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文科的头像

朱文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22
分享

耒水文化,从一条河流出发

耒水的春天,比岭南来得晚些,已到二月下旬,还是几度的气温,雨水从春节开始,连绵不绝下了十多天。时序的密码不破自译,季节的参数悄然更改。耒水自远古走来,千年万载,饱经风霜,风华绝代。她用甘甜的乳汁滋润着广袤肥美的土地,养育了世世代代儿女,也孕育了自身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

翻开中华文明的词典,山阳水阴,水柔山刚,是一个民族集体的心理认知和文化体悟。耒水流域自秦代建置郴、耒二县,这里的人们耕读传家,文脉不断,开创了湖湘文化一个重要源头。耒水,源自于高山,生之为水,却以水的柔情,跳出了水与生俱来的本相,不仅要做一条大地上流淌的河流,更要做一条山样风骨的野性的河流。

这是一条河流思想的原点。

这是一条河流精神的抵达。

耒水有两个源头。一处源头从桂东县万洋山(石门山)潺潺飘来,闺名沤江。一处从汝城县耒山清清流来,闺名浙水。两姐妹一路欢歌,进入资兴市滁口镇,相汇于丰溪村河口,融为一体,往下继续奔腾,陆续汇集成百上千大大小小的支流,控制桂东、汝城、资兴、郴县(苏仙、北湖)、永兴、耒阳、衡南、珠晖等县市区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宜章、桂阳、嘉禾、安仁4县部分地区。

一条河流,源之多头,不足为奇。耒水的两个源头,都被赋予了正源的色彩。汝城县人把浙水标注为耒水,以示为正源。桂东人自豪地说:“耒水之源主流是从我们万王城流出的!”我理解这种正源之争。事实上,哪一条大江大河的源头,不是曲折迷踪,令人晕头转向呢?我想起神农创耒之争:神农创耒的地点究竟在哪里?在古桂阳县汝城?在郴县?在耒阳?学术界争论几十年。2001年耒阳主办农耕文化节,邀请众多专家学者研究探讨,得出一致结论:“耒阳就是神农创耒之地。耒水流域就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专家们还考证,这个地方在一个叫做“金线吊葫芦”之处。因为这段河流很像耒的底前曲,炎帝神农氏逐将这条河流命名为“耒水”,并把推广耒耜立功的垂封为“垂神”,启迪创耒的捉蟹汉子封为“耒神”。耒阳民间几千年来一直使用的禾叉,就有古代耒的痕迹,当地农民开春都要先祭祀再下地耕作。还兴建了神农庙、“药王菩萨”庙,中间神像为神农像,左为垂神,右为耒神。耒阳还有一个独特的民俗:“拜章”,类似于庙会,其主旨就是祭祀神农。蔡伦竹海风景区的耒水河畔,就有神农庙。

很多时候,对于古代神话传说,我们都是有意无意把它与现实完全分离,试图以一种更加准确而科学的理论,来解析这个世界。近年来,当我逐渐深入耒水、融入耒水、思考耒水,发现这些观念是带偏见的。因为,那些远古的神话,那些美丽的传说,早已融化进耒水之中,流淌在两岸老百姓的基因里,美丽的神话传说与勤劳善良的耒水儿女,已构成耒水生活和耒水文化的共同体。诞生于这块深厚历史文化土壤的人们,有着独特的气质和鲜明的个性,也容易出英才、出俊杰,甚至出圣贤之士。

神农炎帝是中华民族始祖,公认的农圣。圣字的繁体字(聖)是从耳从口,就是说耳朵好、口好,就跟“聪明”一样,“圣”就是睿智的意思。中国历史上,能够称为圣人的,伏羲画八卦、造书契,算一位;黄帝造衣裳,有种种发明,应该是圣人;炎帝神农氏种植五谷,被誉为农圣;往后,有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再往后,酒圣杜康、文圣孔孟、史圣司马迁、草圣张旭、医圣张仲景、纸圣蔡伦、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茶圣陆羽、诗圣杜甫。算起来,也就十几位圣人。而贡献最大的,当属纸圣蔡伦。

