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剧本)
骑兵连长
莽莽苍苍的三江源。
雪山绵延,雄鹰飞翔,森林广布,高峰险峻之中透出雄浑、洁净的壮美。
在巴塘草原腹地,传出一串战马的嘶鸣与急蹄,由远而及近。扬起的尘埃伴着雪与水的混合物,掀起道道刺眼的风痕,随着一个挥缰勒马的动作,整个画面上,一个全副武装的骑兵回首远眺。
定格。字幕显视:西部战区某部驻玉树骑兵连连长塔生。
镜头转移至其身后,一支骑兵队伍整齐列队,战士与军马个个气喘吁吁,但坚毅、勇猛、敢为的骑兵精神,写在每个战士与战马的脸上。
定格。字幕显视:西部战区某部驻玉树骑兵连。
悠扬的音乐随着镜头里变幻的三江源风景与骑兵队伍策马扬鞭的画面交融闪现而越来越强烈……
推出片名:骑兵连长
一枚枚“全国民族团结模范先进个人”、“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等奖章证书特写出现,而后叠印出塔生在人民大会堂时受习主席接见、颁奖和尼都塔生受邀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观摩等的情景……
与此同时,伴塔生的画外音:我叫尼都塔生,土生土长的玉树藏族人。2019年是新中国70年华诞,也是我人生最难忘的时光。因为,我受到习主席的亲切接见并颁奖。作为一名基层带兵人,我深知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属于一个集体,也属于一支军队传承基因、改革换羽、振翅高飞的伟大时代。
1、盛夏,玉树高原。日。
横亘的雪山,广袤的草原。某军事训演场。
信号弹突响,全副武装的骑兵连在一座低矮的山后待命。战马铁蹄磕地,发出咯哒的声音。
相貌俊朗、肤色黝黑、身材高大宛如铁塔似的塔生等连队指挥员正迸住呼吸,盯着军用电台,静等命令发来。一群被高原强紫外线沐浴得一身威仪、粗犷和硬气的骑兵,与迷彩和草原融为一体。
2、千里外的某旅作战指挥所,上校、中校等组织的演习导调组,通过电子大屏看着骑兵连。
不同的电子大屏,回闪其他部队演习画面。
3、连队阵地。电台响。
“骑兵连注意,旅部命令你连迅速开赴雪域07号地域,有效拦截抓捕边境流入的小股武装暴恐分子。”
4、尼都塔生纵身跃马,指挥全连官兵骑兵,整队,携带装具武器,依连进攻队形向07号地域开进。
5、07号地域。地形复杂,狂风骤至。混乱中,暴恐分子欲控制部分群众当人质,少数暴恐分子掀起衣襟露出人体炸弹。
骑兵连速成防暴队形并成战术围堵态势。
尼都塔生口令洪亮,熟练指挥。指导员、排长及众战士互动配合,气势强烈。
6、旅指挥所。上校旅长手指大屏,兴奋地对政委等其他人说:这小子,有两下子吗,独立连队也要练成一把尖刀,关键时要能劈出去!
政委应声:我看这个代理连长可以转正了。
7、指挥所内电话、电报和键盘声杂乱。
一参谋人员向旅首长报告:骑兵连已按演习导调完成任务,是否解除情况?
旅长、政委相视一笑,政委环视下其他人员,征求意见一般:旅党委对尼都塔生考核的最后一关,算不算过了?
其他人员点头应允。
旅长随机插话:这个塔生,话不多,想法不少。
叠印出现某旅部队考核训练的一组画面,骑兵连在雪域日常训练的各种镜头穿插其中,火热而又激烈的场面与高原严酷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火箭弹、坦克、无人机、单兵综合装备等现代战争要素与骑乘、劈刺、巡逻等传统骑兵术构成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的生动情景。
与此同时,伴塔生的画外音:这次考核,是我从副连长任连长后的第一次近似实战的考验,我相信我的连队、我相信我的战友,这个光荣的战斗集体,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曾留下深深的烙印,那年,家乡发生强烈地震,懵懂之中,我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什么军人、什么叫军队!
8、残垣。断壁。瓦砾。废墟。春季的高原,乍暖还寒。玉树地震现场。
地震大灾后满目疮痍,伤痛的人群混乱地游动在玉树小城。部队及其他救援力量正穿插在废墟中,开展救援、清理、消防、宣传、安抚等工作。
在一道山岭的洼地,人声鼎沸,场面纷乱,围观的藏族群众形成了一圈厚厚的人墙。
15岁的中学生塔生挤在人群众里,眼里充满了惊异和好奇,看着眼前的一幕。
9、人群中间,是一个由大型挖掘机挖好的大坑,坑边上摆放着几十具死去的军马遗体。
有的军马四腿蜷曲,双目睁圆,却无狰狞之相,倒有种特有的血性闪耀。
骑兵连官兵列队站在军马一侧,一个个泪如泉涌。
一身泥巴和血水的藏族干部克保现场忙碌,时而用汉语跟连队人员沟通,时而用藏语向围观的群众强调着什么,人群自觉调整着位置,给一场特殊的军马葬礼腾出最佳的空间。克保50岁开外,身体高大,声音浑亮,眼含血丝,他是玉树州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是代表地方领导参加军马葬礼的。
10、现场,有的群众为之动容,手捧哈达,口诵经语,有的手里拿着成捆的干草。维持好现场后,克保向骑兵连人员示意葬礼开始,连队指挥员重新整队,响亮的口令压过现场的嘈杂声,一片安静。
11、蓝天、白云、雪山和三江源厚重独特的景况,与身着各色民族服装的群众构成一幅跃动神秘氛围的气息。这是一场由人为牺牲的军马举办的简朴葬礼。马在藏族群众的心目中是强者、能人和正直、勇敢的象征。藏民族经久流传的一个说法是:一匹马、一杆枪、一把刀,是过去男人闯荡世界的全部。对于任何一片雪域高原的藏民族而言,马和牦牛、羊一样,融入了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形成了马背民族善斗骁勇的性格。
12、克保铿锵、深情地讲:“乡亲们,现在让我们一起送别这些光荣的军马、无言的战友吧!地震发生的时候,骑兵连第一时间抢救被埋群众,已经四天四夜没合眼缝了!本来,他们是有机会去抢救这些被埋在马厩下的军马战友的,为了乡亲们的生命,他们顾不上去救啊!”
