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口乡亲蒋志红女士微信约我为她的散文集《笔走红尘墨香花开》写个序言,我只在媒体上读过她的散文作品,凭着都是通海口人,我十分爽快地应承下来。
志红是合格的职业经理人。中专毕业后,志红在家乡供销社工作,二十六岁下岗后南下广东,从工厂“打工妹”一步步做起,在深圳发展起风生水起的事业,与夫君一道成为了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她还成为了深圳知名的“打工妹作家”。志红经商和写作两不误,两者完美结合,相辅相成,值得很多业余作者借鉴。很难设想:一个长期为吃饭发愁的人能够聚精会神地搞好业余创作?!这也是我经常奉劝爱好业余创作的朋友们先做好本职工作然后再进行业余创作的理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志红是称职的家庭主妇。她孝敬高堂父母,双亲身体健康,椿萱并茂;先生亦商亦文,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画得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字;儿女双全,不久前她还当上了外婆。真是幸福之家!幸福的家庭成了她事业顺风顺水的平静港湾,也是她能够潜心业余写作的重要外部条件。
志红是出色的散文作家。在志红的笔下,既有个人跋涉的足迹,也有家庭的喜怒哀乐,但志红更多的是把笔触伸向火热的生活,走出“小我”,关注“大我”,因而她的散文就有了热气腾腾的烟火气息,显示出有别于“小桥流水式散文”的特别张力。她的笔下,有且把仙桃当故乡的港商梁亮胜先生的风采;有乐于助人的乡村牙医彭冬梅的英姿;有自学成才的军旅书画家朱墨的执着追求;有醉心楚简书法研究和传承的书法家何慧敏的坚韧跋涉……就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通过志红的大笔点染,也令人过目不忘:“四叔喜欢坐在他那把破旧的竹椅上给我们讲故事。海瑞、诸葛亮、秦叔宝、岳飞……这些名字伴随着我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四叔每当讲到悲恸之时,则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痛哭,捶胸顿足,犹如亲身经历一般……”读志红的散文随笔集,我的感觉是:坦坦荡荡、风风火火、大大咧咧、潇潇洒洒……具有大江东去的阳刚之美。
说到阳刚,我们家乡就出过一位名叫杨刚的著名女作家。这位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乡贤,既写过《我站在地球中央》这样气吞山河的长诗,也写过《沸腾的梦》、《东南行》、《美国札记》等令人热血沸腾、催征鼓点似的散文随笔名篇。我曾经逐字逐句拜读过《杨刚文集》,也读过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1949——1979散文特写选》,《散文特写选》开篇就是杨刚的名篇《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杨刚的创作实践表明:紧贴时代,紧贴人民,紧贴火热的生活,是完全可以写出流芳后世的佳作的。看得出,“近赤者红”,志红的散文随笔作品,是具有杨刚作品的那种味道的。
早在1984年,我就在《当代文坛》发表了《散文创作应该面向火热的改革生活》一文,期盼作家投身火热的改革生活,向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用气势磅礴的表现手法来描述我们壮怀激烈的火热生活。我在文章中呼唤:“牧童的短笛虽然动听,但比起现代化的交响乐来毕竟太单调了;小溪的清泉虽然缠绵,但比起能托万吨巨轮的长江来,毕竟是太缺乏力量了;农舍旁的小草固然青翠,但比起直刺云天的劲松来,还是缺乏挺拔之感。还是让我们在描写短笛、小溪、小草的同时,去鸣奏交响乐,去歌唱长江,去礼赞青松吧!我们渴望着有一批大刀阔斧的散文,从意境到语言都明朗,都活跃,势如江河奔腾,读来使人热血沸腾,就象我们在读高尔基的《海燕》之后,会情不自禁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即便是游记,也可以写出《岳阳楼记》那种心忧天下的佳作名篇来。”
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是为了人民。同样,散文创作也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善于从新时代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作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创作出无愧于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散文力作——时代需要新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样阳刚大美的散文名篇。
阳刚大美,大美如斯!
(2020—12—24—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