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40周年同学聚会,我见到了阔别已久的老师和同学,在阵阵欢声笑语中回味当年的读书时光,不禁让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时光倒流,一幕幕如烟往事涌上心头,当年在农村初中读书学习的情景,仿佛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在老家的那个村小毕业后,就到离家较远的一所农村初中读书,上学路上要骑自行车半个多小时。我每天吃完早饭骑车上学,中午放学从学校回家午餐,然后再骑车上学,放晚学后再骑车回家,一天在上学路上骑车两个来回,要花费2个多小时;如果遇到雨雪天气,上学路上则要花更多的时间。
我就读的初中,是一所新办的乡村初级中学。这里原先有一大片的坟堆,后来按照上级移风易俗要求,将所有坟堆下面的遗骸集中清理异地深埋,将坟场平整之后,整理出了一片学校操场,同时在操场边上新建了两排砖瓦平房,有八间教室和三间教师办公室。这所新建的乡村中学没有围墙,没有食堂,没有宿舍,坐在教室里向窗外望去,看到的是一大片农田,还有就是散落在周边田里一个个零散坟堆。学校开学后,许多学生上学不敢太早,放学不敢离校太晚,一想到不远处的几个坟墓,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特别是在阴雨天或是下雪天,更是让人毛骨悚然。在一大片坟地中建起来的农村初中,好似贫穷边远乡村里一座香火不旺的破落小庙。
虽说是一所简陋的乡村初中,但学校的生源不用愁,附近八九个村里的300多名孩子成为学校的第一批学生,而最多一间教室则要挤进50多个学生。直到9月份开学,学校还有一部分建设工程尚未完工,可能是资金紧张的缘故,导致学校建设工期拖得很长。开学后,为加快学校建设进程,所有在校学生都参加了建校劳动。当时哪个班级上体育课,就等于是上劳动课,学生们在体育老师的指挥下,或是搬运砖瓦,或是去抬水泥,或是去运黄沙。体育老师教育学生说,为自己的学校建设出力流汗,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通过劳动锻炼,既为学校建设出力,也增强了自身体质,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体育课上成了劳动课,而且给出了如此完美的阐述,体育老师真不亚于政治老师。
农村中学被大片农田包围,到农田里劳动的男女老少,也会在劳动的间隙,或站在教室窗外听老师讲课,或是与熟识的老师抽烟聊天,还有的人会跑到教师办公室里向老师讨水喝。学校与周围老百姓的关系,还算是相当的融洽的。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周边零星的散坟需要迁葬。于是,在那年冬至前的几天里,经常有迁坟的人家在学校操场边上放爆竹、烧纸钱,老师在教室里的讲课也常被外面的爆竹声打断。虽然在那几天学校教室和办公室的门窗紧闭,但室内空气中依然有燃放爆竹的硫磺味和烧纸钱的纸灰味。
尽管办学条件不算好,但学校老师对教学工作一丝不苟,对学生的学习抓得很紧。对于40年前的学习生活,我一直记忆犹新。政治课上,马校长曾就国际国内形势侃侃而谈;语文课上,班主任陆老师在为学生声情并茂朗读《白杨礼赞》;化学课上,顾老师通过化学试验,把复杂的化学反应分子式讲解得通俗易懂。另外还有代数、几何、物理、英语等任课老师,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敬业精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留下印象的还有许多,感觉当年的学习生活,就像班上文娱委员教唱的那首歌《生活多美好》:“生活呀生活多么可爱,多么可爱,像春天的蓓蕾芬芳多彩,明天的遍地鲜花,遍地鲜花呦,要靠这辛勤的汗水灌溉。青春哪青春多么美好,多么美好……”
依然记得学校当年一个不是太妥的做法,那就是在每学期的期中考试过后,在校长室前的一块大黑板上,张贴一张年级学生成绩总分排行榜。张榜公布学生成绩排名,这对排名靠前的同学来说是一份喜报,而对那些排名靠后的同学来说则很伤自尊,有的人因此会情绪低落、萎靡不振好多天。在张榜公布考试成绩排行榜的第二天,利用上午课间操的一段时间,校长会通过广播喇叭会向全校学生作砺志报告。校长讲话的中心思想是,同学们都是农家子弟,身上寄托着父母书包翻身的厚望。要不负厚望、跳出农门,大家只有刻苦学习、发愤努力才能改变命运。如果不想走自己父母那样的人生之路,不想和父母那样一辈子修理地球,大家在学习上就不能怕苦怕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些老话是很有道理的,大家一定要铭记在心。也许是校长的砺志报告起了一定的作用,也许是同学们都深知自己的处境,心里都清楚要跳出农门只有华山一条道——勤奋努力、刻苦学习。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老师的辛勤教诲,学生的刻苦钻研,终于换来了沉甸甸的收获。后来在全乡统考的期末考试中,全校学生统考的平均成绩超出了老师的预期,在全乡近十所初级中学中排名中上。
到了初二第二学期,上级部门有了新的规定,初中学制由原来的两年改为三年。于是,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从三个初二班级的学生中,将前40名学生组成一个初三班,延长一年毕业。排名40位以后的80多名初二学生,则拿到了初中毕业证书,他们以初中生的身份走向社会各奔前程,有的去学手艺,有的进了乡镇企业,还有的报名参军入伍。沿着不同的人生航向,历经数十年人生风雨,许多同学既饱尝沧桑岁月的酸甜苦辣,也获得了砥砺前行开拓奋进的累累硕果,也许是当年不负青春不负梦想的拼搏进取,他们后来才成就了最好的自己。
我和班上的39名同学,是学校首届初三学生。在读初三时,初中的教学条件得到了改善,新建了教学实验室、器材仓库,添置了许多教学仪器设备;还办起了学生食堂,上学路远的同学中午可以买票在学校食堂午餐。因为是第一届初三毕业班,学校领导和任课老师对我们的学习抓得很紧,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每月都有各种考试。到了初三第二学期,班上原来安排的体育课都不上了,都是在教室里做作业或是模拟考试,全班同学一门心思认真复习迎接中考。一年后,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丰硕的成果,初三毕业班在升学考试后,班上有超过半数的同学升入高中。办学历史最短的农村中学,中考的成绩令人刮目相看,校长说是乱坟场里放了卫星。
十多年后,因为撤并乡村中小学校等原因,我曾经就读的那所农村初中关门大吉,据说学校的房子都租给他人办服装厂和家具厂了。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有一次我曾路过就读过的农村初中,我看到的不再是当年那个乡村初中的模样,许多教室都变成了车间和仓库,原来的篮球场上也搭建了许多简易厂房。唯有建校时老师和学生一起栽种的两排水杉树,依然是那样的高大挺拔、枝繁叶茂。
时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现如今,一想起40年前辛苦而又快乐的农村初中三年读书时光,我的眼前似乎呈现出初中同学在教室里的刻苦攻读和篮球场上的你争我夺,以及拍毕业照时面对镜头的一本正经。美好的青春远去,美好的同学情谊永在。农村初中成为我回忆录中的重要一页,上面记录了难忘师恩、同学情谊,记录了一段40年前农村少年青春飞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