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俣阳的头像

吴俣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5/30
分享

明月秦时有 王翦在美原

王翦,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同时也是秦并天下最为功勋卓著的军事领袖。提到王翦这个名字,由来都不陌生,因为幼时熟读的《上下五千年》,早就把他的故事囫囵着说了个大概,但要真正推敲起他的生平事迹来,脑海中的印象却又模糊得厉害。于我而言,王翦只是个名字,只是个生硬且冷僻的符号,只是秦朝统一六国的象征,至于他的籍贯、他的喜好、他的习性,甚至他的爱恨情仇,却只能用“一概不知”来形容。

我能记住的武将,并将之深深烙入心底的,大多与惊天动地的爱情相扣,比如项羽,比如韩世忠,而王翦身上恰恰少了风花雪月的印迹,所以一直都对这个历史人物不“感冒”,也就不足为奇了。机缘巧合之下,从西藏回北京的时候,我有幸加入到大衍致用规划院对陕西省富平县进行全域旅游规划的初期考察工作中,并在县领导的陪同下,得以涉足王翦的故乡美原镇以及其墓葬所在地到贤镇,并由此引起了我对王翦研究的兴致。

美原镇是富平县东北名镇,也是历史上的军事重镇。秦厉共公二十一年(公元前456年),在美原镇故址设频阳县,距今已有2400余年历史,并先后作为频阳、美原、土门等县的县衙驻地,可谓人杰地灵、风光无限。然而,让美原闻名遐迩的既不是这些光辉的历史,也不是位于镇北的气象万千的金粟山风景区,更不是位于镇中心的唐代法源寺塔,而是曾经威名震天下的秦朝大将军王翦。据传,战功赫赫的王翦就出生在美原镇千口村,后来,秦始皇为了褒奖他的战功,便将美原周边千顷良田赏赐于他,因频水流经这一地域,自古土地肥沃,所以后人便将此地称为“美原”。

在美原镇中心街看过了古老沧桑的法源寺塔,吃过了美味的酸辣粉和豆腐脑,又在门外瞻仰了大秦将军菜园子后,我们便按照原定计划直奔王翦之子王贲墓地进行考察。在千口村北面的大片玉米地里,有一座外观呈马鞍形的墓冢,乍一看上去,好似由南北两座土堆共同组成,但若从南北两侧观看,墓冢又会呈现出普通的馒头状,这便是已被立为陕西省第四平批重点文物的王贲墓。

王贲,是王翦的儿子,我对他的印象与对王翦的印象如出一辙,如果不是这次说走就走的考察之旅,甚至早就忘记了这个同样在历史上留下过绚烂痕迹的千古名将。从现今留存下的有限的历史资料上,我们可以知道,王贲自幼便跟随父亲南征北战,并屡立战功,论起功勋,并不在其父之下。公元前226年,将兵伐楚,连取城池十余座;公元前225年,领兵攻魏,引黄河之水,水淹魏都大梁,灭魏;公元前222年,率兵夺取燕国辽东,掳燕王喜,灭燕,回师时更顺带掳获代王嘉,彻底消灭赵国残余势力;公元前221年,与李信领兵攻齐,直抵齐都临淄,齐王投降,自此六国统一,天下大同。从这份履历表来看,王贲在秦始皇兼并天下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后来因功封通武侯,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公元前219年,王贲随秦始皇东巡瑯琊,与丞相王绾、卿士李斯等人,在海上参与评议秦始皇的功德;返回咸阳后,便效仿其父,以病请辞,荣归故里。请注意,从这时开始,一直到其去世为止,史书上都不曾再出现过对王贲的任何记载,这个曾经功勋卓著的武将也彻底湮没在了历史的星河中。大约在秦始皇三十年至三十六年间,王贲病故于家乡千口村,并以侯爵之礼被隆重地葬于故里。

作为战国末期最为著名的战将,王贲与其父亲王翦一样,无疑都在秦国一统天下的过程中建立了卓越的功勋,然而我们也知道,战国名将大多未能善终,但王贲和他父亲王翦却都得以善终,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奇迹。王贲已去,而两千多年后,当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人,默默站在他墓地前凭吊时,心里涌起的不仅是无限的敬仰,还有着许多无法言说的壮志豪情,以及对历史的冥想与回溯。

