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炫子爸的头像

炫子爸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7/08
分享

这里,足以拥我入怀

    炫子爸


从井冈山、古田和鼓浪屿一路走过,我的心与脚步,有了一次追逐信仰的经历。

                                            ——题记


井冈山龙市镇的文星阁表面上的名气远远比不上广州越秀区的那座文星阁,但我敢设想,如果没有前者,后者未必会至今安稳羊城,也许它的千年古韵早已损灭怠尽,也许它的当代财富核心圈的象征是一场空梦。

1928年4月28日,中国革命巨人的相约时刻。当毛泽东带领接应朱德部队上山的队伍回来后,听说朱德等人已住进了龙江书院,便立即带人赶来会面。在书院门口,从未见过面的朱毛两人紧紧握手拥抱,然后登上文星阁深入会谈。

朱毛相聚文星阁,是机缘更是天意。文星阁大多是文化的载体与象征,而井冈山的文星阁除了文化,更闪耀着思想的火花与信仰的光芒。用什么样的力量化蛹成蝶攻打一片属于人民的天下?毛泽东带领他的年轻团队,穿透大革命失败的阴霾与合作者背叛初心的酸楚,靠思想牵引,以精神支撑,仰首挺胸、奋然前行。

 840多个日夜到底是一段多长的岁月?从时间的概念看实在太短,从一个红色政权孕育并发展壮大的视角看又显得太长,太长。它前接五千年沧桑风雨,后抵万里山河从起步到雄踞世界的漫漫时光。我相信五指峰顶的蓝天白云那时一定很美,我相信挹翠湖的清波绿草那时一定很纯,那时,树林与竹子也一定苍翠挺拔,只是与自然的风景相比,那时,井冈山也因为一种思想与精神的茁壮生长而更显蓬勃活力。

八角楼现在是一处文化景点,但它不是因为美丽而存在,它是靠思想活着的。我踩着狭窄摇摆的木梯攀上二楼,土砖结构的楼体上看得见现代工艺修复的痕迹,一床一桌一椅一斗笠的陈设简洁清爽,却泛着浓浓的书香。穿过八角形天窗射下的阳光不强不弱,温暖绵长。当年毛主席坐在面向大山的窗前,抬头可见对面的山坡及满坡的绿色。每到夜晚,清油灯的烛光与窗外的星空浑然一体,居室很小很小,然而他看到的世界大得没有边界。一个通宵又一个通宵过后,他用思想的力量与智慧的理性把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惊天大问,回答得清清楚楚。从此,一行行附着红色与魂魄的文字便翻跃八角楼也翻跃万千山水,走进无数人心。

永新与三湾是容易记住的两个地名,我却在内心隐约感到它们于冥冥之中成了我们红色政权的起步与行进。春秋战国时三易其主的要地永新,难道它永远立新的字面表达就朝着一个方向?至于不是直线的三湾,又岂不是印证着一条道路的曲折与坎坷。大革命失败的阴霾没有消除,百余次武装暴动有喜有忧,一个宗旨空前光明伟大的新型政党,在经历了背叛、战斗与反思后变得更加清醒、坚定与自信。独立掌握军队和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初心已俱但前路迢迢。一支军队,绝对不能是一盘散沙。于是,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和官兵平等思想焕发的巨大威力,赋予了人民军队真正的灵魂。如今的三湾村风景很美,纪念馆前面的红枫树技繁叶茂,我没见过它幼小时随风摇曳的姿态是什么样,但我知道今天它的根深入泥土,傲然如磐。

井冈山用锋刃般的思想划破铅云,走向黎明。与它并肩的精神与信念,一直在思想光芒下相生相伴,攥拳击掌,形成前进的无穷拉力。杜鹃红,杉松青,翠竹一片绿。我一直想,在井冈山这个中国革命的摇蓝,大自然的纯洁与美丽是不是上天给一个新生政党、一支新生军队的善意馈赠,因为,他们从初心开始就感天动地,从来没有一个政党一支军队比他们更加接近民心,而民心正是精神之源信仰之根。

这是伍若兰的声音:共产党人从来不怕死,为人民解放而死最光荣。若要我低下头,除非日头从西边出,赣江水倒流。伍若兰烈士生前是朱德的妻子,参加过湖南暴动。英勇牺牲时正是青春如花的23岁,6年党龄。她是血肉之躯是纤弱女人,却令人不可思议的拥有钢铁一样的信念。

这是吴月娥的选择:女红军战士吴月娥牺牲时年仅18岁。她16岁参加红军,当过少先队长,红军宣传员。在掩护同志和伤病员转移时被捕。敌人用刺刀指着头,威胁她带路。她却机智勇敢地把敌人引向悬崖峭壁,乘敌不备抱住一个国民党军官跳下悬崖壮烈牺牲。那是多么坚定的选择,又是多么催人泪下的纵身一跃。

