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巍的头像

张巍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12
分享

小吃大味道

曾经,应朋友相约,去临近的一个街道吃小吃小龙虾,说这是一种特别美味的小吃。有龙虾还有小龙虾?它们是同一种么?

提起中华的小吃,相信很多人都具备着特殊的情愫。对于这一自古至今延续下来的中华平民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喜欢旅游的伙伴们,都会感受颇深。旅游的脚步,每到了一个地方,吃食非常重要,除了单纯地补充能量以外,要想尽情地欣赏风土人情,历史人文,自然风光,晚风拂煦,跑到当地的特色小吃集散地,要上几盘别具一格的小吃,烧烤蒸炸煮炒焖等等样样俱全,一边吃一边回顾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一下子便将你与当地的距离拉近了。

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中国,各地对于饮食文化,由于种种原因,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大都有着别具一格的考究。

那些特色小吃常常会在舌齿之间,令人久久地回味,甚至是没齿难忘。

比如深入塞外,进入了内蒙古广袤的大草原,来到牧区的牧人家里,一大伙人围起了一堆篝火,宰杀了两头肥肥的羊,放在篝火的架子上,不停地转动烧烤,不大一会,带着大草原上独有的,羊肉的鲜味,便扑鼻而来,让人不禁垂涎三尺。拿起一把精巧的腰刀,在衣袖上檫两下,伸手从烤熟的羊身上,选择金黄冒油的部分,割下来,就着美酒塞进嘴里——这哪里是羊肉!充满了大草原自然的清新粗犷,充满了大草原人们的热情好客。这是大草原的大味道,也不是每一个游客都能够常有的享受。而塞外风情的品味,那是人们喜闻乐见的羊肉串,一串小小的羊肉串,则浓缩了塞外烤羊的精华,唇齿之间,将那整只烤羊的味道,聚焦在了这一小串一小串的羊肉上,价廉物美,因小见大。

说实话,去过内蒙古,也去过大西北。内蒙古和新疆的小吃的代表,都有烤羊肉串。似乎,内蒙古的羊肉串,更注重原汁原味,那是来自草原的风;新疆的羊肉串,似乎多了一点香料,那是来自塞西北天山下的风。当然,如果食客有需要加佐料的要求时,只要不违背当地的宗教习俗,那味道是可以改变的。

内蒙古的人们好酒,不喝酒就是不敬,以前多是牧民自己酿的,滋味各异,那是一座座蒙古包本身的味道;新疆教义不大爱酒,所以配合小吃的饮料,就有了一种叫“格瓦斯”的饮品。嚼着羊肉串,喝着“格瓦斯”,饿了再来一块烤的香喷喷的“馕”,这入口的是天山上流下来的,清澈甘冽的雪水的味道,和四周绿洲瓜果飘出的馨香甜味。

内蒙古大草原的人们喜欢篝火,一到风清气爽的夜晚,无际的大草原上,一堆堆的篝火,星罗棋布,烤羊肉的味道喷薄而出,就像你站在火堆旁等待羊肉串的香味。

新疆人爱烤炉,卖小吃的摊头,常常都有一座很考究的烤炉,在里面烤羊肉串、烤羊腰、烤羊骨架等等,三、五个人,花上百十块钱,就能够有吃有喝,“大饱口福”,满嘴流油,难以罢口。

在西藏的特色食品,除了藏香猪,石锅鸡等等以外,就数烤牦牛肉串和酥油茶了。藏香猪和石锅鸡之类是宴席菜肴,而烤牦牛肉串和酥油茶,则常备之佳肴,既可以上宴席餐桌,又能够在小吃炉旁看到,真得是雅俗共赏,妇孺皆宜。

塞外的以荤肉烧烤为主要内容的小吃,与塞外和雪域高原的恶劣环境,对热量的高需求,有着很大的关系。大口吃肉,大杯饮酒,大碗喝奶,尽显塞外兄弟姐妹们的雄浑粗犷的豪放之美。

陕西也有羊肉小吃,不过这里的农耕特色凸显了出来,羊肉不再是主食,而放入了佳肴的位置,像羊肉泡馍,一块大馍,掰成小小块放进大碗里,浇上喷香的羊肉汤,放上几小块羊肉等等,这样的小吃可以是主食——一餐饭,也可以是小吃——尝尝鲜。

