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单单从汉字的结构和演变来讲就意蕴深远,耐人寻味。井,这个字对于我们来讲并不复杂,两横两竖,横竖都"二"。
记得有篇课文叫《坐井观天》,这篇文章让我在儿时对井的印象和认识是:封闭、狭小、视野窄瘦。在我的心目中井和天相比简直就是大相径庭,不能同语。
每每想起这篇文章就想起井。想起井,自然就会想起通向记忆深处的那口老井。只要记忆的瓶塞被打开,整个思想就像一条挂在山涧的洁白流瀑,充满激情和活力。层层翻飞的浪花和四溢的水雾就像酣睡后醒来的精神饱滿的孩童,追逐着、嬉闹着、雀跃着、欢呼着,一路踏歌而来
记忆把时光的镜头越拉越近,由一个无限大、全方位的视野慢慢地缩小、变窄、收短,最后聚焦、定格成一个点儿,仿佛伸手便可触摸,睁眼便能俯仰。这个点,就是老家的那口老井。
我记忆中的儿时的老屋坐落在一个山坡上,依岭而建,三面环山,村庄里的人称之为"后岭"。厚重、巍峨的山峰延绵耸拔,像天神一样守卫着整个村庄。又似如来的佛掌一般,没有超凡的本领仿佛永远无法解除他的封印。面对山的雄伟,我们似乎渺小的如大千世界中的一粒尘埃。但是每当我们冲着大山展臂高喊,它总会热情、及时地予以回响和呼应。山,不会因为自己的高大而藐视和冷落弱小,我想这正是山的伟大和受人敬仰之处。院子的东边有一条蚯蚓一般蜿蜒踡曲的小径,小径的一侧傍山,一侧临沟。沿着这条斜坡小径走半里多地,在右侧的几畦菜地的旁边就是那口老井的位置坐标。
那口老井的外表是用石头砌成的一个圆形,经过岁月和风霜的雕刻和打磨,古拙纯厚,它失去了原有的生锐和棱厉,像一位得道高僧一般充满了禅意和祥和。当时,沒有自来水,这口老井就成了附近住户日常做饭、洗菜的水之源头。我妈每天会用扁担挑着水桶来打水,我则像小尾巴一般尾随其后。井上沒有辘轳,通常来打水时会带一条绳索,绳索的一端固定着一个木制的钩子。妈妈打水时把钩子勾在水桶的提手上,然后慢慢地往井下放绳索,等绳索把水桶放到底部能触到水面时,妈妈会用力往左扥一下手中的绳索,目的是把水桶在井中放倒,然后水便会从水桶的内侧壁流入桶中。等水桶中的水过半时,妈妈则向上提手中的绳索把水桶摆正,继而往上拽拉绳索,桶被拉升 ̄小段间隙后又忽然被放下,这样靠桶和桶中水的重力的作用,听见"咚"的一声响,水桶会沉沒在井水的下边,整桶水就被灌满了。妈妈这一系列动作娴熟、利索。有时打的水太满,水会在桶的边缘流溢,妈妈会在旁边的菜地里倒掉一点儿,省得水流在路上浪费。由于井水源于大地的深层,夏天从井里刚打出来的水是冰凉的,我口渴时会蹲在桶边低头"咕咚","咕咚"喝几口,一股甘甜爽凉的清流便侵润全身的每个细胞。这口老井之水就成为我们解暑和依赖的上乘饮品。井,在那个时期像一位饱经沧桑的慈母一般,饱受岁月和风雨的摧残和磨难,却醞酿出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一方生灵。
有一次趁妈妈打完水后,我抱着妈妈的腿探头望了一下井底,看看月亮是否当真掉到了井里。低头的瞬间,井底的美妙让我惊诧不已,只见井水清洌润泽,整个平面像一笼十五的盈月一样圆满。又像一个无边的圆盘,把成团的白云,浩渺的蓝天,还有我的剪影一并盛入盘底,录入心中。自此,我对井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和认知。
井周围的几畦菜地,人们会随着不同的时令种植不同的作物。每年夏天的时候,菜地里长得是黄瓜,黄瓜属藤类植物,需要附在一些枝干上才能更好的攀爬生长。于是,人们便从山野里寻一些树枝,把树枝多余的细枝末节去掉,只留主干,底部用斧头或刀具削成尖状,插到每棵作物的旁边做为"架梢"。这些作物便顺势而上呈螺旋状一直攀爬到"架梢"的顶端,好多作物因水源充足,长势迅猛,超出"架梢"后自然垂落,甩着臂膀在空中招摇。这些作物的叶子荗盛丰繁,颜色油绿舒展,滕蔓上缀满大小不一的黄瓜。有的黄爪刚刚成形,小指般长短,身上布满毛刺,顶端花朵尚末枯干脱落;有的黄瓜形态匀称,色泽鲜绿诱人,让人垂涎欲滴;有的黄瓜粗若臂膀,色如藤黃,这类黄瓜因过熟和体重而匍匐在地;还有好多绽放或待放的花朵若隐或现的星散在枝蔓之间。整畦菜地既有丰收的果蔬,又有孕育的希望。到立秋的时候,由于节气和时令的交替,这些菜畦会种上白菜,以备冬季储藏食用。白菜会和黄瓜一样长势喜人,收成丰盈。古有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这些菜畦也因邻近水井而被滋养得更加茁壮和丰收。
井字的精准释义为:人工挖取的能取水的深洞。《易·井》:"改邑不改井。"意思是:世事变幻无常,村落有兴衰起落的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村庄以及村庄里的人赖以生存和围绕的井始终如一。可见井对于人的重要性。
井,横、竖都"二",乍看土、傻、呆、痴,貌似小气、愚钝,实则无私、聪颖,大概就是我们常说得大智若愚吧。
井,是宽厚、博大的。蛙,只看到了井口大的天空是审视角度的问题,孰不知井的心胸能装天纳云,普济众生。
井,不同于坑。井,是內涵的、博大的、付出的、滋养的;坑,是空洞的、自私的、贪婪的、索取的。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时光如何变迁,岁月多么苍桑,风霜怎样肆意,愿我们永远都心系一口老井。让我们用一颗温润有度的心,拔动和引导植于內心的那泓泉眼,丰盈自己,滋养生灵。即便无法做到周济众生,也要时常扥一扥心上那根质朴的绳索,不能让世间的蒙尘把老井堕为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