这是镌刻在井冈山北岩峰上的将士名录:在此战斗过的51位将领和15744个有名有姓的烈士,共同的特点是都很年轻,30多岁的人领着20来岁的一群人构成了中国革命的主力军。青春阳光激情奔涌,血流成河浴火重生。他们留给后人的也许是一张模糊的面孔,但不乏有一种清晰的精神、如山的信仰。

“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毛泽东与他的团队带领的中国革命,用事实让古人失语尚书无声。因为,思想、精神、信仰和她的追逐者,让星星之火呈现燎原之势,生生不息绵绵不绝。

初上古田,这里正下着大雨。与井冈山一样,中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这个地方,植被出奇的好,赋予了它们厚厚的绿色外衣,或松杉林立毛竹遍野,或柏槐畅拨花榈飘香,或群峰险峻涧沟纵横,或岭谷相间稻荷映彩。当年,中国共产党的部分精英带着队伍从井冈到古田,根植一路红色基因,攻克无数艰难困苦,是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赋予他们钢铁一样的胸堂,是人民的付出与担当给了他们最直接最深沉的力量源泉。

陪同他们一路走来的,更有廓清瘴雾后思想的逐渐成熟与意志的趋于坚定。对于一个充满志向的年轻政党,一支刚刚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靠什么建党和靠什么建军这样的问题,牵扯命运攸关,联接生死存亡,而真理恰恰源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中国的革命真理就是思想上建党与政治上建军,是二者的双管齐下和完美结合。

古田会议的旧址刻录着岁月沧桑倾注了风雨迹痕,外观看上去并不宽敞,不过是笔架山下大户人家一座青砖灰瓦的宗祠,像个田字,四四方方,规则有序。院落中央的蓄水池,只要下雨便能蓄水且溢满全池,给人充盈丰沛的愉悦感。光影斑驳中,岁月印记深刻的简易桌椅构成的会场,被郑重地标注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我相信这样的文物价值是沉甸甸的,不仅在于文化、在于政治,还在于它是民族命运改变与转折的见证。虽是雨天,游人如织,相机与手机的快门声不绝于耳。在这儿拍一张当代的留影不难,难的是革命的前辈当年以怎样的思想与智慧,让一次会议及其精神定格为历史性的伟大瞬间,并指引一个政党一支军队前进的方向。

雨渐下渐小,蓝天下的云朵随风翻滚。有当地人凭经验介绍说,天马上要晴了。天马上要晴了,让刚从古田会址出来的我油然想起毛主席的几句诗: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伟人的自信坚毅传递给人民的是自信坚毅,最终影响并决定了革命的选择与胜利。那筚路蓝缕、步履为艰的历练之路,灌注入了多少鲜血又失去了多少生命,修炼了多大怀胸又吸纳了多少力量。不为名利地位,只为人民谋利,毛泽东及与其携手相望的战友们,以容下天地的心胸相互包容相互支诗,用一颗颗不改的初心,汇聚为革命的豪风洪流。

载满游人的电瓶车沿着弯曲的村道,穿过茂密的树林,从古田会址平缓地行驶二里多路后,来到闽西小村赖坊村。雨后天晴,空气清新。期待中,一座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出现在我眼前。它古朴雅致,轮廓清晰,马鞍架屋顶下的四根墙柱和上下六扇长半圆形的门窗格外耀眼。这便是整个赖坊村引以骄傲的协成店。在一楼靠右手一间约换六七平米的小厢房里,两张板凳架起了一张看上去很陈旧的木板床,木床下还摆着一双草鞋,靠近窗户的位置摆放着一套破旧的桌椅。这间看似并无特别之处的小居室,是当年毛泽东主席参加完古田会议后的住所,也是我党我军那篇名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光辉文献写作地。难怪赖访村人以此为荣,其实简朴的协成店曾是全中国的一座思想宝库和精神高地啊。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段诗意盈然的生动文字就出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文中的它,指的是中国革命。身为伟大战略家、思想家和军事家的毛泽东,把革命写得如此富有浪漫色彩、英雄气慨,我并不吃惊,正如他那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也正如他那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读之豪气满满。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在当时环境异常艰苦,而党内军内也不乏思想交锋的情况下,他深思熟虑洞察天下,始终始终坚持用思想与理性的灯光“照镜子”,照出过往荣辱,也照亮前路迢迢。诗人般的浪漫情怀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又感召和鼓舞了多少怅然若失的战友与民众。对于革命的的最后胜利,这样的感召,又是何等重要。

伟人有诗吟: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古田现地寻访,如同与历史老人对话。他远去的背影告诉我: 古田不古,良田长青。 

