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坪的魅力,绝非我固有印象里穷山恶水的写照。闭塞的村落早已展开笑颜,逼仄坎坷的羊肠小道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宽敞水泥路从沟口一直延伸到谷底,飞溅的瀑布直挂云天,在秋高气爽的蔚蓝下,显得格外清新。那汩汩流淌的清澈,荡涤尘埃,唯有泥墙灰瓦,留存着山村印记。
我是年前于一个周末专程从省城赶回,以应好友振春之邀,更是为了共同的民协事业。那天一早,商南县民协的文艺家们从四面八方赶往丹江岸边,集聚在泊河口,意在一同向文化坪进发。
对于文化坪的记忆,那是苦焦贫困的化身。这里原是一个乡政府,亲戚在这儿工作,陪他到单位的途中,顺着山梁有望不见尽头的石籽路,硌脚打滑,头顶蓬松着的糊得严严实实望不见天日的冬青树,时不时传来野味跑动的声响,还有猫头鹰的哀鸣老鸹的叫唤,走在这荒山野岭,可不是件愉快的事儿。终于挨到山顶,视野变得开阔,俯瞰山洼,一个不大的院落连着一片农舍,院落里是一个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飘忽着不时传来机器的轰鸣,那是乡政府专属发电机发出的声响。看似近在咫尺,还得穿越三道杠才能抵达目的地,这段路虽不及上岭的吃力难攀,下坡路伴着硌脚的石籽儿,稍有不慎,倘若一脚失滑,会毫无阻挡跌入谷底,一步一小心地向谷地移动。这等去处,羞于人前显摆曾经驻足……
然而,汇聚在泊河口当头,一位老家紧邻文化坪的同志提醒大家,要写诗作文,请标注湘河文化坪。这缘于文化坪乡在行政区划改革中,早已撤并,称作文化坪村,又从湘河镇并入赵川镇。我感慨地说,都是祖国好山河,统称中国文化坪吧。
由过去的羞于启齿,到如今竞相归属,足见文化坪的风貌今非昔比。沿宽阔的水泥路一直向前,但见河水清澈,山色空灵。转过山峁,一汪碧波下,鱼儿跳跃,顺着渔农撒下的鱼食,成群结队相互追逐,煞是壮观。再转过几道湾,一片开阔地,十几个石坝档子,种植着苍术,柴胡,半夏,还有青藤缠绕的五味子、何首乌,这是村民立足本地自然环境依据适宜的气候条件,在家门口便能就业增收的好举措。越往峡谷深处,越是地面碧绿,见到山民种植的萝卜青菜,料定距农家已是不远了。
今儿个的目的地是到金线台观瀑布,沿途的风景虽美,无暇深入观赏,却不忍放过每一个精彩,目不转睛盯着车窗,任由眼花的缭乱。
走近一处弯道,一行人下车步行,沿着一条小河走上一道缓坡,看到一卦水流从山顶一泻而下,大伙儿迫不及待打开照相机拿出手机,聚焦半山腰的白色飞练,留下精美的华彩,大呼小叫着向瀑布泻下的水潭涌去。
举目眺望,山顶汇聚涌流的一溪清澈,在峰巅夹岸而出,飞跃直下,阳光折射中,飞溅的水帘恰如万屡金线,在近两百米的山崖闪耀光芒,难怪被称作金线台了。
乘着观瀑兴致,移步农家道场,以瀑布为景,文艺家们放声歌唱,尽情舞蹈,现场吟诗作对,在音乐伴奏声中朗诵优美华章……
这个秦岭新开岭腹地的金线台,是嵌在文化坪村落里的一颗明珠,令我流连让我忘返。时隔一年,飞溅的金线,不时眼前萦绕,涧下的响水声雷,震动耳鼓,唯有记之,方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