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钟山的头像

钟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20
分享

书海觅梦

大文豪莎士比亚诗云: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一路走来,人到中年,对书籍的感悟更加深刻,对我而言,读书是成家立业的根本,是精神世界的奶酪,是认识自己、提升自我的不二法门。

1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这是中国近代大写意花鸟画宗师、美术教育家李苦禅的名言,在多年前读到该名言时,深以为然,回想自己走过的路,或许,人要进步,只有读书。

30多年前的6月,高考落榜的我,作为农民的儿子,只能回到农村,参加劳动。在炎炎夏日、骄阳似火的日子里,到玉米地除草,便于野草在太阳的暴晒下不易成活;在晨光熹微,天色微明之际,到山坡上打猪草,便于猪们得以早食,不至于翻圈;在百鸟归林、暮色降临的傍晚,因为挖的红苕太多,我17岁的肩膀加之年幼时落下的肢残无法承重逾百斤的重量,只能分多次腾挪……

也许是农活太苦,农村太累。我希望能回到学校读书。或许是父母从心底里知道,就我这带有残疾的身躯,根本就不是干农活的料。在当教师的堂舅帮助下,顺利地帮我联系了学校,也顺从我从高一读起的计划。这个计划产生于以前的同学收到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启发,当时,我有一个梦,就是从高一开始,苦读2年,进入理想中的大学校园。

命运不会按照自己的梦想而发展,却会因时势而转移。为争取9月份按时入学,我承担了家里的许多农活。然而,父亲因为知识分子政策落实,我的身份标签由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这个转变,是许多农村青年梦寐以求的希望;这个标签,意味着我可以参加县城单位的招工招干考试,考上了,就端上了“铁饭碗”。让我能够端上“铁饭碗”,是父亲最大的期望,而且,父亲认为我身有残疾,大学之门能否为我敞开还是未知数。于是,我走进了县城最后一次招工考试的考场,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正式工人招工考试。本次考试之后,招工全部改为合同制,在当时人们的心里,包括父母和我,都认为正式工才是铁的,合同工是泥的,铁的饭碗摔不坏,打不烂;泥的饭碗容易摔坏。

命运给你关闭一扇门时,总会为你打开另外一扇窗。因为高考落榜,似乎关闭了我求学的大门,当我想尽办法拉开一丝门缝时,工作的窗口却向我打开。在近500人参加的不到80个岗位的招考中,我居然榜上有名。虽然我走进企业却因为残疾被拒之门外,最终,还是落实到一个单位,按照当时给我谈话的领导言“这是一个知识分子成堆的单位”,这个单位工人很少,大多是学校毕业分配的大学、中专生,属于干部编制。而我作为工人身份,按照岗位设置,伙食团属于工人岗位,如果不到伙食团,只有下乡工作。按照我当时的想法,伙食团不是我的首选,而且我也不是当厨师的料,下乡反而可以学技术,还有希望考学(单位对接培养的中等院校),于是,我怀揣着考入中专学习的梦想来到乡下,开始了自己的工作生涯。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特别珍重知识、重视文凭的时代。文凭,是知识分子的标签,文凭也是工人转干部的先决条件。而取得文凭的手段,就是学习,考入大专院校。记得我当时为了考上单位委培的中等院校,购买了许多复习书籍,恶补数理化,把读书学习作为改变命运的钥匙。临近选填报考志愿时,考虑到自己身体残疾的原因,我放弃了单位委培的全脱产农学专业中专,选择了半脱产财会专业大专。

书籍是进步的阶梯,学习是成长的秘诀,读书助我事业梦圆。三年的半脱产大专学习,我如愿以偿地获得了财务会计大专文凭,如果说当时读书是为了转变身份,那么,后来的继续学习,则是工作需要。到下属企业担任会计后,必然涉及到企业管理工作,于是,我开始了经济管理本科课程的学习;后来,从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我又开始了农业经济研究生课程的攻读。在攻读文凭的同时,考取职称同步进行,从参加工作后的15年时间里,先后取得了助理会计师、经济师、高级经济师职称。2020年,全国经济职称序列设置正高级职级,通过评审,我获得重庆市第一批正高级经济师任职资格。

2

在人类生活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如果说事业梦是个人生存发展的基础;那么,爱情梦则是生活幸福的前提。对残疾人而言,丘比特之箭总是钟情于健全身躯的俊男美女,面对残疾群体,总是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成家立业,是人类社会对每一位正常人的根本要求。在我参加工作之后,家人把我的婚姻问题作为头等大事。

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特定时期,婚姻恰如一种等价交换的商品,门当户对即可。而换到城市与乡村,婚姻又是一种不等价的交换。一个城里端铁饭碗的工人找一个农村对象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这样在家人看来容易的事情因为我的残疾却变得十分艰难。因为艰难,所以,我只能将情窦初开压抑在内心深处,把勤学苦读作为一种人生追求。

在我高中学习期间,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当代保尔”的张海迪成为青年人心目中的偶像,尤其是残疾群体的偶像。我至今仍然记得班主任老师写给我的评语:向张海迪学习,做身残志坚的有为青年。我通过报刊认识、了解张海迪。“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这是海迪大姐的理想信念,她对文学创作的追求感染了我,让我在攻读学业之余,把文学作为梦想,把读书作为抵达梦想的阶梯。

