赋达500多首。

耒水悠悠,斗转星移,进入民国时期。经过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学发生巨大变化,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倡导新诗并呈现繁荣的气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耒水文学开始出现了喜色,涌现出一批在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作家、诗人。

诗人颜曹兴,字立全,退安,1883年生于兴宁县七里乡(今七里镇)。七里镇位于古南岳回龙山下,境内程江是耒水支流。灵山秀水孕育了少年才子颜曹兴,自幼颖慧,好读书,八岁中秀才。十岁时,本地一老学究专试其才,出上联“太公垂钓渭水”,颜旋及对曰:“老子躬耕浓塘”,对仗十分工整。1928年起,先后任湖南省政府视察员、湖南高等法院检察处书记官等职。颜曹兴博学多才、善词歌赋,与柳亚子先生交往甚笃,常有诗词来往,后来参加了“南社”雅集,提倡气节,发扬国学,演进文化,成为中国文坛史上的雅谈。

词学家胡云翼,字南翔,1906年生于桂东县。他在武昌师范大学读书期间,发表处女作《孔雀东南飞辨异》,在郁达夫和胡适的帮助下创办《艺术月刊》,走上文学道路。他当过中学教师,后在上海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任编辑。解放后在上海师范学院当教授,专心致志著书立说,著述颇丰,出版近20部著作,有的被编入高校和中小学教材,有的译成日文在日本发行。胡云翼的《宋词研究》是第一部系统的全新词学专著,标志着中国词学从传统词学到现代词学的转变。他的《宋词选》发行100多万册,《唐宋词一百首》发行300多万册,成为现代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奠基者。

女作家白薇,原名黄彰,1893年2月生,兴宁县南乡渡头秀流村(今资兴白廊乡)人,先后就读衡阳女子三师、长沙女子一师。为摆脱家庭包办婚姻,她只身逃往日本九年,贫病交加,通过勤工俭学,毕业于东京高等女子师范。1926年冬回到祖国,在鲁迅主编的《语丝》杂志发表小说《苏斐》。大革命失败后,她辗转到上海,结识鲁迅、郭沫若、成仿吾等人,成为左翼作家联盟的成员。抗战期间,白薇加入郭沫若领导的文化工作委员会,积极参加各种抗日宣传活动,发表多幕剧《屠刀下》、《塞外健儿》、《一二八战士》,以及大量诗歌、小说、散文作品。毛主席赴重庆谈判,在周公馆招待进步妇女,白薇应邀出席。新中国成立后,白薇主动到北大荒农场与新疆生活9年,后担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全国政协委员。1987年在北京逝世。代表作有剧曲《琳丽》、剧本《打出幽灵塔》、长篇小说《炸弹与征鸟》、自传体小说《悲剧生涯》等。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有《白薇评传》、《白薇作品选》。诗人朱子奇称颂她是“不凋谢的白蔷薇”。1984年3月,邓颖超约见朱子奇夫妇,说道:“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应该尊重、关心白薇,要宣传她,让青年一代了解她,学习她。”

诗人朱子奇,1920年生于汝城县城郊乡津江村。朱氏祠堂依津江水而建,津江水潺潺流入耒水,朱氏祠堂乃唐朝太师朱诚的后裔。朱子奇深受故土传统文化的熏陶,从小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少年时代,他想奔赴井冈山参加红军未果,后辗转南京,由徐特立介绍奔向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毛主席在他的笔记本上题写了“打日本,救中国,青年在先”予以勉励。在延安,他的文学才华得到施展,创作了许多歌词。新中国成立时,他担任任弼时的秘书,随同毛主席访苏。他长期从事对外友好交流工作,致力于世界和平和亚非拉团结事业,先后到过40多个国家访问,传播中国文化。朱子奇曾任中国作协常务书记、作协主席团委员。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和平胜利的信号》、《北京·莫斯科》、《十二月的莫斯科》,诗集《春鸟集》、《春草集》、《友谊集》,译诗《和平歌》。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耒水两岸许多知识青年投身革命,在农运、工运和湘南起义、土地革命的熔炉中得到磨砺和考验,这当中不乏文武双全的红色作家。