蔡伦是东汉桂阳郡耒阳县人,字敬仲,从小聪明好学,七岁能呤四书五经,十三岁把司马迁的《史记》通读。这时,其父蔡瑜因卷入一场政治斗争与妻熊氏被杀,蔡伦被籍没入宫做宦官。蔡伦忍辱负重,在险恶复杂的皇宫站稳了脚跟,得到汉和帝信任,由小黄门提升为中常侍,还担任管理宫廷用品的官——尚方令,监督工匠为皇室制造宝剑等器械。当时,人们用竹简和木简写字,显得十分笨重,而丝帛太贵无法大量生产,普通百姓用不起。怎么办呢?蔡伦决定改进造纸术。他回到耒阳,在耒水边挖一水池,用树皮、麻头、破布和破鱼网等作原材料,经过无数次实验,锲而不舍,历尽艰辛,终于在元兴元年(105),造出人类第一张植物纤维纸。和帝赞许有加,命令在全国推广,冠名蔡侯纸。一千年后,蔡伦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国家,并传播到世界各地,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唐代郴州刺史李吉甫任宰相时所纂《元和郡县图志》中提及耒阳县,明言“后汉蔡伦即此县人,有宅基在县西一里。”后改蔡侯祠,有蔡子池、蔡伦墓、舂纸臼等遗迹。《湘州记》曰:“枣阳县有蔡伦宅。”史学家考证,《湘州记》中的“枣阳县”,就是“耒阳县”,都是将“耒”字错写成“枣”字。

和帝时,许荆到耒阳县任职桂阳太守。他到老百姓家中视察民情,恰好遇到蒋氏兄弟因争夺家产而发生纠纷,官司打到了县衙。许荆将二人召集到一起,心情沉重地长叹一声说:“我负责管理这个地方,承担国家重任,应当尽力教化伦理,使家庭和睦,百姓安居乐业。你们兄弟为了些许财物而不顾纲常伦理、手足之情,这样看来是我没有尽到教化的职责,我有失职之过啊!”许荆命衙差端来笔墨纸张,当即写了弹劾自己的请罪书,请求朝廷治他教化不力之罪。蒋氏兄弟见此情形,顿感悔恨和内疚,重归于好,并请求许荆治他们的罪。许荆处理蒋氏兄弟争财的纠纷的例子,开拓了“德主刑辅”、“教化为先”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影响很大。此后,历代统治阶级制定法律,都强调“礼禁于未然之前”,主张通过教化的方式,达到“无讼”的理想境界。许荆在耒阳十二年,政绩显著,后让皇上召见,征拜谏议大夫,病逝于任上。耒阳人怀念他,为之立庙树碑。

这个时期,淝江河畔出了一位贤人,这人就是尚书胡腾。胡腾生活在汉桓帝和灵帝时期。史载,延熹七年(164)冬,桓帝巡视南阳,胡腾护驾肃官,敢于挑战权贵歪风,义立师门,冒死保全忠良后代。他的忠义举止,誉满朝野,名垂青史。“忠义”思想作为东方特有的社会伦理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之一。胡腾作为忠义的化身,对后世文化影响巨大。

《湖南文化史》绪论部分,写道:“以蔡伦、胡腾为代表的湖南古代人才,初露头角,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文治武功,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做出了贡献。而长沙国太傅贾谊、长沙太守张机、政绩斐然的桂阳太守卫飒、茨充等,这批早期入湘的中原和外籍名人,又积极促进和影响了湖南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在湖南古代历史上产生了以恒阶、刘巴、蒋琬、黄盖等为代表的第一个人才群,出现了第一位史籍有载和作品传世的诗人胡铿,出现了湖南最早的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点的哲学家罗含。”这批文化名人中,有4个是耒阳人:蔡伦、胡腾、罗含、刘巴,而卫飒、茨充在耒阳担任郡太守。卫飒,字子产,河内修武人,他在耒阳担任太守十余年,免除劳役,处罚奸吏,凿山通道,方便交通,禁止私人冶铁,还采取了系列移风易俗的措施,改变了耒水流域落后的面貌。茨充,字子何,他在耒阳任职桂阳太守,发现民众惰懒,赤足劳作,到冬天足多剖裂,于是,“充教作履,今江南知织履,皆充之教也。”黄盖是零陵泉陵人。罗含是东晋哲学家、文学家、地理学家,开创山水散文的先河,其《更生论》是湖南最早的哲学著作。可见,耒水流域对湖湘文化贡献之大。

