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屯往事
文/洪新(吉林)
沧海桑田几十年,往事如烟多变迁。
身居他乡皆是客,魂牵梦绕故乡山。
时间过得真快呀!转眼间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每每梦见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静,老屯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故乡盛产玉米,大豆,高粱,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
我们的老屯叫太平沟。屯子不大,但是风景很优美,有山,有水,两山夹一川。据说我们那个屯子在原开发的时候是我姥爷他们家族。姥爷他们家族是这里最早的原著居民。当时他们家族当中有会看风水的。发现我们屯子这个地方,前有照后有靠,有山有水。有照就是能够出能人护佑屯子,有靠就是有靠山,中间有水就是财源如水。屯子北面是一道山梁,称为北岗。北岗是屯子的天然屏障,能阻档西北风的侵袭,使小屯子温暖很多。山上树木参天,郁郁葱葱,为屯子提供着建筑材料及柴禾。小屯的房子就建在背风向阳的山坡下,屯子脚下是一马平川,一条小河在屯前流过。小河的南面是平坦的洼地,一眼望不到边。过了前面的平川再往南面又是一道山冈,称为南官山。
春天来临的时候,桃花水遍布沟渠,昼夜轰响。沟渠两岸是茂密的柳条通,像一道城墙护佑着村子的南大门,为村子的形成天然屏障。柳树舒展开了黄绿嫩叶的枝条,在微微的春风中轻柔地拂动,就像一群群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夹在柳树中间的杏树也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绿的柳,红的花,真是美极了!
当时按风水来讲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住在这里的人们会家家富裕,人丁兴旺,子孙后代会有出息。太平沟是名副其实的太平,多少年来,在太平沟没有发生过一例凶杀事件。自从建屯以来,不管是日本人,官府的,还是土匪胡子,还是其他什么社会道上没有到太平沟闹过事,做过一件越格的事儿。为什么呢?除了占风水宝地的光,还因为太平沟出去的人在各个行业里面都是人物,不管哪个道上的人捣乱,都有人罩着屯子里。邻里乡亲非常和睦,家家户户相处的比较和谐,人们非常讲究礼数。一家有事,全屯相帮。太平沟的历史悠久,历经清朝,民国,伪满洲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历经变迁,翻天覆地,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第一大家族吕氏家族哥三个从辽宁省亙房店逃荒到太平沟。太平沟原有的熟地是太平川于翰林家在朝做官的占荒地盘。哥仨买了于家土地后,在附近又开荒,面积逐渐扩大。经过多年的经营,屯子初居规模。太平沟屯子不单是吕氏家族,后来从外地逃荒来了其他姓氏。吕氏家族日子越过越兴旺,熟地多,车马壮。家里不光种地,还开办了作坊,有粉坊,油坊,豆腐坊,糖坊,银匠铺。这些作坊的伙计自家人不够用,还需要从外地雇长工。那些长工们干时间长了,就逐渐把家属带来了。有的长工和当地人联姻在这里成家立业。也有的把家族带来了,在吕氏家族的围墙外,盖了自己的房子,其中较大的有李氏家族和杨氏家族。李氏家族最开始是做买卖的,在其他乡镇有商号。杨氏家族主要以打零工为主,还有的个别的租种地主的土地成为佃农。民国时期,东北主要是张作霖统治。张作霖统治时期这一代比较稳定,老百姓基本上能安居乐业。