邓中夏(1894—1933),字仲澥,又名邓康,宜章县太平里乡邓家湾村人。其父邓典谟,字晓峰,清末举人,曾任浙江温州府发审委员、戒烟局坐办委员、统计处编纂员、衡山县知事、湖南省议员,著有《论语会通》、《释亲》、《俗语考》、《本草注要》、《庸庵诗文集》等书。邓中夏出身这样的书香门第,自然文采了得,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系。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工人运动的领袖,与周恩来、瞿秋白一起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他还是一位革命诗人,与宜章诗人张楚关系密切,多有唱和,写有《赠张楚》、《怀学兄张楚》诗作十多首。著作有《邓中夏诗选摘》、《红色诗歌集》、《邓中夏文集》、《廖仲恺先生哀思录》等。邓中夏的《工会论(上编)》和《中国职工运动简史(1919-1926)》,是最早从宏观上对中国工人运动进行系统研究的两部专著。

张楚(1892-1960),宜章县里田上渡张家村人,出身书香门第,毕业于国立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文学部,受邓中夏革命思想的影响从军,深得孙中山器重,历任陆军某军参谋长、团长等职。1933年9月邓中夏牺牲,张楚心灰意冷,回乡选择教书为业,先后担任中学教员、师范教员,业务从事诗词创作,成为宜章县一代文豪。

萧克,嘉禾县人,开国上将,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抗战期间,萧克将军写出了长达40万字的小说《浴血罗霄》初稿。此后几十年,经过三次大修改,出版后获茅盾文学奖荣誉奖。他的著作还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朱毛红军侧记》、《中华文化通志》、《萧克回忆录》、《萧克诗稿》。2016年11月中旬,我从香港采访龚楚后人返回耒阳途中,绕道到嘉禾县,参观萧克将军故居,受到将军的侄孙萧石英的热情接待。萧石英拿出《浴血罗霄》部分手稿给我看,并说萧将军创作了很多诗词,其中有首:“农奴聚义起宜章,晃晃梭镖刺大天。莫谓湘南侧岭海,骑田岭上瞩中原。”描述的正是将军在湘南起义时率领宜章独立营上井冈山之事。

邓力群,1915年生于桂东县流源乡,父亲是前清秀才。邓力群从小受旧小说的影响爱上文学。北京大学毕业后参加革命,抗战期间在延安,担任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组长。1949年,邓力群参加了和平解放新疆的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宣传部部长、《红旗》杂志副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央宣传部部长等职,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他是我党思想理论宣传战线的杰出领导人,著作有《邓力群自述》、《邓力群文集》三卷。

张际春,宜章县人,毕业于湖南第三师范。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上井冈山后,在红军中长期从事政治工作。抗战期间,他参与领导抗大办学,担任抗大总校政治处主任,长期主持学校政治教育方面工作,培养造就大批优秀的治党、治军、治国的人才。他利用工作之余,坚持文学创作。他写了一首五言灯谜诗:“瑞雪铺满道,晚霞照野溪,朔北漫游去,何处把身栖。”这首诗亲切而富有文采,暗藏了文工团女团员的白璐、抗大女生队政治指导员赤茜(罗瑞卿夫人郝治平)、宣传干事沙旅、政治部宣传部的宣传干事胡家的名字,成为趣谈。新中国成立后,张际春历任西南局第二书记、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文教办公室主任等职,著作有《张际春文选》、《长征日记》等。

朱良才,原名朱性明,字少时,号振声,汝城县人,毕业于衡阳诚德中学,湘南起义时赴耒阳投奔朱德。上井冈山后,担任红四军军部秘书,为朱德掌管军印。此后,他长期在人民军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被毛主席誉为“军之良才”。新中国成立后,朱良才担任北京军区政委。前些年,我因创作历史小说《血色幽兰》,有幸结识朱将军的子女朱新春、朱筱秋,从他们口中得知,朱将军是一位作家,散文《朱德的扁担》、《这座山,它革命!》脍炙人口。朱新春也是一位军旅作家,曾任解放军某部大校、人民日报社影视部主任,多次获“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