在半脱产财务会计专业学习期间,我除了专业课程学习,课外阅读的书籍包罗万象,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国现当代作家著作,也接触到一些外国文学作品。在我的印象里,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是启发心智的教科文本,鲁迅的杂文、散文,郭沫若的诗歌,徐志摩的诗歌、散文都在我的心中留下印痕。1988年底,我写的小诗《山村少年》发表在一家报纸上,成为我文学创作的处女作,当年,我刚好20岁。此后几十年间,我虽然笔耕不辍,但由于天赋有限,加之工作事务缠身,文学成就显得平庸。但对于文学创作的追求和喜欢始终隐藏心中,也有数十万字的文学作品变成铅字,记录着自己走过的生命历程和思考痕迹。

心中怀有理想,努力就有希望。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功底,在财会专业毕业之后,我报读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从《现代汉语》等基础课程开始学起,拟通过自考取得该专业文凭。在集中学习期间,通过班上同学认识了小王,经济管理班一位身材娇小、活泼可爱的女生。或许是她喜欢我读的书籍,喜欢我写给她的情书,喜欢我的自强不息,在她母亲以脱离家庭关系的坚决反对下,她依然一往情深,嫁给了一个爱读书且身体残疾的男人。多年之后,在我读到杰出教育家张元济老先生所言“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时,会心一笑,深有感触。

3

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在人类世界里,思想是不灭的火花,书籍是文明的载体,思想存在于书籍之中,只有书籍最能经受岁月的磨蚀,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而经典书籍则与世长存。读书不仅是获得事业成功、爱情丰收的保障,更是一种充实生活、追求进步的精神食粮。

著名作家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作为残疾人,有两位作家的书非读不可,一位是张海迪的《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以“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信念,回答了残疾人生的命运问答。我认为,残疾或许是命运的安排,但不是自卑自怨自弃的理由,从文学创作而言,残疾是一种他人未有的财富,对于生活的困难和人生的苦难思虑更周,写出的文字更真实。一位是史铁生的文学作品,在我看来,史铁生不仅是一名作家,更是一名生命的智者,如《病隙碎笔》《灵魂的事》《命若琴弦》等作品,他说:“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他将自己的生命与写作融为一体,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用生存的苦难,表达出存在的明朗和欢乐;用睿智的言辞,照亮我们曾经幽暗的心房。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也是增长知识的渠道。由于环境、工作、爱好各不相同,我们每个人的读书选择各有所好,专业学习的书籍选择相对固定,而文学艺术学习书籍选择比较广泛。面对浩瀚无际的书海,选择你喜欢的作家和喜欢的作品进行选择性阅读,不失为一种读书的好方法。

诗圣杜甫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读书仅停留在读,只是一种生活的消遣。读书可以让人增加智慧,增长见识,就读文学作品而言,总有那么几篇诗歌让你情不自禁地吟唱;总有那么几部小说让你与主人公的命运起宕感同身受;总有那么几篇散文让你如沐春风,心旷神怡。多读书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你思考生命的真谛,促使你提笔写下自己的文字。

西谚云:“你告诉我看些什么样的书,我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随着经济条件好转,我拥有了专门的书房,一台电脑成为我敲字的工具,里面储存着我曾经写作的文字,也储存着人到中年的人生轨迹。三个书柜,挤满了农业经济类、文学类的书籍,除了上班、睡觉之外的很多时间,书房成为我的私密空间,在夜深人静之际,与鲁迅对话,聊祥林嫂的前世今生;与铁生相会,倾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跨越时空,与司马迁讨论《史记》人物的得失功过;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诗仙李白醉酒诗百篇,“天子呼来不上船”;还有苏轼的诗、书、画让我沉醉;与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相会……

古往今来,文学的天空星星耀眼,只要你爱读书,走进文学的殿堂,总会多颗闪耀的星星照亮前行的路;总有许多大师级的先贤圣哲在你耳边传经送道;总有许许多多的文字让你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在世界文明里,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能够流传至今,历千年而不衰?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先生的答案是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喜欢藏书和读书的国家,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有极大一部分是通过书籍流传下来的。在网络发达,快餐文化流行的当今,电脑、手机方式的电子阅读你我概莫能免,但能够让我们进行重点画线、前后对比,乃至用笔写出心得感悟就成为一种奢侈,让阅读成为一种走马观花、过眼云烟。

许多时候,尤其是写作一篇文章时,我总有“白首方悔读书迟,书到用时方恨少。”之感,在我的藏书中,书不可谓不多,但精读少,大多泛泛而读,吸取的营养不足;连续多年订阅的文学期刊,也是选择喜欢的文章阅读,更多的篇章属于翻过即看过。

无可否认,读书有用。这种“有用”不能仅仅体现在对工作事业有用,对家庭生活有用,重要的是对提升我们个人修养,认识自己“有用”。正如网络金句:“读书是最好的美容产品。”“读书是对个人最好的投资。”“读书是人生最好的修行。”等等,这些心灵鸡汤值得我们随时想到,打开书本,书海觅梦梦竟成。

如果,读书成为一个人每天必修的功课。那么,在我们的心里,除了“天堂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我们生活的环境空间一定要有图书馆的模样。

(本文获“书香有爱·阅读无碍”2022年重庆市残疾人征文二等奖)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