13、泪水快要滚落,百感交集的克保,平静了下动容的情绪,继续高声道:“矫健的骏马备上金鞍,英武的青年骑在上面,锋利的长刀别在腰里,这三宝象征着吉祥平安,我们用这三宝祝福吉祥,祝愿家乡像那巍峨的雪山,时刻有雄鹰一样的战士来守卫……”
14、骑兵连官兵与藏族群众一道,将军马的遗体捆绑在挖机的铲斗上,遗体被接二连三送进土坑中央,一字排开。围观的群众把哈达和干草轻轻抛向坑内,战士们弯下腰去,把手中捡来的一束束干花和草献在填埋的坟堆上,一个个泣不成声,那沾满灰土的迷彩服,那干裂的双手和嘴唇,那刚毅而有神的眼睛,活脱脱勾画出了一座座英雄的群雕。
15、凝视这青春的群雕,在场的群众眼睛都湿润了。
16、解散的人群众里,塔生走向克保,叫了一声:“阿爸”。
克保上前拍了拍几乎与自己同样高大的儿子,欲言又止,只是回头看了看那堆突兀的军马坟,目光从坟堆滑向骑兵连官兵离开现场,又匆匆奔赴新的救灾任务点的官兵青春的背影,才转身向塔生说:“孩子,住记,共产党、解放军是咱们藏族群众的活菩萨!”
17、少年初成长、自在恰如风的英俊青年塔生,真诚地点了点头。他的眼里,地震灾难阻挡不了家乡的广阔和高远,他的心中,一只雄鹰凌空展翅,飞向蓝天。他的脸上全是对梦想的憧憬,军人的形象,此刻已经放大再放大。
叠印出现玉树重建后的新貌,奔腾的河流,洁净的蓝天白云,高耸的雪峰,几只雄鹰在空中轻盈地滑过,在广阔的空际格外醒目。
与此同时,伴塔生的画外音:大地震一年后,我怀着一颗向往的心,考上梦想的军校。毕业后,自愿申请上了高原,巧的是,我回到了家乡,来到了骑兵连当了一名排长,开始了属于我的军旅生涯。第一次与战友独立执行军马放青任务,让我对骑兵这个特殊的兵种,有了种特别的情愫。
18、海拔5100米的东都隆青山腹地,骑兵连夏季军马放青点。傍晚。
夕阳西下。绵延的雪山放眼即见。高原早晚温差大,骤降的气温,吹起的狂风,给放青点军用帐篷的塑料玻璃窗户铺上了一层白霜,与帐篷外围及周边的绿色草原形成显明的对比。
帐内,身着迷彩塔生正给放马班的9名战士上课,接近尾声。战士中,四、五个烈兵军衔的新兵格外专注。
塔生:“刚才我们学习了野外放青的基本常识,特别是马与人的应急保护措施,要牢牢记住。南方籍的同志第一次参加放青,要注意自我保护,打死都不能感冒,感冒要提前打报告……”
话落,从账篷内传出一阵欢快的笑声,像要驱散一些渐近渐深的严寒。
账篷外突然传来激烈的跑步声,塔生等人下意识地朝门口一看,几乎在同时,班长小司推门而入。
19、“塔生排长,出事了!”
小司进门还没站稳脚,就气喘吁吁地报告。
小司:79匹马都已收拢,可是独苗不见了,唤了好一阵子,还是不见影子。
塔生急切地问:3号地域?背阴洼?断崖沟附近,都找了?
小司肯定地摇头。别的战士交头接耳,商量对策。
“全体集合”,塔生边朝外走边喊了声。一众人员跟在其后,齐刷刷跑出帐篷。塔生又抓拿挂在胸前的哨子,吹响短促有力的集合哨,另外两三名负责放马的士官,从不远的野战马厩急急拴好或圈好军马,火速跑至集合处,报告入队。
20、站在队伍前,塔生说:“同志们,独苗八成是走失了,急需派人去寻找……”
没待塔生说完,队伍里争先恐后地喊道:“报告!我去,我去—”
塔生淡定地:“大家安静,还是由和李班副一起去,独苗是我训练的,脾气熟悉些。另外,天快黑了,从天象看今晚估计有暴风雪,由司班长负责,天黑前做好一起防范准备,两个时间节点分别为凌晨零时、十二时,如果我俩返回不了,零时前示为野外露宿,十二时前向连队报告,争取支援!”
众战士异口同声:“明白!”
21、塔生、李班副在别人帮助下,整理完毕装具,在战友们列队送行中,踏上寻找“独苗”之路。他们向远而行的身后,传来战友们“排长再见”“一路保重”的喊声。
22、夜幕降临。狂风大作。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在了高山、森林、草原,很快染白了这片高原。尽管由于雪天的原因,放青点周围及远处不是漆黑一片,但风雪中缓缓移动的两个亮点,在茫茫夜色里,就像两粒渺小的萤火虫,行走在广袤而又严寒的高原。
23、风啸声中,传来李班副扯开嗓子的喊声:排长,塔生排长,这都几个小时过去了,“独苗”它不会有事吧?
塔生把把手电筒从远处收了收,转身朝跟在后面喘着粗气的李班副脸上、身上和脚下照去,电光里两串没过脚面的足坑的周围,雪花被风掀起了一个个小小的旋窝。
24、在确认李班副跟在身后、携行的装具齐备后,塔生简单整理了下自己的装具,大声说:“但愿没事吧,独苗是难得有性子、又聪明的马,每次都是它领着大伙儿找肥草吃,这回可能跑远了,我信它,没事。”
风雪持续着,夜越来越深。天没有放睛的迹象。
李班副往前追了追,大口喘气,有些吃力。塔生再次转身,照着电光拍了拍李班副身上的雪,暧暧地问:“你没事吧?”
李班副振作精神,答:“这小菜一碟,会有啥事!”
话音未落,说时迟那时快,在他俩不远几米处,一道小山梁上,出现了几点绿光,随之,一阵狼嚎声裹在风中,由远及近。
空气顿时弥漫起恐怖、紧张的气息。
25、反应过来的塔生挥出一个手势,急忙制止正要讲话的李班副,并拉他靠紧自己说:“别出声,前面有狼群,熄光。”
两人熄灭了手电筒。李班副顺着塔生的目光,看到了绿点,略显紧张,又强作镇定,极力平抚着急喘的呼吸。
塔生悄声说:先看看它们的动向,一旦朝这边来,听我喊一二三,咱俩同时对着狼群打开电筒,秒闪,明白吧,我会吹哨子,你放声大喊……。
李班副怯怯地问:怎么喊?
塔生轻声道:学它叫呀笨蛋,别忘了,咱们可是战狼!
