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置身于一个环境,就会立刻想到与环境相关联的事。每每端午节,屈原的家国情怀,就会让人们觉得难能可贵和敬仰。屈原随汨罗江的波涛,已经远去,而他的精神却在家国永生。
祖国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节气,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一杯岁月的陈酿,浓缩着窖藏已久的文化芳香。当后人置身于一座历史亭台远眺,此刻,这片热土上,家国情怀的花朵,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热烈绽放,让你无比欣喜与深感安暖;那闪耀着民族光芒的传统文化,会让你更加的自豪与骄傲。
文化是端午的灵魂。穿越时空,历经岁月滤化的端午文化,在遥远的时光里,已经成了家国情怀、爱家爱国的标签,在守望家园昌盛中得以弘扬广大。说到端午,一定会想起古人屈原。春秋时期,身为一国之臣的屈原,主张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而遭到贵族强烈反对而被割职,他在忧国忧民的流放中,写下了《离骚》。公元前278年,秦攻破京都,屈原于五月五日写下《怀沙》一文后,抱石投汨罗江而身亡,以火一般的情怀谱就了一曲流芳千古的爱国乐章。
楚国百姓为了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船在江上打捞他的尸体,并把饭团扔到江里,旨在让鱼虾吃饱后不伤害屈原的尸体。一位医者还把雄黄酒倒入汨罗江,以醉倒水兽,不得侵蚀屈原的尸体。后来,为了不让水兽吞食饭团,人们又把饭团用树叶包好,再用丝线缠上。从此便有了粽子之说。
端午,在这个来自于遥远,厚重于今天的节日里,重温一个民族来时的漫漫路,总会以肃然起敬的心境,去汲取先人的智慧与历史文化的精华,并以一颗敬畏的情怀去传承与弘扬。
童年,在安静淳朴的乡下,端午节,更是一个极具仪式感的节日。这个节日,对文化是一次积淀,对心灵是一次洗礼,对人生是一次规范。端午节,一如夏日般的火热,让人倍感喜庆与红火。一颗颗虔诚的心灵与节日的融合,成就了一副企及美好的画面。端午的前两天,家家户户的大门旁插上了艾枝,有风儿,一阵阵独有的清香,弥漫着整个村庄。普通的日子便有了不同的味道,苍白的心境便有了莫名的欢喜。
所有的节日,都是时光的节点,是冗长岁月的顿挫,是忙碌人生的休闲,是匆匆脚步的稍息,是终年劳作的回望。人们常常会把节日看做柔软的台阶,攀爬,喘息,望远和憧憬。因此,便有了休闲与激进,快乐与忧伤。回首或者远眺,把那些不愿失忘的人和事,安放在节日的一隅,寄托着日子的安暖与祥和,春秋的更迭与欣喜。我们模仿着先人的做法,饱蘸节日的汁液,为绵延不曾停滞的篇章,去书写每个细腻的段落。
屈原投江自尽,渔夫们以一片虔诚打捞他的尸体。同时,也化失望为力量,每一次打捞,都是一次心灵的自救。屈原的躯体从未沉没,也未腐朽,他已把一腔爱国情怀,化为清澈的汨罗江水,不断洗刷历史的垢点,极尽尘世的纯洁。只要后人不遗余力的传承节日文化,庄重的过好自己的节日,就会在零零碎碎的光阴里,把曾经的爱国情怀,升华为民族的记忆,安卧在一个民族心灵的深处。
在一个个迎来送往的节日里,虽然距离曾经那么的遥远,而我们的乡愁却日益的厚重,厚重的让我们踏实,让我们富有与扬眉吐气。先人不朽,乡愁涌动。只要我们以爱国情怀传承爱国理念,做到传统自信,文化自信,情怀自信,所有的乡愁,都会蜕变为生活的诗意,所有的节日文化,都会升华为民族的瑰宝。
今年的端午节,又要在盛夏的陪伴下,悄无声息的莅临。我们将又一次接受先人家国情怀的洗礼,又一次被先人“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所感动。我沐浴着黎明的曙光,饱蘸朝霞的汁液,在地平线上写下祈语:疫邪远去,家国无恙。(序号:2019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