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任和平的头像

任和平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5/21
分享

平生文字为吾累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这是在乌台诗案中死里逃生的苏东坡,被释后走出牢狱当天所写的一首诗。这首诗如果放在五个月前,让北宋的御史台那些官员获知,肯定又会状告苏轼对皇帝大不敬。说实话,要在苏轼这首诗里找茬并非难事。“少年鸡”指的是唐朝的贾昌,他年老时告诉别人,自己少年时因斗鸡而获得唐朝天子的宠爱,升任宫廷的弄臣和伶人。由这一典故,即可以指证苏东坡是在暗讽当朝当政的小人是宫廷中的弄臣和优伶,这无疑会让苏轼百口莫辨。

北宋一朝,苏轼的名声很响,他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也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苏轼这个人性子直、城府浅,肚子里装不下事儿,一遇到不平,不是谏就是写,由此得罪了不少人。而一旦苏轼落难,幸灾乐祸的人就开始落井下石了。乌台诗案发生后,在整苏的人中,出于嫉妒其才华的不在少数。曾经是苏轼的朋友名叫林希的高官,在起草贬谪苏轼的制词时,极尽诋毁之能事,写完搁笔时却又自我哀叹:“坏了一生名节!”有的人对苏轼蒙冤心知肚明,可见到这位当朝大文豪被打倒在地,围观看好戏的心理油然而生,甚至控制不住地往人身上狠踩一脚以泄其愤。

乌台诗案缘起苏轼的《湖州谢上表》。当年二十岁的宋神宗继承皇位后,在王安石的辅佐下大力推行变法改革。但新法有利有弊,而以苏轼等人为首的反对派始终持有不同的声音。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轼被贬调湖州,个中原因主要是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在走马上任后,苏轼依照惯例向宋神宗上表致谢。在这篇《湖州谢上表》的官样文章里,苏东坡写出了略带牢骚的话语:“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

苏东坡的《湖州谢上表》,后来也是按惯例在朝廷的邸报(相当于内部新闻通报)上发表,供朝庭群臣传阅。让人没想到的是,这篇文章让苏轼引火烧身。当年6月27日,侍御史知杂事何正臣上奏称,苏轼在《湖州谢上表》中妄自尊大,大放厥词,愚弄朝廷。7月2日,监察御史舒亶将苏轼在杭州出版的《苏子瞻学士钱塘集》献给神宗皇帝,认为苏轼的诗文处处在讽刺新法,侮辱朝廷甚至神宗本人。同一天,御史中丞李定上奏皇帝,明确指出苏轼犯有四大该杀之罪。

曾经遭到苏轼弹劾的李定等人,举出苏轼的《杭州纪事诗》作为证据,说他“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更从他的其它诗文中找出个别句子,断章取义给予定罪。如:“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本来苏轼是说自己没有把书读通,所以无法帮助皇帝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人,政敌们却指他是讽刺皇帝没能力教导、监督官吏。还有像“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山村三首》),本是一首反映人民疾苦的悯民之作,李定竟诬其为“讽刺盐法”。又如《八月十五看潮五绝》:“吴儿生长狎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良田。”原来只是为一个吴儿弄潮而死感到可惜,却偏偏被认为是攻击农田水利法。总而言之,诬告的人认定苏轼以诗讥讽皇上和宰相,罪大恶极,应处死刑。

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宋神宗下达圣旨,将此案交付御史台调查处理。御史台自汉代以来被称为“乌台”,所以苏轼的这个案子被称为“乌台诗案”。朝廷于7月28日将苏轼逮捕,8月18日送到御史台的监狱,20日开始正式提审。这时候,《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又充当告密者,指出苏轼歌咏桧树的诗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这是在隐刺皇帝,因为皇帝如飞龙在天,苏轼却要向九泉之下寻蜇龙,实在是大逆不道。

呆在监狱里的苏轼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经历了各种磨难。当时他的儿子苏迈离开京城去别处借钱,就将到监狱为苏轼送饭的事托付给朋友,但是忘了告诉朋友他们父子之间的约定:送饭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听到坏消息,就送鱼去。那天,这位朋友到监狱送饭恰巧送的是熏鱼。苏轼看到这样的饭菜,心里凉了半截,料定今生难出大牢,恐性命不保。于是,苏轼在狱中给弟弟苏辙写了两首诀别诗。在《狱中寄子由》中,苏轼写道:“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说明他在狱中生活凄惨,常受审讯者的辱骂。苏轼还写道:“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表明兄弟情深谊重,希望来生还能作亲兄弟。

苏轼遭人诬陷下狱后,出手相救的人也不少,既有反对派中的退休大臣,也有革新派中的退休官员,还有在职的中立派高官,以及当朝后宫、太后等人,他们纷纷向苏轼伸出了援手。宰相吴充向皇上进谏说:“连曹操那样猜忌的人还容得下祢衡,而以尧舜为榜样的陛下还容不得苏轼吗?”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子乎?”

