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涂阳斌的头像

涂阳斌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0/07
分享

记傅献瑞先生二、三事

    得知傅献瑞先生辞世的噩耗,我很悲痛。我和傅先生比邻而居十五年,他的言行给我以教益,是我难得的忘年交。

1984年,我脱产念书,课余翻阅了一阵《沔阳报》,才知道傅先生便是早年沔阳报的名记者傅涛。他因为文而命运多舛,可仍然痴心不改,孜孜以求,在史志方面作着奉献。

1988年,傅先生开始着手《张难先传奇》的写作,我们常常作倾心交谈。他把第一稿借给一个知名作家参考,久借不还,他也不愠不怒,他认为,只要对宣传仙桃有利,个人的名利是次要的。1990年,先生的大作《张难先传奇》杀青,几经坎坷,中国文史出版社同意出版。样稿出来后,先生约我帮他做文稿一校,那时我刚调市委宣传部工作,熟悉新环境的任务相当重,但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晚上,认认真真校完了全书。后来,先生要送我一笔校对费,我坚决不肯。想想先生糖尿病、哮喘病那么重,还一边上班,一边为宣传仙桃作着无私的奉献,我身强力壮,为什么不能多做点事。

1993年,我调何场镇工作,长期不在家,傅先生的家就成了我孩子的避风港。那年四月,组织上派我妻子赴郑州学习三个月,七岁的孩子就“有家难归”了。我很犹豫,劝妻子不去。傅先生和太太知道后,主动到我家,要承担帮我们带孩子的重任。我着实从内心里感激仅仅是邻居的两位老人。

1994年,我又调往郑场镇工作,离家更远了。家人有个伤风咳嗽,傅先生和太太总给予帮助。傅先生的太太做过一辈子医护工作,常常到我家帮助打点滴。孩子放学回家,妈妈要是不在家,也随随便便去傅先生家里吃一顿。这使我很不安。有一天,我看见书上讲,粟米粥能治糖尿病,郑场络绎盛产粟米,便托人买了八十斤粟米送给他,他执意要付钱,我坚决不肯要。他俩老又上街为我孩子买了花衣服、儿童风琴。这使我越加不安。

1996年初,我调往潜江市工作,想到远离熟人和朋友,心中不免有些惆怅。傅先生劝我不要挂念家里,他们会一如既往地帮助我。临走那天,傅先生送我一支笔,一个日记本。日记本上还写了一首壮行色的诗,《送阳斌同志之潜江》:“/两袖清风在,/一片赤子情。/任重而道远,/前途满峥嵘。/处事廉生威,/铭记公则明。/大展鸿鹄志,/勉君万里行。//”说真的,这诗令我想起古时壮士出征,做异乡异客的忧愁也为之一扫。我在潜江工作两年多,便用傅先生赠送的日记本每天记下生命的感悟,也想起邻居老傅就在隔壁。

1997年,已退休在家的傅先生仍笔耕不辍。九月间,他找我,希望我介绍他加入省作家协会。我颇犹豫,他是前辈,怎么能由一个晚辈来做介绍人呢?第二次来找我时,他刚刚住院出来,喘得厉害,他说当作家是他一辈子的追求,作协不承认,就算不上作家。我也顾不上其他,花一个晚上,在七份申请书上写下了我的推荐:

“傅献瑞先生自1951年起,从事文化、艺术、史志工作,历四十六年。创作了近二十万字的文学作品,其《张难先传奇》在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后,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傅先生的传记作品文笔流畅,把历史与文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唯物主义的观点,烛照历史人物,艺术成就颇高。更可贵的是,傅先生坚持业余创作四十多年,在身体状况极差的情况下,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我愿意介绍傅献瑞同志加入省作家协会,成为会员。”

说傅先生的作品在海内外引起反响,不是夸大其辞。1991年,时任文化局长的我,把《张难先传奇》作为礼物赠送给张难先的孙女,她当即哭了起来,连声说:“谢谢家乡人民记得我祖父……”以后张女士还向市博物馆赠送了一批张难先先生的遗物。直到1995年,黄埔同学会的解先生还专程赴郑场找到我,索取《张难先传奇》一书,分别寄给海外的友人。可惜的是,省作协主席团未能通过傅先生的申请,这无疑给病中的傅先生一次不小的打击。

1998年,我奉调武昌工作,傅先生又送给我一个日记本、一支笔、一首诗。诗道:“/盛世治国德为先,/清正廉洁路人言。/群众冷暖心头系,/为民公仆用好权。/历来征途多艰险,/赤胆忠心可对天。/竟作时代弄潮儿,/披荆斩棘永向前。//”今年元月22日,我举家迁汉,傅先生一家人与我全家依依惜别,临走,傅先生说:“我不会找你别的事,希望你继续当介绍人,我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加入省作协。”没想这一道别,竟成永诀。

傅先生活了一辈子,活在他的理想中,活在他的追求里。正是这理想、这追求,使他有毅力与病魔作顽强的博斗。虽然他没有干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可他用文字写就了生命的乐章。

(1999-6-12)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