李奇中,资兴坪石乡人,毕业于长沙广雅英数专门学校,1924年春由林伯渠、邹永成保荐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了东征、南昌起义、湘南起义。上井冈山参加红军不久,奉命返回资兴打游击,遭遇国民党重兵围剿,不幸被俘。1933年春,李奇中出狱来到南京,在黄埔旧友帮助下,进入陆军大学特别班学习。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他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利用特殊身份作了许多有益于革命的工作。解放战争期间,他先后在上海、苏州为中共地下党组织搜集军事情报,开展对敌策反工作,为解放军渡江战役、解放华东地区,立下了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总理邀请李奇中到北平,任命他为政务院参事。他潜心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撰写回忆斗争生涯的文章。著作有《黄埔精神永存》、《棉湖战役一鳞半爪》、《会昌城边》、《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等。

伍若兰,朱德元帅夫人,耒阳县城南九眼塘村人,毕业于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与毛泽建结为挚友,在校入党。毕业后,伍若兰积极投身于农民运动,宣讲革命道理。她的诗作“如今世道大不公,富的富来穷的穷,富人高楼饮美酒,穷人赤膊喝北风”,在湘南地区流传很广。湘南起义中,伍若兰担任县女子联合会会长,带领一批知识女性开展宣传。上井冈山后,担任红四军宣传队长,创作了很多革命诗词歌谣,毛泽东夸她与贺子珍是井冈山的“绝代双骄”。伍若兰牺牲时年仅23岁。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一书中,赞美她“在农民里真是无人不晓,是个不怕死的农民组织者。”“她是一个作家”。

伍中豪,1905年生于耒阳县,军事家、诗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系、黄埔军校四期,曾任中革军委委员、红十二军军长。他的代表作《寄友咏志》:“男儿沙场百战死,壮士马革裹尸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处处是青山。”萧克说:“伍中豪没有林彪那种架子,他是北京大学文科三年级学生,是学文学的,有较好的旧学功底,被誉为红四军的文学家。伍中豪说,作诗要意境好,还要音调铿锵。”

胡代炜,1920年生于汝城县,18岁参加革命工作,20岁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郴州地委宣传部部长、湖南师范学院革委会副主任,湖南省出版局副局长、省文联副主席。著有诗集《儿子的歌》、《苏维埃花园》、《深夜》,专著《创作的艺术》获1992年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扎根在泥土中》获湖南省文学艺术奖优秀评论奖。2001年病逝。

侣朋,原名余吕鹏,1921年生于衡南县廖田镇。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其母廖苓顽系红色女特工,在他6岁时带他离家投奔革命,改名侣朋。侣朋少年才俊,11岁写出《一个小工人的日记》、《小先生的信》两本儿童读物,1937年10月到延安参加筹建鲁迅艺术学院。编导歌剧《纪念十月革命》,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在东北时期创作了《血债》、《牢笼记》、《血海深仇》、《星星之火》等歌剧、话剧。1954年调入北京,历任中央歌舞剧院副院长、文化部艺术二局局长。代表作有歌剧《候鸟》、《职工的女儿》、《窦娥冤》。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文学的春天到来。截止2019年10月,桂东、汝城、宜章、资兴、苏仙、北湖、永兴、桂阳、嘉禾、安仁、耒阳、衡南、珠晖等县市区,有本土中国作协会员19人、省作协会员320人(均不含在域外工作生活的会员),出版的专著超过600部。洛夫、陈第雄、杨书案、王朝垠、雷群明、古华、萧建国、欧阳斌、梁瑞郴、谭桂林、胡丘陵、谢宗玉,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家,耒水孕育的骄子。

