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华的头像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7/13
分享

小小算盘的记忆

算盘的来历,最早追溯到汉末三分时期,据说当时就有了算板。而公开资料显示,“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数学家徐岳所撰写的《数术记遗》。在九十年代前,一向行走天涯、纵横江湖的算盘,是所有士农工商们离不开且用来算帐的主要工具。

算盘的形状,周为木框长方形。一根横梁又把木框内分为上笮下宽的两部分,横梁上有通孔,框上有半孔,直柱通过横梁连接上下两框。梁的上半部分,柱上置两个算珠,叫上档,梁的下半部分,柱上置五个算珠,叫下档。上、下档共有共七颗算珠。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算盘讲究的是心智计算。口里不停的念着珠算口诀的同时,还须手眼并用。也即双眼盯着算盘珠子,灵动不息的手配合口诀,在上下档间以惊人的速度轻拨珠子,转瞬间珠算结果就算出来。

父亲不识字,却打得一手好算盘。也凭借着这小小算盘,替人算帐的额外收入,用以添补因生活困难的家庭开销。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教育我们长在新社会,惜时当自强,要认真识文练字,做个文化人。并且将所学到的知识回报社会,不要像他一样,除了干苦力工作和会打算盘外,连自己的名字只能依葫芦画瓢。

父亲总是倾情所有,除了不辞辛苦养育我们外,还把他所懂所知的生存技能——打珠算传授给我。曾记得,孩提时的一段时光里,在夜幕降临、满天星光的夜色下,父亲就点亮煤油灯,手把手教我打珠算,嘴里还不停的念到“一上一,二上二”的口诀,凭着儿时的灵性与记忆,我很快就轻松学会并熟练掌握了珠算的基础知识和简单的加减法演算。从此,便结下了我与算盘的终生情缘。

也许是受到了父亲的启蒙,也许是对小小算盘的钟爱。80年代末高中毕业的我,在填报高考志愿书时,怀揣着青春无悔的梦想,依然决然选择了一所跟算盘有关的中专学校——楚雄州中等专业财贸学校。

1986年9月,我如愿被楚雄州中等专业财贸学校录取。家乡的学姐说,这所学校除了学习专业科外,最重要的且最难考及格的就是珠算这门课程。为了能顺利毕业,于是新生入学时,我便将孩提时父亲教的那个算盘一并带到楚雄州中等专业财贸学校。

记忆中,入学典礼结束后,班主任就发给同学们,每人一个玲珑别致的小算盘。学校的算盘和家里的不一样,家里的算盘是黑色珠子,上档有2个珠,下档有5个珠,而老师发的新式算盘是白色珠子,上档只1珠,下档有4个珠,形状小巧易携带。相比较学校老师发的算盘,从家里带来的这个算盘既大且不美观,看上去乡土气息过于浓厚,让人顿生岁月蹉跎的沧桑和古朴。

青春年少的无知与虚荣心作怪,当老师将新式小算盘发到手的刹那,总是担心宿舍的同学见到了,我自认为难于公诸于世,既丑且大的老算盘而被大家嘲笑。就趁上晚自习的某一晚,寻思着宿舍空无一人的良好时机,仓促赶回宿舍,惴惴不安的把它收藏在行礼箱的最底部,说是行礼箱,实则只是个大红木箱。当一切收藏妥当重回教室时,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尘埃落定。老算盘就这样深深的随木箱沉睡在宿舍的角落里,沉睡在了当年因虚荣心作祟而见不得光的阴暗处。

时光荏苒,一晃两年的中专生活即将结束,我也如愿在楚雄州中等专业财贸学校领到了珠算等级合格证书及毕业证。毕业踏入社会就能顺利分到工作,是我们那个年代里统配生的必然趋势。7月初,接到县教育局通知,有幸分配到家乡南华县计划经济委员会工作。具体岗位是在财贸办并兼单位的会计工作。在当时的计划经济年代,我所在的单位在全县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人们习惯称之为:“小政府”。单位的职责职能就是联系本县财政、税务、金融、烟草及工、交、商等部门。而所有紧缺物资都由单位计划统筹及审批,特别是石油、钢材、水泥等。

当父亲听到我被分配到计划经济委员会工作并兼单位会计时,他那双浓眉下有神的双眼,射出了闪亮而慈爱的光茫。然后反复叮嘱道:“要认真工作,扎实做好单位的会计帐,不能出任何误差。还特别说到,为人处事要象家里老算盘一样方方正正,行事光明磊落,作风正派,也要象算盘上黑色珠子一样,灵动不息勤奋工作,心细如发,用一丝不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守护好公家的财物”。就在父亲提到家里老式算盘的刹那,我才猛然想起被我遗忘快两年的算盘,所幸它还静卧在我的木行礼箱里,随之带回了家。

之后,我迫不急待的翻寻着曾经忘却了的老式算盘。当再次取出它的瞬间,心绪感慨万千。轻轻拂拭着完整无损的老算盘,黑色的算盘珠子依然闪闪发亮,没因不被看好自爆自弃而蔼然失色,双手敲击的珠子依然圆滑如故,算盘之柱依然挺直畅通,宛若人生坐标,一路向前直指远方。

1988年7月10日,这个终生难忘而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是我正式走向社会、踏入工作的第一天。当时的我还特意将老式算盘带到办公室,并放在办公桌比较醍目的位置。让它时刻提醒自己,父亲教诲的算盘人生及对我的希望,让它陪我一起工作,用它打算着那无数页真实的会计报表和真实的会计帐簿,同时还打下了我会计工作的小江山。

毫无疑问,父亲传给我的老式算盘,成了我亲密无间的战友,每每双手触动轻敲珠子,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时,象极了一曲动听的乐音。当有节奏的余音从办公室穿越,回荡在单位走廊里时,让人听了切感亲切,倍添几分自信与坦然。然而,我们真正要传递给人们的,不也就是若算盘声响般的那份笃定与不怠吗?

历史的车轮总是不断向前,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老式算盘已慢慢被琳琅满目的计算器、电脑电算化、手机计算逐步代替。会计工作也由算盘手工计帐更新到轻快简捷的电算化记帐。同时计算机、电脑及各种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品牌多样的手机也纷纷走进了千家万户。算盘在大众的眼里慢慢消逝,只有看电影或电视时,由于剧情的需要才呈现在影像里。

如今,父亲已仙逝近二十年。而他传递下来的老式算盘依然洁净光亮。无论是结婚成家或几次乔迁新居,我都会将它小心收藏搬到新家的书房里。让老式算一次又一次盘见证了我们日新月异的幸福生活,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强盛,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无限风光。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旖旎风光秀。父亲传承下来的算盘人生,将会永远激励着我,在新时代的凯歌里,沐浴着二十大的春风,乘势而上,砥砺前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