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桃江,是二零零五年夏天。当时,我所在的耒阳市公安局捣毁一个重大涉黑犯罪组织,部分骨干分子异地羁押在桃江。我作为专案组成员,多次随同局长肖强往返桃江县城。那时的桃江,在我眼中属于是一位浪漫妩媚的少女,她丰满透明的身体里,流淌着无比清澈甘甜的山泉,她经久不衰的歌声里,飘荡着感人至深的的爱情故事。遗憾的是,因公务缠身,我没有太多时间领略她的风华绝代。
一年后,我被衡阳文联推荐参加毛泽东文学院第五期中青年作研讨班(简称毛五班)学习。期间,胡红霞邀请我们去她的家乡桃江采风,得到全班同学的热烈响应。红霞同学是桃江县政府办副主任、县旅游局局长,才貌双全,能歌善舞。著名作家、省作协主席唐浩明戏称她是湖南文学界的特妖一号,“狐妖妖”之名由此在圈子里传开。我们从长沙出发当天上午,王开林老师讲授散文创作。王开林是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文学界》执行主编。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参加《湖南文学》函授部学习时,他主编函授刊物《文学新春》,编发过我的文章,我们算得上“沾亲带故”。王开林邀请忘年交挚友李元洛先生与我们同行。
大巴车沿长常高速公路往益阳方向飞奔。透过车窗,金色原野,稻浪翻滚,黄叶遍地。收获的季节,一切都显得率直、袒露和成熟。谷子是金灿灿的,枫叶是红扑扑的,山丘是朗润润的,小河是清悠悠的。在诗人眼中,秋天是最富有诗意的季节,也是他们笔下永恒的主题。我不是诗人,无法用动人的诗句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我只能用一颗寻常的心,默默感受岁月的芬芳。我想,桃江的秋天,定然别有一番风韵吧。
两个小时后,我们抵达桃江竹海。一位面若桃花的女子笑吟吟站在进山路口等候。胡红霞介绍,桃江县旅游局副局长方婧给我们做导游来了。方婧三十多岁,身材高挑,体态丰盈,气质高雅,一双大大的丹凤眼,清澈明亮。桃花江真是个美人窝啊。山道弯弯,在大美女带领下,我们进入竹海深处。郁郁葱葱的毛竹,婀娜多姿,挺拔秀丽,温情脉脉。醉人的绿,沙沙的涛声,夹带着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方婧介绍,桃江的竹林面积达4.7万公顷,号称中国竹乡。桃花江的泉水,养育出众多倾城倾国的美女,也养育了这满山遍野的翠竹。
二十分钟后,大巴车载着我们来到山顶,“桃花江竹博物馆”几个大字赫然入目。走近,细看,乃原省委书记熊清泉的手迹。方婧说,这是我国唯一的竹博物馆,竹制的平房,共分三层。入内,有四个展览厅,陈列着许多竹艺制品。有壁篮竹筛,有棕色花坛,有凉席,有洗衣篓,有竹桌竹椅,有竹杯、竹衣、竹伞,还有各种竹拼图,竹雕人面、寿星,琳琅满目的各类精品,集编、雕、刻、压、贴等各种工艺技术之大成。展览室的墙壁上,图文并茂介绍桃江竹海的珍奇动物。有溪涧里的娃娃鱼,有竹技上的猫头鹰、黄腹角雉,有地面孵化的鸟卵,有珍稀动物白鹇、池鹭、野兔。最吸引我眼球的是名人竹画。三国关羽的《墨竹》,片片竹叶都是字,连接起来就成一首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五代南唐徐煦的《雪竹图》,展示了大雪中的竹林风骨,意境深远。苏东坡一生“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成为古代文坛佳话。他的一副《墨竹神韵图》同齐白石的《风竹》挨在一起,品古鉴今,历史时空在这里交融,勾起遐思无穷。
登上观竹楼,品一杯擂茶。桃花江擂茶久负盛名,鲜嫩黛绿,入口清香,回味无穷。随着桃江县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五湖四海的游客络绎不绝,擂茶就成了竹乡人民招待远方客人的佳品。品着擂茶,极目竹海,莽莽苍苍,层层叠叠,一碧万顷,起伏的山峦涌动着无垠的绿涛,如诗如画。
这时,方婧用她婉转的歌喉为我们唱起了《桃花江是个美人窝》:“我听人说,桃花江是个美人窝,挑花千万朵,比不上美人多……”
歌词的作者黎锦晖,上海人,印尼华侨,以写儿童剧见长。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在黎锦晖长沙读师范,与来自桃花江的一个女孩相爱。每到假日,他随同恋人去桃江县,在桃花江畔散步。两人毕业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夫唱妇随,度过了一段幸福浪漫时光。天有不测风云。不久,一场大病夺走爱妻,黎锦晖带着满心哀怨流落到南洋。异城他乡的孤独寂莫,加重他对亡妻的思念。于是,他写了这首《桃花江是美人窝》。琅琅上口的旋律,美仑美涣的意境,大胆率真的表白,感动无数的人们。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邓丽君把这首歌灌成歌带,唱遍海内外。
如今,这优美的旋律,悦耳的歌声,让我们陶醉在“美人窝里竹如海,竹海美人尽妖娆”的意境。喝完擂茶,大家意犹未尽,兴致勃勃去参观桃花湖。桃花湖是桃花江的源头,位于县城郊区松木塘镇,群山环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湖里有数以万计的精灵,湖岸有流泉瀑布。进门有个大牌楼,上书“桃花胜景”四个大字,两侧有两副对联,其中一副是:“大坝横空蓄满湖光山色,仙人削壁放开江水桃花”,贴切工整。湖面碧水清清,宛如镶嵌在群峰中的镜子,倒影着山峰云朵、翠竹桃林,清晰得如同在它们是生长在水底。想来若是在春天,湖岸的桃花会红得多么令人消魂。