李班副吃吃一笑,气氛轻松了些。
26、轻松了没多久,狂风更加肆虐。狼群嚎声一阵紧似一阵,绿点渐渐变成了绿光。嗅觉灵敏的狼,分明闻到了人的体味,看来,真狼要朝着“战狼”来了。
塔生小声提醒李班副:“别怕,狼不会轻意伤人,藏族有个说法,在荒山野岭碰上狼群,是有运气的人”。
雪地的反光,已足以让狼的轮廓出现在塔生两人二人视线内,越来越清晰。甚至,目不转睛的李班副此时刻已看清了狼群的数量,看见了走在前面的狼,竖起的耳朵。
“一,二,三,打灯!”塔生大喊一声,并迅速吹响了哨子。李班副亮开嗓门,“嗷-嗷-嗷”喊起来,两人手中的手电筒快节奏闪烁着亮光。
真狼与“战狼”的一场战斗激烈打响。
27、夜色幽暗,狼群怕光、也怕人。但中型猛兽的野性并没因人为的对抗而一下子消弱,此刻双方都在坚持对峙,也必然会赢在坚持,心理攻势往往会占文风。
大约持续了二十分钟,狼群锐气大减,头狼像败下阵来的伤员,转身嗡嗡几声哀鸣,然后带领着它的群狼“队伍”消失在风雪中。
28、风雪终于小了。不知不觉中,大半夜时光过去了。塔生与李班副艰难行进在风雪中,时快时缓,偶尔吹响几声哨声,偶尔喊几声“独苗”,身影与声音完全融入了夜色,两只晃动着的手电筒的光,在底色里渐渐淡化。
29、东方透亮,晨光洒落高原。雪山的轮廓跃出半空。一堆拌着积雪的草堆被一双手由内向外轻轻刨开,露出了塔生的头,接着草堆的盖子被完全掀开,塔生二人先后从夜宿的地窝子里爬出、跃起,各自拍打着身上的杂草。
看到了曙光,李班副兴奋起来。几分得意地说:“排长,咱俩走走停停了半夜,这露营的几小时,我都梦见独苗正找我俩哩!”
30、塔生手脚并用,正低头回填着地窝子。李班副掏出干粮和矿泉水,一手一份。见塔生没搭腔,又饶有兴趣地:“排长,你说独苗比武能拿省军区第一,受过嘉奖。这样的高智商马,怎么会走失呢?”李班副半似说给人听,半似自言自语。塔生拍了拍双手,接过干粮和水,才答道:“优秀的军马就像优秀的士兵,总要有一颗好奇心和进取心,你想想,放青点那么大,马群怎么知道那块的草更好吃,独苗是优秀分子,想得细,离开马群,是为了给大伙找好吃的草,谁知会忘了组织纪律,私自离队了。”
31、李班副一脸懵逼。塔生笑道:“出发吧,等有信号,给点上打个军线电话,问问,是不是独苗自己回去了”李班副觉察到塔生在逗乐自己,便嘿嘿笑着,跟在塔生后面,打开又一个话匣子:其实吧排长,说实话,我去年入伍来到这风雪、雪多、气少、花少,日有四季、年无春夏的高原,曾心灰意冷了好多天哩,后来才慢慢爱上了骑兵,爱上了高原,爱上了无言的战友,我觉得,最后的骑兵,也有铁打的风流……”
“没看出来啊,你小子还挺会抒情?”塔生转身回了李班副一句,一脸欣慰的笑。
“歌里也这样唱的!”李班副吐吐舌头,神情得意,又朝着蓝天,大喊了几声“独苗”。
32、上午。阳光灿烂,雪山如银,满坡青草滴翠,缓坡与谷地上溪流潺潺。一户牧人的家镶嵌在如毡的草原。几座藏式帐篷,出放青的成群的待牛羊,在木栅栏搭建的圈里欢快的叫着,一支炊烟袅袅升起,直指蓝白云,构成一派安宁恬谧的高原田园风光。
一双藏族男女主人在帐篷前各自忙碌,伸腰舒展的瞬间,两位身着迷彩的“不速之客”朝他们的家走去。
33、走近藏族人家,塔生用藏语打过招呼,友好地问昨天傍晚或今天早上是不是见到一匹深褐色的马、这里离隆青山放青点有多远之类的话,得到一一回答。被问到马的去向时,老乡摇了摇头。塔生略有失望地告诉李班副,这里已经离放青点约六七十公里远了,“独苗”仍不知去向。
二人有些扫兴,不过还是真诚地谢过老乡,继续赶路。转身没走几步,他们被男主人叫住,只见女主人手捧一大块风干肉从帐篷出来,快步追上去要赠予二人。李班副极力推辞着,熟悉藏族的塔生接过风干肉,用力撕下一小块交给李班副,然后敬礼,再次谢过老乡,转身离去。
34、阳光透过棉花状的大块云朵斜射而来,远处雪山闪光,气温骤然升高,草原升腾一层热浪似的薄雾。塔生二人
顺着一道窄窄的路痕走过去。
就在这时,李班副几乎尖叫起来:“排长快看,独苗!”
