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宜尧的头像

朱宜尧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306/10
分享

这张名片的含金量 ——读王延才长篇小说《中国名片》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把长长的火车开进了一张小小的名片里。小小的名片飞到了世界各地,又把长长的火车开出了名片,开到了更大的世界。

作家是有情怀的。他浓缩了几代人的情感,书写了几辈人的壮怀,他为高速铁路代言,为高铁工人立传。几经风霜,洋洋洒洒58万字。几易其稿,艰苦程度可想而知。

作家无疑付出了很多。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40年的改革开放,是新中国最重要,也是发展最快的时期。《中国名片》是一部铁路30年改革发展史,也是一部新时代高铁工人奋斗史。

可见这张“名片”底色汗水铺就凝结,字迹光芒四射成金。

好看的故事

小说以小切口深入大时代,以王华山、萧蓝、孟志三个胸怀梦想的交大学生入职开始,小说从生活场景切入,有趣生动鲜活,向读者介绍了他们的心里纠葛,以及对铁路发展持不同意见的背景介绍。

小说开篇,人物就带了使命感。作家在人物职位排序上,下了一番功夫,他们二十几岁的年龄,就是机车车辆厂的副厂长(孟志),就是车间主任(王华山),就是技术科长(萧蓝)。同时,围绕一个“情”字,埋下了小说矛盾的种子。把王华山职位安排到暗恋自己爱人的老同学孟志之下,作家有意锻造他,历练他,考验他。不仅有职场的考验,更有情感的磨练。

作家写出了年轻人内心的真实想法。王华山,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一群年轻人,他把“工作”当成了自己的“事业”,起早贪晚,执着而痴迷,固执而一往无前,甚至常常固守“一根筋”的表象。他有思想,有方法,有毅力,更难能可贵的是还有委屈求全、顾全大局的精神。在面对不公平时,他可以放弃,但从未偃旗息鼓,而是在心里暗暗蓄积力量。

王延才的小说有种奋不顾身,长驱直入,笔墨重点放在了故事情结发展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波多折。从王华山被抓,到撤职,再到选举获胜,又莫名被顶替,再后来终于当上华龙厂厂长,最后遭遇暗算,又接受眼角膜移植,再次当上厂长,又委身屈于孟志身下,再现大爱,等等。实属精彩纷呈、惊心动魄。作家使出了浑身解数,使用了吸睛大法,乾坤大挪移,使读者眼睛不敢眨,大气不敢喘,一口气读下来。

作家在弘扬高铁工人的精神时,读者应该从中获取到一些精神密码。比如说,我们看到了再小的坏事都能放大,大到波及生命。而再大的好事,也可能无足一提,无须挂齿;比如说,人和人的区别就差在了“坚持”上,坚持让生命有了风景和禅意。比如说,好的命运是隐,是藏,而不是显,不是露。人性之劣最见不得别人的好,要么隐藏,要么远离。还比如说,人应该有“克制”,遇到人生路上的各种诱惑,克制错误的,生命才能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

名字的隐喻

作家在小说人物名字里藏了一个隐喻。

把“王华山”与“华龙厂”联系起来会轻而易举地发现,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华,有中华之象征寓意,更有大、有险、有精神的象征寓意。华山险峻,自古华山一条路,攀登华山,没有捷径,只此一路。这毫无疑问对应了王华山本人,他那百折不挠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抱守初心,只守一路。而华龙,这个央企的“龙脉”企业,龙头企业,它和“华山”是分不开的,归属于最高至极的“中华”。很容易想到《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而我的理解,作家隐去了仙和水,山不在高,有龙则灵,谁说龙就不是仙呢?也未尝不可吧,葱茏之山,蓊郁之山,又怎么能少了水的润泽呢?少了龙的仙气呢?王华山必将是条龙,以化作肉身的带头人,现身于世。

再看看“郑清儒”的名字。清,是清清明明,晴晴朗朗,清清白白。而儒,知识于身,显有文化,温文尔雅。作家把他的命运写得如他的名字一般,被“撤职”后,依然惦念厂部变革。身患绝症后,毅然决然把眼角膜捐献给王华山,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做了一件“起死回生”的事。这寓意着龙华厂必将走出低谷,走向辉煌。

眼角膜,是光明的使者,光芒的象征。

还有老报告,络腮胡,叽咕眼,小不点,猴子等。作家写得风趣而有寓意,可见用心之深、之精细。人物名字涵盖了人物的样貌与心机,涵盖了生命的哲思与美学,命运的走向自然显露无疑。

隐藏的插叙

评论家贺绍俊说,他的叙述是一种与人物处于融洽状态中的叙述,是一种自我参与其中的叙述,而不是站在局外的旁观叙述。

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感受来自作家的声音,似乎是作家揣摩了小说人物才有的发声。比如说:

是的,孟志现在寝食难安。当初他主张撤掉王华山,现在装配车间又没有搞好,贾昌浩对他不满意。他想尽快撤出来,又难以自拔。

是的,这个责任重大,为了华龙厂,他无所顾忌,也不能再顾忌了!

这样的叙述很多,联系上下文不难发现,这不是小说人物的声音,又绝非王华山、孟志的心理所想,似乎是一种介绍,作家很了解王华山、孟志,是随口说了一句,而就是这么一说,让阅读者感受到了作家对小说人物的阶级感、认同感,这是作家一种心理确认的自然流露。

作家本身是工人阶级一员,多年的工作,血肉与骨头完好地保存着工人阶级的精神与基因。作家的认同似乎代替了小说人物的想法,“是的”,“是的”,使读者确信后面的话语,可能发生的一切,都将顺理成章。

作家说,文本保留了很多工人的名字,“以示永记”,这更是对为高铁发展而付出的工人的一种有情怀的认同。以至于我们相信并确信,小说人物的身上有作家的影子,有着一样的执着与信守。

掩卷冥思,感慨良多。心里有了一份沉甸甸的坚实。我们欣慰,小说最后张劳模现身,往小了说是个人精神的存在和引领,往大了说代表了高铁工人坚守初心、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继往开来的职业精神;我们欣慰,集体婚礼的举行,是告诉读者现在的华龙机车车辆厂是一个个小家“组装”成了一列火车的大家,有着深刻的寓意;我们欣慰,有情人终成眷属,爱终将给了深爱的人,姜晓妍最终赢得了王华山的深爱。

除此之外,关于小说题材,乡土题材和都市题材较为常见,行业题材尤其是高铁工人题材,又是新兴事业,鲜有被写入小说的,即便是有,也难有《中国名片》这样鸿篇巨制,它填补了小说文本的空白,是小说界一张含金量极高的中国名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