乘船泛游湖面,波光粼粼,阳光荡漾,像无数的星星在闪烁。随着船的移动,湖水的色彩也不断在变化,时而绿如翡翠,时而蓝得像孔雀羽翼;一会儿变得晶莹透明,像一片波动的水晶,一会儿又变得金黄耀眼,闪射出辉煌夺目的光彩,令人目眩。船头,许多女同学争相与王开林老师合影。我和诗人艾叶青陪着李元洛先生坐在船舱,边欣赏美景边聊天。我对李元洛先生提起九十年代的文坛趣事,有人把台湾诗人洛夫的名字同她的名字焊接成“李元洛夫”,曾经传为佳话。先生当即回忆起他与洛夫的交往与深厚友情,告诫我们文人不要相轻,要惺惺相惜、要相重。
桃花湖岸有很多桃树,年年桃花开时,就像千万朵朝霞落到湖中,争奇斗艳,溢彩流光,清香泌脾。多年前,宋祖英为拍摄《又唱浏阳河》,顶着炎炎烈日慕名赶到桃花湖。当时小城轰动,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桃花湖,欲一睹明星风采。胡红霞说,她当时就在宋祖英身边几米远地方,可经纪人就是不肯让她同宋祖英说说话。聪明的她掏出事先准备好的精美竹扇,抽出一张宋祖英歌带封面画,斗胆走到宋祖英面前,大大方方同宋祖英握手,紧接着,她快速递上自己的名片和那把小扇,恭敬地请宋祖英签名。宋祖英没有推辞。宋祖英的到来,迅速提高了桃花湖的名气。我在耒阳市交警大队工作时,宋祖英到耒阳演出。我与战友们就在台下负责保卫工作。这是第一次见到宋祖英。她的大艺术家气质让我们折服。
桃江县城凤凰山顶有座“天问台”,经学术界多方论证,这是屈原作《天问》的地方。“天问台”坐落于桃花江汇入资江的入口处。一山独恃,两江相拥,雄伟壮丽。回想当年,屈原怀一腔忧思驾舟而来,栖居于凤凰山中,呼天唤地怒斥鬼神,以问语的方式,一连向苍天提出一百七十二个问题,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成为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凤凰山便成了屈原之魂,《天问》则成了凤凰山之魂。曾经,山上建有雕龙画凤的天问阁,可惜后来阁毁于火。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是块“天问阁”的石碑,以及峭壁上今人题写的“天问台”三字。天问台下的资江边,有块形如飞鸟的盘石伸向江中。传说屈原常来石上垂钓,借钓消愁,后人称为“屈子钓台”。屈原坐在石头上,对天长叹,问天不已,发泄对腐败朝廷的愤怒和不平。如今,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政治清明,国富民强,社会和谐。我们来这里,不是来隐居或者发泄对现实的不满,而是来享受湖光山色,聆听百鸟争鸣的时代乐章。林间有座用石头砌成的百年宝塔,昂首挺立在资江河畔,默默感受着时代的巨变。站在宝塔下,江水涛涛,我依然能听到屈原的呐喊,感受到雄浑深沉凄凉。他的的忠贞与爱国忧民精神,坚持“美政”思想、坚守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真理精神,坚持真理正义、宁死不屈的精神,两千多年来感召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也许是秉承了屈子的遗风吧,桃花江的历代文学士,无不在彰现这种爱国爱乡、忧国忧民的品质。晚唐诗僧齐已,一生云游四海,居无定所,但始终情系故乡,心忧天下,他一生著作颇丰,《全唐诗》中收录有八百多首。明末江西巡抚郭都贤是位大画家、诗人,他在明亡后携爱女郭纯贞隐居桃江浮邱山呤诗作画,形成轰动一时的浮邱画派。辛亥革命先驱人物夏思痛、中国工农红军创始人之一张子清、著名作家周立波,无不是从桃江、从益阳走出,胸怀天下,心系民族前途命运,留下了一页页动人的诗篇。当代女作家叶梦在桃江写出成名作散文《羞女山》,脍炙人口。
其实,桃江让我心仪的不仅仅是她外在的美,而是桃江人的情义,真挚的、暖暖的情义,让桃江充满内在美。胡红霞为了这次采风,前期做了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方婧副局长全程为我们做导游,桃江方面的接待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县政府举行了简朴庄重的欢迎仪式,副县长致欢迎辞。有关部门安排了精彩的联欢晚会,县四大家相关领导亲临现场助兴。桃江籍知名作家胡则丘先生不顾七旬高龄,同李元洛先生一起激情并发,连唱带跳,丝毫不亚于我们年轻人。
离开桃江时,方婧送我们一程,给每人赠送一张名片,邀请以后多来桃江走走看看。我以为她这是官场惯用的客套话,没想到此后好多年,每逢过年过节,我都能收到她的问侯短信。祝福的话语尽管不多,表达了一位桃江女子的真挚情义。胡红霞同学更是经常与我联系,多次到耒阳看望我。桃江人的情义,让我有了怀念和再访桃江的理由。这就是桃江,山美水美人美的桃江。这就是桃江,有情有义的桃江。这就是桃江,歌声婉柔的桃江。
“我听人说,桃花江是个美人窝,桃花千万朵比不上美人多......”是它,把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桃江变成大众情人;是它,让桃江的万种风情名扬天下;是它,醉了你,醉了我,醉了无数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