“诗魔”洛夫,原名莫运端、莫和平,1928年5月生于耒水河畔的相市乡艳山村(今属衡南县),21岁时离开故土,奔赴台湾,乡愁成为洛夫常写的题材。《边界望乡》即为他用远离故土的心灵上的文化“伤口”唱出的撼人心魄的“歌”。他很多诗句表现出久别故乡的游子割舍不掉,挥之不去的乡土情结。洛夫先生出版诗集《时间之伤》等38部,散文集7部,评论集5部,译著《雨果传》等8部。耒水养育了洛夫的诗情,洛夫也为故乡赢得了世界级的声誉。洛夫晚年定居加拿大温哥华市,先后20多次回大陆,其中8次到故乡省亲、会友、讲学。我有幸与洛夫会晤过两次,还参加了他的个人书法展。如今斯人已去,先生的音容笑貌永存。

陈第雄,1934年2月生于郴县凤鸣乡礼家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曾任郴州地区文化馆文学专干、文联专职副主席、《郴州文学》主编,地区及市作协第一、二、三届主席,省政协委员。1963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白薇》、《苏仙传奇》,报告文学《古城新貌》,中篇童话《小来航蒙冤记》,中篇小说《英雄泪》,长篇游记《万华岩游记》等。长篇电视连续剧《白薇传》获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

杨书案,1935年9月生于宜章县平和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57年发表处女作《吹吧,东风》,1961年发表少儿诗歌《白鸽子高高飞翔》,著名作曲家郑律成谱曲。1970年夏下放随县桐柏山劳动。1976年12月,中篇童话《小金鸡的信》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他从1976年开始探索写作历史小说,已出版描写黄巢起义的《九月菊》和《秦娥忆》、《长安恨》、《隋炀帝遗事》、《剑仇》、《风流武媚娘》、《几曾识干戈》、《丁亥青春祭》、《李后主浮生记》、《炎黄》、《老子》、《佚名的绝唱》、《庄子》等长篇历史小说。长篇历史小说《孔子》译成韩文、英文在海外出版。历任《芳草》文学月刊副主任、主编,副编审、编审、湖北省作协副主席。1991年被评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

王朝垠,原名王朝银,又名蓝宇,1936年4月生于永兴县高亭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武汉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人民文学》杂志社工作,历任副编审、编审、小说组组长、副主编。王朝垠在30多年的生涯中,培养、扶持、发现和推出一大批文坛主力军,编发许多具有全国影响的高水平、高质量的作品,撰写了大量的评论文章,在文学界产生重要的影响。儿童文学作家萧育轩,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资兴鲤鱼江电厂任锅炉工,作品《迎冰曲》由王朝垠首发《人民文学》,轰动一时。韩少功早期“三级跳”的作品,都是王朝垠编发在《人民文学》上。1993年10月15日,王朝垠因心脏病突发在株州去世,对《人民文学》和文学界是一大损失。

朱日复,笔名文之浚、牛若,1937年10月生于资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朱日复从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入湖南省戏曲研究室工作,1973年调入湖南省文联,后参与创办《理论与创作》,历任部主任、副主编。著有文艺美学专著《文艺认识论——从认识论视角探讨文学艺术的本质》、《文艺湘军百家文库·朱日复卷》及先秦历史文化小说十余篇。在全国报刊共发表文艺理论及文学作品约250万字。数次获全国、省级奖。