9.18事变后日本人入侵东三省,也成了兵荒马乱之地。这里的社会治安相当不好,散兵游勇和胡子成了这里的常客。生活富裕的人家也成为兵匪们袭击的目标。为防止被胡子抢劫与攻击,在屯子四周建了高高的围墙。那围墙是用黄土夯实的,最上面厚有1米,有3米多高。这种墙坚固耐用,一般的枪弹是打不坏的。这些历史遗迹,现在在老屯还仍然存在。有的人家把这种围墙作为后墙,直接盖了房子,有的房子现在还在。围墙呈长方形,把三十多户的人家房子都围在里面。大门冲正南方向,围墙四角上都有炮台,有炮手昼夜轮流值班站岗。有一年的冬天,腊月二十几快过年啦。东北有一伙胡子叫三省的,是盘踞在五常一带很出名的一股土匪。有一天,土匪们给老吕家就送来一份消息。意思是要到老吕的过年。这土匪到谁家过年可不是好事,说白了就是抢劫的意思。按当时的话说,这就叫做砸响窑。砸响窑就是胡子要攻击带有枪炮的大户人家。那时候,所谓的大户人家,不是现在称呼的叫地主。当家的知道了这个消息,就出外面打听谁和这伙土匪有联系。经过几天的打探知道了。老吕家有一个远方亲属,是花舌子。所谓的花舌子就是很能和土匪说上话的中间人。花舌子领着吕家的代表到土匪那里谈条件。最后谈判的结果是,送了一车的粮食和三匹马。总算是把这个事情解决了。而其他小股的土匪零星的骚扰,一般都不能得逞。太平沟是幸运的,确实很太平。处在同一时期的另一个大户人家却没有那么幸运。
有一年,老吕家的一个姑奶子回家住妈家。第二天来人送信儿说,婆家出事儿啦,被土匪杀了八口。怎么回事儿呢?八里岗屯位于榆树市李合乡,那一带有一股胡子规模比较大。有这么一天,胡子队伍在这个屯子旁边路过。胡子在他们村子旁路过的时候,可能喊了借路的话。但是,这户人家的炮手并没有听明白。也可能是一着急枪走了火,把一个胡子兵就打死了。胡子们一看死了弟兄,就急眼了,开始攻击。他们的围墙又高又厚,攻击一个下午也没有拿下。胡子们把整个村庄都包围了,枪声响成一片。后来,胡子们推着装满谷草的大车,头上顶着浇湿了的棉被。把着火的草车推向了大门。那时的大门都是木头做的,很快就把木头门烧着了。老张人见大事不好,赶紧让青壮年突围逃生。剩下老幼妇儿跑不动的,都被土匪抓住了。过去那个时候妇女都是裹小脚,即便身体好也跑不动。剩下八口人,都被土匪给杀了。老吕家姑奶子因为回妈家,幸免于难。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个大户人家能平安生活实属不易。
到了解放初期,这里进行了土地改革。吕氏家族三股,根据富裕程度不同,分别被定为地主,富农,中农三个成分。被定为地主的土地要分给其他的周边的农民。房产也要平均分配,住在周边的生活的其他姓氏,也都分到了老吕家的一些房产和土地。我姥爷他们家是被定为中农,没有被批斗和交出财产。这样在太平沟的几个姓氏家族,均田地均贫富。形成了一个六十多户人家的一个自然屯。土改翻身队做了很多思想工作,把共产党的土改政策宣传的细致入微。村子的人们仍然在和谐的相处,没有因为斗争地主与分田地而产生多大的矛盾。
在解放战争时期,老屯的人们为了保卫胜利成果积极支援前线。村子里的青壮年积极参军,各姓氏适龄青年几乎都参加了解放军村里组织青壮年劳动力积极支援前线,老屯派出一辆大马车去支前。在其塔木阻击战斗中,老屯的支前人员参与救助伤员,打扫战场。据去过战场的老人讲,那场战斗异常惨烈,国共双方大量死伤。死尸装在大车上像柴禾堆一样,再用大绳捆起来,用搅杆拉紧。妇女们在家做军鞋,贪黑起早,超额完成支前任务。老屯的子弟兵在战场上也屡立战功,喜报频传。噩耗也有,牺牲的烈士有一人,名叫吕启超。光荣烈属的牌子一直在他家门上钉着。
生产队成立后,生产队的领导班子分别由几大姓氏的代表人员组成,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个屯子土地平整肥沃,黑土地居多,粮食产量相当可观,交付公粮能占全村第一名。吕氏家族,李氏家族注重对孩子的文化教育。很多人都在外面工作,都成为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屯子出去的人才很多,吕家有乡党委书记、局长、校长。李家有广播局长,中学校长,榆树县检察院检察长等,各种人才遍及全国各地。
