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子隽的头像

子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3/27
分享

安卧在清宁中的美

许多美好,许多幸福,许多欢喜,只有心灵湖水般的宁静时,才可遇见,并为之一阵欢喜。

尘世喧嚣,人心浮躁,让你的视界大打折扣。你若心甘情愿放下所有的浮躁,悄然于喧嚣的背后,去审视文字的经年,就会发现一个极具魅力的世界。你若耐不住那一份仅有的清宁,与尘世一起喧嚣,你看到的文字,也仅仅是文字而已。

所有的清宁,并非与生俱来,都是历经岁月淬炼后,心性的升华。每一条铁丝都是那么柔软,可以缠绕在不同形状的物体。一旦历经高温淬炼,即可成钢,至坚,至静,纵使折断也不会弯曲,这种源于宁静的刚烈,让人对喧嚣有所叛逆。

人之初,心灵那样清澈与宁静。然而,人们恰恰不喜欢呆痴般的模样,便逗你哭,逗你笑,逗你玩,让你不断适应喧嚣,适应与人融合。

这种生命的导向,让一个安静的灵魂慢慢喜欢上了热闹。当这个生命步入岁月深处,需要回归安静时,要有浴火重生的勇气,才可实现心性的质变与升华。

匆匆的行色,淹没了经年里所有的清宁。沉积的欲念,吞噬了眼前的纯澈与美丽。去年秋,我与一位老友到郊外赏秋,天高云淡,鸟儿翱翔蓝天。他却说,雾蒙蒙的一个世界,那还有湛蓝。我说,你看中秋的锦带花开得多么艳丽,近闻可以醉人。他说,比八月的桂花还要美吗?忙乱的心境,往往顾不上视野的更新,常把一次偶遇作为深色的印迹,甚至障目。雾霾尽管猖獗不已,可蓝天依旧固守着自己的领地,八月桂花固然妖娆芬芳,可锦带花柔弱的体型,努力绽放的样子,多么的可爱,甚至让人感动。那庄重绽放的样子,不正是人们该具有的么。

有了清宁的心境,就可发现更多的美,甚至突然发现,这个世界这样美妙。你会发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你会发现:“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你会发现:“寒下秋来风景弄,衡阳雁去无留意”;你会发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美妙。四季更迭与交替的美,会让你觉得素常的日子活色生香,美的出其不意。

一个搁浅了安静的人,在同一个日子里,便不曾有常人所拥有的美。“露从今夜起,月是故乡明”。脚步匆匆的你,也许从未感受到,故乡的白露那样生动,也许没有发现白露之夜的月那样妩媚。这样的经年之美,只有心静如水的人,才可尽情地享受到。

这样一个高速流动的今天,人们很难放慢脚步,仰望碧空,欣赏一颗繁星;俯首观赏一株小草,体味它的成长与奔放。

当你以一颗安静的心,穿越夜的沉寂,抵达黎明那一抹宁静时,一定会听到窗外清脆的鸟叫声,听到居室滴答的钟鸣声。这些与日相伴的声音,却被很多人忽略,忽略得心安理得,甚至不曾存在。

为生计忙于打拼的人,总把灵魂甩在后面,忙于面子,忙于房子,忙于孩子,忙于老子。难得与心灵深处的自己,有一次涓涓细流般的对白,问问自己,想得到什么,怎样地活着。

一些看似与日子无关紧要的事,比如品一杯春茶,听一首老歌,看一场黑白拷贝的影视,沐浴一场毛毛春雨,枯燥的日子会平添一些有趣,劳累不堪的心灵会有些柔软与灵动。

人生难得半日闲。越是清闲,距离自己的灵魂越就没有缝隙,身心合一才是好时光。像陀螺一样不可停歇的人,总觉得打拼与忙碌是人生的主色调。禁足幽居期间,看到一段话:汗流浃背的打拼,远比闲散不羁的休息快乐的多。我们固然不可一味地懒散,但也不可无所畏惧的透支身心。我们该学会怎样地活着,即便身处沼泽,也要让自己活得快乐。活着是一种能力,远比拥有更重要。

英国剧作家.乔伊斯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朝圣”,叙述的是一个人自我救渎的过程。人到晚年的哈罗德,从来不听从内心的声音,倔强固执,生活一团糟。儿子因误解父亲不爱他而抑郁离世,妻子无法原谅自己,婚姻到了冰点。可是,他却在一次徒步探望病友的路上,忽然醒悟,开始对人生反思。

哈罗德活得太过自我,周围充满了嘈杂。如果不是这次反思,自我心灵对话,他是永远得不到自我救渎的。

人,总在大悲大苦后,才格外懂得珍惜清宁的世界,懂得敬畏生命。无论我们怎样在油盐柴米中焦头烂额,也要以极大的决心把脚步慢下来,去谛听鸟语虫鸣,山歌水吟,或许活得就不会这么狼狈与不堪。

山歌水吟,固然可以唤醒崇山大川,你若缺少心田那一抹清宁,最终也无缘享受它最美的旋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