雷群明,笔名钟严、雨田,1940年10月生于耒阳哲桥石塘村,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聊斋艺术通论》、《聊斋写作艺术鉴赏》、《修养十日谈》、《应用写作》。先生曾任上海学林出版社社长、总编审,编著的《韬奋与出版》获全国首届出版类优秀著作奖。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与耒阳一帮文学青年筹建青年文学会,写信请雷先生当顾问。雷先生婉拒了我的好意,觉得他在上海,当这个顾问会是“顾而不问”,他热情寄来了贺词。转眼二十多年过去,直到2016年冬,雷先生应邀回乡出席罗含学术研讨会,恰好我也参加了。中餐时,市委宣传部长突然喊我过去,说是有人要见我。我走过去后,欣喜地发现是雷先生。他身材魁梧,声音洪亮。不久,我的旅游散文集《远方的橄榄树》即将出版,我把书稿发给雷先生,请他作序。先生推辞,我不允,先生很快发来了序文,开头说:“知道朱文科这个名字,已经有些年头了。印象中,他是一个自强不息、多才勤奋的人,没有进过大学,但通过业余自学,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特别是他对故乡耒阳的深情美意,使我这个耒阳游子感到格外亲切和温暖。”

金雨时,笔名雨时,1941年生于资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江西省作协常务理事、南昌市作协副主席、《文学与人生》杂志副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房地产世界》杂志主编、副社长。1966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循着爱的踪迹》、《铜帆》、《情爱梦幻》,长篇传记文学《紫雾——卢作孚评传》,中短篇小说集《折光》、《摩洛哥之眼》,报告文学集《中国当代警官的倾诉》等12部(均为合著),另有文化随笔《失语的城市》、《海之情》。曾数次获江西省政府文学创作奖。

古华,原名罗鸿玉,1942年6月生于嘉禾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古华十岁丧父,毕业于郴州农校,分配在郴州农科所工作。他性格内向,话语不多,梦想当个作家。1975年转到郴州歌舞剧团任创作员,后调任郴州地区文联工作。他著作颇丰,影响最大的是长篇小说《芙蓉镇》和短篇小说《爬满青藤的木屋》,《芙蓉镇》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轰动文坛,“有人惊呼湖南又出了个沈从文”。《芙蓉镇》由谢晋执导同名电影,获多项国际大奖。《芙蓉镇》结构庞大,各个人物独立成章,而人物命运又相互交织,构成一幅广阔的湘南农村社会风俗画。在语言上,古华经过加工提炼,大胆地将湘南方言、俚语、山歌、民谚、口头禅等熔入作品,使其语言具有朴实、清新、明快、粗犷的色彩。应该说,在灿若群星的当代文学天空,有古华耀眼、独有的光芒。古华曾任中国作协湖南分会副主席,现旅居加拿大。

萧建国,1952年10月生于嘉禾县城关镇,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中篇小说力作“三王”,把中国文学农村题材创作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曾任湖南文艺出版社、广东花城出版社社长,担任两届省作协副主席,近几年重返小说创作舞台,频频被多种文学选刊和小说年选刊载。他已出版专著16部。主要作品有《左撇子球王》、《中王》、《上上王》、《男性王》、《中锋王大保》、《血坳》、《四十岁是篮球的下半场》、《多情湘女》等。作品曾获首届庄重文学奖、首届湖南省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奖、《青春》小说奖、《人民文学》优秀作品奖、湖南省青年文学奖等二十多个奖项。

欧阳斌,1954年12月出生于耒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著有随笔集《青春絮语――人生十九论》、《人生顿悟》,散文集《远方的诱惑》、《生命的风景》、《蓝色的远峰》、《黎明心绪》、《伫望星空》。2014年,我牵头组建了耒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创办会刊《楚南风》。我曾去省文联拜访欧阳斌主席,请他写卷首语。不巧的是,欧阳主席在外出差,委托秘书接待。我把来意说明,留下相关资料。不久就收到他通过市委书记彭玉明转来的诗作。他刻意把这首诗用毛笔小楷书写在宣纸上,随信附一短信给我,字里行间洋溢着激励。