任何一条河流,或发源于雪山冰川,或起源于山泉溪涧,奔腾山川平原,纵贯历史时空,最终孕育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耒水也一样,耒水文化的底色是农耕文化,耒水文化的源头与耒水的源头,在地理空间上呈现着高度的契合。她从耒山、屏水山潺潺流出,一路以极大的肚量吞吐万水,慢慢由小至大,而她的文化也由隐到显,由农耕文化到楚文化。两圣(农圣炎帝、纸圣蔡伦)、六贤人(胡腾、罗含、刘巴、卫飒、茨充、黄盖),或以创造发明,或以思想启蒙,或以文化传播,最终合力开启了耒水文化。

耒水的二月风,还带着寒意。耒水的二月雨,还透着冰凉。这样的日子,撑一把油布伞,来到耒水之滨的杜甫墓,与这位诗圣来一场穿越时空的邂逅。或许,身亦暖,心亦静。

历史的长河,激流勇进。唐大历四年(769)春,携家避乱荆楚的杜甫几经辗转,泛一叶小舟,拖着病躯,由四川辗转到潇湘,开始他最后两年悲凉的岁月。“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从杜甫第一次登岳麓山,便产生了居留之意。叹只叹,老天作弄,不愿给他一份安静生活。次年的四月初八,潭州(长沙)兵马使臧介追杀都团练使崔瓘及其亲族。崔瓘系杜甫舅族,杜甫担心牵涉自己,连夜乘船离开长沙,由湘江进入耒水,打算去郴州投靠舅舅崔玮。不料到耒阳地段时,遭遇连日暴雨,耒水暴涨,船只遇阻新市方田驿,饥病交迫的杜甫陷入绝境。耒阳聂县令听说后,安排一只小船,派人送去大米、牛肉、白酒,给杜甫解除饥饿。杜甫当场作诗一首答谢。全诗很长,首句为:“耒阳驰尺素,见访荒江渺。”谁知杜甫乐极生悲,几天后因暴饮暴食逝于耒阳,年仅五十九岁。杜甫的死,震动了一代代文人。从杜甫死后次年开始,不断有文人墨客赶到耒阳杜陵,凭吊杜甫,寄托哀思。关于杜陵的诗,有一百多首,这些诗人中,知名的有:戎昱、韩愈、齐己、徐介、戴复古、文天祥、余慿、舒邦佐、游次公、李节、张舜民、解缙、刘明遇、陈献章、章一卓、湛若水、金灿、崔城、郑懋儒、刘青黎、陈铨、刘宗沛、罗洪先、贺昌、于天傅、吴大述、吴朝佩、江昱。他们的诗文给寂寞的杜陵上空,带来一道道诗性的光芒,也丰富了耒水文化的内涵。

倘若在杜甫墓还不能尽兴,那就去郴州吧,寻到爱莲湖,看荷花盛开,默读几遍《爱莲说》。作为北宋哲学家、文学家,周敦颐与耒水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他出生于道州(道县),距耒水流域不过百余里,八岁随母亲在衡阳投奔舅舅郑向。耒阳市政协主编的《耒阳人物》第一卷记载,郑向祖籍开封陈留,出生于耒阳,登进士第,定居衡阳,其住地就在耒河口附近的凤凰山。明嘉靖府志的“艺文”一目中收录文天祥的《耒阳进士题名记》,文中开头称:“衡进士姓名可考者,自大中祥符省元郑向始。”郑向的侄孙郑行己绍圣年间出任耒阳知县。周敦颐随舅舅生活了12年,郑向把他培养成才的,步入仕途后长期担任汝城县令、郴州知军。在任期间,他兴学校,劝农商,传播理学思想,政治清明,百业兴隆,文风鼎盛。他在官衙附近辟莲池种莲花,每至盛夏,灼灼荷花随风飘逸,清香袭人。周敦颐的千古名篇《太极图说》、《拙赋》,正是受了耒水发源地耒山地形的启迪。周敦颐开创的宋明理学,给耒水文化留下辉煌的一页,使儒学得以继续指引中国人的文明历程。儒家理学也成为湖湘文化的核心。湖湘学派正式形成于南宋,创始人是胡安国、胡宏父子。胡安国是理学的坚定信奉者,极力推崇程颐、程颢学说。而“二程”又是周敦颐的弟子。湖湘学派的大本营岳麓书院有楹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这副楹联,说明周敦颐在湖湘学派的源头地位。耒水河畔有周家大屋,村民都是周敦颐之后。