35、太阳的逆光与雪山草地融为一体,勾勒出晴天丽日下天地衔接的草原奇景。“独苗”刺耳的嘶叫声,伴着轻拂的风声从远处传来,塔生二人寻声而去,“独苗”迈着急促的脚步正向他们跑来。
看着穿梭在这幅草原奇景中的“独苗”熟悉的身影,塔生二人无法控制涌动感情,热泪夺眶而出。
“独苗”更像是离家多日归来的游子,头抵在塔生和李班副的胸前,用喘着粗气的鼻子和嘴巴,嗅嗅这嗅嗅那。二人张臂,紧紧抱住“独苗”的脖子和头,眼泪滚落在“独苗”长长的鬃毛上。
36、灵动的“独苗”,铜铃般的双眼也有热泪滑下。
37、雪山草地里,两位战士和马的身影,由近向远,渐渐化大山的一部分。
音乐响起,一曲悠扬的《兵心无悔》,响彻放牧点,响彻高原:
一次军旅
一生荣光
火热熔炉
百炼成钢
雪域呼啸的狂风
助我驰骋
高原滚烫的阳光
闪亮我青春
走过的路啊
苦乐伴我成长
无悔的选择
书写七彩华章
一抹绿色
一身戎装
摸爬滚打
什么也不算
岗位旋转的舞台
我当主角
操场酣畅的汗水
融化千年雪
当兵的路啊
一列铿锵诗行
无畏的付出
成就最美梦想
叠印出现玉树高原四季轮回、各具特色的境况,岁月更迭中,骑兵连连史室、荣誉称号奖牌和塔生披红挂花在军地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报告等情景一一再现。
与此同时,伴塔生的画外音: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晃几年过去了,在部队这座大熔炉里,我得到锤炼和升华,党培养了我,也给了我很多荣誉。聚光灯下,我向大家介绍什么才是初心,让我感同身受的是,初心也是可以传承的。而我的初心,还附着了家族的一份荣光吧。
38、然察大峡谷风景宜人,吉曲河穿越峡谷奔涌而出,满山的原始森林与草原、庄稼连成了片。峡谷尽头,地势趋于平缓开阔,形成一个不大盆地,民房和多层公共建筑错落有致,几座金顶鎏瓦的寺院格外引人注目。
这里便是被称为玉树发祥地的囊谦县城香达镇,塔生的老家。
39、时光回到1993年秋。
香达镇一栋依山而建、独门独院的二层碉房住宅,是彭措旺扎老人的家。院内几处陈旧的石雕和经幡柱,给人久远的年代感。一层分布的客厅、卧室装饰及列具古朴典雅,绘有囊谦风物的巨幅藏式挂毯、墙柜里摆放的金银器具和骨头镶银的各类法器,折射出房主人不同寻常的身份。彭措旺扎正是清政府册封世袭、管辖百余户牧民及僧侣的东坝家族首领土登公保的儿子,身为当年的“康巴旺族”,土登公保带头敬党、爱国、拥军,是升起玉树第一面五星红旗的人。彭措旺扎端坐厅堂,其身后是一祯自己入党宣誓的放大黑白相框,他表情严肃,像在等待什么消息。
40、塔生百岁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抓周仪式,把家族的部分族人聚集起来,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如同过年一样热闹。
41、30多岁的克保夫妇一个忙着招呼来人,一个精心摆放着抓周物品。塔生忽闪着一双大眼睛,憨态可爱,自然是注目的小主角,铺了稠缎的桌上摆放的一摞银元、一方石印、一口金碗、一个玩具、一只酒杯、一对貔貅,还有一枚奖章吸引着塔生的眼睛。众人围观和掌声中,有位老者说了几句吉语,塔生被妈妈放到桌上,爬过去抓周,左看右看,手伸向那对可爱的貔貅。
42、克保走过去,向父亲彭措旺扎报喜:阿爸,您孙子塔生抓了对貔貅,如意吧!
彭措旺扎严肃的脸,瞬间变得阴沉,说:什么年代了,抓一次不行,再抓!
众人七嘴八舌笑着附和:听爷爷的再抓……
43、克保走过去,向父亲彭措旺扎又报喜:阿爸,您孙子塔生这次抓了个金碗,喜庆吧!
彭措旺扎阴沉的脸,添了几分严格,说:新事要有新法子,再抓!
大家对老人的心思已猜出了七八分,又附和着:“再抓两抓……”。塔生再次被放在了桌子上。
克保干脆机灵一动,有意把塔生的小手拉到了那枚奖章前。小塔生就近,一把抓住了奖章。
44、克保第三次走过去,向父亲彭措旺扎报喜:阿爸,您孙子塔生这次想了又想,一把就抓上了那奖章,真诚得很!
这语气明显有逗乐老人的意思,屋内的人重复着阿保的话,一起逗老人。
话音刚落,彭措旺扎的脸,阴转睛,笑容灿烂,像个孩子。
45、有人把塔生抱到了彭措旺扎面前,小手牢牢握着那枚奖章。老人开心地逗了逗眼前的孙子,想挣扎着想站起来却力不从心,原来他腿疾在身已行动不便,阿保等人急忙扶他起身,依着老人转身,手指一幅开会合影的发黄老照片。
46、彭措旺扎与众人一起看着照片,沙哑的声音说:我打心里希望孩子们都长大后,成为对党、对国家和家乡有用的人,跟他们的长辈一样,明白理性,有颗感恩的心,踏踏实实做些心甘情愿的事,能得到这样的奖章……。
47、老照片上的奖章渐渐地、幻影一般放大再放大,那是一枚国家民族团结进步功勋奖章,光痕斑驳,烙印岁月的无情,金黄的底色泛起沉甸甸的质感。这枚让彭措旺扎老人心心念念的奖章,此刻正被襁褓中的婴儿塔生抓在手里。
时光流转中,塔生的画外音把人们的视听带入玉树解放时的一个片段:
[塔生画外音:那时的爷爷,已经患有老年痴呆症,只是在他的心目中,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的曾祖父土登宫保荣获的这块奖章,对东坝家族来说,比什么都要珍贵。那年,玉树快要解放,人民解放军的小分队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康巴草原,一些百户首领出于利益保护,勾结旧军阀残余势力,以武力抗阻解放军进城。曾祖父土登宫保率族人坚决反对、据理力争,配合爱国的千户,亲手打开城门,欢迎解放军进入囊谦,让军旗飘扬在了偌大的康巴草原。后来,他们积极支持党和政府在玉树落实民族工作,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在玉树地区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在塔生的深情讲述中:
缓缓叠印出囊谦解放和建国初期的历史瞬间:一道古城门打开,无数藏族同胞穿着破旧的衣服,双手捧起白色的哈达,列队夹道欢迎解放军战士进行。人群中一位中年男子尤为活跃,他正是土登宫保,他双手握住解放军的手,送去亲人般的笑容。
叠印出土登宫保带领同胞,策马扬鞭、翻山越岭深入草原牧民帐中,散发传单,走方串户的情景。
叠印出玉树建设表彰会议,土登宫保上台领奖,那枚金灿灿的奖章挂在他的胸前,一束暧暧的光,照在他帅气的脸上,融入他笑容,融入他自豪,融入玉树的山山水水……。
叠印广袤的玉树高原上牛羊成群、万马奔腾的画面。
由黑白红旗、军旗,渐渐过度到鲜红的两面新旗,情境带入当下,美丽的巴塘草原,部队和民兵训练野营村。
字幕显示:2018年,夏。
与此同时,伴塔生的画外音:在一场前所未有的强军改革之中,骑兵连队也迎来崭新的时刻,以打仗和实战的标准练兵备战,在我们的连队,正融入这股风起云涌的时代大潮。
48、巴塘草原,海拔4000米。
青海省军地新时代“兵民协同—1号”演习现场,野营村。数百民兵正在进行摩托化行军、骑兵马术、防暴队形等科目训练,部队、武警、消防、公安等力量同步展开配合演练训练。
偌大的草原,一派紧张和喧嚣,番号声、口令声和杀声震天,不远处雪峰林立,像是检验着这场演练。
49、另一处开阔地域,一队骑兵风驰电掣,排山倒海之势奔腾而过。目睹逐日追风、蹄间三寻的骑兵战马,一位观战的将军为之一震。
将军是省军区司令员曲江少将,回神后,他向身边的一名参谋问:“骑兵连是配合这次兵民演练,兵种间的课目衔接要磨合好,现在是友邻单位,独立连队,可要搞好协调配合!”
