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成有分寸感的人
茫茫尘世,为何有条不紊的延续,那就是每个人都在坚守着自己的尺度,不突破自己的分寸。有分寸感的人不一定都是“圣人”,但“圣人”一定有分寸感。与有分寸感的人相处,让你如沐春风,轻松愉悦。而缺少分寸感的人,常常让你出其不意,为你平添一些突如其来的烦恼。
有些人,尽管彼此熟悉,却总乐意向他人提一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问题。比如:也不问他人是否有钱就说,这一段手头紧,你借给我点钱,下月一定还给你。这几天应酬多,你帮我接一个星期的孩子呗,等等,让你欲罢不能,进退两难。这样的人,不一定是自私自利,品质多么恶劣的坏人,只是有些言行缺乏分寸感,让你不喜欢而已。
分寸感,也是一种境界。体现在不卑不亢,不缓不急,处事得当。距离,是亲情和友情的基石。亲朋之间,尽管心心相印,彼此友好,可相互间都有着一定的距离,一旦你失去亲情和友情的分寸,对方就会觉得有些不适感。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才是一种分寸感的认知。
彼此间,一旦失去了分寸感,心灵之间的契合就会受到伤害。有一对兄弟,弟弟不勤于耕耘,哥哥的地里长出什么蔬果,他就去随便采摘。一天早晨,哥哥发现自己的梨树被人摘了许多,一旁的毛豆也被人割了一片,问及弟弟时他却说:一家人怎么说两家话,摘些梨吃点毛豆有啥,真是小气。让哥哥一脸无奈。
拥有分寸感最基本的要求,一是要懂分寸,其次恪守分寸。谁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谁都不可突破一亩三分地的界限。纵然是母子间也要有分寸感,对子女太过娇惯,太过迁就,甚至把娇惯与迁就作为一种爱的家庭,儿女的分寸感是很难成长起来的,一旦步入社会,就会因缺乏分寸感而碰壁。
一位漠视分寸感的人,也就漠视了活着的尊严。一位很得力的中层干部,在公司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妻子要离开这座城市,他便决定与妻子一起到新的城市打拼,便向老板提出辞职。老板却冷冷地说:那就离婚呗,事业比家庭重要多了,你留下来前途无量,为了家庭而放弃事业,太可惜了。老板的一段话,失去了分寸,更加坚定了这位员工离开公司的决心。
讲究分寸,也是对他人的尊重。与人交往,多半从尊重他人的隐私开始。有的人彼此刚刚接触不久,就直言打问他人的年龄,收入,习惯与爱好,让人难堪。于是,产生了不愿与你交往下去的念头。
一个有分寸感的人,多半是一位有着善良与包容情怀的人。当一些亲朋遇到难处,向你提出一些难以接受的帮助时,你却感同身受,不觉得强己所难,做出力所能及的帮助,助力他人战胜困难,度过难关。
最美的言行,是有分寸感。大家都在写文章,有的文章,让人爱不释手,百看不厌,原因是不失章法,言之有理。有作者的文章尽管也花言巧语,百般粉饰,却让人不肖一顾,那多半是言不达意,失去了文章所该具有的分寸感。
(二)你愿与谁同行?
你愿与谁同行?好人!
