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金华的头像

朱金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8/10
分享

父亲我想对您说

朱金华

 

沿秦岭一路向东,过鹿城再向南行百余里,便是家乡陕南边陲商南县赵川镇。这里是鄂豫陕三省结合部,与湖北郧西、郧县接壤,门前那条小河流入滔河汇入丹江涌向汉江;翻过梁那边“十八盘”,就到了河南境地千年古镇荆紫关。这里民风淳朴,性格里有秦人的雄强,也有楚地的唯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山路崎岖,信息闭塞,生活苦焦。就在这山岭沟坎之间,一个肩挎帆布包、身高1米85穿梭于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微驼的身影被人们所熟知,一个没有过错账呆账的农村信用社人的故事在百姓中传扬,那就是父亲您。

每当于后山洼森森柏树下叩拜您坟茔的当口,红红燃烧的纸钱总是将那通碑文照耀得更加明亮:“1927年12月15日出生,1954年参加信用社工作,中共党员,多次受到各级表彰……”每读到此,悲从中来,泪眼模糊了视线。30余年农村信用社工作生涯,在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信合发展历程中不算漫长,但您把一生献给金融事业,枣刺别单据的无奈,垃圾堆里捡回复写纸再用的简朴,乐善好施的大爱情怀,催我奋进。

恰逢农村信用社组建和发展的第一阶段凭着“有文墨”、为人憨厚,您被招入信用社工作。一间泥巴土屋,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只算盘,便是信用社全部家当。白手起家、一无所有的艰辛,没能难倒勤劳的您,迅速投入工作当中,5角、1元发动群众入股和揽储存款,业务渐渐多起来。忙碌了一天的您回到办公室,望着一沓一沓因缺乏别针别开的传票发癔症,偎在火炉旁烤疙瘩火,添柴禾的时候,一根枣刺将手指刺得血流不止,便灵机一动,大头针能别单据,尖尖的枣刺兴许也能别单据。当下就将几根浑身长满刺的枣树枝挪近煤油灯,用裁纸刀削下刺,试着别单据,一下子解决了大头针紧缺的难题。大头针缺,复写纸更紧缺。在店坊河公社大门口的垃圾堆旁,人们总能不经意间看到您踌躇的身影,趁人不备的时候,弯下身在垃圾堆里用木棍刨动,找寻别人丢弃的复写纸,抖落灰尘,在烧热的铁锅漆籽油里一荡,冷却后投入再用。您艰苦创业的事迹迅速在当地传开,不光信用社系统广泛学习,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都学习您的创业精神,共同为社会节约能源。

信用社下放给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管理的时候,信用社职工下乡,走到哪里,服务到哪里,劳动到哪里,挎包里装满艰辛。年关是最忙碌的季节,要参大队生产队决分那可是决定农民命运的决分呐!生产队会计宣布决分结果的时候,是最庄严的时刻,昏暗的煤油灯光,映衬着一张张严肃的面孔,只有疙瘩火苗发出呼呼声响。目睹余粮户的盛气凌人缺粮户的低三下四,您的心揪得很紧很紧。母亲一双勤劳的手,羸弱的身躯竟让《社员工分本》有365栏的充实,纤细的腰杆支撑起八口之家。在您主持决分下的结果,我们家同样难逃缺粮户的厄运……

您匆匆赶往下一个生产队做决分,没天没夜通宵达旦车轴转,一忙就是两个月,一点也不觉得累,您是借决分时机,积极组织存款,扩大股金资本。公平做账,不牟私利,赢得百姓信任,余粮户纷纷参加储蓄,在物质那样匮乏的年代,保持着存款、股金余额连年稳步增长喜人局面。

您往往早晨下乡,直忙到日落西山,甚或深夜才赶回单位。挎包里除却业务票据、账本和算盘,还备有干粮,无非是杂粮饼子、包谷面馍、红薯干子,为的是不给人添麻烦,常以持斋不沾荤腥为由,不吃人家的饭。实在挨不过热情要在人家屋里吃饭,临走非得留下4两粮票几毛钱。

下乡凭脚步丈量。六十年代末,县里奖励您一辆自行车,可工作的区域大多数不通公路,走村入户翻山越岭仍靠步行,路途再远,由马灯或手电筒陪伴赶回单位,从不在百姓家过夜,是怕打扰到人家,更是为保障资金安全。

您穿着朴素,几十年里没添置几件新衣裳。洗得泛白的那身中山装从初秋直穿到来年春末,扎实的工作作风,平易近人的服务态度,拉近百姓距离。在店坊河乡,哪家卖了生猪嫁了闺女有了进项收入,您了如指掌,百姓手头只要有余钱,几块几十块悉数拿到信用社,或储蓄,或归还贷款,您调停得恰到好处,百姓心里踏实。

