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涂阳斌的头像

涂阳斌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6/10
分享

仙桃曲韵草根香

在我入团四十八周年的日子,我收到了我的入团介绍人李传学老师寄来的大作:《襄江曲韵——散曲涵泳着的沔阳风情》。李老师是我1973年读初中时的老师,虽然那时的初中语文课本里无一篇唐诗宋词元曲,这当然怪不得李老师。收到李老师这本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专著后,我日夜兼程,一口气拜读完毕,仿佛当年坐在教室里听李老师讲课一样畅快,家乡泥土的芬芳、草根的清香令我陶醉。

李老师从高中语文教师的岗位退休后,以出色的散曲创作成果,荣任湖北省散曲学会副会长、仙桃散曲社社长,在仙桃聚集起一百多人的散曲创作团队,开展散曲创作活动,中华名刊典籍,多见仙桃曲家之曲韵。李老师编著的大作《襄江曲韵——散曲涵泳着的沔阳风情》,独辟蹊径,采用一曲一点评、一曲一故事的写作方法,对仙桃市50多位散曲作者创作的253首散曲作品,进行了精彩点评,既普及了散曲创作知识,又集中展示了近年来仙桃散曲创作的成果,是仙桃散曲创作的“大合唱”。我的同门师弟、华中师范大学博导郭元祥教授对老师的大作作出了中肯的评价:“史中事、画中人、诗中意、曲中情,跃然纸上。”2018年10月,著名散曲作家徐耿华一行慕名探访仙桃散曲社,为仙桃的散曲创作成果而击节赞叹,誉之为全国散曲界的“仙桃现象”。为什么会出现繁荣的仙桃散曲创作现象,思之有三:

一个小众的文学体裁,紧贴时代,谱写了新篇章。唐诗宋词元曲,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是诗歌的一体,脱胎于民间传唱的“俗谣俚曲”,最初也叫“街市小令”,多以叹世、归隐为主题,以民间风格、地方色采为特色,散曲是通俗文学,专攻的人不多,编成的集子也不多,据统计,流传下来的元散曲约四千多首,远不及唐诗宋词。“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在仙桃散曲作者的辛勤耕耘下,小众的散曲文学样式,紧贴时代,一扫元曲叹世、归隐的消极颓靡之气,全方位讴歌了仙桃的生态自然之美、历史人文之美、开明和谐之美,结出了丰硕之果。李老师按照《口头相传的那些故事》《天空闪耀的那群明星》《心中怀念的那片热土》《乡间亮丽的那道风景》《舌尖跳跃的那种味道》《城里流淌的那条小河》等六个章节,评点了描摹仙桃的历史掌故、名人轶事、民风民俗、家乡巨变、美味佳肴、风景名胜的散曲佳构。请看散曲作者刘海平笔下的仙桃“梦里水乡”:“荷塘映日莲红,杉林夹道荫浓,花海泛舟竞涌。水乡非梦,昔年茅草何踪?”再看散曲作者刘行超笔下的仙桃美食“沔阳三蒸”:“仙风仙韵仙桃派,蒸鱼蒸肉蒸蔬菜。葱花大蒜松松盖,色香形味人人爱。贵宾席上珍,亲友殷勤待,佳肴佐酒香天外。”在我看来,这本10万字的专著,是一部用散曲连缀起来的仙桃地方志,是一幅用散曲点染出来的江汉平原风情画,是一首歌吟新时代、新生活、新农村的正气歌。真是“小曲”唱出大境界。

一个以老年人为主体的作者群,焕发青春,讴歌了新生活。李老师点评的53位散曲作者,有工人、农民、教师、医生、公务员,还有退休的老支书、老村长,不少是我熟悉的老同志,他们退休以后,焕发青春,紧随时代,用手中的笔,借“旧瓶装新酒”,讴歌新时代、新生活,也使自己的晚年生活多姿多彩。我熟悉的胡少彬、丁元彪、贺道炳、涂明炎、涂明星、刘长明、郭焜山、杨泉源、刘树棠、沈承钰、冯玉卿等老同志,都创作有散曲佳作入编。我的忘年交肖作玉先生,是九旬老人,还写有《今非昔比话三农》等多篇曲作,令我感动不已。1983年,我驻过队的通海口镇东堤村的党支书曾祥新同志,也在李老师的书里与我相逢。没想到,曾书记的散曲写得很是了得。年过七旬的曾书记,现在随孩子们生活在城里,他用散曲记叙了他的回乡见闻《做客姨夫家》:“门前荷塘,屋后蚕桑。荷塘亮伞,桑叶飘香。琼浆酒觞,兄弟家常。儿邮图纸建楼房,匠称工程遍村庄。农田机械少农忙,眼下耕田不交粮。荒唐、谁言嫁错郎?‘扛子’比我棒!”新农村的场景,在老支书的笔下栩栩如生。由此我想到,随着改革开放初期参加工作的一大批老同志离开工作岗位,当年的一批“文学青年”“文艺青年”又焕发青春,开始了“圆梦之旅”,这是我们宣传文化部门不容忽视、可以充分挖潜的一支有生力量,加强引导、给予扶持、发挥他们的作用,应是宣传文化部门工作的题中应有之意,要按照上级的要求,真心实意地与他们“交朋友、办实事、解难事、办真事”。

一个松散型的民间社团,立德树人,充满了新风尚。一个由散曲爱好者发起组织起来的松散型社团,在仙桃文联、仙桃民政局等部门的有力指导下,仙桃散曲社的活动办得有声有色。他们办有内部交流刊物,注册有刊发作品的微信公众号,及时交流创作的新作品,扩大作品的影响力,用文学作品提高仙桃的美誉度;围绕一个主题,不定期组织采风活动,开展雅集,深入火热的生活,吸取创作的营养;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景区,开展“曲唱仙桃”的心得交流与普及散曲知识的讲座,提高作品的质量,吸引爱好者参与散曲创作。李老师还把讲座办到了大学里,成为了华中师范大学的兼职教授,他还应学术团体的邀请,到内蒙古、湖南、荆门、武昌东亭社区作过散曲创作的专题讲座。探秘仙桃散曲社,有一条宝贵的经验:散曲社的会员中,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正是依靠这批共产党员,散曲社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弘扬时代主旋律,充满正能量,这是散曲社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根本所在。散曲作者、退休法官丁元彪在《仙桃散曲现象》一曲里赞道:“春催百卉香,鸟聚鸣声亢。正道清明,好曲悠悠唱。颂歌民风俚趣情,吟咏宇宙风云荡。雅俗兼容,意蕴凭君赏,传承国粹心花放。”

读《襄江曲韵》,品泥土的芬芳、草根的清香,会心一笑,你会年轻十岁。真的!

(2022—5—25)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