寥寥数字问答,掷地有声,让人不可挑剔。
长长的人生之旅,阅人无数。有人给予温暖,有人投以薄凉。有人雪中送炭,有人暗中添乱。前者会让人得到勇气,助你远行。后者会让人汲取智慧,行稳致远。与好人结伴而行,你可以谈天说地,也可咸口不言;你可开怀大笑,也可泪水盈眶,让你活出足够真实的自己。
与心怀叵测的人同行,风景就大不一样。时间久了,你的心性未必近墨者黑,但你的思维一定大不如从前纯澈,常常要留一手,多一个心眼,以防不测的来袭与纷扰。有时需要往脸上抹点油彩,甚至戴一个脸谱,以牙还牙,好让自己不受伤害。更可怕的是久而久之,你也会由道为魔,沦为坏人的群体。高度的自危感,是对生命不动声色的一种打扰。
人生之旅,出于本然,常常会多一点留意与戒心。好人与坏人争斗,受到伤害的往往是好人,因为坏人常常失去道德的底线,满足了自己的奸诈与私欲就是最大的胜利。而好人往往顾忌太多,怕碰触道义的红线,便暂时以受到伤害而告终。
好人的气概是顶天立地的,纵然偶遇坏人,也像极了你在专注前行的路上,突然窜出一条叭儿狗,朝着你狂叫,最多是在撕破你的裤脚后逃跑了。而你只不过是受到了一点惊吓,正气依旧没有受到丝毫的损伤与挫败。再遇到这样的坏人,也不过跺跺脚就把他们吓跑了,你依然是胜利者。
日子,谁都不会一直光环映照,一帆风顺。偶尔也会穿越隧道,置身黯然,在迷茫中徘徊。顺风顺水的人,当步入岁月的深处,也会一不小心相遇“厄运”,陷入命运颠沛流离的困境中,无论怎样的挣扎与抗争,“厄运”的阴影久久不肯离去。坚韧与等待有时比直面抗争还要奏效。有这样智慧的人,总会在风雨过后见彩虹。
偶遇一二小人,遭遇一些薄凉与伤害,与九死一生的人相比,依旧是幸运的。那你为何又脆弱的不堪一击?是你在春暖花开,风花雪月中,娇惯得时间太久了。我们一直仰视那些被命运蹂躏,还要每天把自己收拾得干净整洁的人。这个世界,与命运最强大的抗争,不是打到灰头土脸,而是活得优雅从容。
世界,就这样坚固,你自己无法逃离,与你对立的人也难以撤离,面对两难的局面,唯一可行的是尽快改变自己。有的人很是率真,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交给了这个世界,不惧锋芒,力争活出自己的模样。而有些人却不这样,不颓废谁,也不讨好谁,却活得顺心与安稳。有情有距,才活得欢喜。
生命于这个世界,最幸福的存在,不是喧嚣和繁盛,而是简单和自由。简单就是不去寻求额外的掌声和眼色,活出自己;自由就是你观你的春花,我赏我的春水,自己喜欢的景物才是入眼的风景。人生也这样,你不依附谁,就能走出自己的路;你不纠缠谁,就会收获一程安然,一抹清宁。
(三)敬畏是一种格调
一个不敬畏自己生命的人,一定是一位不敬畏天地,不敬畏方寸,不敬畏他人的人。这样的人,是否多少有点可怕呢?一个人,只有内心深处的敬畏和崇尚,才会懂得珍惜什么,敬仰什么,才会让高贵的灵魂在无垠的时空不羁飞翔。
对自己的生命不珍惜的人,一定不可寄希望他有更多的担当,也不可寄希望于他去善待更多鲜活的生灵。
没有敬畏之心的人,是一种心性的残缺;日子纵然一帆风顺,也瞻前顾后有所顾及的人,彰显着一种大智慧。前者活的像极了一具行尸走肉,后者却令人肃然起敬。生命的归宿,是死亡,不然何来视死如归之说?但是,死亡的前提是需要我们好好地活着。
有了敬畏之心,就会心生慈悲。丰子恺先生不但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一位慈善家。每年的开春到朋友家作客,他总要让藤椅一条腿着地,然后拍两下,恐怕压伤藤椅缝隙里冬眠未醒的虫儿。且常常与幼童游戏,让他们不要踩死小小的蚂蚁。他的悲悯之心,不仅仅是担心生灵的存亡,更担心的是幼童的残忍心一点点膨胀。希望让敬畏之心的种子,在一个个幼小的心灵茁壮成长。
世界不断强大,而有的人心灵却在日益脆弱。美其名曰,生存压力大,环境不堪,生不如死,鲜活的生命在儿戏中逝去。古人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生命是父母给于的,这个世界,能够用心活着的人,才是有敬畏之心的人,才是热爱生活的人。
一个鲜活的生命,只要能够经历生活的淬炼,就一定能让自己一次次得以重生。敬重生命,敬畏生命,曾不动声色的生命就会发光,发热。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所谓高贵的灵魂,即对自己有敬畏之心。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有如鲜花绽放般的时刻。当你不惧风雨,甘于跋涉,勇往直前,历尽千辛万苦之后,就会邂逅最美妙的时刻,拥有花香,拥有掌声。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那些不珍惜生命的人,定然不能承受生活之重、之险阻的人,是无缘闻到花香,听到掌声的。
人生短暂,一如白驹过隙,好年华不可亵渎。你向阳,人生之旅就不乏阳光;你阴暗,这个世界就惨淡。白色与黑色并不一定单调,当你眼前有一块多棱镜,就可发现七彩世界的绚烂。这多棱镜,便是对所有生命的无限热爱与敬畏。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你只要甘于让自己有限的生命之火在隧道里燃烧,把一段黯然成就为一段光明,类似的付出,都是一种对生命的大爱与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