您乐善好施,受敬四邻,把书画艺术天分运用于金融工作的同时,应用在为百姓免费服务上。每当年关,别家男人劈柴担水、洒扫庭除帮做家务,您却把春节假日用在为乡邻写春联、剪窗花、画灯笼画上,浪费昼夜时光不说,还得贴纸贴墨贴颜料,忙到腊月三十,别家开始吃年夜饭了,才轮到写自家门上春联。您的憨厚性格,赢得邻里普遍信任,常常为不识文断字的乡亲代写书信代念书信,把您视作自己家人一样信赖,这是多么高的待遇啊!

您态度认真不藏私心。民间流传着许多佳话,诸如为几分钱账务查几天几夜啦,为一块九毛钱翻几架山送到人家门上啦。工作几十年很少有业务差错,绝少出现呆账贷款,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在您的观念里,贷款放得出去,更要能收得回来,储蓄当然是多多益善,给百姓讲得最多的话就是:“有多大脚穿多大鞋”“借账要忍,还账要狠”“聚沙成塔,积土成山”。货币回笼旺季,区公所食品收购站生猪收购组同志是您最友好的工作伙伴,每到公社设的生猪收购点儿上,收购组同志只负责给社员拉来的统购猪过秤,把容易出差错的付款工作交由您处理,落得个清闲。您不嫌麻烦,全公社卖猪的家家户户,一分一毛都经由您手,百姓图个方便,信用社回笼了资金,几全齐美。

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县里年年是先进,地区受表彰,省上获奖励,七十年代初,受到陕西省委书记李瑞山接见。

迎着改革的春风,信用社接受农业银行的管理,成为农业银行基层机构。基础设施、办公条件不断改善。您永远忘不掉枣刺别单据的艰辛垃圾堆里捡回复写纸再用时的尴尬。满墙的奖状锦旗记录着创业路上跋涉的足迹,诸多的荣誉背后洒满勤劳汗水。作为信用社成立入社的第一代信合人,婉拒上级领导美意没去更广阔的天地发展,深深扎根本土服务家乡人民。家乡的沟沟岔岔密布您前行的足印,家乡的山山水水倍感亲切从入社到退休,没有挪过地方;从出纳到会计到主任,里外一个人忙乎,没叫过一声累。您从不占公家一分钱便宜,退休交接手续的时候,《移交表》明晰抄录着纸质奖状、玻璃奖状、锦旗数目,这种过细到近乎迂腐的举动,被当作笑料传了几多年。

退休后的除辛勤耕作十余亩责任田,仍牵挂信用社的发展。每当清收攻坚,信用社收回贷款,需要您这种不收回贷款不走人的韧劲,敢于碰硬不看情面的刚劲,起早贪黑不怕吃苦的耐心。您主动请缨,去啃贷款清收中的硬骨头,在那次与贷户约定的还款时间里,赶到贷户刘某家中,可门上一把大锁,早已不见人影儿。一打听,贷户在对门山洼帮人杀年猪,捎信迟迟不回。您明知他是有意在躲债,于呼啸烈烈寒风中,在贷户道场边上,站立等候近3小时。贷户见躲不过,更被您的执着所打动,在几家邻居处凑钱偿还了贷款。您回到家中便感觉身体不适,咳嗽不止,从此一病不起。在病榻上、在医院里度过三年,于1992年6月,永远告别您心爱的农村金融事业,撒手人寰,令我抱恨终身。

您病逝后,上级领导,地方政府,曾经的同事,远近百姓,络绎不绝前来吊唁,开追悼会,送您最后一程。长长的送葬队伍里,有亲戚朋友,有您曾经帮助过的人,也有催收贷款受作难的还款户,更有不符合条件被您拒绝的贷款户……

父亲,我想对您说,泥巴土屋那扇裂缝柴门幻化几多勤俭荣光,您所坚守的不愿叨扰百姓敬畏规矩不慕虚荣点点滴滴,正合金融业所倡导的清廉为民;您一生扎根农村服务百姓的执着,正是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力量源泉;您所秉承的“背包银行”精神,是将“三农”使命从早背到晚的奉献,是矢志不渝的坚守与传承,是千锤百炼的执着与博爱……

门前那条小河,无声地流向远方,由一线细流漫成一汪碧波,正如一个金融人的力量显得卑微,整个金融队伍的滔滔洪流,将汇成汪洋大海,托起未来希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