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文科的头像

朱文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1/31
分享

中原散记

                    五台山拜佛

俗话说,好事多磨。此行五台山,颇费了一番周折。

先是一位朋友,说是带我们去,门票可免。不料到太原后,朋友因事不在。无奈,只好找一网友帮忙,联系一家旅行社,作为散客拼团。等到交了钱,约定了出发时间,上了车,却又被告知,因为暴雨,不能去了。于是,只好返回,在太原火车站附近,寻一宾馆,开了间带电脑的房,整天浪费在网上。次日晚上便要返程,车票是来时买好的。同来的华林两口子提出,五台山是不能去了。我说,来山西不去五台山,岂不是遗憾。无论如何,明天一定去!我说到做到,再联系旅行社,来个五台山一日游。

次日一早,我们再次出发。说来也怪,天气预报说有大雨,谁知天空一片晴朗。等到三个多小时后来到五台山,太阳都出来了。五台山的五座山峰,东、西、南、北、中,五台云雾缠绕,盖不住万丈金光。一轮丹阳,跃出云海,天宇通红,犹如赤绫,蔚为壮观。华林两口子就感叹,若不是我的坚持,这回肯定来不了五台山,岂不留下终生遗憾?

五台山乃佛教圣地,居四大佛教名山之首。鼎盛时期,山上“大寺三百六,若兰无其数”。至今,山上有寺庙九十四处,古寺遗址一百五十三处。寺庙历史之久,数量之多,堪称中华第一。五台山寺庙,依山而筑,错落有致,大多集中在台怀镇,其余沿着五座山峰台顶,辐射开来,掩映于深山丛林之中。山中保存着南北朝以来,各朝代遗留的佛教文化遗存。碑碣,法器,佛经,佛塔,钟鼓,音乐,诗文,楹联,文物集中,数量惊人;彩塑,壁画,雕像,刺绣,泥塑,艺术精湛,丰富多彩;石塔,木塔,铁塔,铜塔,玉塔,银塔,水晶塔,玻璃塔,构建精细,样式繁多。

一般人所说的五台山,就是台怀镇。台怀镇的大白塔,乃五台山的标志。传说文殊菩萨在这里显灵,塔下藏了佛祖舍利。千百年来,这里是人们朝拜的中心。历代朝廷和信徒,纷纷在此修寺建庙,以至这里寺庙鳞次栉比,宝塔如林,成为五台山佛教中心区。五台山古树参天,流水潺潺,鸟语花香,乃佛国天堂。每日前来拜佛者,不计其数。我虽然不是佛教信徒,但入乡随俗,也怀着诚惶诚恐之心,先后随喜了塔院寺、殊像寺,南禅寺,普胜寺,凤林寺,尊胜寺。面对一尊尊菩萨,小心翼翼,生怕有半点不敬,让老人家生气。注意,到寺庙说“游”,是对佛陀的不敬,得用佛教语“随喜”才好。只是,面对张张虔诚面孔,面对柱柱香火,面对个个捐赠木箱,我感到迷惘:寺庙的基本职能是主持佛法,宣扬佛法,如今却大多成了烧香拜佛、祈佛求佑、消灾免难、收收门票的场所了。和尚也不再是一心念经的和尚,一门心思在如何骗取钱财。假借迷信,假借宗教,假借神秘,欺骗信众。这样的寺庙,还有真正地佛吗?

五台山,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高2796米,南台锦绣峰,高2485米,西台挂月峰,高2773米,北台叶斗峰,高3058米,中台翠岩峰,高2895米。登临台巅,放眼眺望,青峰蓝山,苍茫雄浑,清风习习,溪泉潺潺,凉爽宜人,奇花异草,互相映衬,恍如仙境。云遮雾绕之下,殿宇,亭台,碑碣,古木,似有若无,似无若有,在有中无,在无中有,参其有无,颇含禅机。大雨过后,空明澄静,寺院木鱼声声,宛如天籁。难怪鲁智深会钟情于斯,杨五郎会修身于斯,李娜会剃发于斯。佛家讲究的是修心,用禅语讲,叫做明心见性。这颗心原来是不明,不见自性,心明了则见自性。心灵的血液是透明的,世界的纯洁来自于心灵的透明。但是,可以人人说自己纯洁,世界总是一片混沌呢?这么多人信佛,世界何以还是污浊呢?

