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的头像

钟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5/18
分享

行走石家

时值晚秋,武陵山区的群山沟壑间,一点也没有“秋入江湖暗,风生草树悲”的萧瑟之状。在我眼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最美丽的季节,尤其是到了晚秋,层林未尽染,绿意仍养目。

周末,与友人从黔江城出发,一路向南,途经金溪、太极两个镇乡,抵达了我们的目的地—石家镇。石家镇,是黔江区三十个街道镇乡中较为偏远的乡镇之一,只有一条乡道公路相通,在互联互通的现代社会,快捷的交通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标尺。位于大山深处的石家镇,原生态的山林风光于我们而言已经司空见惯,见识大山深处的产业才是我们此行的目的。

和许多乡镇一样,石家镇政府所在地位于一处山间平坝上。时光回到30多年前,这里,曾经是下辖7个乡的区公所所在地;时光回到70多年前,这里,曾经是民国时期酉阳州府派出机构的办公之所;时光回到100多年前,清朝末年黔江县令张九章在关口的悬崖峭壁上刻下“砥砺廉隅”四个大字……

由此可见,石家是一个历史底蕴深厚之地。

在石家的田间地头,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交织:关口村的小龙虾养殖基地、高山蔬菜基地;火石垭村的无花果种植基地、养蜂基地;鱼田村的养牛基地;清塘村的瓜蒌基地;渗坝村水产养殖基地……

每个基地都有公路相连,免除了我们的步行之苦,也为我们看到更多的产业节约了时间。这得益于当地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明确提出“公路跟着产业走”的正确决策。

山间公路,宽窄不一。当我穿行在这些连接集镇、连接产业基地、连接农户的乡村道路上,不由感到,这一条条时而隐于山林,时而突显于山顶,时而蜿蜒至谷底的乡村道路,成为激活农村、发展产业的输血动脉,成为连接城镇与乡村的绿色通道。穿行在绿荫成行、波澜起伏的山道上,小车犹如一叶轻舟,在青山绿水间荡漾,带给我们的除了秋的凉爽还有心的欢畅。

在一个个农业产业基地,我们目睹了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通过产业的发展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辆超长货车正在装运南瓜,十多个村民排成长队,把库房堆积如山的一颗颗硕大的南瓜击鼓传花,送到车里;

一个个蜂箱耸立在房前屋后种植菜蔬的土地上,像一排排站列的士兵,成为乡村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一座偏僻的山腰间,存栏800多头的养牛场圈养着一头头重达数百斤的西门达尔肉牛,这些吃着高山绿色草料的牛群,其肉质坚实饱满,原汁原味,是厨房加工的上等食材;

一处沿着沟底修建的一口口生态养鱼池,面积超百亩,池面波光滢滢,山水一色,与周围的农房、山林、菜地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美丽乡村图画;

一处面积超百亩的瓜棚下结满了一个个圆球形的瓜,这是中药材瓜蒌基地;一处面积近千亩已近收获尾期的南瓜地里,一行行食药两用的无花果苗正在肆无忌惮地生长,明年的这个时候,将是瓜果满园。

……

由此可见,石家镇的农业产业初具雏形。

据了解,肉牛产业是鱼田村主导产业,当年养殖一头牛的纯利润超过5000元,还不包括牛粪通过干湿分离后制作复合肥的收入,同时,彻底解决了村民的稻草、玉米秸秆的归宿难题。

其实,石家镇的蔬菜生产历史悠久,早在2000年中期,火石垭村由烟地转为菜地,生产的高山萝卜、白菜等菜蔬因其质优量大价廉,成为黔江出口蔬菜的保供基地。而今,具有产量高、易保管、便运输,能够有效地防治糖尿病、高血压和一些肝肾疾病的石家南瓜成为外销的主要品种。

在渗坝村一处生态渔业基地,我了解到,这里的鱼经过市和区上的农业质量检测部门检测,质量特别优良,所以特别紧俏,目前鲤鱼卖到7—8元1斤,都是群众上门购买,产量不仅满足当地老百姓所需,周边乡镇也纷纷前来购买。

据了解,石家镇由于区位劣势,传统种植效益低下,属于典型的山区贫困镇,全镇有4个贫困村,建卡贫困户375户1412人,为了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当地把着力点放在产业发展上,千方百计引进外资发展农业产业,带动农村发展。

在产业发展上,石家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形成命运共同体,抱团发展,实现共赢。石家镇在稳定发展蚕桑、烤烟、畜牧三大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南瓜、黄秋葵为代表的高山蔬菜基地8000亩、以无花果为代表的特色水果基地2000亩、以小龙虾为代表的生态水产养殖基地1000亩,以瓜蒌、黄精为代表的中药材基地5000亩共四大特色产业为补充的发展态势;目前,全镇农业企业达到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家庭农场30家。

无可否认,产业发展需要龙头带动,当我了解到石家镇的蔬菜(南瓜)、肉牛均是外销,供不应求时,心感释然,有市场需求的产业就有磅礴的生命力,就有了发展壮大的根基,就有了带动老百姓共同致富的平台。

一处处朝气蓬勃的产业基地,不正是散落在这曾经贫穷落后的大山深处的一颗颗珍珠,正逐渐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不正是石家人民在这曾经贫瘠的土地上培育出的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朵,花香迷人;不正是当地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圆满答卷。

在山区,秋天的雨说来就来,本是阴沉天气,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不期而至,细密的雨丝在天地间编织起一张朦朦胧胧的幔帐,远处的山林云遮雾绕,翠绿墨黛;漫步雨中,那雨,如丝,带给人以清凉的快感;如绢,给山川大地蒙上一层洁白无瑕的面纱;如雾,在山谷间、小河旁、农房上,飘飘缈缈,让眼前的一切变得犹如仙境;如烟,在这片大山的深处,千姿百态,变化万千,时而如心形挂在山腰,时而如裙裾飘摇的仙女漫步于山顶……

由此可见,石家是个美丽的地方。

沿着荆棘密布的小道,我来到关口刻有“砥砺廉隅”四个字的摩崖石刻前,由于日晒雨淋,雕刻在悬崖之上、掩映在藤蔓之下的石刻已经模糊不清,但我可以想象到时任黔江县令的张九章千辛万苦来到石家的心境,勤于政事,体恤民情是他的初衷,留下出自苏轼文章这四个大字则是他对自己、对后人的告诫。

是勤于政事还是无所事事,是贫穷落后还是发家致富,从石家产业发展的点点滴滴里,不难看出石家人的选择。古人把行为刻在崖上,今人把足迹留在山间,两相比较,孰轻孰重,心知肚明。

在火石桠村小学后面的农房里,我见到了92岁的退休教师余和明老先生在他的书房里写字、看书,悬挂在墙壁上的书法、绘画作品显见功底,他说:“现在社会这么好,我总要做点什么。”

这是一位鲐背之年老人的肺腑之言,也是我认识的石家群众的肺腑之言。我相信,在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在产业带动下,石家,这个大山深处的贫困镇必将迎来希望的明天。

空山新雨后,我辈自可留。雨后天晴,在这大山深处,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