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人们一生必去的旅游胜地,那么,武陵仙山(原名武陵山)便是一颗散落在奇峰林立、秀水密布的武陵群山中的一颗明珠。它如同求仙修道的真人,隐藏在重庆市黔江区石会镇境,奇美的山水、古老的寺院,还有人们宜居宜业的美好生活,时刻吸引着我的目光。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册页中,武陵仙山的奇山秀水,佛庙道观,吸引着不少文人墨客跋山涉水,前来朝拜、观光。
一千多年前,北宋名臣寇准来到武陵山,写下了“武陵乾坤游,独步上天梯。举目红日尽,回首白云低。”的壮美诗篇。当时,武陵山的众多庙观还没有,或者说处于萌芽当中,作者攀登武陵山,纯属看山、观景、抒胸臆。
一百多年前,清朝重臣张之洞游览武陵山后,写下“尚爱此山看不足,每逢佳处辄参禅。”的诗句。在作者看来,这样奇峰林立之地,不仅有佛教的寺院、道教的宫观,还有比丘尼的庵堂,简直就是一个充满神性的神山。
清代土家族著名诗人、黔江石钟人氏陈景星在游览武陵仙山后,以《九日游武陵山》记之:“九霄争咫尺,狂欲大星扪。万壑围群峰,千峰捧一楼。”形象描写了武陵仙山之险峻,真武观之雄奇。
清代诗人龚绍南在《咏黔邑武陵峰》中吟诵道:“钟声飞落三千界,石骨雄支半壁天,僧家玄妙处,拈花约坐已成仙。”描绘了武陵仙山寺庙钟声悠扬,山势险峻,是僧家拜佛问道的最佳去处。
……
“武陵峰万仞,突兀镇黔江。”这是古人对武陵仙山的赞誉。石会全景地势东高西低,状如撮箕,以梅子关为箕背,武陵仙山、羽人山、老鹰岩等众多山脉为箕边,构成了山势奇特、峰林密布、平坝相间的山水园林宝地。
梅子关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在黔江历史上,梅子关均属于古驿道、商道要冲,是黔江到彭水的必经之路,直到1936年川湘公路建成,方有汽车通行,但仍然山陡路窄,崎岖难行。直到20世纪80年代,修建了梅子关隧道,进行国道319线黔彭路改造,交通条件稍有改善。尔后,新建黔彭二级路,黔江到彭水绕开梅子关隘,新建武陵山隧道取道沙坝镇直达彭水。后来,渝湘高速路通车,也是绕开梅子关,直到黔(江)石(柱)高速通车,修建了石会互通,才将石会这个曾经险要的必经要地揽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如果说盘山公路是梅子关风光的精华,那么,山间的蘑菇岩才是吸睛所在。看见这尊岩峰,意味着你走进了山峰绵亘十余公里,山势峻峭,奇峰兀立,危崖深峡,云缠雾锁的石会镇,武陵仙山、羽人山、公母山、八角庙、双石墩、老鹰嘴、将军山……顾名思义,可以想象石会境内石峰石柱之神工天巧,形神兼备。据考证,石会境内峰林多达百余座,且各具形态,各有千秋。石会镇因取石塔铺、两会坝各一字而得名,我却认为,石会之名很可能因为奇峰奇石相会而名,这里的峰林地貌没有张家界的峰林集中而高耸,但相对独立的山峰都有一道美丽的风景和一个令人遐思的故事和传说。
记得我第一次到武陵仙山,是20世纪90年代,香山寺尚在修复当中,上山的石板路遮掩在荆棘丛生、茅草覆盖的森林中。姐哥是土生土长石会人,对武陵仙山的道路非常熟悉,带领我们钻进林海中,沿着曾有的可以承载八抬大轿行走的山路上行。抬眼望去,山并不高,凸立林间、山间的峰林分外醒目,令人神往。在路不可寻的林间上行,只能逢岩攀爬、遇林开路,如此手脚并用2个多小时,累得我们气喘吁吁,还只走了一半的路程,成都来的堂妹首先打起了退堂鼓,但无限风光近在眼前。最终,花费四个多小时,我们一行终于征服一切艰难险阻,到达真武观遗址,体验到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白云山间飘的绝美风景。
香山寺位于武陵仙山脚,为朝山香客的必经之地,因名香山寺,又名接应殿。自本世纪初香山寺修复后,我自己也记不清多少次光临这所幽静、清雅、别致的小院。九九重阳,与朋友一道,来到香山寺,我看到寺内几无游客,给人一种“山门无锁白云照,寺内无人清风扫。”的感觉。在院内块石铺就的院坝上,抬眼望去,武陵仙山主峰耸立于正殿上空,巍峨壮观。主峰之上,便是真武观遗址,一处到武陵仙山必游之地。
从香山寺到真武观的“武陵云梯”多年前已经修复,比神农架的青云梯2999级台阶还多上一级。几年前,陪伴70多岁的母亲在游览香山寺后,拾级而上,登临真武观,相对于我初次攀爬时的艰辛,登山显得相对轻松,随石梯穿行于丛林,不到2个多小时便抵达山顶。
