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江阴三刘”故居有感
江阴市城区横街四十九号,是一座坐西朝东、江南民宅特色的建筑,谁曾想到,就是这座普通的民居里,走出了中国现代文化名人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三兄弟。著名作家冰心题写的“刘氏三杰、江阴之光”,就刻在靠北面的黑墙上。
我和严君是在离开江阴的晚上,跑得大汗淋漓去拜谒这座神秘的屋子的。屋子已四门紧闭,一位热心的大嫂,用江阴土话喊出了守屋的老人,老人热情地引我们参观了这座二进十间的小院落。
老人告诉我们,除了一棵天竺是新栽的以外,院子里保持了原貌,屋内的摆设也是真品而不是仿制品。真该感谢江阴人,不知三百多件文物,历经多年,是如何保存下来的。
我们在院子里盘恒了一个多小时,追寻“刘氏三杰”的人生轨迹:
大哥刘半农,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摄影家、教育家。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他在担任《新青年》杂志编辑时,发表了《我之文学改良观》、《诗与小说精神之革新》等震撼文坛的进步论著,成为被鲁迅先生称赞的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位“斗士”和“闯将”。他开创了我国新诗流派--“白话诗”,其中《教我如何不想他》影响最广。同时,他又是我国语言学家及摄影理论的奠基人,他的《汉语名声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是我国第一个获此大奖的语言学家。
老二刘天华,是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家、教育家、二胡学派的创始人。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把“不登大雅之堂”的二胡从民间推向了世界,建立了一个新型的学派。他在我国音乐史上第一个沿用西方五线谱记录民间音乐,他大胆借鉴“西乐”,改进“国乐”,使二胡的表现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他创作了《病中吟》、《良宵》、《空山鸟语》等一批不朽的名曲,还培养了一大批二胡、琵琶传人。
老三刘北茂,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民族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也是二哥刘天华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和发展者。二哥英年早逝后,刘北茂毅然放弃了西北大学英语教授的席位,改任音乐教授,先后在四川、南京、中央音乐学院任教。他先后创作了《汉江潮》、《小花鼓》、《流芳曲》等一百多首二胡独奏曲,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的一位多产作曲家。
是什么原因使这个普通的市民之家出了三个文化名人呢?祖传吗?谈不上!据旧居的简介说,刘氏三兄弟的母亲蒋氏,是刘家从长江边捡回来的弃婴,在刘家长大后就嫁给了刘家,成了刘氏三兄弟的母亲。是家庭环境优越吗?非也!到刘氏兄弟的父辈,刘家已穷困潦倒,刘天华拉的二胡,就是他省下吃早点的钱,偷偷地买回来的,因此还挨了父亲一顿“玩物丧志”的臭骂。刘半农结婚后要去北京闯世界,父亲和半农的妻子均不应允,半农就旷日持久地到“晒酱台”上露宿,颇有点“绝食”的味道。屋内的一副对联,似乎道出了刘氏兄弟成功的真谛:“陶然自乐实是含辛为乐后天下之乐而乐,抱朴含真确乃茹苦求真出民众之真为真。”
走出刘家小院,我在想,假如当年刘氏兄弟的父亲硬要摔碎二儿子的二胡,硬要大儿子在江阴经商赚钱而不去北京接受新文化的熏陶,也许……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为他所钟爱的事业,含辛茹苦地追求一辈子也不感到疲倦。还是让孩子、让人们按自己的爱好去努力发展吧!社会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
(199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