我想,心灵纯净,根本在于善良。心善者,才会纯洁、纯净。心不善,即使日夜念经,天天拜佛,有何意义?贪、嗔、痴,佛教中所谓的“三毒”,不因你拜佛而剔除。相反,很多人正是不能摆脱贪、嗔、痴等烦恼,才想到烧香拜佛,结果是越拜越苦恼,越拜越迷惘。贪、嗔、痴时多生多劫的熏习,与生俱有的尘垢,有如病毒渗透于我们的心灵,不是随便能去掉的。要逼出病毒,必须分清善恶,心明几静。世上的东西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别人抢得去而自己带不去的,那就是财物、金钱;第二种是别人抢不去自己也带不去的,那就是才华、技能;第三种是别人抢不去而自己带得去的,那就是善恶、功过。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生来,都带着佛性,心中有一尊佛,即善良。与其跋山涉水,烧香拜佛,不如多做善事,多行善举,多发善心,这才是拜最好的佛。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人们总在追求不平凡的生命结果,其实,心灵纯净、心灵善良的平凡,就是一种不平凡。这就是五台山拜佛带给我的启示。

                   走近龙门石窟

洛阳城南,六十里处,有香山、龙门二山,东西对峙,伊水中流,龙门洞开。伊水河右岸山麓,两千三百余窟龛,依次排开,这就是世界遗产龙门石窟。

我们去时,正是夏日午后,阳光烈烈,烘烤大地。一叶孤舟,荡于平静水面,划向逶迤葱茏的万佛山。立于船头,杂念妄想,随风而去,顿生礼佛之圣洁。登山,沿西山石栈道,缓缓而行,古阳洞、宾阳洞、万佛洞,洞洞有典;魏晋南北朝、唐朝造像,代代不同。石佛面颊丰润,慈眉善目,右手微抬,嘴角微翘。他们是在谈经说法,还是与来者娓娓而叙?尊尊石佛,无论大小,无论高矮,无论胖瘦,都是精雕细刻,在背后精美花环图案衬映下,显得出神入化,栩栩如生,美丽绝伦,分明就是有血有肉的菩萨神灵。据说,石窟始凿于公元493年,大规模营建于北魏、唐代,后经历代修建而成,迄今一千五百多年。龙门石窟南北长约两里,现存石窟一千三百多个,窟龛两千余,佛像十万余尊,碑刻题记两千八百余品,充分显示了唐代工匠巧夺天工的技艺,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于是,敬佩于先人之聪明才智,惊叹于中华之灿烂文明。

蓦然间,我发现石佛全身,隐约有拼接的痕迹,便疑惑地问导游。导游介绍,北魏时期,此处是通往洛阳的交通要道,后来荒弃了,石窟倒是完好无损。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焦枝铁路,民工到这里开山取石,将炮眼打在石佛的腹部,一声巨响,佛国震荡,毁掉了不少石佛。后来到了“文革”,举国“破四旧”,石佛的破坏更甚。我一路仔细观看,果然发现,残缺不齐的石佛,越来越多。凝视着运用科学手段粘连起来的文明碎片,满藏经纶的腹部,分明还在汩汩流血,那笑也变得淡然而凄冷,是为自己悲哀吗?顿时,我沉默不语,心情沉重起来。身后,一女大学生,带着四个老外,用英语在解说石窟的美丽。可爱的姑娘,当你意识到这些艺术珍品,很多是拼接而成,还会这样笑容满面吗?正如导游所言:“远看青山绿水,近看伤痕累累”,“人们来此,只是冲其名气而已”。满目疮痍,令人痛心!人类既创造了美,又在不断地残害着美,这是佛的悲哀,还是人的悲哀呢?

正当我心情沮丧之际,一个含情凝眺的女儿破壁欲出,面带微笑,宽额圆脸,秀眉大耳,与云岗石窟造像粗犷、威严的风格,略有不同。这就是卢舍那,“梨花一枝春带雨”,“回头一笑百媚生”。线条圆润流利,脸庞丰腴秀美,气派雍容大度,衣裙贴身露体,积淀为一种很难逾越的艺术高度,震撼着每个观光的游人。据考,这是以女皇武则天为模特,塑造佛祖的化身。她雍容大度、气宇非凡、撼人心魄,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被喻为“东方的维纳斯”。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石窟景区内,有一香山寺。武则天曾在这里主持了一次诗会,留下了“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大诗人白居易放情于龙门山水,慕恋香山寺清幽,居住于香山十八年,自号“香山居士”。香山寺北侧的白园,就是这位伟大诗人的墓园。我特地赶往白园,寻访到白居易的坟墓,肃穆凭吊。白墓对岸,便是满目疮痍的石窟。追溯渊源流长的历史,拂去千年岁月的风尘。