汽车停在王贲墓前的时候,我并没有跟随考察组成员一起下车,而是坐在洞开的车门边,远远地眺望着被一垄垄玉米包围着的高高的封土。两千余年,弹指一挥间,所有的生死荣辱、得失兴衰,在光阴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今天我们有幸来到这里,便是与这片土地、与王贲有缘,如果王贲泉下有知,我猜他最想告诉我们的并不是他们父子无可取代的战绩,而是要我们学会,在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面前,随时随地地保持一颗平常心和一双澹泊的眼睛。

凝眸,青冢依旧静默着屹立在宽厚的黄土高原上,数千年如一日,从不过问世间的沧桑风雨,也不参与任何的灯红酒绿。它便那样沉默着,像一个敦厚的长者,尽管不言不语,你却能在这无声无息的冷寂中,感受到无言的力量与智慧,并真切地体会到王翦父子之所以能够在以暴君著称的秦始皇时代得到善终,正是缘于他们守拙、不争、谨慎的家风传承。

凭吊过王贲墓几天之后,我们才慕名前往到贤镇,瞻仰了位于古镇东门外三里许的纪贤村永和堡北的大将军王翦之墓。到贤镇因晋文公重耳曾经到访而得名,却因王翦闻名,和美原镇一样,也是秦始皇当年赏赐给王翦的封地。汽车沿着到贤镇南侧的小路一路向东驶去,到达尽头的曹家沟后再折向北,在庄镇村的南面,便隐约可以看到一座长满柏树的小土包,这便是王翦的墓葬。在墓葬的南侧,竖立着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上面赫然刻着“王翦墓”三个大字。这一次,我没像几天前在王贲墓地时那样留在车上,而是怀着复杂的心情,跟随考察组成员一起,沿着长满荒草和苜蓿的田地一直朝前走,直至走到高高的封土堆上,在烈日的炙烤中开始缅怀起那段狼烟四起的激荡岁月。

王翦因为在歼灭六国的过程中,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从而被秦始皇封为武成侯,后又晋封为美应侯。据说,王翦晚年的时候,一直安居在频阳(富平县古称)的庄园,即今天的到贤镇庄镇村,91岁时无疾而终,随后便葬于此地。随行的领导告诉我们,过去,在王翦墓西侧约一百米处,从南至北依次排列着六座小冢,那些小冢里埋着六国王侯的衣冠、图书等物,可惜文革时期已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如今在地表上早就完全看不到任何遗存了。

从史料典籍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知道,在秦国兼并天下的过程中,除最早被灭亡的韩国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可以说,如果没有王翦、王贲父子的辅佐和冲锋陷阵,秦始皇也不可能建立统一全国的丰功伟绩。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推演,王翦系周灵王太子晋之后,是太子晋的第十八世孙,少年时期就喜欢研究军事,带兵打仗更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王翦领兵攻打赵国的阏与,只十八天,便令军中不满百石的校尉通通弃械回家,并从原军队的十人中选出两人留在军中,结果所留下来的都是精锐,而他便用这支士气很高的精锐部队攻下了阏与,同时一并攻取了赵国的九座城邑。

铲除掉一手遮天的秦国权臣吕不韦和嫪毐后,秦王嬴政正式亲政,秦国统一天下的战争也开始打响了。这场统一战争,以发生在公元前236年的秦军伐赵拉开序幕,前后持续了整整十五年,期间,除了最先被灭亡的韩国,王翦没有参与战斗外,其他五国,要么为王翦带兵所灭,要么为其子王贲攻克而亡。始皇十八年(公元前229年),王翦从郡上发兵,下井陉,与杨端和军两军呼应,准备一举攻灭赵国,结果偏偏遇上了赵国的名将李牧,双方相持一年多的时间,未分胜负。后来,王翦采用反间计除掉李牧,待李牧死后,秦军便势如破竹,一举大败赵军,不仅杀了赵军主将赵葱,还攻下赵国都城邯郸,俘虏了赵王迁。自此,赵国原来的各处土地都入为秦地,成为秦郡。

