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妥协》序
朱秀海
即使到了建国七十余年的今天,关于二十世纪初中国为什么会开始出现一场一直延宕到今天的红色革命,关于中国共产党在进行这场过程艰难、牺牲惨重、胜利后又经历了长时期的曲折探索、最终还是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命运的革命的初心,尤其是这场红色革命得以成功的力量源泉何在,一无所有的共产党为什么会赢得中国,在思想界乃至于一般大众的讨论中仍是很先锋的话题。在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她一百年的光辉历程的今天,最早的一批革命者已经作古,就连革命的第二代也进入了渐次调凋零的岁月,之所以仍会发生这样的争论,原因很简单:新的一代,更新的一代,刚刚开始认识这场革命。
在我四十余年的军旅生涯中,有幸先后在两支战功卓著的部队里服役,并在这里长期接受红色文化资源的熏陶。其中一支是我军战史上赫赫有名的“攻坚老虎”——东北野战军的六纵十七师,在决定中国向何处去的解放战争中,这支以攻坚能力强为标志的一等主力师先后在东北战场的四平战役、辽沈战役中的锦州攻坚战和平津战役中的天津攻坚战中被东野首长单独使用,每次都在决定胜负的关头杀入战场,付出最惨重的牺牲,啃下最硬的骨头,赢下最关键的战斗,完成最难以想象的任务。渡江南下后,她又一路高歌,最先杀入广州城,在广西大追击战中活捉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第三兵团司令官张淦,在海南战役中首创“木船打兵舰”的光辉战例,渡海登岛后,又在美亭一战中和兄弟部队一起以弱胜强,赢得了对岛上国民党军主力兵团的决定战役全局的一战,其后又最先以一天一百余里的速度南下,最先到达并解放了海南岛最南端的天涯海角。另一支部队更为著名,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成立的孙中山先生广州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她就是北伐战争中叶挺将军率领的曾在汀泗桥一场血战中立下头功的铁军,南昌起义失败后随朱德总司令上井冈山实现朱毛会师、以后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中所有战斗的著名的红二师。长征途中这支部队又作为全军的先锋,一路突破乌江,飞奔泸定桥,攻克娄山关,首过雪山草地,夺占腊子口。抗日战争开始后她首战平型关,深入两淮,在新四军序列里创下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全部战死的光辉战例,后来她又挺进东北,首战秀水河子,打破了全副美械的国民党军无法战胜的神话。再以后她更是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在最关键的美亭决战中扛住了数倍与我之敌的疯狂进攻,付出巨大牺牲,赢得了最关键最光荣的胜利。在这样的两支部队里,最不缺乏的就是红色人物,红色传说,红色故事,而在所有这一切背后,深蕴着的就是对于中国伟大红色革命原因和意义的解释。
记得新兵入伍后指导员给我们上第一堂政治课。从头到尾,这位年轻的基层政工干部都没讲太多大道理,他一直给我们这些新兵讲我们师尤其是我们团的战斗英雄。他们中有1951年参加全国英模大会受到过毛主席和朱总司令接见的著名战斗英雄刘梅村,有在海南战役中首创“木船打兵舰”光辉战例的我团四连副排长鲁湘云。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他讲到了这些英雄所以会成为英雄的原因,为什么他们在那个艰难卓绝的年代会置一己生死于不顾,把在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底当成自己的神圣使命。现在想起来,他当时讲的就是红色革命在中国发生和胜利的原因。这堂课整整讲了四个小时,直到午饭号音响起,讲述者没有一次休息,听者也没有一个人离开。这是当新兵后我的第一次感动,却也是终生的感动,永远的感动。没上这一堂课之前,我们这些刚穿上军装的老百姓对红色革命还一知半解,这堂课听下来,我们大家包括我自己不但知道自己加入了一支什么样的部队,还知道了英雄前辈创造的业绩,更重要的是,我开始理解这场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红色革命。
对这场红色革命的文学书写早在新中国诞生前就开始了,并且在建国后的七十余年间被长期延续了下来。我必须在这里对进行这类红色书写的前辈表示自己的钦佩之情。他们的作品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很多是时代造成的——但至少他们试图解读这场革命并回答文章开篇时提出的那些问题的心是真诚的。经历过革命胜利后的狂欢和以后数十年的冷静沉思,他们在不同时期写出的作品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它们都承认红色革命在中国的发生和胜利是不可避免的,除了用一场这样的革命彻底改变中国,中国在这个星球上就永远不可能成为她今天应当成为的样子。简言之,没有这场革命,就不会有今天中华民族在中国这块古老土地上的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领导了这场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而将这场革命进行到今天的是亿万中国人民。有的朋友不承认“人民”的存在,他们说自己只能看到“人”和“民”,没有人民。但是只要我们回顾一下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哪怕只是像我在本书的每一篇故事中那样回顾一下它的细部,也马上就能发现“人民”的存在是任何语言和臆断都抹煞不了的。当然你在日常的生活是看不到“人民”的,你只能看到他们中一个个的“人”或者“民”,但是也像在这些短小的故事中一样,一旦他们觉悟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成了一支队伍,扛起枪,走上战场,“人民”就出现了,“人民的力量”就开始以一种磅礴的气势在历史舞台上清晰地呈现并且蔚为大观。作为每一名革命与战争的参与者,他们和她们作为个体的“人”或“民”都有只属于自己的故事和命运,或幸福或不幸,有他们自己的“一个人的遭遇”——像肖洛霍夫一篇小说的题目一样——但一旦成了一个整体,一支大军,一支历史的力量,他们也就汇成了一道足以扫荡旧中国的一切污泥浊水的洪流,在解放全中国的同时解放了自己。新中国称自己为“人民共和国”不只是一个言词,而是有着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历史内容和含意。人民的觉醒,人民的战斗,人民的牺牲,包括胜利后对信仰的坚守和奋斗,终于使我们拥有了今天的共和国,这不是虚言,而是客观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做了什么?这涉及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它的宗旨和她从一开始就赋予自己的使命。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他们成为这个党的党员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脱下长衫,走向人民。简而言之,在整个红色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如果不考虑这些共产党人个人的遭遇和命运,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做的就只有一件事:牺牲自己,感动人民这个上帝。然后也就只发生了一件事:人民受到感动,让自己变成了共产党或者共产党的人,于是星星之火开始有了燎原之势。事实上,当第一代共产党人开始抱定主义牺牲自己感动人民的时候,特别是当人民开始成为共产党或共产党的人的时候,红色革命的胜利就已经确定无疑了。
有一个时期,学界曾经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产生过争论。我的回答是:对于鸦片战争以降渐次陷入国将不国境地的中国来说,一百多年来最伟大的事变就是发生了中国革命。如果我们今天讲不好中国革命,就永远讲不好近代以来的中国故事。
《永不妥协》是我近期发表的红色题材中短篇小说的一个结集。在我四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那些我进入其中的大块红色历史,我一定要写的部分,差不多都写了,也许不够,但我有过努力,没有留下遗憾。但是那场红色革命中的一些细部,容易被大的历史书写遗漏的细流与旁支,连同它们与今天的时代发生撞击后产生的回响,我以为写得还不足。好在这一类书写还是我这个年龄的人力所能及的,于是我就在最近几年间,断断续续地将它们中的一部分写了出来,作为对自己一生的红色书写的拾遗补缺。为什么要这样,上面说过了,只要公众仍然对中国红色革命的意义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讨论和争议,这类书写就仍是有意义的。
希望有更多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喜欢这部红色故事集,并从这些故事里寻找到那些对自己理解中国革命有帮助的历史信息与思考。
作者
二〇二三年一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