而陕西的肉夹馍,是在刚出炉的火烧里面,加上一块肉饼。至于拉面、凉皮等等,这就要闻一闻兰州飘来的香味了。

至于面食,可圈可点的有不少,大家熟悉的还有做为包子的小吃,这恐怕要数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和上海城隍庙的“南翔生煎包子”等等的了,味美多汁。只知道爱这一口的人很多,小时候回家探亲,每次去上海的城隍庙,总要排着老长的队,等候数个小时,去吃几个“南翔生煎包子”。那对“南翔生煎包子”的记忆,寄托着对亲人们的思念。最近,偶然的机会,在一个不大但很热闹的摊点吃了一个台湾包子,也挺不错的,那是海峡两岸,骨肉亲情的味道。

在南方,天气炎热,靠着大海,北方小吃的大油大肉,渐渐地被典雅清淡所代替了。

即使有油,也不过是冬季用在覆盖“过桥米线”上的,那锁住温度、香味扑鼻的鸡油。让它的味道,简直和那美丽而又进取的传说故事一样美妙。

大凡沿海的餐档,烤鱼、烤鱿鱼、烤生蚝、烤龙虾,诞生出了琳琅满目、淡雅清爽、生猛海鲜的大众风味小吃,那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等等,都可以端上了食档。随着一缕缕的袅袅青烟,那烤出的山珍海鲜味的香气特别浓,吊起了每一位过路者的胃口。而烤鸡腿、烤鸡翅,粘上蜂蜜,撒上孜然粉、辣椒粉,味美迷人。牛肉丸、猪肉丸、鱼肉丸在高汤里面煮一煮,串成串,加点番茄酱、辣椒酱,围成一圈,就美美地吃开来。萝卜牛腩在高汤里煮过,舀进一只小巧的碗里,可以站着吃,也可以蹲着吃。

“沙县小吃”最著名的是馄饨——这肉馅特别劲道,它是使用木棍硬捣出来的……在南方的夜市,美味的的小吃,山珍、水产和盛产的各色各样的水果菜蔬,是能够一起端上了桌面,像烤茄子、烤韭菜之类。

中国有一句俗语:“吃在广州!”自古以来,广州以其当时的地利之便,“广交会”的形式之利,容纳了五湖四海的宾朋,广州的饮食,南方山海的地利之便,以生猛海鲜,山珍野味和独具的烹调艺术,吸引了四方的来宾。来到比邻广州的深圳以后,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深圳的“吃相”越来越丰富,高朋来自五洲,宾客汇集四海,饮食文化大有“海纳百川”的气势,和让“吃留在深圳”的趋势。除了来自四方各色的吃食应有尽有之外,继承了“吃在广州”这一最大的优点吃食,就应该非“吃早茶”而莫属了!

在深圳的大酒店里,常常也会看到广州早茶的一幕。早上七点开始,一直到中午十一点半,吃早茶的人,应接不暇,早茶的品种多达数十项甚至上百项,个个是顶尖的优秀小吃,现在,随着交往的更加开放,生活水准的快速提高,深圳的饮食,更加是融南北、并东西,飞禽走兽,山珍海味,一餐早茶,可以吃遍五洲四海。只是早茶的内容应该是茶点,虽然属于小吃,因为在大酒店里面,登上了“大雅之堂”,所以应该是“高级的”小吃了。

深圳的夜市,也颇有迷人的风范。住所不远处,有一个颇具规模的菜市场,周边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好不热闹。每到了晚上9点到午夜以后,便会有一个个各色各样、来自四面八方的小吃摊档,沿着街道一字排开,一时间人头簇拥,座无虚席,形成了一个热闹的夜市。而这夜市的招牌,应该以生蚝为主吧?深圳沿海养蚝,自古延续。蚝产品的品种,和欧洲的牡蛎食法略有不同,主打的是生蚝,蚝干以及蚝油等。以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滋补美容,而四海闻名。

在现在深圳的餐档和酒店里,随处可见金蚝的仙踪。夜市里也有许多以蚝迎客的招牌。烤蚝上桌,香味四溢,很多食客就是闻着香味而来的……

记得刚到深圳的时候,囊中羞涩,女儿还小,不能像大户人家那样,自由进出高档的大酒店,为了满足孩子的食欲,也为了一家人的口福,于是,几乎每周末的晚上,都会光临这里的夜市。

女儿最喜欢的是一家老板娘烧烤,那里的烤鸡腿,她一次能吃下3到4个。每当来到这家摊档前,点了烤鸡腿,看着老板娘刷蜂蜜,刷酱油,扑香料,扑辣椒粉,一股诱人的香气随之缓缓地升腾起来,女儿高兴地拍着小手,吧嗒着垂涎,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扑闪着,小嘴巴不住地张合着。

女儿的快乐也就是爸爸妈妈的快乐!