“山拥翠鬟当户立,鸟还青嶂拂屏飞。”武林仙山对面的羽人山,又名相公岭,其山势秀丽,绵亘数里,山顶奇峰林立,姿态万千,如公孙相携,似婆媳悄语,象八仙赴会,似动物世界……因势赋形,惟妙惟肖。因其山势陡峭,突兀不齐,秀丽如屏,被誉为黔江古十二美景之一“羽人仙鬟”。
深山峡谷出平湖,一泓碧水荡清波。老窖溪水库是石会镇近年打造的一座以场镇供水为主,兼有农业灌溉、农村饮水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并获得全国水利工程质量最高奖—“大禹奖”。第一次走进老窖溪水库,我感到,这不仅是一座水库,更是一道风景。
说它是水库,因为这里的一泓碧水来自方圆二十多平方公里的山间沟壑,汇聚成库,一举解决了包括石会、黑溪两镇上万居民、众多企业、数千亩良田用水难题;说它是风景,我看到矗立在水库中的山峰,形似一位身穿铠甲的古代将军,山顶犹如戴着头盔的头部,上半身裸露的岩石如一块块铠甲,下半身郁郁葱葱的森林如战袍一般,山体底部被湖水淹没,仿佛一尊雕塑,散发着坚毅、勇敢和威严,守护着大坝的安全,当地人取名“将军护坝”。
酒是陈酿香、全靠酒窖藏。在我走进位于石会镇黎明社区的莊巴洞,被这个大自然鬼斧神工而形成的天热藏酒洞所震撼。进得洞去,洞深约千米,洞宽处约30米,窄处约10米;洞口是一方形似乌龟的大石,龟头下又形成上下两层,上层是一个天然溶洞,下层是一条暗河,洞口形成一深潭;从洞口而进,一座石桥横跨暗河,洞内黄土铺地,居泥(原生态硅藻泥)挂顶,最为神奇的是洞顶的居泥,如同宫殿的穹顶,构成大小不一的如千丘田状般向四周延伸,面积之大,叹为观止;洞两旁,存量超300吨的封缸酒坛错落有致地依次排列,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布满坛身的酒苔如白黑交错的花朵,点缀坛身,犹如穿上一件金镂玉衣。
在我看来,武陵山区溶洞众多,但具有如此地理环境和天然要素构成的天然酒窖,莊巴洞当属翘楚。莊巴洞默默无闻闲置亿万年,直到近年打开其洞门,采取“企业+集体”合作模式开展储藏酒业务,为当地带来了滚滚财源,这或许就是乡村振兴中充分挖掘和利用闲置资源发展经济的一条捷径。
如果说奇峰、异水、林海是石会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云缠雾锁则为其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多云雾的天气,是山区常见的气象奇观,而石会镇的群山,更是在云雾中展现出别样的风姿。
在不同的季节里,站在不同的方位,你可以领略到云雾缭绕的美景。那些轻盈如丝如缕的云雾,为群山披上了一层轻盈的纱衣。而那些变化多端的云彩,时如棉花糖般轻盈,时如积云般厚重,从无瑕的白色到金灿灿的黄色,再到深邃的蓝色,宛如艺术家的调色板,多姿多彩。
当你登上山顶,俯瞰翻腾的云海,会感受到一种无尽的自由与宁静。云海时而波涛汹涌,时而浪花拍岸,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而那如海浪般翻滚的云涛,如同大海的波涛般磅礴,展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更令人心动的是云瀑。从一座座山顶飞流而下的云瀑,如同银河落九天,让人惊叹不已。岩峦层叠,青山如波,白云如絮,峰云相携,烟雨蒙蒙,若隐若现,共同构成了黔江古十二美景之一“武陵雾雨”。
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云雾与山峦相映成趣,共同演绎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或许正是这样的美景,才使得古人对武陵仙山情有独钟,留下了许多赞美和诗篇。而今,当我们置身这片土地,感受秀美山川的同时,也从古人的诗意中领略到心灵的舒畅和愉悦。
踏入石会,仿佛走进现代版的世外桃源,给予人们视觉与心灵的双重体验。看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磅礴神奇;进寺庙,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流连于历史的遗址,思考生命的真谛;漫步大街小巷,走进企业、农家小院,体验宜居宜业和安放乡愁的乡村巨变。
试问石会好不好?正如东坡居士所诗:“此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