耒阳与郴县,同时在秦代置县,先后做过桂阳郡治,就连郴人苏仙修炼都先后选了郴州苏仙岭和耒阳鹿岐峰,杜甫在耒阳留下最后诗篇,周敦颐在郴县(郴州)写下千古名篇。大革命时期,郴县、耒阳县都是指挥中心和两大主战场。如果把耒水文化比喻为一个大桃子,这个桃子无疑是双核的,郴县、耒阳县就是两个核。

耒水流域处于楚国之南,被古人视为蛮荒之地,楚人被称为南蛮、荆蛮。有句民谣:“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历朝历代被朝廷贬谪的官员,很多人被流放到这里。这些被贬谪的官员都是饱学之士,他们走到哪里,就会在那里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的实践活动,留下许多诗词书画等文艺作品,对贬谪之地产生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形成了奇特的“贬官文化”。

凡到郴州旅游的人们,都会知道义帝陵和永兴三侯祠。楚亡之后,怀王之孙熊心流落民间,替人放羊。项梁为号令天下,纳谋士范增之计,找到熊心,仍尊拥为楚怀王。两年后,项羽为了做关中王,逼迫义帝离开彭城 (今徐州),徙迁郴县,暗中命令衡阳王吴芮、临江王共敖,将义帝谋杀于耒水上游的森江口。汉王刘邦统一关中后,闻知义帝被害,为义帝居丧三日,致檄率军灭项,建立西汉王朝。随即,刘邦令同乡遗安侯王陵、厚重少文的绛侯周勃、连襟舞阳侯樊哙前往郴县吊祭义帝,将义帝尸骸送到郴州安葬。现在,郴城有义帝陵园,永兴森江口修建有“汉三侯祠”, 每年重阳节期间开办庙会祭祀,祠内外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香烟缭绕,气氛浓厚。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韩愈被贬为江陵府法曹参军,赴任途中,自郴至衡,路过耒阳。韩愈从耒水登岸,赶到杜甫墓祭拜,写下378字长诗《题杜工部坟》,诗云:“今春偶客耒阳路,凄惨去寻江上墓……中间诗笔谁清新,屈指都无五四人。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伦。”诗中对杜甫的才情推崇备至。韩愈两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和潮州做地方官,五过耒水,在郴州、耒阳留下三十篇诗文,成为推介耒水流域最广的一个文人。他在郴州的遗迹与纪念物甚多,有北湖叉鱼亭,坳上走马岭,永兴侍郎窾(坦)。侍郎坦位于便江右岸,是一个上覆下空的红砂岩天然石洞。两岸苍松翠竹繁茂,沿江奇峰怪石林立。游者停舟入坦,踏着河床变迁而淤积的厚实泥沙,犹如走在松软海绵垫上。举目四望,满壁皆是名人骚客题刻,阴阳两幅“昌黎经此”八字尤为醒目,字大尺五见方,草书苍劲有力,相传为韩愈手书,实为难得珍品。柳宗元与韩愈友情深厚,专程从永州赶到郴州与韩愈相会,在便江石壁留下“河东柳从过”的题刻。“从过”二字,体现了柳宗元与韩愈的友谊之深。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秦观贬居郴州,羁旅古渡街的客馆。少游处于人生失意的低谷,对前途感到迷惘,经常徘徊在郴江河畔。有一次,他想起长沙一个相好的歌妓,写下《踏莎行·郴州旅舍》,苦闷中透露出迷惘,凄迷里书写着幽怨,孤独寂寞的情怀直接穿透了千年,仿佛可以去郴州旅舍与秦少游对酌几杯,谈谈心事。苏东波非常喜爱“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将它题写在扇面上,感慨说:“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大概苏轼觉得是因他陷入新旧党争连累了弟子秦观,内心很自责。不久,秦观词传到米芾手中,这位大书法家便将苏轼的叹语作为跋文,连同《踏莎行》一并书写下来。郴人为纪念秦少游,便将秦词、苏跋、米笔刻在石碑上。一百多年后,郴州知军邹恭再将原碑拓片,转刻在苏仙岭白鹿洞石壁,这便是“三绝碑”了。作家蒋勋特别喜欢用“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作为秦观作品美学里的特征。从词中看出,秦少游在找桃花源,寻找一个理想的“人生渡口”,可是“桃源望断无寻处”,他始终找不到,活在迷失的状态。毛主席对此词也很欣赏,曾向友人介绍说:“秦少游含冤被贬,满腹牢骚,又没有地方去讲,他就写了一首词,叫《踏莎行》。这首词写得很好,写出了他被削职后那种凄楚难言、报国无门的隐衷,所以很有名。”

