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泠因(紫雪)的头像

泠因(紫雪)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7/27
分享

渔村记事

早上出发时已经九点半了,比原计划晚了两个小时。也幸亏是走晚了,不然这个四下透风的大货车,一定会冻死我。虽然一行四人是坐在驾驶室里,尽管我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把能穿的厚棉衣都穿上了,但我还是低估了现实。身体在接近零度的低温里,慢慢冷却,近似一种酷刑,好在现在还未及深冬,白天的气温还在零下五六度,江河还都未结冰。东北的冬季,不常出屋的人,根本就不用穿太厚的棉衣。家里和公司的温度都能达到零上二十几度,在外面的时间又极少,所以我几乎忘记了挨冻是什么感觉了。

车况太差,一路颠簸,到集安走了近三个小时。

在集安市区没停留直接赶往果宿村,一直坐在车里不动,感觉自己已经快冻僵了,下车时腿都有些麻木了。没容片刻喘息,同车的人就开始卸车,因为这趟行程是我自己选择的,所以不想让自己成为例外,就主动参与所有工作。大家用最快的速度把载来的床上用品都搬进刚刚建好的民宿屋里摆放好。这个村子位于两座高山的中间,以盛产水果闻名,占尽了集安气候的优势,所产的水果甜脆多汁、果香浓郁,系列水果产品更是别具风味,小村也就别具风情,已经营采摘型农家乐有些年头了,随处都能见富裕繁荣的景象。如今又请来专业民宿设计团队为其改建升级,所建民宿是以艺术为主题的,每间都以世界著名绘画艺术家的画风作为主题风格,各有不同,顿使小村文化气息浓郁,可谓增色不少。收拾停当,便上车赶往下一个村子——渔之坞。

去往渔村的乡路略窄,一边贴着陡峭山壁,一边悬崖下是鸭绿江,一路都是s弯,视野很窄,需不断鸣笛以警交会车辆。紧张得我一直紧绷着神经看路,司机应该都没我累。其他人许是走熟了这路,玩手机的、闭目养神的,都悠闲得很。我这样胆小,真的不适合到乡村体验生活,又或者应该多些这样的机会去适应。其实这段路也算一段奇景,我是返程的时候才注意到的。

到渔村已经过了中午,这是个临鸭绿江而居的小渔村,与朝鲜隔江相望,是鸭绿江最窄的地方,也就是与朝鲜最近的地方,可谓是鸡犬相闻。渔村分东西两个凹型山沟,山高林密,格外宁静,散落着三十几户人家,房屋多数空着,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外出定居了,剩下的皆是老人,守着点薄地,守着儿子甚至孙子的房屋,守着满是斑驳痕迹的渔船、渔网,守着大山里的岁月,守着那份乡情……这也是大多农村的现状。因为人口少,村子里连个日杂经销店都没有。新建好的几个民宿屋分别在东西两个沟落,是利用闲置房屋改建的,在这里建主题民宿,也是因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风刮进了这个近乎与世隔绝的村庄,也正因为它远离喧嚣,不谙世事,才对山外的人充满了诱惑,它的美未经雕琢,不染俗尘。

大货车沿着崎岖道路,一路颠簸,每到一家民宿屋就要停车卸车,一路走完,感觉周身的血液还是凉的,没有丝毫热气儿。因为忙着赶时间,中午几个人就在车上吃的面包,这会儿已经饥肠辘辘了,同行的民宿建设人员说:“现在去刘嫂家吃饭,吃完饭再打扫卫生,今天一定要完成,明天上午要迎接第一批参观的客人。”

吃饭一定要在农户家,因为这个地方没有餐馆或饭店。从她语气的平和程度,能感觉出她们已经从最初的被全体村民排斥,转变成了农家院的座上客,期间经历的艰辛,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乡村振兴,有这么一批默默无闻的先行者,负重前行。

到了刘嫂家,一进门扑面而来的热乎气儿,差点把我感动哭了,从来没有感觉室内的温暖原来是这般亲切。刘嫂是这个村里一个普通的农妇,五十多岁,手脚麻利,一脸热情,边和我们搭着话,边往桌子上端菜。我也从来没感觉饭桌是这么有诱惑力,没和谁客气就一屁股坐到桌边,桌上的饭菜很有家的味道,玉米面饼子、玉米碴子粥、萝卜咸菜、炒野生蘑菇、还有一盘清炖鸭绿江野生鲫鱼。能想象一群饿极了的人围着餐桌的景象吧,那顿饭吃得极香。这个村子因无固定经济来源,日子本来过得清苦,但是从村民的脸上几乎看不到愁苦,他们都还保持着原始的状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心态亦原始。吃完饭,还没感觉身体暖和,又得去各个民宿屋子打扫卫生了,打扫完一家,再拎着工具走往下一家,这样活动开了,便不觉很冷了。午后的阳光很暖,只是地处近江风大些,风中带着江水的味道。我逐渐被民宿屋独特的设计风格吸引了,心境也渐平缓了。在一家名为“水岸渔歌”的民宿屋前,有座形似玻璃栈道的观景台,登上观景台,鸭绿江两岸风光一览无余,两岸两国,两种风情,令人至为叹服。

“渔之坞”可理解为“渔家小码头”,这些寄情于这个渔村的民宿设计建设者,让我由衷的敬佩,他们凭着情怀和对家乡的挚爱,不计得失地做了本地主题民宿发展的先驱者,也是领路人。万事开头难,要在一个固守着代代相继传统观念的农村植入新的发展理念,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是他们凭着一腔执着的热情闯过了一道道难关,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一个个普通的农家小院,在他们的手中建造成了融入古老渔文化的主题民宿,设计风格独特,文化气息浓郁,且还不失质朴民风。村口、码头、大门、院落、房间,随处可见各种“鱼”图案和饰品,从古代的“鱼”字演变纹饰及古老的捕鱼工具,到现代的“鱼”手工艺品和装饰品,浓墨重彩的描摹着这个古老渔村的故事。策划者边忙碌着边满怀信心的和我讲述了明春的工程内容,渔村和朝鲜相隔的鸭绿江中心有座小岛,明年将在岛上建起帐篷营,供游人野营、垂钓、捕鱼。

工作结束时,已经是二十一点了,渔村的夜晚格外的静,静得能听到微风略过枝头的声音,能听到鸭绿江里鱼儿跃出水面又落下的声音。满天的星星也比城里的晶亮许多,能清晰地看见银河。一怀柔柔的月色,氤氲着茫茫鸭江,那一刻,感觉自己在红尘之外,从不曾了解,世界原来可以这般寂静,静得能清楚地听到自己的心跳、能感受到自己周身的血液和神经的运行轨迹,慢慢地和大山融合、和江水融合、和星空融合……

明天渔村将迎来第一批客人,明天该是个大晴天。渔村将如一块浅雕细琢的出尘璞玉,带着尘封的记忆回归烟火,带着古风古韵,浅尝喧嚣,以一隅宁静迎八方客,为民生计。

2018年12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