梁瑞郴,笔名梁力,1954年生于永兴县,从矿山走出的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湖南省作协副主席、秘书长,湖南毛泽东文学院管理处主任,现为湖南省散文学会会长。他的作品有报告文学集《一万个昼与夜》(合作),散文集《雾谷》、《华夏英杰》、《秦时水》、《毛泽东题词趣谈》等。散文《远逝的歌声》获中国作协和煤炭部第二届乌金奖。2006年,我曾就读于毛泽东文学院第五期中青年作家班,有幸成为先生的学生。十多年来,我在文学创作上得到先生不少关爱和扶持,诗作多次在他主编的 《文学风》杂志新锐栏目重点推介。2009年,我的第一部诗集《睫毛上的村庄》出版,请先生作序。他在印度泰戈尔故乡访问,一回国,就委托作家纪红建把他写好的序言交给我。2018年,我的传记文学《耒水悠悠》出版,先生亲笔题写书名。先生对我的恩情,永铭心间。

周秋光,1954年8月生于耒阳三都镇双红村。清澈的淝江孕育了这位著名学者,湖南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进中央委员、民进湖南省委副主委,长沙市政协副主席,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会会长。他的专著有《中国慈善事业简史》《湖南教育简史》《湖南教育史》《湖湘文化宏观研究》《熊希龄集》《熊希龄传》等8部。他是国内外研究社会史与湖湘文化的知名专家。他为人谦和,没有架子,我这本著作请他作序,起初担心他拒绝,没想到他看完书稿,在微信上对我说:“这本书很有价值,我乐意为之作序。”

沙林,笔名沙琳、沙鑫,1957年生于汝城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沙林从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在国家出版局工作,曾任《文艺报》总编室副主任。198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散文集《寂寞仁者》,报告文学《律师生涯》、《浪迹艺客》、《洪门歌者》、《作家之死》、《你好,诗意》、《紫砂:中国历史上飘舞的精灵》、《司徒慧敏最后的日子》、《落寞家园》,散文《孤独的摇滚人》、《我藏在青砖小屋》、《我们不要阿特兰蒂斯》、《我看高洪波》、《有霞的黄昏》等。散文《苹果树,我把一切波澜藏在里头》获《北京晚报》书香大赛三等奖,报告文学《照片的故事》获《光明日报》改革潮报告文学二等奖。

谭桂林,1959年生于耒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曾任湖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杂志主编、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等职务,博士生导师。出版的著作有《文化泰斗:鲁迅》、《浪漫的情旅:郁达夫》、《宗教与女性》、《20世纪中国文学与佛学》、《百年文学与宗教》、《文艺湘军百家文库•谭桂林卷》等18部。2010年夏,我曾专程到湖南师大拜访谭桂林教授,方知先生已调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

雷跃捷,1959年6月生于耒阳,毕业于湘潭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5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曾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到澳大利亚、德国做访问学者,科研成果多次获国家人文社科类优秀成果奖,出版《新闻传播学院博导自选文丛――雷跃捷自选集》、《新闻理论》等9部著作。

胡丘陵,1963年10月生于衡南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著有小说集《苍茫风景》,诗集《一种过程》、《岁月之纹》,长诗《拂拭岁月》、《长征》、《2008,汶川大地震》等。荣获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第四届毛泽东文学奖、首届湖南省文学艺术奖,被誉为“中国第三代政治抒情诗代表性文本”。2008年初,我与陈徐德、蒋能清牵头创建耒阳市作家协会,胡丘陵时任常宁市委书记、衡阳市作协主席,在工作接触中,我感觉胡书记为人低调温和。他是中国第三代政治抒情诗的代表诗人。

谢宗玉,1971年10月生于安仁县,毕业于湘潭大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6年在《莽原》发表中篇小说《决斗》,开始走上业余创作道路。作品见于《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天涯》《大家》《收获》《当代》等刊物,出版有长篇小说《天地贼心》、散文集《田垅上的婴儿》等十多部著作,先后获过湖南青年文学奖、湖南首届文学艺术奖、金盾文学奖、毛泽东文学奖,被列为“文学湘军五少将”。谢宗玉现任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毛泽东文学院管理处副主任。那年毛泽东文学院编选一套建院二十周年丛书,安排他具体负责主编,我是编委之一。他对组稿认真负责,待人谦逊、儒雅。我很喜欢他的乡村题材散文,无论写风土人情、田园气息,还是回忆童年趣事,总是表现出一种源于血脉的深挚情怀。

