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涂阳斌的头像

涂阳斌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6/29
分享

朱冲为何有条陈家河——驻村日记

2012年2月8日 星期三 晴

檀林镇地处山区,被人们称为蕲春的“西藏”。有山就有山冲,朱冲就是其中的一条冲;有冲就有河流,流经朱冲、河西、河东三个村的一条河,不叫朱冲河却叫陈家河,陈家河下游的水库又叫朱冲水库。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到河西村美人碗塘疏挖工地查看归途,河西村支书朱文涛建议我们顺道去看看埋在山腰的蕲北名人陈诗的墓地,老朱说:陈诗的墓,前几年县政府拨专款进行了修葺,是县级文物保护项目。

来檀林之前,我作过一些案头工作,知道陈诗是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乡试第一名,乾隆四十三年中进士,授工部主事。在京都工作不到三年,陈诗以赡养老母亲为由,辞职返乡,受聘于鹿门、荆南、江汉等书院,在江汉书院主讲达二十年之久,从学者甚众,蕲水状元陈沆、蕲春探花陈銮,皆业师于其门下。陈诗晚年归隐故里,著述甚丰,已刊和未刊的书稿共约44种,计七百余卷,现有刻本《湖北金石存佚考》、钞本《湖北旧闻录》存世。

我问老朱:“陈诗的出生地是陈英村,怎么会把遗骨埋在离家12里的河西村呢?”

黑黑瘦瘦的朱文涛,今年五十五岁,是村里一九七○年代少有的高中生,担任过村小的校长多年,是村里的“文化名人”。在陈诗的墓地,老朱点燃一支烟,说:“陈诗迁葬到这里,与水有关,与你们现在开展的挖万塘活动有关联。”

我诧异了,陈诗与我们挖万塘有什么关联呢?

朱文涛说:我们朱家从安徽迁来此地后,这里的地名就叫了朱冲,河道就叫朱冲河。子孙繁衍,朱姓成为了当地的大姓。洪武年间,朱姓在朱冲河北岸修起了牌坊、建了“朱公家庙”,朱洪武老皇爷还赐了牌匾。牌坊、家庙、牌匾以及“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告示,蛮气派的,可惜被我们这些红卫兵一九六九年拆除了。既然是朱冲河,河道、河水的管、护、用大权就是朱家的,老朱家人说了算。到了清朝,陈家出了名人陈诗,据说他在京都工作期间,给皇太子上过课,自然就是以后皇帝的老师。朱冲河边的陈家人,做梦也想着瞅准机会变朱冲河为陈家河。为取得“陈家人说了算”的“主权”,陈家人先是花大笔银子,买下了“朱公家庙”对岸的一座山包,种竹、修便道,把陈诗的遗骸从12里外迁葬于朱冲河南岸。这里山包高,陈诗墓不仅比“朱公家庙”高,而且气派。尔后,陈家向县太爷递上状子,要求“还我陈家河”。

听到这里,我说:“老朱,不会是在编故事吧?”

老朱说:听老辈人说的,是民间传说吧!县太爷坐了花轿到现场来断案。先是看了陈诗墓,有“当朝名人作证”;再到河边,地上的蚂蚁爬出了“陈家河”三个字,是天意;又问看热闹的“鼻涕佬”,“这条河叫什么河?”“陈家河!”这是人证。县太爷现场办公,当场了断:这条河就叫陈家河,“主权”属于陈家。

老朱说:还是陈家人聪明。县太爷来断案前,陈家人用糖水在河边洒了“陈家河”三个字,蚂蚁就叮上去了;给孩子们发了糖果,“吃了嘴软”,孩子们都说“这是陈家河”。陈家人取得了河道的管、护、用的大权,还取笑我们朱家人:你们朱家出皇帝,我们陈家出皇帝的老师。

老朱似乎还沉浸在丢了河道“主权”的遗憾里,猛叭了一口烟,说: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河道都归了集体,上世纪七十年代,整修了河道,修建了水库,河叫陈家河,库叫朱冲水库。几十年来,水缔结了朱、陈两家的血脉友谊,朱、陈两家和睦相处,多有联姻结亲。前几年修葺陈诗的墓地,就是我这个支书主事办的。

——自古以来,水利就是农耕文明的命脉。这次省委、省政府组织“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是点到了“命门之穴”。千百年来,围绕“水”,演绎出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啊?!这就是支书老朱所说的陈诗迁葬与挖塘堰的关联所在吧!

——2012年2月8日记于蕲春县檀林镇河西村

(2012—2—8)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