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宏伟的头像

周宏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6/10
分享

全家福

我家里有很多老照片,夜阑人静时浏览它们,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那些过往的人和事,就会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恍然间,“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之感,便油然而生。其中有一张四世同堂的全家福,尤其显得珍贵。

全家福摄于2007年春节里。那天,我们这一脉三十余人欢聚一堂,在前洲娱乐城,留下了幸福的瞬间。望着照片正中间坐着的慈父慈母,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了那些艰难困苦的年代。

我父亲16岁就失去了他的父亲。爷爷是被日本鬼子抓走的,因为实在穷,交不起赎金,爷爷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作为长子的父亲,小小年纪就帮奶奶分挑起了家庭重担,不知道吃了多少苦。三个叔叔和两个姑姑能够顺利长大成人,父亲功不可没。

虽然家里穷,父亲还是读了书,加上他积极上进,成为周家巷最积极的农会干部,刚解放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父亲利用周家巷祠堂作校舍,去城里招募了几个老师,创办了私立群胜小学。没多久,父亲就调到前洲中心小学任党支部书记。后来,又被调到石塘湾中心小学、玉祁中心小学做校长。十年动乱以后,父亲先后在洛社师范、苏州地区文教局、无锡县教育局做中层领导,主要负责基建后勤方面的工作。

父亲一辈子靠两条腿走路,从没骑过自行车。在洛社师范工作时,每逢周末走回北七房,需要两个多小时。在前洲中学工作时,每天来回也要两个小时。父亲每天早早起床,扒拉几口早饭就出发。晚上,也常常星光满天时才到家里,全家人等他一起吃晚饭,肚子饿得咕咕叫。偶尔早回,便换上那双破旧的解放球鞋,去自留地里锄土、种菜、浇水。印象中的父亲就是个陀螺,忙得一刻不停。平时很严肃,难得和我们一起交流。

临近退休时,父亲变化很大,不仅学会了买菜、烧饭、做家务,还学会了照顾我母亲和孙子。退休后变化更大,经常满脸笑容,站在教师新村门口,见到熟人递支烟,嘻嘻哈哈吹半天,日子过得舒坦惬意。

我的母亲,未出阁时是无锡城里的洋小姐,高中毕业后下乡找工作,恰好找到我父亲所在的民办小学,教学相长中父母结下情缘。婚后,母亲跟着父亲吃了很多苦头。那时,农村里烧饭用土灶头,平时都要把稻草先弄成草把子,可是母亲不会,就把整个稻草一股脑儿往里塞,塞得太实,常把火弄熄了,整个灶间烟熏火燎,呛得人直往外窜。饭没煮好,鼻子上沾满灰,成了唱大戏的。晚上的油盏头,不亮,要批个作业或做点针线活,都很费眼睛。油灯的烟味也很冲,鼻孔里挖挖,往往都是黑的。最不习惯的是用马桶,还有是村里的烂泥路。人都说,马老师下雨天走路像跳舞,有时脚陷在烂泥里,拔也拔不出来。由于用眼过度,母亲高度近视,晚上去学校夜办公,深夜回家看不清路,有一次险些走到河里。

大哥小学毕业后,初中停课了,大清早就爬起来放牛。牛棚在祠堂里,早上黑,看不见,得在黑暗中摸到牛鼻子,解了牛绳,牵出祠堂。然后,大哥站在牛前面,牛会很懂事地低下头,让他骑在牛头上,然后它慢慢抬高头,大哥便可以爬到牛背上了。放过牛的大哥,很早就会学了驾牛耕田、耙田。那牛和大哥已经建立起深厚的感情,犁吃土深了牛拉不动,就会回头望一望,大哥明白这是老牛在求助了,便会把犁抬高一些……后来,学校复课了,大哥上完了初中、高中,毕业后被部队招去当兵,很快入党提干,十几年后转业在银行工作。

大姐初中毕业,二姐小学毕业,就去生产队里干活了。姐妹俩很能干,许多农活都拿得起放得下,甚至连罱河泥、摇船这样壮劳力才能干的活也不在话下。虽然干得多,但因为是女孩子,最多也只能记七折工分。两个姐姐找的对象都是农村人,后来可以上调时,却因为结了婚没办成。二哥和三姐虽然在农村里长大,却没有吃到多少苦头,顺利地分派了工作,后来成家立业,都比较顺利。

我的少年时代,欢乐多,苦恼也多。母亲为了培养我的一技之长,竟然从三年级开始教我语文,一直跟班到五年级,每天放了学还要逼着我背诵成语字典。我除了语文学得不错,其它都很一般。上完初中,我考取了高中技工班。毕业后,同学们都去了乡镇企业,我是城镇户口,被分配进了县属厂,在冷焊车间做锻工。因为有特长,被调到科室搞宣传工作,并成为无锡县报、无锡日报的通讯员。后来,又做了十几年团委书记、办公室主任、分厂厂长等。那些年,我很努力,进步也比较快。在长江公司工作的18年,是我一生中最美的青春,在那段时间里,我结了婚,分了房,生了儿子。业余时间还在前洲中学门口开了一家小书店,自娱自乐,寄托当年的文学情怀。

2001年,县属企业转制,我觉得再干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三十出头,正好一搏,于是辞职下海,自主创业。我先是与朋友合伙开了个机械厂,但产品低端,没有发展潜力,放弃了。又去大哥的公司搞营销,仍感到平台太小,后劲不足,又放弃了。

2004年,通过朋友介绍,我应聘于常熟市供电局,和其属下的常源变压器公司合伙办了一个新公司,专业生产变压器铁芯,我任公司总经理,并承包经营,占有实股。公司虽然只有三十多人,但每年销售超过两千万。数年下来,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8年,经营承包期满,我回到自己的家乡,买了厂房,添了设备,终于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实体。从此,步入了人生发展的快车道。其间,我还去南京机械专科学校修了两年的企业管理课程,拿了个大专文凭,加上以前的资历,顺利地评上了职称。

创业是辛苦的,但感觉很充实。超市里的各种方便面都吃过,床底下塞满了雪碧可乐的瓶子。出去跑供销,开坏了两辆汽车。腰椎间盘突出开了刀,后遗症很严重,无法坐车,只好半躺在后座上。

老婆出生在大别山,从小跟着奶奶生活,吃过不少苦。上初中时奶奶带着她回到了前洲老家,毕业后分配在我同一个单位,做车工,一干也是18年。我下海不久,她也辞职,随我一起创业。她在公司烧过饭,做过采购,后来管财务,样样井井有条。

儿子上大学前就有了打算,直接报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后来自己厂里,不久就能独当一面。没过几年,儿媳妇进门,大学里学的是财务,正好派上用场。全家人一起努力,企业办得挺不错。

父母退休以后,买了自己的房子,退休工资也很高,儿女孝顺,子孙满堂,生活质量与过去相比,无疑有天壤之别。

2015年2月1日,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88岁。父亲临终前,母亲已经小中风,她伸出颤抖的手,总想要抓住父亲的手,可惜没能抓住。一年之后,伉俪情深、终身相伴的父母,终于又在天国团聚了。

不久,孙女小瑶出生,我47岁便成了年轻的爷爷,朋友圈中很少见。又过三年,孙子小尧出生,真是祖上积德,好事成双。 如今我也是三代同堂,其乐融融,特意去影楼照了一张全家福。

两张全家福,是时代变迁的缩影,也是周家生活的真实写照。在我们的眼里,父母永远是最伟大的。兄弟姐妹一奶同胞,血浓于水;妻子儿孙亲情相连,休戚与共。这些弥足珍贵的人生记录,将永远刻在我的心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