一边看着她大快朵颐,一边也随手撕下了几块烤鸡肉填入口中,那个滋味是五香麻辣甜蜜簇拥着,鸡肉的味道,佐料的味道,植物油的味道,蜂蜜的味道,辣椒的味道,等等,嚼上一口,口齿皆香,应该不会比大酒店的味道差到哪里去吧?!小吃大味道的烙印,便深深地刻在了一家人的脑海里。

前不久,旧地重游,又点了两个老板娘的烤鸡腿,坐下细嚼慢咽地品尝。环顾四周,人客熙熙攘攘,烤鸡的、烤肉的、烤海鲜的、面食的、汤粉的,等等等等,摊档更多了,品种更丰富了,味道更美妙了……

如果说那些上的了宴席的佳肴是大家闺秀,那这遍布各地的小吃就是小家碧玉,大家闺秀难得一见,小家碧玉撩动人心。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那些有着人文自然丰富内涵的东西,也在继续地传承下去,小吃不“小”啊!不管怎么样,有史以来,小吃最受平民百姓所喜爱,这种平民饮食文化,因为它的价廉物美,食用方便,能够广为平民百姓所传承,千百年来,在不断地繁衍着。

在小吃文化的传承中,各地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气候条件和历史渊源,对于风土人情的形成,以及各地林林种种的小吃的出现,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是小吃文化具有了地域特色的因素。小吃虽小,影响深远。

记忆中的各具特色的小吃,自然也少不了故乡的味道。父辈的老家在淮河沿岸,最忆的是丰富多彩的豆制品、银光透亮瓦埠湖的银鱼、金灿灿香酥酥的大救驾等,那是要和着历史故事一起吃的。

那是一种中原历史悠久的、大众化的风情。据野史相传,当年宋太祖赵匡胤,一统山河的过程中,曾经被南唐困在八公山下的寿州(即寿春,今寿县)。粮草尽罄,饥饿难耐。一群拥戴他的百姓,掏尽了家中的面、油糖,等等可以解决饥饿的食品,做出了几个圆圆的小饼,呈上赵匡胤。饥肠辘辘的赵匡胤,一口下去,甜美无比,简直是少有的珍馐。于是,一口气把几个小饼尽吞咽入肚。

江山一统、地位稳固以后,赵匡胤想起了当年的经历,特别是面对着眼前的应有尽有的山珍海味,他又想起了那几个小饼,令手下找出并奖赏做饼的民众,了解小饼的名称。几个当年的老乡找到了,小饼却没有名字——匆忙之中,谁还顾得给它取名字!

“那,就叫大救驾吧!”据说赵匡胤想起当年的事情,激动之下,亲自为这个面食起了个大气的名字。

于是,这个名叫“大救驾”的小吃就流传了下来,直至千年。

随着时间的变迁,寿春“大救驾”的特色基本没有做太大的改变,其以油和面,冰糖、青红丝等等做馅,味道甜而不腻,酥而不滑,香味绵长,口齿之间余味袅袅,保留着千年以来的面貌和风味,人们说:“要了解古城的文化,就得吃大救驾”。

至于油条,是中原地区的特色,和各地一样来源于油炸“秦桧”——油炸鬼的传说。还有一种叫“狮子头”的油炸面食,也是香脆可口。

淮南牛肉汤——高汤滚熟粉丝,加上多种佐料,一把切的薄如纸片的牛肉,辣椒的红,香菜的绿,牛肉的褐,粉丝的晶莹剔透,香喷喷地端上来,真的色香味俱全呀!追根索源,据说最早来源于淮南王刘安的王府,此曲只应天上有,轻烟散入五侯家。到了后来,张振将清宫牛肉汤的秘方,传给了民间,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张振和淮南牛肉汤一起,名震遐迩了。

“不吃八公山的豆腐,就等于没有来过古淮南!”其实,这座八公山下历史悠久的名城,名震遐迩的还有就是发明了豆腐。大汉王子刘安酷好求仙炼丹,神仙没有当成,却发明了豆腐,而千秋万代了。在淮南地区,那举世闻名的“豆腐宴”,有数十个菜肴,全是由豆腐烹调而成的,回味悠长。这许多豆制品之中,就有许多成为了传世小吃。

