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李白在《沙丘城下寄杜甫》写到“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描述他城边古老的树木在夕阳下发出秋天的声音,营造了一种因友人离别后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今年立冬那天的傍晚,我回到老家的村里,看到房子前面那片田野中间,已生活了近两百年的五棵古杉树,顿时想到“田中有古树,日夕看冬景”的画面:恬静而充满生机的田野中,村民们种下的蔬菜嫩绿鲜艳充满勃勃生机,而五棵古杉树的历史沧桑感象征岁月的沉淀。
这五棵古杉树一字儿排开,扎根在田野中间突起一米许的草地上,其树干粗壮而挺拔,如同五位历经沧桑的智者,屹立于天地之间。树干的表面并不平滑,而是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深深的皱纹和纹理交织在一起,像是大地母亲脸上的年轮,每一道裂痕都记录着风雨的洗礼和时光的流转。树冠部分,古杉树展现出它独有的风貌。枝条向外伸展,错综复杂,却又不失秩序,仿佛是一位精心编排的舞者在空中挥洒着绿色的丝带。叶子则是细长而柔软,翠绿欲滴,即便是在烈日炎炎下,也依然保持着那份生机与活力,为古树增添了几分青春的气息。
小时候,我经常和小伙伴们在古杉树下玩游戏、抓迷藏,绕着古树一圈圈不知疲倦的互相追逐,直到日落西山老屋瓦顶的烟囱上炊烟袅袅升起,这时小伙伴们的耳边会响起妈妈的喊声:狗蛋,赶紧回家烧把火……我们才会依依不舍地分别回家。那时候还听大人们说,当中最大的那棵空心古杉树还住着一尊“筷子神”,因为村里人每到年底总会发现年初满满的一笼筷子又少了好几双,后来有人在古杉树的树芯中发现了大量的筷子,才知道这一切都是“筷子神”所为。“筷子神”在古杉树中栖息,村民们对此既敬畏又感激。每当新年来临,他们会在树下摆放新的筷子,祈求筷子神保佑家人健康、食物充足。但我们一群调皮的小伙伴对此充满了好奇,一次悄悄的爬到树上查看,并没有在树芯中发现筷子。也许是“筷子神”转移了仓库吧,我们都这样猜想着。
好几年前的一个春天,乡里迎来了一位新任女乡长,她姓吴,姓名与正好与五棵树谐音。有一次她在村里调研时,同事突然看到这五棵树,正好与乡长同名,仿佛与这片土地有着不解之缘,“五棵树”乡长随即在当地叫开来,“五棵树”乡长的到来不仅让五棵树更加声名远扬,更成为了村里的一张璀璨名片。村民们纷纷传说,这位乡长便是筷子神的化身,她降临此地,是为了守护这片土地和五棵古老的杉树,让这片土地更加美丽富饶。
“五棵树”乡长也确实魄力非凡,她在这个古老山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当地的土陶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来土陶文化村的建设项目,那些原来年久失修的老房子也得到了修缮,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村里还组织村民成立了合作社,利用当地的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举行“非遗”乡村文化丰收节,举办非遗传承、民俗体验等活动,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体验和学习。那五棵古杉树下,经常可以看到一群群游客在聆听关于筷子神和老树的传说,感受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化。有一次,我在村里碰到乡长跟她开玩笑:“村民们说您就是那“五棵树”乡长。”乡长笑着回应我:“哈哈,这五棵树可是我的骄傲啊。那几颗老树见证了这个村的变迁,并将会越变越好。”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唯有古树年年焕发新绿。如今站立在这片辽阔的田野之前,心中泛起一阵暖意。这五株古老的杉树不仅是大自然的见证者,也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伙伴,它们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变迁,承载了无数珍贵的记忆。当夕阳缓缓西沉,古树的影子被拉得越来越长,仿佛在低语着往昔的点点滴滴,让人体验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宁静与和谐。
唐朝诗人高适在除夕之夜,因更加思念远方的故乡,心中涌动的情感无法抑制,遂挥毫而书:“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这句诗不仅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也透露出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无奈。明天便是冬至节,这个传统节日提醒着我们,一年的光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又将来临。
对于像我这样离开家乡几十载的人来说,那份对故乡的热爱和牵挂,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底。无论身在何处,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绪总是难以抑制。每当夜深人静之时,脑海中浮现出故乡那片熟悉的土地、那些亲切的面孔以及那些温馨的记忆。这些情感就像古杉树一样,历经风雨却依然坚韧不拔地扎根于我的心中。即使不能常回家乡看望,但我知道,那份对故乡的爱永远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