参谋:“是”。此刻,塔生手牵一匹枣红大马,气喘吁吁而来,一颗颗豆大的汗珠从他脸上滑落。别的骑兵战士冲击完毕后,改由休整溜马模式,一连人马呈散放状态。
选定一个地方立正后,塔生洪亮地报告:“骑兵连,都有,稍息,立定,首长同志,骑兵连正在进行骑兵冲刺队形训练,请指示!”
曲江:“继续进行!”塔生答:“是!”,随后走向曲江。
50、曲江向塔生还礼,并主动去握手。塔生下意识地缩了缩右手,迟疑几秒后,才将马的缰绳扔下,一脚踩住,腾出左手,双手伸出握住了曲江的右手。
曲江还是发现了异常,目光紧紧盯上塔生缠了厚厚一层绞布的右手,关切的问 :“受伤了?”
塔生憨憨一笑,答:“好多天了,快好了”,说罢抬起右手用力摆了几下。曲江环顾身边,向同行者提醒:“身体是战斗的本钱,各演练分队要做好防护,防止非战斗减员”
人群里有人应答着。
51、训练场上掀起新一轮热潮,士气高昂。
阳光把野营村林立的一顶顶帐篷拉成了斜影,迎风飘扬的红旗与雪山遥相呼应,构成了雪域高原独特、壮美的野营风景。在场的每个人,个个脸庞黝黑,看来强烈的紫外线又为这里村平添了一笔重彩。
老兵曲江与新帅塔生的一场对话,在此展开。
52、二人慢步走了起来,那匹枣红大马,听话地跟在二人身后。曲江指指草原,说:“这里原来是国民党的骑兵训练场,解放军进入玉树时,最后一批残敌把这儿炸成废墟,那个老机场也是,人民军队又在废墟上建起临时军用机场,物是人非,这里留下一代又一代人民骑兵的光荣足迹,你这个改军后的骑兵连长,身上是有担子的,我们都是踩在前人的肩头,接力奋斗的一代!”
塔生:“首长骑兵出身,连队的骄傲。向前辈那样当好新一代骑手,是连队每个人的心愿。”
53、曲江转身看看枣红马,若有所思。
说:“我很赞同骑手这个词,熟练掌握一门军事技能,驾驭一种装备,就要有当能手、当高手、当行家里手的决心,像运动员那样,为荣誉而战。”
塔生:“是的首长,为荣誉而战,荣誉就是军人的职责,是战无不胜的信仰。”
“首长是骑兵技能比武全能冠军,奖状奖品还在连史馆呢!”塔生向曲江投去羡慕的目光,此刻的巴塘草原,马蹄声四起,看得出,这位年轻连长的内心,流动着最后的骑兵那股子不灭的激情。
54、曲江环视训练场,此刻,正好有藏族民兵骑兵分队与摩托车队先后从二人面前疾驰而过,稍远处,正在训练作业的现代化迷彩指挥方舱与通信车,不时传出电子信号接收及口令声。
曲江笑道:“荣誉只是一个阶段,军人,总会有一个时代和属于那个时代的荣耀,骑兵在冷兵器时期和革命战争年代前期,曾经是无可替代的尖刀,这把刀,留给我们当代军人的是传统和荣光、钢气和血性,这是我们克敌制胜的传家宝!”
塔生认真地听着,也似在琢磨曲江说出的第一句话。
55、曲江说到动情处,语气铿锵,面露豪情:“以前打敌人是一场革命,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现在我们进行的军队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换羽高飞,重整行装再出发,这也是一场革命,确保人民军队永远战无不胜。”
塔生显然受到感染:“骑兵连发扬传统,带着改革集聚的锐气新风,像前辈那样不怕流血牺牲,守护好这片草原。请首长放心!”
56、天气骤变,狂风大作。高原上的“娃娃脸”天气,这一刻再显真容。
一名士兵急匆匆骑马跑来,喘着粗气向塔生报告:“报告,7号新马列红又使性子了,骑手训服不了……”话音一落,曲江示意塔生快去处理。
57、塔生一边答声:“是!”一边迅速转身,跳上战马,与士兵一起朝连队训练点跑去。只见旗手松吉项的马因受雷声惊吓,突然使起性子,随着一声嘶鸣,前蹄腾空纵立,眼看又要挣脱缰绳,让已经难以招架的松吉项,一个趔趄仰倒在地。塔生急急纵身一跃,从自己的马上跳下,死死抓住7号新马的缰绳,塔生被牵拉着行走了数步,双脚插在草丛里勾出两道扬尘的浅沟,不过那匹马很快被征服了,他的手心却撕破了一层皮,血肉模糊。
58、这一幕,被不远处的曲江看在眼里。他向随行的人员说:“这小子,是有两下子。”又意犹未尽地说:“训服的烈马,总跑在战场的最前边的!”
59、曲江面露悦色,面朝开阔的草原,遥望雪山,背倚巍峨的雪山。骑兵连成三路纵队整齐排列,骑士们个个全副武装,战马奋蹄欲纵,像是一队奉命出征的铁骑。
60、他们以这样的方式目送一位老骑兵远去。
叠印雪地行军、高原狂风大作、上升的雪线等情景。
与此同时,伴塔生的画外音:骑兵连是一个有着70年历史的光荣连队,多少年了,一茬又一茬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的战友告别家乡,把青春留在了陌生而又熟悉的风雪高原,我常常想,三江源,我的家乡,也是战友们为之奉献并难忘的第二故乡,这里像不竭的江河水一样,流淌着一种不变的缘分。
61、严冬,厚厚的积雪覆盖了整个高原,一片银白、寂静的世界。
巴塘草原深处,一座废弃的老机场,耸立在宽阔的地平线上,与远处的雪山遥相呼应。
62、雪仍在下。朔风把落在地上的雪花吹起,形成强劲的旋风,一波接一波朝远处散去。一支迷彩队伍,逆风中向着老机场缓缓而来,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由于雪已淹过军马的膝盖,阻力太大,战士们只好下马,牵着马缓缓前进。
这是一支全副武装的骑兵。骑马行走在最前面的塔生,回头看了看队伍,他的大棉帽、眉毛和鼻孔处都或多或少凝结了一层冰雪。他喊道:“加把劲儿吧同志们,老机场快到了,大休息!”
