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春后的小城,雾霾不时来袭。依然是一副冬天的模样,给人一个灰蒙蒙的世界。
其实不然,春来了一定会有春的声色。步履匆匆的人们,忙着过年,忙着旅游,忙着赴宴,却漠视了春的到来。春,正悄然颠覆着冬的世界。
倒春寒,是这座小城的气候特点。入春了,冷空气依旧不时来袭,绵延于冬的薄寒抵抗着春的到来,不愿失去自己的领地。节气总是不失威严的。尽管北风时而刮起,可它已经失去了自身的锐利,没有了蚀骨的本领。岁月不居,时光如梭。我们期待着过年,可是,雨水节气也过去了,大地温度迅速回升,冬眠的生灵渐渐的苏醒,去迎接一个适合自己运动的空间。冷空气虽然频频而来,而在这节气面前,一切都是徒劳的。“八九雁来”,春天的序幕缓缓启升,温暖取代寒冷的大局谁都不可改变。
忙忙碌碌,热热闹闹过了年,过了元宵。当所有的期待都已成为真实的画面时,那些曾期待的日子,就会安妥在经年的一隅。那些日子的味道,也窖藏在心灵的深处。然后,会在一个闲静的午后,去咀嚼辞旧迎新的况味,就会觉得,自己没有辜负节气里的仪式,也不曾辜负日子里的期待。
许多仪式安卧在岁月里,让人有条不紊的生活。正月十六,是邢台西部一些地区的“送宗亲日”。腊月,人们把已故的宗亲请回家里过年,年过了,又在这特殊的日子,把宗亲送回天堂。这种况味,仅次于清明,气氛那样的肃穆与庄严。那一天,雾霾锁城,只有十几米的能见度,远处不见车,眼前车如流。当匆匆赶到故土,村东一座座坟墓,祭祀宗亲的人们已是熙熙攘攘,焚烧幂币的香火,伴着深深的哀思袅袅升起。
春来草木知。我沿着一段倒塌的地堰,寻找着春的印迹。一个凹陷处,两三株不曾知名的花草,已经吐绿,以报春的姿势自我成长。几个硬壳的昆虫,借着浅浅的春光,极力向上攀爬,这让人惊喜。因为,昆虫的出没,都是惊蛰后才会有的。
村东的田野,依旧保持着冬的模样,没有一丝的生机。可在一处坐北朝南的水渠坍塌处,忽然发现,一片小麦和油菜已经悄然泛绿。因一次次冷空气的袭扰,依旧柔柔弱弱的样子。不过,历经严冬淬炼的生命,都会在日渐浓郁的春色里,迅速萌发为一片绿。
天气预报,三天后依旧雾锁牛城,且有冷空气来袭。也许有过一段预报天气的经历,对每一个气象要素,都格外兴趣,且对雾霾的危害从不畏惧,甚至对雾霾营造的滤镜般的美而心生喜欢。周五的午后,并无风儿来袭,只是雾霾不肯离去。我只身开元湖,这里已是薄冰消融,碧波荡漾,喷泉泛起的浪花,不安分地落入水面。一旁,来自江南的山桃,已经突出豆粒大的嫩芽,油松与榕树也悄然泛绿。这些春色,只是我们麻木的心灵,冷落了春日里的觉醒。
“雨水”过了,大雁也要来了。就在不日,春的热烈就会取代冬天剩下的薄寒。小城春早,我们都该作别冬日残留下的慵懒,借着尚早的春色,去播撒新的期待。春光,谁都辜负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