历史上有几位宰相到过耒水:王陵、程异、张九龄、寇准、罗汝楫。北宋宰相寇准被贬海南雷州司户参军,路过永兴便江,驻足永兴驿撰写《经郴州永兴驿》七绝诗:“昔拥双旌在斗城,今朝孤馆语同名。天遥秦树无因见,极目空饶怅望情。”北宋宰相罗汝楫被贬官,路过便江,拜揖永兴苏仙观后,作五言排律诗《苏仙观》80言。另有宋代苏门六君子之一、诗人张舜民,曾任右谏议大夫,吏部侍郎,因元祐党争事,被贬为郴州监税,诗作有《温泉》、《北湖集句》、《乡人言》等。

历朝历代,经耒水去湘南粤北的名人学士,有300多人,绝大多数是贬官,也有考察、投亲、游玩、隐居、驻军的。他们吟咏郴州、郴江、耒阳、耒水的诗词、对联多达千首(件),大放光彩。大凡有才华的人,都有点清高孤傲,卓然不群。这种人偏偏又不会见容于当权者,或被贬斥发配,或被削职为民,或被追捕杀戮。因此,他们都有身世浮沉、怀才不遇之感,文学的顶峰就出现在他们人生最失意的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古代文学最有意义的一部分,就是这些怀才不遇的被贬斥者的文学,姑且称之为“贬谪文学”吧。他们的作品和思想,对耒水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晨曦,耒水蜿蜒缠绕在群山之中,太阳缓缓升起,柔和的光辉洒向大地。河面薄雾袅绕,恍若害羞的少女,惊艳了似水年华。站在河畔,脑海浮现的是昔日千帆竞渡的画面,浆声、水声、摇橹声、船家的吆喝、纤夫的号子、码头上的喧闹,在河面交织。作为湘粤古道重要的水路,耒水承载了多少历史风云激荡?那些支流入口又吞吐了多少故事?

程江发源于茶陵、酃县交界处七宝山麓,流经回龙山、桃源关、七里、蓼市,从蓼市开始可以通航。程江两岸是一幅天然油画,绿水如镜,青松翠竹,小船悠悠,奇峰怪石,坦洞相间,鸟鸣鱼跃,古木参天,集奇险怪秀幽于一体。程江口在古代很繁华,河里停船愈百艘,南来北往的客商熙熙攘攘。附近的蓼市是水边重镇,有“小南京”之誉。韩愈曾留宿程江口,写下《舟次程江口》。徐霞客考察耒水,对程江口情有独钟,在此吃了早餐,喝了程酒。这酒由醽醁泉和程乡水酿出,贵为贡品。程江口我十多年前去过,这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特别深厚的地方。当地人说,过去程江口有古戏台,白天演,晚上也演,人们坐在船上都可以看戏。小街上店铺生意繁忙。它与东江市、蓼江市并称资兴三大古镇。