从内厝澳码头乘船轮渡登上鼓浪屿约摸需要二十分钟。船驶东海,穿浪而行,内厝码头便在游人的期待与兴奋中渐渐远去,鼓浪屿的轮廓却越来越清晰。

从1842年清政府和英国签定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开始到逼迫厦门为通商口岸,又于1902年西方诸列强逼迫鼓浪屿为公共租界,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小日本独占鼓浪屿,直至鼓浪屿又回到中国,整整用了100多年。这是一段多么漫长的时光。晚清政府腐败无能,无数仁人志士呼唤九州生气恃风雷,又无奈万马齐喑究可哀。民国也不过是雾里追月看花,纵有大批有识之人呕心沥血,革命与人民之间仍隔千山万水,那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呐喊,又怎能唤醒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真正的尊严与彻底的觉省。

其实历史的辛酸与辉煌都是由人创造的。不同的是前者只有流泪的回忆而后者饱含新生的希望。从井冈山到古田再到鼓浪屿,当我匆匆忙忙走过这条参观追寻之路后,脑海里抹不去的是关于历史与未来的一个个扣问。国强才有民安,民安方可政通。而国何以强,民又何以安?取决于一个执政集体到底以什么样的初心、智慧、担当还有血性,去选择并维护一条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道路。

鼓浪屿宛如汪洋上展开的一张历史名片,她记载了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和苦涩,也向世人介绍着属于她的灿烂与荣光。昔日的万国城早已人去楼空,各式各样的洋房别墅只是暖阳下的小岛景致、南国风情。美丽的景观是既天然浑成又人文雕琢的杰作,海浪依然随风而起拍打岩石,根深叶茂的榕树依然葱郁挺拔,还有木棉花红遍地,芭蕉舒卷留香。更生动活泼的是,一万余多的岛上居民,在络绎不绝的游览人群和若隐若现的悠扬琴声伴随下,把生意做得、生活过得都热火朝天蒸蒸日上。现实的精彩绽放在历史的痕迹之中,给鼓浪屿一个全新的面貌与内涵。倘若,倘若那位带领部属和官兵同侵犯之敌血战到底,最后全部壮烈殉国的金门总兵领率江继芸尚在,他与他的将士,该用怎样有力的双手拉一把腐败没落的晚清政府来回望一片山河的壮美。倘若那个名叫韦玉振的英国牧师还在,让他驻足自已创办的怀德幼稚园前看许多中国儿童快乐地从门前走过,他该以怎样的心情来正视并祝福一个民族的未来。倘若那些个与侵略军一起登岛,按着马太福音的指示和职业的本能传递宗教信仰的传教士们尚在,他们会以怎样的语言夸赞一个有了尊严的国度,人们是如何创造坚守并承续了另外一种有意义的信仰……。

一座巨幅雕像,矗立在鼓浪屿,矗立在东海岸,也矗立在国人心中。他叫郑成功,面朝大海,身披战甲,手执利剑,目注前方。他的响亮名子与非凡事业众所周知,民族英雄以霸气扬名天下,更以血性震撼人心,不知道他与他的部队从荷兰鬼子手中夺回宝岛后,是怎样一个春暖花开的好心情。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已从历史走向未来,用300年岁月向后人广告着什么是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我想英雄的雕像,应该大些再大些,大到行走千年而不衰,大到树立天地总有形。

英雄岩位于鸡尾山,紧贴著名景点日光岩,是鼓浪屿西南沿海方向的一个突出部,也是扼守九龙江的出海口。相传当年郑成功在此操练水师大兴备战之时,旌旗猎猎迎风招展,由日光岩一直插到鸡尾山,故此山也称旗尾山。如今,这里已不再英雄水师的杀声与帅旗,只见人民解放军的群雕还有他们一息尚存战斗不上的血性表情。坚硬的岩石,似乎因此而有了温度,金色的碑文正诏示后人,什么才是勇士气慨与家国情怀。有人说鼓浪屿的魂是房与琴。我想说,万国建筑群充其量是一处地标,钢琴之岛也不过是文艺风范,鼓浪屿有魂,他是郑成功叱咤天风镇海涛的内心勇气与手中利剑。鼓浪屿有魂,他是人间正道是沧桑的革命志向与赤胆忠诚。

脚步匆匆,就要离开鼓浪屿了。此时此刻,有诗在我的耳旁回响: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小梅正吐黄金蕊,老榕先掬碧玉心……。一路走来,从井冈山到古田,再到鼓浪屿,放眼今天,回望历史,我的内心,有了种深深地触动、深深地感动和深深的震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信仰是多么重要的力量之源和方向之舵。

我也说几句1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
最新评论

此文是一篇旧作,但信仰永不过时!

炫子爸   2018-10-15 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