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曾令益先生退休后,干了两件大事:一是写作了三本回忆录:《岁月如歌》《岁月续歌》《岁月逸歌》;《岁月如歌》《岁月续歌》已经印行,刚杀青的《岁月逸歌》即将付印。二是参与了仙桃曾氏宗谱的编撰、仙桃曾氏祠堂的督修。站高一点看,曾老师一辈子都在做一件事:育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曾老师教书是育人;抚育“英、雄、俊、杰”四个孩子是育人;写书也是教化人、启迪人、熏陶人。修谱、修祠堂,按我们这代人接受到的观念看,好像是“封建迷信”?!其实,往远里想,也是育人。比如,曾氏族谱推介的“曾国藩家训”,毛泽东青年时期就认真读过,并给朋友写信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巧的是,蒋介石去世前也叮嘱长子蒋经国:要“终身研究曾文正”。可见家训、族规在教化中的影响。鼎鼎有名的“包青天”——包拯写的家训,就与宗祠、祖茔有关:“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昭后世。”你看,贪赃枉法、作奸犯科,不仅不能放归本家祠堂,还不能入葬祖茔。包公希望自己的儿子包珙把他这段话勒石竖在堂屋东壁,昭告后世子孙。——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哪一部族谱会鼓动人“做坏事”,也没有哪一个祠堂敢供奉“坏人”。
说到育人,我想“班门弄斧”,谈点我的看法。说错了,由曾老师来教正。
我以为,育人,贵在培养人之“三识”。
一曰胆识。一个人能不能成才,成什么才,成不成功,贵在胆识。陈胜、吴广敢于呐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李白面对苍天敢于振臂一呼“天生我材必有用”;龚自珍在“万马齐喑”的时代祈祷“老天爷”“不拘一格降人才”;周恩来十二岁时就在课堂上回答老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就是胆识。所谓胆识,我以为就是对人生理想、人生追求、人生目标设定与定位的大胆抉择。常识、知识、见识都是为胆识作准备的。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处。”培养胆识,是育人的基础。做老师,最重要、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胆识,点燃学生心中的理想圣火。这圣火,会伴随学生一生,让他追求一辈子也不会感到疲倦。丢掉这一点,那都是舍本逐末。
二曰知识。首先要弄明白,学知识是为了什么?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知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讲过一段振聋发聩的话:“中国的乡村教育路子走反了,工人希望孩子上了大学不做工,农人希望孩子上了大学不务农,商人希望孩子上了大学不经商。”我以为,必须毫不犹豫地走出“学而优则仕”的怪圈,正视95%的学生都将成为普通的工人、农人、商人……这一现实,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上。然后,要解决好学什么知识的问题。我倾向于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语、数、外、史、地、生、物、化、技、体、音、美……我强烈反对为了高考,过早地分文科、理科。在全面学习中,老师和学生自己都会发现:学生本人最喜欢什么学科,也许这就是他今后选择终身职业的领域。记得有位哲人开过一句玩笑:上帝派你来就是干这件事的。对!上帝派袁隆平来就是研究水稻的;派陈景润来就是钻研1+1的;派张小泉来就是做剪刀的;派马云来就是弄阿里巴巴的。因之,我们还要解决好怎么教、教什么的问题?怎么教?用种树的郭橐驼的话来说,就是“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用孔老夫子的话来说,就是“因材施教”。典故“点石成金”回答了教什么的问题。这个典故讲:吕洞宾把一个不能上学的穷孩子家的一块石头,用手指一点,变成了金子,帮穷孩子去上学。穷孩子不领情,要吕洞宾把能点石成金的“指头”送给他。乍看起来穷孩子有点“贪心”,其实典故是要说明一个很重要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教给学生点石成金的“指头”——贵在教方法。与其送给学生一条鱼,不如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也是我,一个孩子父亲对教育的理解与渴求。
三曰见识。“师傅领进门,修行看各人”,具备了一般的知识,你有没有独到的见识,那就看你的胆识怎样、胸怀怎样、眼光怎样、兴趣点怎样。毛泽东的青年时代,他的很多同辈都去“留洋”了,但他觉得在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不研究透中国的农村、农业、农民是不行的,他深信“山沟沟里有马列”,他就没有去“留洋”,这就是超人的见识。鲁迅留学日本原本是学医,一次看幻灯片,放到一个中国人被外国人杀了时,一些中国留学生一脸的麻木,都心安理得地当着“看客”。鲁迅想,现在,中国人摆头条的不是身体上有问题,而是精神上的问题,于是,他大胆地决定弃医从文,从事唤醒民众的工作。有了独到的见识,你心中就有了“定海神针”,就不必随大流。当官,当然好,有为人民做事的机会;不能当官,当出色的工人、当出色的农民、当出色的商人……也很不错。记得看一本传记,书里说,某人当选总统后,记者去采访他的老母亲,记者说:“祝贺您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儿子,他当选了总统!”母亲指着在门口农场挖土豆的儿子说:“我这个儿子也不错!他土豆种得挺棒!”
——把握“三识”,成才有望。
好,回到文章的开头来。
祝贺《岁月逸歌》付梓。
祝福曾老师人寿文丰。
(2017—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