众士兵回答:“是!”洪亮的声音,打破了雪原的宁静。这一喊一答,抖掉了帽子、眉毛和鼻孔处的冰雪,露出一张张冻得通红的脸。
63、南方兵小冉跟在指导员范勇的身后,好奇地问:“指导员,这么大的雪,一年下几次呀?”
范勇答:“雪域高原,下雪刮风就像这巴塘的草,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我与你一样刚来玉树时,亲历了人生的第一场雪,先是好奇、兴奋,后来渐渐习惯了,这里每个月几场雪,有时一天一场雪,这才真正领略了什么叫雪域高原,这里是雪的世界,缺氧的高原,三江之源,与物质相比,最不能缺的是精神,高原人的精神。”
64、新兵小冉听得十分认真,目光近及远,幼嫩的脸上写着与十八九岁的年龄略有不符的坚毅表情。他向上抖了抖肩上的行囊,又问:“听说,那老机场都七十多年了,当年连长的爷爷在那,还救过解放军的命?”
“是啊,老人当年是军地联络队长,机场从国民党军队接管过来时,我军第一代地勤保障人员多从南方一路边打边走过来的,对高原环境极不适应,有几个战士,患上急性高原性肺心病,正巧又发生百年不遇的雪灾,大雪封路,当地藏族老乡就用马和牦牛驮,用人背的办法,才护送伤员到医疗点上的,连长的爷爷是带头的。”范勇提高嗓门,吃力又振奋地回答着小冉,又似在给全连官兵作着一次行军中的随机教育。
65、老机场的轮廓越来越清晰,孤零零地矗立着,既若一具岁月留置的堡垒,又如同坚守着阵地的一位老兵。偌大一片极地上保留如此一座老机场,它的故事,经历了怎样的日照风吹,早已被打磨得飘摇而又脆响。
拉练队伍踩出的足窝,很快又被雪埋没了。此刻的巴塘草原风雪飞扬,又因老机场的存在而有了一种战争厚重。迷彩官兵与战马置身其中,似乎听到了刀刺与风啸和鸣的结集号。塔生与他的战马停了下来,近距离观看老机场,他好像在凝望一尊真正的、巨大的雕塑。
66、几秒钟后,他再次转身面向全连发出口号:“全连向我靠拢,集合!”
67、官兵在老机场前集合。大家对这处历史遗迹和它身后的芲茫雪山给予注目礼般的对视。任何战争的遗存要么是凝重的、要么是神圣的,于今而言,胜与败皆是一笔宝贵财富。此刻,雪过天晴,一朵朵白云从蓝天飘过,几只草原鹰从机场上空迎风盘旋。气温渐高,官兵冻僵的脸又变得灵动活沷了起来,有人抬头仰望,惊喜目光里分明多了几分高原兵独有的自豪。范勇走到队伍前,语气轻松地说:“雪过天睛。拉练行进的路上,把大家带到这里,利用大休息时间搞一次行军随机教育,地点还是老机场,还是由连长给大家讲传统,这是我们连队年年坚持的一个必修课,大家欢迎!”
68、掌声中,塔生走到队伍正前方,开门见山:“这座机场是玉树解放的见证,以前讲过解放军进驻玉树后的机场夺取战,也讲过重建机场时的军民鱼水深情,今天就讲一个关于机场的红色爱情故事……”
大家一天听到爱情故事,青春的热情瞬间迸发,未等塔生说完,便鼓掌并欢呼了起来,热烈的气氛顿时感染一片高原。
69、塔生先是转过身去,用手引导大家的目光聚焦在老机场上,说:“新兵是第一次来这儿,老机场,原先是国民党的军用机场,玉树解放后,我人民解放接管这里,曾经是空路连通北京、西宁、拉萨的重要站点,演绎过藏汉一家亲的有多故事,时间关系,今天就不讲了。”塔生说到这,故意摆摆手,停止话语,卖了个有趣的关子,大伙儿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讲一个、讲一个”的央求声此起彼落。
塔生笑笑,开始了讲述:“刚刚解放的几年,玉树当地两个叛匪首领,知道了老机场上有解放军的飞机起飞,便纠集了数千叛匪,准备偷袭和攻打老机场。他们向机场外围的一户藏族老阿妈打听机场的内部情况。老人就夸张地告诉他们,机场里有好几千解放军正规部队,于是叛匪不再敢偷袭机场了。机场受到了保护。反应过来的叛匪自觉上了老人的当,就反扑而来,抓捕了老人和她的女儿,并实施残暴的凌辱。好在解放军大部队赶来解救了她们。时任兰空司令员的老红军、开国将军杨焕民询问老妈妈有什么要求时,老人只希望她的漂亮女儿卓玛能嫁给一位机场里的飞行员。后来杨将军亲自做媒,带有命令式的保纤拉媒,促成了一段姻缘。再后来一直传扬在巴塘和玉树民间的佳话便是,漂亮的卓玛与帅气飞行员携手相爱,成亲生育,退休后去男方的福建老家共度晚年了。”
70、随着塔生的讲述,官兵的眼里和心中出现了一幕幕故事中的生动情景:老机场的原形出现在草长莺飞的巴塘草原上,一身盛装的美丽女子卓玛,与年轻英俊的飞行员含情脉脉、相视走近,相拥在了一起。
叠印草原上欢快的锅庄舞、哈达舞及反映军民鱼水深情的联欢活动等情景。
与此同时,伴塔生的画外音:驻守一方、造福一方是部队的传统,没有什么比家乡和国家的未来,更让人期待。这种期待,就像草原上的格桑花儿一样,一点一点、一朵一朵地开,日积月累,会成为美丽的风景。
71、又是一个炎阳高照的夏日。
在州府结古至机场的高速公路上俯视,清澈又急湍的河水向东流入通天河,再一路向东终入大海。这是一条被誉为涌动新玉树激情和热情的河流。当目光跃河而过,即可见对面依山旁水一带错落有致的民房,统一的红顶青砖、四合院落和别致小铁门,房屋后面半山腰及延伸到山顶,数座白塔格外引人注目,加上风舞经幡,桑烟袅袅,营造出圣洁玉树独特的氛围。这还远远不够,数代玉树人把守护玉树、陪伴江源,对家乡的解放、发展和日新月异变化铭记在心,化作“生态报国、感恩奋进”八个红色立体大字,正矗立在母亲河的对岸。绿草如茵的巴塘河谷,帐篷林立,炊烟升腾,牛羊穿梭,这与奔涌的河流、笔直的公路、感恩的字碑共同构成一副新玉树吉祥幸福现代图。
72、公路上,一辆微型面包车正载着韩红的歌曲《天高了》疾驰。开车的藏族小伙扎西一身新衣,欢快乐曲中,他不时地向车上的两位客人介绍着妹妹才仁青的婚礼:“这帐篷酒店是学生家长开的,他们说什么也要给妹妹一份特别的礼物,他家的孩子是妹妹爱心公益助学团队带出的第一批学生,考上西宁的重点高中了有,今天来参加婚礼的有些是爱心公益助学的孩子家长,都是不请自到,一大早就来了……”
扎西回头看看车上的两位客人,一位正是塔生,穿着军礼服,另一位是他的爱人才美,一身银行职员制式,也难发掩饰她康巴藏族姑娘的美丽面庞。塔生似在自语、又似在说给扎西和才美听:“当年差点失学的才仁青,都要结婚了,时间真像这流水一样啊!”他向窗外看了看,巴塘河与车背向而去,浪花折射出阳光的斑斓。
73、妻子才美被这句话引入了沉思,此刻她最理解丈夫的心情。她也将目光伸向窗外,迎合着说:“是啊,十年前大地震后,你中了穴似的倡导这个爱心公益助学团队,立志要十年磨一剑,挽救藏区因故失学的孩子,十年前,你的第一位救助对象才仁青,都大学毕业当了老师,成了团队的接力者,带领公益团队救了一批批孩子,现在看来,你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才美回头看看塔生,眼里涌出爱怜与自豪。
塔生笑道:“最困难的时候,是爱情力量鼓舞了我,这个团队也是我们爱情的见证吧?”才美娇嗔:“去你,才不是呢!玉树是我们大家的家,人人有责任去热爱!”