我想,龙门石窟,这朵石刻艺术奇葩,没有理由不永远的绽放。 

                      不为参禅到少林

自古称壮游者,必曰五岳名山,我却惭愧,枉自旅行二十几年,走遍大半个中国,五岳中的中岳,迟迟未游历。因而此行山西,特地在郑州下车,去了嵩山少林寺。不为参禅到少林,只为一睹古刹风姿。

初中时迷上武侠小说,金庸笔下的少林寺,乃武林圣地,行走江湖的侠客,莫不向往之。尤其是电影《少林寺》上映后,引起了少林热。一时间,尚武、学武、练武,蔚然成风。“天下武功出少林”,“武林至尊是少林”,少林寺的美名,迅速传遍全球。去年,我出版长篇小说《血色野菊》,对少林寺也多次提及。心目中的嵩山,何等雄伟壮丽,脑海里的少林,何等威严神秘。及至到了嵩山,但见太室少室二山,形如卧佛,谈不上挺拔;五乳峰更是形如女性饱满乳房,少了阳刚之气。想象与现实的落差,让我顿生失望。

导游告诉我,别看嵩山不够险峻,最高处,海拔有1400多米,比南岳还高一百多米。嵩山东为太室,西为少室,各拥三十六峰,峰峰有名。少林寺在西麓少室山下,背依五乳峰,竹林茂密,故名“少林”。我们来到山门,门额上悬挂的“少林寺“匾额,金光灿烂,乃清皇帝康熙所书。山门后,大甬道和东西小马道旁,立有碑碣数十通,称为碑林。游人如织,多为烧香拜佛的。我努力搜寻,渴望遇到一个武林高手,腰佩长剑,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可惜没有,映入眼帘的,是张张虔诚的面孔,以及披着僧衣的假和尚。人在旅途,犹如人在江湖。累了,渴望一个家。深山庙宇,清净佛门,成了许多人精神憩息的乐园,成了都市人逃避现实的“家”。如今信佛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来到少林寺,住禅房,吃斋饭,听经声,这就是他们的“家”吗?

少林寺西,大约三百米处,山脚下,有片塔林,乃少林寺历代住持僧人的葬地,近二百六十座,是我国最大的塔林。塔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大都有雕刻和题记,铭刻着唐代以来历代少林寺高僧的事迹。这些高僧,一生参禅修佛,远离名利与热闹,把佛门当成自己的家。我不信佛,我把文学当成毕生信仰,把旅行当做最大乐趣。每每感到累了,便寄情山水,激发灵感。我是孤独的,更是漂泊的。有时面对现实,只能用梦想,作一次不堪一击的写意:独自背起行囊,寻访名山大川,瀑布流泉,洗尽都市的汗臭,褪去名利扬起的尘嚣。可我终究无法逃避生活,难以长久平静。天大地大,何时能归“家”?天大地大,何处是我“家”?学禅的最高境界是“身心平静”。然而,生活在滚滚红尘,要做到长久地平静,何其难也。不平静,来源于有烦恼,有牵挂,有悲观,有得失。佛性,每个人都有,多数人只是开发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用于寻求眼前的既得利益。

过碑林,穿天王殿,到大雄宝殿,处处有佛像,处处透露禅机。当今很多学者都在拷问,少林寺几经劫难,长兴不衰,及至风靡全球,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少林弟子千古传承的少林精神,也就是禅武精神。少林寺的《门风堂规》,流传千古,正是最好的诠释。禅无言,还是禅。我对禅的理解,乃六个字:“不一定,说不定”。酸的,不一定是酸的;甜的,不一定是甜的;苦的,不一定是苦的;辣的,不一定是辣的;咸的,不一定是咸的。苦的,说不定是甜的;美的,说不定是丑的;得到时,说不定就已经失去了;失败了,说不定就成功了;劫难过后,说不定便是辉煌。所谓人世无常,人生无定数,痛苦与快乐,往往在一念之间。

离开少林寺时,已临近黄昏。人群如潮,从大殿退后。我看见,有名背着月牙铲的行僧,风尘仆仆走进大殿。行僧放下简陋的行囊,全身心匍匐在佛前,久久不起。从那磨得薄薄的鞋底来看,显然他从远方而来,专门来少林寺拜佛的。我想,此时行僧大概也有了归“家”的感觉。可他终将像我一样离去。那么,他从哪儿来,又将到哪里去呢?