更多痴迷文学大半辈子、宝刀未老的老作家,以及发展势头强劲的中青年作家,默默生活在耒水两岸,笔耕不辍。李晓龙,1952年生于郴县,笔名山雨,中国作协会员,著有长篇小说《塞下长烟》、《延期开庭》,短篇小说集《血缘》,纪实文学《1928毛泽东在桂东》;资柏成,1954年生于郴县,中国作协会员,著有长篇小说《走出大山的女人》、《城管局男人》,诗集《军旅情怀》、《生活浪花》、《资柏成短诗选》,文集《点滴集》、《说不尽的官场》等;谢铁云,笔名铁戈,五十年代生于郴县,中国作协会员,著有长篇小说《非典型公仆》、《非常公仆》、《绝对公仆》、《独孤皇后》、《祸起蚕室》、《治山的那座坟茔》,《治山的那座坟茔》被改编成电影并译成英文出版;刘路一,1964年生于桂阳县,中国作协会员,著有诗集《母亲河散曲》,小说集《柳爱》,长篇小说《非他不嫁》、《九品村官》、《挂职干部》、《山河恋》等;王琼华,六十年代出生于嘉禾县,中国作协会员,代表作有《心事》《最后一碗黄豆》《我的脑子有毛病》《怎么没把自己当好人想》等,现任郴州市文联主席、市作协主席;谭旭东,出生于安仁县,做过大学英文讲师,中国作协会员,已出版诗集《母亲与孩子的歌》《夏天的水果梦》《生命的歌哭》等8部,文学理论批评著作8部;王硕男,郴州人,中国作协会员,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著有散文专集《青山可以作证》《岁月留痕》等。何永洲,1960年生于永兴县,中国作协会员,已出版文学专集10部,代表作有小说集《牙花床》、散文集《想念花嫂》,报告文学集《大爱无悔》。小说《拜年》获1995年《人民文学》优秀作品二等奖。本人1993年开始业余创作,已在报刊发表作品400多万字,出版著作10部,散文《想你,故乡的山溪》选入全国中职学校语文教材,长篇小说《血色幽兰》被改编成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英雄若兰》 ,由中宣部立项,潇湘电影集团拍摄,2021年在全国电影院线公映,作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献礼作品。报告文学获第六届金盾文化工程一等奖。中篇小说《耒水悠悠》、短篇小说《耒水镇上的风流韵事》先后荣获首届和第二届万松浦文学奖提名奖。长篇小说《血色野菊》、《血色幽兰》先后荣获第三届、第四届衡阳文学艺术奖。

此外,耒阳市吴志菲的纪实文学,耒阳市曹中庆的诗词与民间文学,桂东县陈应时的官场小说,耒阳市谢湘南的打工诗歌,资兴市李性亮的戏剧文学,陈岳的郴语散文,郴州市吴投文的文学评论,郴州市杨戈平(解)、李治平、邓玄、野宾以及衡南县罗诗斌(法卡山)的新诗,郴州刘青鹏的儿童文学,衡南县徐文伟、嘉禾县尹振亮的散文,郴州市王兴日的乡土小说,均在湖湘文坛有影响。还有数以千计的年轻作者,痴迷文学,勤奋创作,取得了一定的文学成就,他们是耒水文学事业的未来和希望。

研究耒水流域有一个特殊的作家群体,有的作家祖籍在此,出生成长、工作生活在外,血脉里流淌故乡的血液。有的作家是外来才子,受耒水文化的浸润,走上了中国文坛。

先锋派文学代表人物残雪,生于长沙,祖籍耒阳。其父邓钧洪,耒阳三都镇人,长期在国统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前夕随大军南下,回到故乡湖南,历任《湖南日报》社长兼总编辑、湖南省文教办副主任,次年与妻子李茵一起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得以平反,调任湖南省政协副秘书长。残雪从小在外婆家长大,做过个体裁缝,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作有《黄泥街》《山上的小屋》《天堂里的对话》《苍老的浮云》《最后的情人》等20多部。残雪的哥哥邓晓芒,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和批评家,曾任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代表性著作《思辨的张力》、《文学与文化三论》、《新批判主义》、《实践唯物论新解》等。