扎西插话:“塔生哥,嫂子说得对,玉树是大家的。记得当初您筹办这个团队是说过,藏区孩子,特别是女孩子失学不单是家庭困难的事,更有观念上的事,这公益团队一年年的挨家串户去劝牧区失学孩子上学,有的人家,牛羊多的满山跑着,就是不让孩子上学……”扎西停顿了一下,不好意思地说:“当年,阿爸阿妈也是这样的人,幸好才美遇上了你和才美嫂子,才有了才美的今天,你这个接班人,公益团队的事儿好可上心呢!”
74、车内韩红的歌声,诉说:“那是一个秋天,风儿那么缠绵,让我想起他们,那双无助的眼,就在那美丽风景相伴的地方……我愿为他建造一个美丽的花园,我想要紧紧抓住他的手,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看到太阳出来,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看到太阳出来,我们笑了,天亮了……”
75、车窗外,几只雄鹰掠过河谷,向天蓝云白的空中飞去。又一曲歌曲开始欢快地播放,塔生说:“任何旧有观念的改变都要一个过程,只要我们从点滴做起,家乡一定会变得更美更好的!”扎西兴奋地说:“快看,到了!”
76、巴塘河畔,高原滩地。一座“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巨型黑帐篷掩映在众多五颜六色的帐篷中,十分显眼。一场隆重的藏式婚礼正在进行。帐篷门口,两排身着民族盛装的轻看男女手捧各色哈达,外接着每一位参加婚礼的宾客。不远处,两座煨桑炉正冒着青烟,这是藏式婚礼必备的习俗讲究。只是与别的婚礼不同的是,黑帐篷的顶端撑起一面鲜红的国旗。一位五十开外的藏族汉子站在门迎队伍最前面,笑呵呵地向公路通往帐篷的土质小径上在张望,小径一端,塔生他们乘坐的面包车驶了过来。“来了来了,扎西他们来了!”藏族汉子大声一嚷,从帐篷里涌出几个男女。
77、众人簇拥着一藏族姑,端庄秀气,落落大方,活沷灵动,一件藏式婚纱在身,更衬托出她脱俗的气质。她就是这场婚礼的主人,州民族中学教师才仁青,紧随其身后的一个英俊青年是她的新郎。
才美见塔生夫妇下车,急忙捧起哈达上前迎去。塔生夫妇面露喜色,边四下环顾边走向帐篷。快近身时,才仁青热情又带几分调皮的口气高声道:“塔生哥、才美嫂子,你们来参加我的婚礼,我真是太高兴了!”
“谁不高兴啦,我们的才美老师终于嫁出去了,这美丽的巴塘草原都舍不得啊!”塔生提高嗓门,故意戏谑才仁青。
78、才仁青挽过才美的胳膊,昂头挺胸,显出一副得意的样子道:“又不离开这巴塘草原,谁舍不得谁啊?我看,你当年从大城市来玉树,还不是舍不得草原和嫂子,是吧嫂子?”才美娇嗔状,对才仁青说:“别理他,他才不是为了我才留在玉树的!”
一行人说说笑笑快要到门口了,这时,一大队人手捧哈达从帐篷里出来。
79、走在最前的扎西,用藏族特有的唱调,边放声唱《迎宾歌》,边绕臂扬手作着舞蹈般优美的邀客动作,把一队藏族群众带到帐篷门口站立。那些群众笑容笑容可掬,把举起的哈达要奉献塔生。
塔生惊诧不已,看看才美又看看才仁青,似要极力得到一个解释。这时,才仁青爽朗笑了。塔生急问:“才仁青,这是……”
“想知道吧,让拉公叔告诉你吧!”才仁青兜了个小小圈子,在咯咯的笑声里,把话题交给了拉公。那位扎西在车上介绍过的学生家长、帐篷酒店的承包人,也就是最先站在路口迎接塔生夫妇的藏族中男男子。
看来这是一个预有准备的感恩仪式,特别之处,是利用了才仁青婚礼这个机会。塔生不由得四个张望,在人群里寻找着拉公。
80、紧跟在扎西身后的拉公笑呵呵地从人群中出来,走到塔生面前,为塔生献上一条哈达,用藏语说了声:“扎西德勒!”塔生热情还了句“扎西德勒!”。
拉公用略显生硬的汉语说道:“我的两个孩子也是当年失学,是你的爱心团队头一批,与才仁青一起救助的,当时你们三番五次来家里劝我,可我,也不知哪根经儿被野牛拉断了的,想不通女娃娃上学有啥用……”
突然才仁青插话:“拉公叔,幸好你还是想通了,要不你哪有姐妹两个大学生,从你家小小的麻雀窝里飞出两只金凤凰,你这当阿爸的就偷着乐吧……”大伙被才仁青逗笑了。
一旁的扎西补充说:“拉公叔的两个孩子与妹妹才仁青同年上的小学、中学,现在,一个在北京的民族大学读研究生,一个在省城的医院当医生,她们的爸爸,我的拉分叔还当上了大老板哩!”扎西树起大拇指,为拉公点赞,众人笑声中,拉公压下了扎西的胳臂。接着道:“啥大老板,承包了这座帐篷,夏天搞点旅游接待。自己想想,这人总得走出去看看,孩子出去上学,替我们这些家长打开了一扇窗子,我们也看到了外面吧。塔生连长,你当年提倡那个队——”拉公一时语塞,才仁青马上补充说:“那叫爱心公益助学团队”。拉公拍拍自己的胸部,急道“对对对,爱心公益助学团队,现在,才仁青她们接了你的力,做得红红火火啊!看这些老乡,全是受助孩子的家长,专门赶来为才仁青老师祝福的!”拉公指了指身后的一众人,一张张纯朴的笑脸,像绽放在草原的无名而鲜艳的格桑花。
81、一场具有康巴风情的帐篷婚礼正在进行。在婚礼现场,三道盛装迎宾队伍列队两行,分置帐篷门内两侧,中间是一条红毯通向简易舞台。台上灯光闪耀,电子大屏幕上是一副玉树吉祥如意的玉树山水图,与别的婚礼不同的是,屏幕上醒目的字样不是某某二人婚礼之类,而是“爱心插上知识的翅膀,让我们从巴塘草原起飞”的藏汉双语字样。才仁青与新郎手捧哈达站在屏幕前,人生喜事,笑上眉梢。
嘉宾席就座的塔生、才美等人与同桌的亲朋互致问候。
藏族音乐环绕,现场一派热闹。
82、一段激越的音乐过后,婚礼开始。
拉公在众人注目中上台,先行鞠躬礼,然后说:“大家好!今天这场婚礼,是按照新娘子才仁青老师的要求,喜事新办,不收礼金,只收祝福。要给大伙介绍的是,才仁青老师的新郎官儿普措老师,是才仁青老师的大学同志,他现在是一名医学博士,到底是他追才仁青追到了玉树,还是才仁青这棵梧桐树把他的新郎金凤凰,由他们自己说说吧!”