                     美哉,云台山

我迎着最后的夏风,走上云端雾台。我站在1300米的高处,高处不胜寒。岁月的深海,沉淀我的渴望,深情而温情,开始翩翩起舞。一幅笔墨油画,芬芳了中原之旅。

这就是云台山么?亿万年前从大海浮出,又沉下去。又浮出,再沉下去。几经勾勒,一幅杰作,风情毕露,举世无双。你这大自然的宠儿,地壳运动的天之骄子,亿万年的溶岩翻腾,沧海桑田,阳光赋予你太多的精华,月晖给予你太多的灵气,阴柔与阳刚的双倍呵护,演绎出美仑美奂的人间奇葩。

是谁,扯落一块彩霞,掉落人间?是谁,在高崖削壁,书写中原第一景的绝丽?是你,是你,红石峡,你这峡谷中的精品,精品中的奇观。你集泉、瀑、溪、潭、涧于一谷,融雄、险、奇、幽、秀于一体。投手举足之间,纤巧、婉约、神奇、瑰丽,演绎的淋漓尽致。红石耸立,层层递进,诉说着山脉的历史。泉瀑倾泻,珠帘挂挂,让人疑似到了花果山水帘洞。想那可爱的石猴子,定然是贪恋红石峡的美色,乱坐乱爬,才有了通红的屁股,有了火眼金晴,闹了龙宫又天宫。清泉如乳,红石如霞,不用刻意寻找,随意举相机,就能摄取到一幅优美的风景。

与我同行者,乃母女三代,黑龙江人。年幼者为小女孩,六岁,十分可爱,与我很投缘。一路上,小女孩不停问这问那,问得很淘气。比如她问:“叔叔,人为啥爱吃狗肉?”我说:“喜欢呗!”她歪着小脑袋说:“叔叔,不对,因为人爱吃肉。”小家伙真有意思。小女孩的妈妈也在笑。她三十出头年纪,在交通部门工作。而她的母亲,也就是小女孩的姥姥,个子高高,虽然上了年纪,但健步如飞。也许是太陶醉于美景,一不小心扭伤了脚。游人如潮,老人在拥挤的队伍里,一拐一拐地。我干脆接过她的包裹,挎在肩上,一路照顾她。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因为我的热情,和她们一下子亲近起来。每到一处美景,小女孩的妈妈便帮我拍照。人在画中走,画在身边游。可爱的小女孩,用天真无邪的目光,点燃我孤独旅程的诗意。人在旅途,千万人擦肩而过,而她的大眼睛,也许多年后我还会忆起。

山环水绕,绿树荫蕴,飞瀑流彩,奇石擎天,垂柳戏水,鱼翔浅底。这就是人称小寨沟的潭瀑峡。峡内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鳞次栉比,争奇斗艳。移步换景,每一步都是新天地。或涓涓细流,或湍湍洪流,或轻吟低唱,或高歌劲舞。我陶醉了,于细细的水雾,于天籁的乐章,于两千米的画廊。呼吸清新的空气,饮一杯不老泉的泉水,顿感神清气爽,爽到极致。流水哗哗,水帘洞与丫字瀑,比翼同飞。泉水叮当,龙蛇潭、碧玉潭缠绵厮守。正值旅游旺季,对对情侣,手相牵,身相依,宛如金香玉竹,令人艳羡不已。于是,未登茱萸峰,已泛思乡情。不知千里之外的南国,是否有如痴如醉的思念?

老潭沟,风韵长存。上吻蓝天,下抱石坪,三百余米的落差,让云台天瀑居华夏第一。永远翠绿的祈愿,被谁的刀子,劈成两半?每一棵树,每一丛花,迎着歌的节拍,发出雄壮的气势。青龙峡,龙在沉睡。虎啸岩,虎在长啸。猕猴谷中,哪些顽皮的猴儿,攀得再高,读不懂画中的诗,诗中的画。桃花谷,花期已过,桃果满枝头。只有云海苍茫,给人仙境般的诱惑,深谷般的想象。云台山,你这人类的净土,在洗礼之后,我们又将看到什么?群山无言,只有这幽深的峡谷,掩藏着猴子们的心事。

我迎着最后的夏风,离开云端雾台。一幅笔墨油画,芬芳了这次中原之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