或许是因为宋太祖早有祖训:除叛逆谋反罪外,一概不杀大臣;或许是因为众多高官为苏轼求情,宋神宗最后下令对苏轼从轻发落,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苏轼到任后难免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苏轼毕竟是个性情旷达的诗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在黄州期间,苏轼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其中《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词句“人生如梦”,抑郁深沉地表达了作者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作者是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袅袅余音。《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当年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虽然书写失意,但通篇格调豪迈。此苏学士之词,实在是需要关西大汉抱铜琵琶、执铁板来高声诵唱的。

苏轼的一生起起落落,而在他身处人生低谷时,命运又往往会迎来转机。1086年神宗驾崩后,新皇帝才9岁,由皇太后临朝,朝庭重用苏轼。在8个月之内,苏轼连升三次,为翰林学士,知制诰,主要是帮皇帝起草国书。而此时,苏轼的弟弟苏辙在京为右司谏,他把和王安石一派的政客全部降职,苏轼的朋友参知政事章惇亦在其列。章惇是刚愎之人,他把这笔帐记在了苏轼头上。当时,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而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也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再遭诬告陷害。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回到阔别了16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建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用疏浚西湖挖出的河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这就是著名的“苏堤”。1091年(元祐六年),苏轼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

1093年(元祐八年)宣仁皇太后崩,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苏轼失去了大靠山。哲宗十八岁,性好女色,骄逸暴躁,不愿学习。哲宗听从改革派的建议,重新搞新政,1094年章惇为相。当年4月,章敦、蔡京等人以苏轼“讥讪先朝”威名,把57岁的苏轼贬为英州(今广东省英德县)知事。到了6月,当苏轼还在赴英州的路上时,又遭到第二次贬谪,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到了当年10月,苏轼和侍妾王朝云、第三个儿子苏过经过半年的长途跋涉,才抵达惠州。惠州地处岭南,当时是蛮荒之地,瘴气盛行,语言殊异,此前朝庭命官从未有人贬到此地。但即使到了惠州这样一个偏远的地方,苏轼也没有消沉。惠州盛产荔枝,苏轼就写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在惠州还睡得香,他在诗中说:“为报诗人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一个京城里的高官,被贬之后还吃得好、睡得香,这就让苏轼的政敌很不高兴,于是就向皇帝告状,再将苏轼贬到海南岛。

海南岛当时叫儋州,非常荒僻,那是比惠州更远、更苦、更蛮荒的地方。当时,大陆的老百姓都不愿意到海南岛去,被贬到这个地方仅次于被判死刑。儋州太守却对苏轼的到来很高兴,说东坡先生到此地,只不过是放逐,而不是犯人,就住在我的太守府吧。这一消息传到朝廷,上面就传下话来,说苏轼不能住在太守府。于是,苏东坡搬出太守府住进了茅草屋,他就写诗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即使后来住到外面的牛棚里,苏轼还和当地黎族百姓一起喝酒,喝醉了以后,有人担心他不能回家,东坡先生却赋诗说:“但寻牛屎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据有关史料讲,章惇认为苏轼字子瞻,而“瞻”与“儋”字相近,就将苏轼贬到儋州;苏轼之弟苏辙字子由,由为田字出头,而雷字下面就有田字,就将苏辙贬谪雷州;苏轼诗友黄庭坚字鲁直,以宜字与直字相类,便被贬到宜州。章惇的报复心之重,由此可见一斑,他是想用这种卑劣的手法来侮辱那几位大文人。可苏轼总是那么达观、那么开心,他随遇而安,无论遭受什么样的打击,总是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是一个精神贵族,一位精神富翁,是一个打不垮、踢不烂、拖不败的铮铮硬汉。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苏轼原以为这辈子很可能终老海南了,不承想命运又向他展露了笑脸。哲宗24岁驾崩,宋徽宗即位,开始赦免元佑大臣,远在海南岛的苏轼先后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1101年(元符三年)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受到热情款待;1101年8月24日(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常州。后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四岁,御赐号文忠(公)。史称苏轼“历典八州,行程万里”。

当初苏轼复官之日,却是章惇被贬之时。徽宗即位不久,章惇因多项罪名被追究责任,先被贬武昌,后被贬到雷州。当初苏轼的弟弟苏辙被贬雷州时,章惇不允许他在官舍中居住,苏辙租赁了老百姓的一所房子后,章惇还借口苏辙强夺民居,要求州县严厉查处苏辙。如今,被贬雷州的章惇也想向当地人租房子,这里的老百姓坚决不租,说以前苏先生受迫害到这里租房住,你章丞相弄得人家凄凄惨惨,现在你来租房子,根本没得商量!不久,章惇又被贬到睦州(今浙江省桐庐),最后死于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一个流芳百世,一个遗臭万年,苏轼与章惇,一忠一奸真是泾渭分明!

“平生文字为吾累”,苏轼一生确实屡受文字之累,但他的一生也因文字而荣。诗人不幸诗之幸,政治争斗,蒙受冤狱,被贬荒岛,重归庙堂,人生磨难,苏轼为文字所苦所累,也因文字而显而荣。苏轼的文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浩浩史书中,像苏轼这样诗词书画俱佳的大家,真的是找不出第二家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