台下掌声热烈。才仁青拉着新郎的手,落落大方地走到台前,拿过话筒。她先用藏语说了几句欢迎大家、感谢大家和祝福大家之类的话,再用汉语说:“借这个机会,我先想感谢几位人。”
台下顿时安静了下来。
才仁青深情地说:“先要感谢远在天堂里的父母,他们死于一场雪崩,他们走时,我只有3岁,我只记得他们模糊的身影。父母给了我生命,让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活着是多么美好的事情……”生性开朗的才仁青,此刻的一腔深情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帐篷内那么安静,有人轻轻地拭去眼角的泪花。
接着,才仁青说:“我要感谢塔生哥的帮助,在我考上高中面临放弃与就读的最艰难选择时,是他鼓励我,一定要继续读书,走出大山和草原去看看,去学到文化知识,做一个人能够改变,并且驾驭自己命运的人。是他,从我的身上看到了对藏区孩子物质帮助,特别是精神的鼓励和引导,有时真的会在不知不觉甚至微不足道之中,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后来,他带领大家创办爱心公益助学团队,劝阻和帮助了一个个面临失学的孩子……”人群中有人点头,有人相互私语议论。
83、塔生与才美对视了一下,才美把手伸向丈夫,脸上溢出自豪的神情与笑容,一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塔生此刻是众人的焦点,他身穿的军礼服,在人们的目光里,发出点点微光。
才仁青话头一转,轻松又调皮地语气道:“现在,我们接力爱心公益助学团队,在座的有些是救助孩子的家长,他们有人也自愿参加了团队,这不,我们的团队还来了第一位博士自愿者,公益爱心的点点星光,正传遍玉树的山山水水、角角落落……”才仁青说完,转身,伸手,把新郎向前拉了拉,拉在了大家火热的目光之中。
帐篷内响起雨点般的掌声。
84、音乐和掌声中,拉公上前高兴地说:“下面在有请爱心团队的发起者塔生连长,为新娘才仁青和他的新郎官证婚,也为大家伙儿讲几句!”话落,掌声四起。
塔生整了整军衣,走上舞台,帐篷里渐渐安静下来。
在舞台灯光照耀下,塔生一身戎装、气宇轩昂,更显得精神倍增,他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说:“这个大喜的日子,属于才仁青,这个大喜的时刻,属于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巴塘草原、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让我们以最深情的祝福送给这对幸福的恋人!”说着,他从拉公手中接过两条哈达分别献给才仁青和爱人,才仁青眼中闪中泪光,这个在社会大家庭长大的孤儿、此文最美丽的新娘,内心一定有着五味杂陈的感受,不过,所有的情感此刻化作她含泪的笑容,美丽又灿烂,传递着一颗滚烫的心。
85、人们纷纷上台,为新人献上哈达,为他们送去藏族最真诚的祝福。
塔生一边鼓掌,一边目送大家入座,接着说:“藏族有句老话,你如果遇到困难,请你不要叹息,正如月亮遇到日蚀,只是暂时的。我们的亲身经历也告诉我们,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叹息没用,有用的是要相信,相信社会大家庭是有温度的,要看远,目光盯在未来,美丽的人生和风景才不会错过,爱心公益,是在国家扶持、社会救助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桥,以身边人做身边事,一代代传承下去,不让一个藏区孩子因为观念的阻挠而失学……”
86、帐篷内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塔生阳光的笑容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个。他转头看了看才仁青,又面向大家说:“乡亲们,我提议,下面由爱心团队的现任负责人、我们最美丽的新娘子给大家唱支歌,好不好?”说完,他把话筒递给了已准备上前来的才仁青。
才仁青接过话筒,激动又开心的说:“我要感谢大家自发地来参加我的婚礼,也要感谢各位乡亲对爱心团队工作的支持与爱。我就把一首《家在江河源》献给大家,祝大家生活幸福、扎西德勒!”
87、欢快的音乐响起来。一些年轻的姑娘,在拉公的招呼下,纷纷上台或在帐篷内的空地上跳起了锅庄舞。
音乐中,才仁青甜美的声音唱道:
高高的雪域
走出了一条河
一生一世流淌着
古老的传说
如今我站在源头张望
河流要去的地方
麦浪翻滚那金色的梦
稻田飘扬着春天的歌
我的家在源头
那是我守护的山水一方
就让风儿带上问候
走向那河流的远方
高高的雪域
走出了一条河
一草一木蕴含着
清水的模样
如今我站在源头张望
河流要去的地方
幼苗成长那参天的树
百花绽放着多彩的光
我的家在源头
那是我守护的山水一方
就让河水带上问候
走向那河流的远方
……
88、歌声伴着欢乐的气息从帐篷里传出,传遍美丽的巴塘草原,传向了蓝天白云,传向了雪山,传向了广袤的三江源……
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