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文科的头像

朱文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5/07
分享

难忘那抹夕阳

算起来,有三十五年没有见到马安良老师了。那时候,我是个懵懵懂懂的少年,在上架中学读初二。学校座落在淝江东岸,群山环抱,风景秀美。马安良是我们的语文老师。

他四十出头的年纪,标准的国字脸,身材修长,温和的脸上总是露出微笑。他授课方法与别的语文老师套路完全不同,每学一篇新课文,他都会首先读一遍给我们听,抑扬顿挫,富有感情而且读的很慢,对重点强调的地方,他就读上两三遍。然后,要我们集体朗读一遍,加深对课文的印象。为了使我们掌握文中关键的字词,他要求我们多查字典,记住正确的发音和解释。“字典是我们的好老师。”他总是这样教育我们。这种习惯的养成,使我后来在从事业余创作中受益匪浅。

马老师学识渊博,常爱在课堂上引经据典,溯根探源,让我们听得酣畅淋漓,浮想联翩。记得他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们都知道字典上的解释:说一个人威望很高,说话有感召力。可当他问及成语出处以及本义的时候,我们都傻了眼,不知其可。他就告诉我们,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讲的是骁将李广善于带兵的故事。这句话的本意是:谚语说桃李并不宣扬自己的果实之美,但去采摘的人却很多,以至于树下踩成了路。他讲解时满脸含笑,娓娓道来,令我们豁然开朗。他借机教育我们,凡事不要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要拿短处跟别人的长处比,这样才能进步。这句话让我们一生受益。

马老师不但胸怀哲史,满腹经纶,而且很有才气,业余时间爱写诗歌散文,常有作品见报。有时,他会笑呵呵拿一张报纸到班上,把发表的文章读给我们听,谈他的创作感受。“腹有诗书气自华”,马老师的学识让我们崇拜不已,而他的亲切和儒雅风度深深为我们折服,那些原本对作文很头疼的同学很快喜欢上了语文课。从小就爱好文学的我就更不用说了,课余时间,几乎全用在写小说上。一个学期,我就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两部中篇故事《桃花源村奇遇记》、《三捉瞎子龙》。暑假,还完成一部十八万字的武侠小说。每完成一篇作品,我总要首先拿给马老师指点。他无论多忙,都会认真看完,不客气地指出不足的地方。我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受语文老师李国善的影响,开始写日记。进入初中二年级后,因为功课忙就停了。马老师找我谈心,说一个人做事要有恒心,贵在坚持,像三餐吃饭,一天都不能少。在马老师的鼓励下,我重新写日记,而且在此后的岁月,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再也没有中断。到现在,我已经坚持每天写日记三十八年,日记本超过一百个。

在马老师的鼓励与指点下,我的写作水平进步很快,作文经常让他拿到班上当范文讲授。初二下学期,全省举行中学生作文竞赛,我代表学校参加东湖区比赛,获得全区第一名。紧接着,我代表全区到市里比赛。记得是我舅舅陪同进城的,比赛地点在耒阳市前进小学,比赛题目是写秋天的记叙文。我虽然只是获得优秀奖,但马老师知道后,还是很兴奋。不久,我的两首短诗分别发表在《耒阳报》和《初中生》杂志,轰动全校。同学们都夸我是当作家的料子,我听了有点飘飘然。我读小学和初一时,成绩处于中等。进入初二突飞猛进,回回考试,稳定在全班前三名,是考中专的苗子。那时考上中专是很了不起的事。由于我喜欢文学,一心想当作家,开始偏科,尤其不喜欢英语,初三上学期,我的成绩下降。当班主任的舅舅很生气,批评了我几次。马老师依然教我的语文,听说这件事,约我去学校后面山林散步。

那是秋天的黄昏,我不安地跟着马老师,走在寂静的林荫小道,清澈的淝江,静静流淌,一抹夕阳的余光斜照着他的脸,很温馨祥和。马老师问我将来的理想,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是考上师范当教师。我梦想长大后在宁静的乡村小学,边教书边写作。马老师说:“你有这样崇高的奋斗目标没错,可你是农村孩子,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你现在偏科,英语成绩不好,必然影响考中专。你不考上师范学校,如何当老师?”我一下醒悟了,把精力重新放在学习上。

此后,每到黄昏,马老师一有空闲,就约我在夕阳下漫步,畅谈学习、文学和人生。在他的鼓励和帮助下,我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快,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排名全班第一。师生们都认定我能考上重点中专。遗憾的是,下学期开学不久,我突然患了重病,不得不休学。紧接着,母亲因病早逝。我只好在家务农,后又跑到广东学木工。在那几年最为艰难的岁月里,我一直牢记着马老师的话,坚持阅读文学名著,用笨拙的笔写下一篇篇朴实的诗文。文学美质的浸润,伴随着我的成长。是文学,给了我奋斗的勇气和信心;是文学,带给我一种永久的呵护;是文学,改变了我的命运;是文学,让我能清醒地分辨人性的善恶,是非曲直,不至于为了一时的功利滑入恶俗、丧失内心的宁静。

而今,三十多年过去,我和马安良老师失联,再没有见面。从年龄推算,他应该退休很多年了。我感激他对我的文学启蒙,也祝福他老人家健康长寿。初中时代的那抹夕阳,照亮了我的文学之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