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涂阳斌的头像

涂阳斌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1/07
分享

寻找王志德

2015年7月13日,我终于在武当山下见到了分别40多年的初中同学王志德。

1973年9月,我到沔阳县潘场公社潘场中学上初中,三个班的新生,王志德是一班班长,我是二班班长,我们就成了好朋友。志德是1968年从丹江口移民到沔阳的,比我上学要晚一点,大我三岁。初中一年级,我们三个班的班长都加入了共青团,我们在团支部里活动的机会很多。志德言语不多,但很有主见,有山里汉子的厚重和朴拙。1974年6月18日,欢送二年级的同学毕业,我们团支部照了张合影,照片上的志德,稳重得很。

1975年7月初中毕业,志德放弃了上高中,我则继续我的学业。10月里的一天,学校管收发的陶老师送我一个邮包,打开一看,是王志德寄来的。邮包里有一个笔记本,封皮上印着“韶山日记”,笔记本里夹着一封信,志德告诉我,他家弟兄多,生活困难,读不起高中,他报名参加了公社组织的“南繁队”,要到海南岛去,一年繁育三季杂交稻种子,供应全公社种植。“南繁队”经过湖南,特地去韶山进行了传统教育。他嘱我好好学习,用“韶山日记”写人生最新最美的青春篇章;他也表示要在广阔天地里茁壮成长、大有作为。那时节,对我这个农村孩子来说,一个带封皮的笔记本,是一件了不得的“奢侈品”,我珍爱的不得了,专门用来抄写报章上的美文。参加工作后,我数次搬家,“韶山日记”都没舍得丢。

后来,我多次向同学打听志德的消息,同学告诉我,志德回了丹江口。1980年,我收到了志德的一封信,告诉我他在丹江口老家学了木匠手艺,生活还可以。我记下了他的地址是草店公社老营六队。我给他回信,希望常联系。

一晃我在家乡工作了22年,没有机会到丹江口去看看老同学。到省城工作了15年,虽然有机会到过十堰,但没有去过丹江口,也没有上过武当山。

2012年11月,我陪台湾来的50多位农业专家上武当山,抵达武当山时,已是晚上11点多,我到武当山派出所去查王志德的音讯,没能如愿。第二天,登过金顶我们就奔襄阳而去。

2013年8月,我再次到武当山,检查武当山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设情况。我托武当山旅游局张局长帮我查找一下王志德,没想到,一个多小时就找到了王志德的电话,可惜,王志德在郧县打工,帮人在汉江里喂鱼,没有办法回来和我见面。志德让他的儿子金波来看我。金波是阳光青年,很健谈。金波说:我爸是1979年回丹江口的,大伯还留在沔阳,二伯也留在沔阳,没有成家就去世了。我爸去海南岛“南繁”搞了一年多,身体受不了,经常病,就回了沔阳。那时他已23岁,在沔阳成家困难,就跑回了丹江口。刚回丹江口那几年,没有户口,老是东跑西颠。后来,我爸爱上了我妈,结婚后,就在我舅的村子里落了户。我妈大我爸2岁,生了我和妹妹,我们的生活还行,都有了工作和住房。我爸运气不好,当木匠给人建房,从屋梁上摔下来,脊柱受了重伤,干不了重活。

2014年10月,我又一次到武当山,参加组织玄天上帝巡境台湾的活动,住在山上的天绿酒店,我和志德通了电话,他告诉我,政府对汉江实行治理,保清水进京,不让喂鱼了,他已回到武当山租地种菜,欢迎我去品尝他种的菜。我公务在身,约定下次见面。

2015年7月12日,我再次到武当山,组织第二届鄂台青少年武当武术夏令营。7月13日下午,我抽空到了王志德的家,他家就在武当山脚下。他的爱人和儿媳妇在家,志德在菜地里摘菜,准备明天赶集。儿媳妇小代骑上摩托车去喊公公。志德拖板车从菜地回来,要一个多小时,我便和志德爱人聊天,小孙女在屋子里跑前跑后。志德爱人告诉我,她昨天刚过60岁生日,儿孙满堂,人生很圆满。

一个小时后,志德拖着板车回来了。当年的翩翩少年,已是满头白发。我帮他一把,把板车拉上台坡,推进小屋……大汗淋漓的志德有些手足无措。我打开手机,把1974年6月18日潘场中学团支部的合影给他看,他就有了淡淡的笑容。

我们无拘无束聊了一个多小时,夕阳西下,我告辞给我寄过“韶山日记”的同学,踏上新的旅程。

——寻找王志德,其实是在寻找我们的青春,寻找……!

(2015—7—15)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