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7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事件,荆轲失败后,秦王政盛怒,并利用这个机会大做文章,果断派王翦领军攻打燕国。燕王喜和代王赵嘉联合抵抗秦军,燕代联军由燕国的太子丹统领,最后却在太子丹当初送别荆轲的易水河边兵败。王翦乘势攻取了燕都城蓟,燕王喜逃到了辽东,燕国自此也名存实亡了。

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王派王翦之子王贲攻打楚国,大败楚兵。然后王贲又领军迅速北上,出其不意地进攻了魏国,并引黄河、大沟水灌淹魏都大梁,城尽毁,魏王假不得已,只好举城投降。紧接着,王贲又平定了魏国各地,并设魏国故地为砀郡。

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秦王政召集群臣,商议灭楚大计,王翦认为“非六十万人不可”,将军李信则认为“不过二十万人”便可打败楚国,秦王政大喜,认为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万,南下伐楚。王翦因此称病辞朝,回归故里。不久,楚军故意示弱,且战且退,保留精锐部队从后突袭李信,大破秦军两营兵力,并斩杀秦军七个都尉,是为秦灭六国期间少有的败仗之一。

秦王政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向王翦致歉,并答应其加兵请求,王翦因而得以统领六十万大军,准备启程向楚地进发。但在出征前,王翦却向秦王“请美田宅园池甚众”“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出关之际,又连续五次求赐美田,连部下也开始担心他这样的要求会不会太过份。面对部将的质疑,王翦才说出了自己这么做的良苦用心:因为秦王生性多疑,而今秦国全国的士兵都被尽数交到自己手中,哪能不引起他的疑虑?所以,此时唯有向秦王提出诸多看似过份的要求,才可以表明自己除了贪恋金钱外,别无他求,并借此消除秦王怕他拥兵自立的疑惧。

然而,自王翦领兵伐楚后,大军抵达楚国国境,却整整一年坚壁不出,六十万士兵都囤积起来休养生息,甚至每天都以比赛投石作娱乐,这不仅让秦王看不明白,也让楚国君臣很是费思量。楚军因为兵少,对王翦引兵不发的举动无可奈何,但也明白,长此以往,楚国必定吃亏,于是在相持了一年后,最终还是按捺不住,准备先发制人,出其不意地给予秦军当头一击。只是,王翦是何许人也,他之所以一直按兵不动,等的就是今天,于是,当楚军悄然调动之际,他便率兵出击,一鼓作气,大破楚军,杀楚将项燕于蕲,进而掳获楚王负刍,彻底平定楚国。随后又南征百越,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并因功晋封武成侯。

身为四朝元老,王翦终其一生,见多识广,秦国的宰相,无论是范雎、蔡泽,乃至吕不韦,都对他十分尊重。当他和儿子王贲一起攻下燕都之后,便迅即上表告老还乡,而此时统一大业已经完成一半,重头戏显然还在后头,但他却无意争锋,并向秦王郑重推荐了其他将领来完成未竞的功业。当他再度出山灭亡楚国后,又一次选择了激流勇退,无论秦王怎么苦口婆心地劝导和挽留,都无济于事,更不能改变他要彻底隐退的决心,并最终实现了他老死花下的心愿。

文章写到这儿,本来似乎可以结束了,但谁让王翦戎马倥偬的一生没有留下多少风花雪月的印记呢,所以在最后,我还想说说他和秦始皇之女华阳公主的故事。说是故事,自然是缺乏史料支撑的传言,甚至是谣言,但为了给王翦并不风花雪月的生平增添一段浪漫的旅程,我还是很有兴致在这里谈谈那一段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故事。最早记述这个故事的,是清康熙年间由大臣陈梦雷主持编撰的万卷本图书《古今图书集成》,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秦始皇二十二年,率大军伐楚的将军李信吃了败仗,颓丧而归,而此刻的王翦,正告病在频阳家中调理,无心过问任何军政事务。秦始皇为了彻底歼灭楚国,亲自前往频阳请王翦出山,把上将军印佩戴在王翦身上,并拨给他六十万大军,命他三天后挥师出征。

