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与暮年,虽是两个不相及的概念,细细体味,却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
一场贵如油的秋雨,缠缠绵绵,淅淅沥沥,小雨,中雨,又转成小雨,让五谷的颗粒更加的饱满,让秋播的墒情更加的湿润。然而,你登高望远,几天前依旧深绿的植被,已经有些稍稍泛黄,也不曾那样油亮。当我们作别“云遮月”的中秋节,就要步入岁月的深处,开始抵达晚秋的驿站了。
我们都不必为晚秋而惆怅,会在晚秋收获一种历练后的荡气回肠,心满意足。会在季节的深处,收获一种秋的辽阔,岁月的淡定,日子的踏实,以滋养正在路上的我们。
每每这个节点,我总以一种挽留与庄重的心境,置身于山川,或者田野,与中秋作别,然后,不舍地步入岁月深处。雨后的七里河畔,比起往日,游人稀稀落落,多了些静谧。绿荫深处的枣红色健身长廊,格外的清新。可路畔梧桐的叶子,偶尔会飘摇落地。此情此景,忽然想到了法国一位作家的话:如果只有一块面包,我会留给你。其实,落叶也具有这样的情怀,当地温下降,甚至干旱,一些叶子也会义无反顾地离开枝干,把仅有的水分与能量,留给相伴一程的同胞。
在多个岁月的节点里,晚秋的大气,淡定,包容是最能启迪人生的。当我们历经风雨,山一程,水一程地跋涉在人生之旅,步入岁月的深处时,至于今后的路是否有风雨来袭,还能走多远,谁都不可预测。在曾经的岁月里,每个人都有过大小不一的光环,但这光环已是“过去式”。当光环退去,谁都要操持柴米油盐,谁都是一介布衣,人生的状态,不必以包裹的形式掩盖其自身的退化,所以一切虚妄,都是一种自我纷扰。
前些日子,我到紫金公园拍几张荷花含苞的图片,偶遇一位朋友,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模样,寒暄中流露,要为晋升再博一把。这种“奋斗不息”的精神,顿时让我感动不已。后来一想,一位年过半百,奔六的人,没有多高的学历与非凡的能力,且不再有年龄优势,晋升职务有望?七零后进入省部级、八零后进入地厅级的年轻干部不也不为鲜见么。人生之旅,每一个时段,都有每一个时段的担当与起伏,兴旺的极点就是衰退;老化的终端必有生机来延续。这是规律,无需惊奇,而只有逆规律而生,才不合时宜。“一个人的伟大,不是看你登上了多么高的山峰,而是看你在穿越风雨,跌汤起伏中不失优雅的勇往直前”。晚秋的隐去,不是腐朽,人生的暮年,不是颓废。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望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今天的世界,银发浪潮席卷而来,正趋于老龄化世界。青壮年一代的负担越来越重。现代人的暮年与往常人的老年大有不同,你把养老的重任全部寄托于儿女,有些不大现实。步入暮年,要面对现实,心胸要开阔,不要让看不惯成为包袱,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接纳。不以年迈而自居,多聆听他人的述说,多学习新鲜知识,竭尽力量亲近生活,接近时代。
暮年,享受天伦之乐,天经地义,最大的乐趣。但不可以把自己的快乐变成儿女的负担,儿女们肩负着时代与自身的使命,浪迹天涯,奋力打拼,像极了一个永不停歇的陀螺。进入暮年的自己,且不要忘记,这个世界上,最忙碌的永远是年轻人,一如曾经的自己。
尘世里,无论怎样的亲情,无论怎样的不可以割舍,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可能朝夕相伴。要学会在孤独的日子里不孤独地生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那么的重要。老要有老的风骨,老要有老的优雅,正如春华秋实,四季轮回,各有自己的绚烂。
晚秋可以收获丰硕,暮年是美好生活的开始。你可以让心灵像蒲公英一样放飞,你可以相伴白云游历山川,你可以信步观天下,你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把每一个素淡的日子,都过得有声有色有品味。
步入暮年,很多规矩已不曾约束自己,比如,倾盆大雨也要上班,比如,应对花样繁多的考试考核。可是,日子却给暮年的人们立下了规矩。你老了,你的人际关系没有改变。出门时,要穿一件合体的衣裳,理净胡须,洗洗油腻的头发,系好扣子与携带,注重仪表。这不仅事关你自己的形象,更是儿女们的名片,你的形象出了问题,儿女的名声也就会打折扣。
你老了,还要尽可能多学习一些有关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甘于孤独,善于学习,多于思考,常于出行,勤于锻炼,争取身体少出问题或晚出为题,为社会减轻负担,为儿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便是一个不错的暮年。
人生之旅,都要历经晚秋,都会抵达暮年。但如何读懂晚秋的意蕴,快乐人生的暮年,该是一件最紧要的事情且不可辜负。(序号:2019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