自从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人们开始了发家致富的生产生活。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家家户户的富裕程度上有所不同,但总体上看,老吕家的生活条件要更好一些。老吕家因为有传统的吃苦耐劳,头脑灵活实现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屯子中总结了一句顺口溜“穷吃杨,细细李,老吕家攒家底”风趣幽默的说明了传统家风对人们的生活影响。
我们家因为是老吕家的外戚,在这个屯子也算吕氏家族的一部分。我们家兄弟姐妹很多,热热闹闹的。一天除了上学放学就是玩。我们家在屯子里前趟街,我们的邻居姓杨。他们家大小子,和我同龄,生日就差一天。他们家族是屯子当中三大家族之一。我这个发小啊,长得高高的个子,说话慢声细语,像个姑娘一样,性格非常好。我们俩形影不离,天天在一起玩。这个屯子里的姓氏分别是吕氏家族,李氏家族,杨氏家族。其他外姓也都是这三大家族的外戚亲属。整个屯子这些家族之间,互相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亲戚连亲戚。
从我记事儿起,我们屯子有七八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小伙伴儿。平时没事儿的时候大家都在一起玩。我们玩的时候,都是在屯子北面的小山上,小河里。到山上,采野花,抓蚂蚱,抓蝈蝈。到河里捞小鱼,捞小虾,玩潜水,打狗刨。冬天的时候在河面上。玩冰爬犁,打尜尜。小伙伴们在一起还玩过家家,藏猫猫,每天玩的不亦乐乎。到吃饭的时候,听到大人喊几声"回家吃饭″,才能恋恋不舍地离开。我们没有幼儿园,哥哥姐姐们的书就成了我的学前幼儿教材。没事儿的时候就拿着她们的书来念,所以我在上学之前基础打的还是挺好的。上学之前,你认了很多字。我写字的时候我爸的把着我手来写。我们在上一年级的时候,屯子里有耕读小学,只有一年和二年。我们的老师叫李英莲,她是我的启蒙老师。那时候,李老师在我心目中是高大而美丽的人。她是我童年最喜爱,最怀念的人。
上学的时我八岁,就是七周岁。我们的耕读小学就在屯子东头,特意建的一栋泥草房。学校介于两个屯子中间,由两个屯子出人出物盖的。房子有两间教室,一间一年级,一间二年级。当时屯子里的生产队领导们还是很重视教育的,房子盖的很像样。地势平坦,房后是小松树林,房前是向阳水库上游河沟。学校四周是院墙,墙外植了大白杨。环境优美,是个学习玩耍的好地方。我的第二任老师姓梁,叫梁立志。给我最深到的印象是个子很高,俏瘦的四方脸,门牙特长,当地外号叫梁大牙。但是在我幼年的心灵里没有觉得老师丑,相反却觉得老师高大,温暖,慈爱。
老屯的耕读小学点撤销以后,我们屯里的孩子就到村里齐乡小学上学。齐乡小学的老师很多都是我们屯的人。老吕家的人和老李家的人都当过校长。学校管理井然有序,教学质量高,在全乡名列前茅。老屯考上大中专的学生年年都有,人才遍布在各行各业。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迁,老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地经过几轮的联产承包,面积比以前扩大了许多。粮食产量也在逐年提高。乡亲们生活的越来越富裕。家家户户都盖了新房子。只是老屯的一些山山岭岭,都开垦成了土地。虽然过去原有的风景不在,但是能使老屯的人们越来越富裕,这也是值得欣慰的。村里修了水泥路,交通更加便利。家家户户都有多种车辆,高级轿车更是司空见惯。老屯的年轻一代,大多都生活在城市里面。但是无论他们生活在哪里,魂牵梦绕的地方绝对是自己的老屯一一太平沟。这正是:
松江黑土半平原,两岗中间是一川。
后面山峦树林密,门前河沟水流欢。
洼地涝年不存水,冈地旱年无灾患。
邻里乡亲皆和睦,后继有人多英贤。
2021.02.02生日落笔
此文发表在《咱们村》20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