著名作家、编剧海岩,祖籍衡南县廖田镇,是红色女特工廖菱航之孙、剧作家侣朋之子。海岩1954年生于北京,31岁出版长篇小说《便衣警察》,改编为电视剧,一举成名。1994年,他的小说《永不瞑目》获得第二届中国人口文化奖,后改编为电视剧。2002年,《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改编为电视剧获最佳编剧奖。此后,他荣获中国电视金鹰节最佳编剧奖、“2009中华文化人物”终身成就称号,连续多年进入中国作家富豪榜,被称为“中国最红的剧作家”。

资家三姐妹资中筠、资华筠、资民筠,祖籍耒阳大义。父亲系金融学家资耀华,抗战时期在耒阳生活过一段时间。资中筠,著名学者,毕业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资华筠,舞蹈家,作家,翻译家,国家一级演员,著有舞蹈理论专著9部,荣获中国舞蹈“荷花奖”、舞蹈艺术终身成就奖,散文集《学海岸边》、《锦瑟无端》、《读书人的出世与入世》、《斗室中的天下》,译著多部。资民筠,毕业于北京大学,科幻小说家,《伊甸城的毁灭》曾获“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

熊红久,祖籍耒阳,出生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属于内地移民新疆的“疆二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乌鲁木齐。他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硬过时间的石头》被《中国文学》和《当代小说》杂志社联合评为2009年度“十佳散文奖”。著有散文集《记忆的河流》、诗歌集《梦里的阳光》。现任乌鲁木齐市文联主席、市作家协会主席。

萧育轩,原名萧毓辉,1937年10月生于湖南涟源。1962年7月,在《湖南文学》发表处女作《刘兰》,被收入《中国工人短篇小说选》,并被译成英文发表于《中国文学》。次年,他创作的《迎冰曲》在《人民文学》发为头条,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1978年,调入娄底地区文联,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此后,历任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总工会《主人翁》杂志副主编。1983年出版长篇小说《乱世少年》,获全国首届儿童文学长篇小说奖、上海儿童文学长篇小说奖,被团中央推荐为全国青少年优秀读物,并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发行。萧育轩在资兴鲤鱼江电厂工作十年,善于塑造工人形象,大气、雄浑而有穿透力,使其作品极具厚度。耒阳女红军伍春林的弟弟伍章华,鲤鱼江电厂退休工人,是萧老的爱徒,两人同居一室十年,感情深厚。萧老成名后,经常与伍章华通信,还到耒阳看望伍。我收藏有萧老的两封亲笔信,字里行间,弥漫着师徒情深。

袁伯霖,1940年生于江苏江阴市,1958年毕业于湖南森林工业干部学校,分配至资兴林区工作,从此定居资兴。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有诗集《绿色万岁》、《森林的咏叹》、《文艺湘军百家文库·袁伯霖卷》、《相思莽山》,散文集《情漫东江湖》三卷。曾任资兴市政协副主席,郴州市作协名誉主席。

阳光温暖的午后,我坐在灶市渡口,倾听浪涛撞击礁石的声音,耒水如此清澈灵动。一条河流,一方文化。作为湖南境内开发最早的地区,耒水流域受到的文学浸润是丰厚的。改革开放以来,老一代的作家抖落了历史的阴影和包袱,在时代的浪潮中重新引亢高歌;新生代的作家们沐浴着思想解放的春风,尽情地啜饮新时期文学的营养,茁壮地成长;一些正当年的作家流入外地,也有一些颇具实力的外地作家又加盟其中,从而使耒水文学出现了繁花似景、百鸟争鸣的气象。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