故乡许多的小吃,和它那众多的古老的建筑一样地辉煌。能在那种悠久历史的氛围中,在那样的传统美食的喂养下成长,实实在在地是一种幸运。

暮色降临,和家友们一起逛深圳的夜市。在朋友的导引下,驱车来到了一个门面不大的酒店。据介绍,这里的小龙虾滋味奇特,备受推崇。对于小龙虾,其实也是认识很久了。但是举筷子品尝,这是第一次。

当年师范毕业在家乡工作了几年后,被单位送去一所大学带职进修。在那所学校的不远处,有一大片荷塘,夏日来临,翠绿的荷叶挤挤挨挨,丛中探出一朵朵的荷花,有粉红的,洁白的,甚是养眼。一阵微风拂过,馨香扑鼻,清爽怡人。

每到傍晚和周末,一伙一伙的大人孩子,提着小桶,拿着自制的钓竿,一起涌到荷塘边,争相恐后地垂钓起来。

起初以为他们在钓鱼,便兴趣盎然地跑过去,“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种羡慕也是一种心境嘛!

走到了一旁,望着聚精会神的垂钓者,那个姿势奇特,不时地提起钓竿,甩起一个红红的玩意,扔进身边的桶里。甩钩的频率很大,几乎两分钟一次;钓饵也不用经常换;钓起的那玩意也不大,咬住钩也不挣扎,不像是鱼类。

这是在钓鱼么?

走近一点,伸头看看他们塑料桶里的收获,不禁纳闷——不是鱼,桶里装的全是虾,足足有半桶之多!

这种虾河湖里很少见,海里也没有见过。让人有些孤陋寡闻。

经过主人的同意,伸手抓起一只来,仔细端详。

这是那种比拇指大一点,脚螯通红、背壳青红的大虾。一只只伸着大钳,耀武扬威地在桶里来来回回地爬着,嘴里还时不时地冒出一串串的水沫。

清风荡漾,荷塘飘香,水波里微微透出腐泥味。钓者有节奏地放竿提竿,悠闲地收获着一只又一只的小龙虾。

“这可是一味佳肴!”一位少年笑着推荐。望着美丽的荷塘,不敢苟同田田荷下的“肥水”。

当地的佳肴有不少,学校的饭堂里,著名的有“粉蒸肉”,炒肉丝,炸麻花;校外酒家里有“卤水鸭”,红泥炉小火锅。当时,我是带薪学习,每月有三十多元的薪水,所以算个“小富人”,常常取出10元20元呼朋邀友去买醉,喝醉了以后就疯狂,惹得大伙笑话,于是自称是竹林狂客“刘伶”。

那时候,学生老师都很和蔼而又单纯,虽然“刘伶”在校期间少年轻狂、狂放不羁,笑话洋相闹出了不少,可同学和老师们依旧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当时,当地价廉物美的美味佳肴的确吃了一些,小龙虾也钓了许多,可还没有听说有“小龙虾”这个菜谱。

知道小龙虾入菜的信息是在来深圳工作许多年以后,电视上争论“小龙虾”入菜的优劣。有人评论,小龙虾生长在污泥浊水中,身含毒素,有人否定。但是“拼死吃河豚”的人络绎不绝。

点了四大盘小龙虾,分为辣、微辣、不辣的几种。天!这几个人能够吃得完这样四大盘的“小龙虾”么?!

带上特制的薄膜手套,大胆地抓起一只肥硕的、通体深红、油光光亮的大虾,剥开坚硬的外壳,吮吸了一口,一种特别的,来自荷塘那“出污泥而不染”的鲜味。再吃上一口,这鲜味真的很特别,有点像阳澄湖的大闸蟹。可惜我不能多喝酒,又开着车,不然,吃着香辣的“小龙虾”再喝着啤酒,当是人间的一大快事!

这场豪宴进展很快,点了如此多的美味小龙虾,竟然一个多钟,就差不多一扫而光了。打着饱嗝,吧唧吧唧嘴巴,想把这样的美味佳肴理出个头绪来,却发现自己是“猪八戒吃人生果”只顾饱口福,却没有完全品评出它的美来,就像吃过了祖国许多的美味小吃一样,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评真正美,感谢友人,勾起了我的许多馋虫,回味了半生的品味……

有史以来,中华小吃这一广受欢喜的平民美食,不仅内涵浩如烟海,其还在不断地继承,不断地弃其糟粕存其精华,不断地推陈出新之中,它也浓缩了数千年文明精华——小吃大味道!

谢谢阅读!

张巍 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盛芳园雨山书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