但秦始皇是个小心眼,虽然王翦向他要了良田豪宅,用贪心来表示自己的忠心,但他仍然觉得把全国的兵甲都交由王翦指挥,心里还是一万个不放心,万一他拥兵自重,起了反心,那秦国可就彻底玩完了!为笼络王翦,足智多谋的嬴政想到了政治联姻的方法,于是,回到咸阳后,秦始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令他的女儿华阳公主挑选一百名漂亮的宫女,一起跟随她前往频阳迎接王翦,却又背着公主悄然下了一道诏书,诏曰:“即遇处成婚。”华阳公主只以为父亲是让自己去迎接即将出征的大将军王翦,并不知道父亲已发出密诏,让王翦跟她在相遇的地方成亲,便傻乎乎地带着一百名宫女启程东去。

传闻,已是人到老年的王翦和华阳公主相遇后,就按照始皇的诏令,在相遇的地方“列兵为城,设锦幄为洞房”,就这么一树梨花压了海棠。第二天,华阳公主对镜梳妆时,竟发现,仅仅只是一夜之间,早已换了满头的白发。青春韶华的华阳公主自然不愿嫁给老态龙钟的王翦,但因木已成舟,亦是无可奈何,只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把满腔的委屈都和泪咽下肚中。

为了纪念华阳公主在秦并天下的过程中作出的牺牲,后人在她和王翦成亲的地方建庙祭祀,解放后,庙的旧址一度还做过华阳公社的驻地和华头庙初中的校舍。而今的华头庙早已荡然无存,华头庙初中也易名为张桥镇第二初中迁往他处,唯有呼啸的北风,始终伴着公主的孤寂,在岁月的流光中,默默诉说着心中的不甘与万般的无奈。

华阳公主之所以一夜白头,还隐藏着另一段令人揪心的爱情故事。据传,华阳公主当年在宫中患有怪疾,久治不愈,其时,闻名天下的乐师高渐离,破天荒地采用音乐治疗的方法,给华阳公主疗疾,竟然痊愈,而在这个过程中,二人早已结下深厚的情缘,暗自相爱。高渐离是燕人,也是杀手荆轲的老友,当年荆轲刺秦王时,临行前,他曾与太子丹一起送荆轲于易水畔,情到浓时,更一边击筑,一边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可以说,要貌有貌,要才有才,是华阳公主心中最为般配的如意郎君,而今秦王嬴政却要她嫁给王翦这个年迈的老头,她又岂能甘心?传闻,华阳公主跟王翦在途中相遇后,并没有承受父命和王翦成亲,而是血洒帷幄,用自己的生命保全了和高渐离的那段纯真唯美的爱情回想。

无论华阳公主是委屈求全地嫁给了王翦,还是用自杀捍卫了自己的爱情,对于两千多年后的我们而言,一切都已不再重要。故事就是故事,当不得真,别说秦始皇的诸多女儿正史上皆没有留下名字和任何生平事迹,就算留下了,历经两千年的沧桑风雨,只怕也早就面目全非。然而,伟大的爱情总是耐人寻味,曲折离奇的故事亦总是能够深入人心,所以在1995年的时候,导演周晓文和编剧芦苇,便以这个故事为蓝本,创作出了电影《秦颂》,由著名演员葛优、许晴,分别出演高渐离,与以华阳公主为原型演化出的栎阳公主。

当然,电影里的剧情与原来的故事还是有很大出入的,不仅华阳公主被改成了栎阳公主,华阳公主与王翦的关系也做了艺术处理,从夫妻摇身变作了准翁媳关系,也就是说,在电影里,栎阳公主没有被嫁给王翦,而是许配给了王翦之子王贲。因为这部电影当年是部禁片,并未在国内上映,我也未能一睹其貌,所以,写完这篇文章,我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上网搜寻这部电影,如果有缘,相信我一定会看到这部期待已久的影片。只是王翦,我们的主人公,他又会如何看待今人对他的演绎呢?

 

公元2017年9月29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