徐霞客对郴江口更是赞不绝口。郴江口是郴江与翠江的交汇处,南通东江北注耒水。此处有飞天山,丹霞地貌,千山万壑,云蒸霞蔚,翠竹葱笼,渔船点点,如画里天堂。南宋诗人阮阅任郴州知府时写有七律诗《郴江口》:“扁舟斗转急如飞,对此令人忆退之。不但郴江有佳句,叉鱼祷雨尽留诗。”诗中“退之”即韩愈。韩愈到郴州留有《郴口》、《叉鱼招张功曹》、《郴江祷雨》等诗。八百多年前的郴江口,风调雨顺,人烟繁闹。徐霞客乘船游历郴江口后,欢喜地写下当晚日记:“江口诸峰,俱石崖盘立,寸土绝丽。”通读《徐霞客游记》,全书惟有对耒水风景使用了“寸土绝丽”一词。

一条河流的支流入口,取名“某某口”,极为形象、贴切。河流张开大嘴巴,吸纳新的水源,同时也把支流带来的历史文化吸纳了。耒水最大支流西河,又名湖屯水,民间习惯称呼“芙蓉河”,源出桂阳县东南部清和乡罗汉涧,境内集大小支流32条,干流长41公里。这是一条被历史遗忘的小河,蛮越人曾在西河边濯足,楚军曾在西河边饮马,秦始皇的金戈铁马逆此河南下统一天下,大汉军队淌过西河平定南越。尧帝之都的平阳人,渡过长江,逆湘江而上,跋涉到黄蜡塘,欣赏这里的美丽风景和肥沃土地,停下了流浪的脚步,聚族而居。他们为了记住乡愁,把这一带称为“平阳”。西河是桂阳人民的母亲河,一路唱着快乐的歌,把桂阳美丽的风光风情,哗啦啦的唱给耒水听,唱给长江听。西河在永兴县纳九山河后,注入耒水,叫做西河口,又称森口。西河口自古就是繁华的码头。清代戏剧家杨恩寿曾到西河口寻到古戏台,看了一场戏。站在西河口,穿越历史尘烟,似乎还能感受到江面舟来船往,纷至沓来的商贾忙忙碌碌,船老大的吆喝,码头上的喧闹,如今不复见。西河边的栖凤渡,却崛起为一座繁华城镇。

淝江注入耒水的交汇处,有淝江口,是个历史悠久的古村镇,依山傍水而建。河水清澈,石块筑起的长堤,一路逶迤,砖堤护栏凭水而起,沿江岸延绵数里,恰似水中长城。三国大才子刘巴出生于淝江口。淝江口古为湘粤陆上交通要冲,沿江两岸商铺,从淝江口延伸到淝江桥,纵横延伸三四里。走在一段麻石街上,依稀可见一些老屋,木门,木格儿窗,斑驳墙壁上留有旧商铺名号。郦道元考察耒阳,张良隐居耒阳,韩愈偶客耒阳,文天祥巡视耒阳,罗洪先寓居耒阳,都是乘船沿耒水逆流而上,经过淝江口。站在这里,时光静止,江面桅杆似竹,古街车水马龙,渡口商贾云集。而今,江还是从前的江,街还是从前的街,房还是从前的房,热闹繁华的场景,一去不复返。江心洲有淝江书院,当地文人资柏丞所建。民国银行家资耀华先生曾在淝江书院启蒙,后从淝江口搭小船,东渡扶桑。历史的背影渐行渐远,多少像资耀华先生一样乘舟远行的耒阳游子,再也没有回来。只有这淝江口,仍在风雨中唱着老艄公沧桑的歌谣。千年不息的喘息与歌吟,既连着历史的过去,又通向历史的未来。

清碧如带的耒水,在湘南大地灵动飘逸,沿途还有很多的“口”,吐故纳新,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它们既是众多支流的入口,更是吸纳历史文化的入口。

这是一条河流文明的传播。

这是一条河流文化的出发。

每当披衣夜读之时,闻听远处耒水北去的涛声,我心底便不由升起中流击水的豪情。水是天下最柔软的,却又能战胜天下至刚。耒水这条圣洁的文化大河,带着柔性、刚性、韧性,一往无前地奔流,亘古至今,滔滔不息,惠泽千秋万代。耒水文化继往开来的光荣使命,无疑落在了我们这代人的肩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