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水的秋,来得总是晚些。立秋过后,仍然是三十五度以上高温。这种状况要持续到白露时节,空气突然凉爽起来,夏天的背影也模糊了。秋天好在哪里?以我看,除了天高气爽,更有它的淡然安静。叶子绿中带黄,梧桐不甘衰谢,草木知秋有灵性,而我们人呢?浮躁的人心到了这个季节,应该变得恬淡宁静了吧?
造物主很神奇,大自然有四季更替,有二十四节气的时序,而人的生命也有四季: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童年是烂漫春天,青年是热烈的夏天,中年是宁静的秋天,老年是垂暮的冬天。唯一的区别,四季有轮回,生命不可以轮回。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四十岁是人生的一道坎,盛极而衰,逐渐老去。在我看来,童年好比营养丰富的早餐,青年好比风味多样的中餐,中年则好比一壶淡香沉稳的午后茶。人生之旅是无法返回的单行线,生为秋天,亦无退路,恰如中年的人生滋味。人到四五十岁,午后阳光慢慢西下,犹如置身黄叶飘飞的树林,静美,空灵。我们品味这壶午后茶,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还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取决于每个人的心境。
自从进入中年,我变得越来越安静。一心一意上班,业务潜心读书写作,晚上在湖边散步,能谢绝的应酬尽量不参加,能远离的热闹尽力不掺和,深居简出。偶尔,我会在阳光暖暖的午后,坐在西湖边的柳树下,回首过去走过的路,吃过的苦,经受的风口浪尖,收获的鲜花掌声。我也不否认,曾经爱慕过虚荣,在乎过虚名,在意过虚职,气恨过别人的眼红嫉妒,甚至恼怒过别人的忘恩负义,计较过别人的背后非议。如今回想,这一切的一切,都不过是过眼烟云。进入中年,这杯午后茶慢慢喝得淡定,曾经的逞强斗勇、凌云壮志、挫折失意,都化为杯中淡茶。无论得到和失去的,无论成功和失败的,无论爱过和恨过的,都不再左右自己的情绪。《庄子·知北游》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到读书求学,再到成家立业,最后化为一杯黄土,这段历程不过七八十年,多则百年而已。相对于茫茫环宇,漫长人类历史,我们实在是微不足道,犹如一只蚂蚁。既然如此,又何必计较那些身外之物呢?
人到中年,这杯午后茶,散发着迷人的幽香。中年是男人最有魅力的阶段,职业稳定,婚姻如意,事业有成。中年是作家创作的黄金时期,经历丰富,精力充沛,激情仍在。回首奋斗历程,这一壶茶水,品出太多的苦涩,品出太多的遗憾,更多的却是知足。作为一个贫寒农家子弟,一个初中未毕业的流浪儿,我能够成为国家公职人员,成为人们眼中的作家,中年这壶午后茶,应该要喝出几分自豪,喝出几分甜味。当然,我也没有理由沾沾自喜,毕竟年轻时期走了太多弯路,浪费了太多的光阴。我从不后悔选择今生文学之路,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快乐,只要自己尽力了,无论成就大小,也问心无愧。2018年,我受组织上派遣,带着一个工作队在偏远小镇扶贫,长住乡间,远离城市喧哗。我经常在走访贫困户之后,选择午后时分,坐在村部的农家书屋,一边翻阅经典著作,一边喝茶,坐在喝着这壶午后茶,手拿带着这淡淡的清香,望望青山田野,竟然有了“采菊东篱下”的感觉。
中年是午后茶,茶水变得沉稳温和。人的性情愈发平和,处事理智周全,但斗志犹在。喜欢游山玩水,却又最恋故乡家园。习惯孤独,捧书而读,又喜好志同道合挚友陪伴散步。人生苦短,不要等到日落西山,后悔虚度了大好年华。有人问过我,这样痴迷写作,就不感到苦累吗?文学创作并没有人们想象的辛苦。相反,文学带给我的是无穷快乐,作品发表了是快乐,沉浸于笔下的小说世界是快乐,结识很多文朋诗友是快乐,孤独的台灯下看书是快乐。我从来不逼迫自己写什么,总是灵感来了就动笔,没有灵感就开心地玩耍,没有激情就安静地品茶。不要在意别人的评价,不要在意是否成名成家,我手写我心,追求的是精神世界的充实快乐。
“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这是中年。秋天黄叶铺地,也难免凄风苦雨。秋日有秋日的特色,中年有中年的优势,这就是“静”。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能生智,智者不惑。有时候我们活得很累,并不是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这两年,我选择了安静低调的生活方式,不与人争长短,不背后评头品足他人。对一些带着偏见或者出于嫉妒的闲言碎语,我总是一笑了之,宽容相待。我是活给自己看的,何必在意别人的评价呢?简单到极致,才是最好的。
作家董桥把中年比作下午茶,那篇散文我读了许多遍也不厌倦,过去我对这篇文章理解还不透彻。如今懂得了“中年是杂念越想越长、文章越写越短的年龄。”还好,到了这个年龄段,还能够在秋阳暖暖的午后,捧起茶杯,慢慢品,品出成熟淡定的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