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建华的头像

周建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4/23
分享

随缘

大理有四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或许是无缘,三次到大理皆未得见苍山雪,更不知苍山深处藏有一座寂照庵。

得知寂照庵,缘于斋饭。朋友偶然说起,寂照庵的斋饭是一大特色,值得一吃。上网一搜索,才发现寂照庵很特别,是一座没有香烟缭绕,惟以鲜花供奉佛祖的寺庙,庵主妙慧法师说,佛什么都不缺,不在乎你一炷香,但在意你一颗心。寂照庵有最美尼姑庵、最文艺寺庙的美誉,用流行的话说,是妥妥的网红打卡地。

寂照庵吃斋饭也很特别,一天两顿斋饭,中午十二点、下午五点准时开饭,过时不候。我们一行六人,到达苍山脚下山门时,距五点已不过5分钟。据说从山门步行到寂照庵,正常情况下最少也得十五分钟,开饭前赶到寂照庵,几无可能。从山门到寂照庵有两条路,一条一公里多,平整宽敞些,算是大路;另一条大约五六百米,是石梯小路,我们选择走小路抄近道。

一入山门,迎面是一段稍宽的石梯路,又长又陡,估计有百来十级。为赶时间,我们不敢徐徐拾阶,一出发便直接开启疾走攀爬模式,未几步,便感觉气喘吁吁。我们不愿放慢脚步,继续直奔石梯尽头。石梯尽头是岔路口,向左盘旋蜿蜒的是大路,向前伸入密林的便是小道。小道阶梯狭窄,幽深静远,在林间折折回回。我们每爬一个折回便感觉到海拔陡升、心跳加速,坚持以小跑速度爬过三四个折回,依然见不到尽头。很快,时间已至五点,眼见将与斋饭无缘,朋友便电话联系寂照庵,恳请预留六人斋饭。寂照庵回复,庵里从未预订斋饭,吃斋随缘。这“随缘”二字,虽未答应预留,却也并未拒绝,得看缘分。我们远道诚心,岂会无缘?心有所念,便愈加加快了步伐,很快便感脚下沉重,气息失调,喘息声在寂静的密林里分外粗重,这时,六人已渐渐拉开距离,散成一字长蛇阵。我自觉力不从心,或许真的无缘寂照庵斋饭,一时竟有放弃之意;又坚持几分钟,到了感通寺,已是十分难受,便停歇片刻,略做调息。

感通寺是通往寂照庵的必经之地,据记载,感通寺得名于“感而遂通”,见此寺名,不禁心中一动,我们不远千里,专为寻寂照庵而来,岂不是缘?既来之则安之,又何必在意一顿斋饭?既是随缘,不如就随缘吧。心中既通,继而将步履放得平缓起来,呼吸也渐均匀起来。缓缓而行,忽闻静谧的林间有窸窣之声,只见几只松鼠在枝头窜来窜去,好不惬意。此情此景,一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从我脑海里跳出来,心绪愈加平静,步履愈加平稳。不多时,长长的石梯渐次隐入身后密林,又一转弯,寂照庵已悠然在眼前。

寂照庵掩映在密林之中,白墙彩绘,虽是佛门清净之地,却有白族民居风格,散发出人间烟火气息。庵门所题“寂照庵”,端庄安静,不取龙飞凤舞之势,却有超凡脱俗之气。径直入内,恍若进入私家花园,只觉满院鲜花芸芸、花香淡淡,佛前、街沿、窗台、墙角,不一而足。据说,庵内鲜花尽是善男信女供于佛前。

庵里最多的是多肉植物,种类繁多,称之为多肉天堂亦不为过。我虽叫不出那些多肉之名,却看得出长势茂盛,一株株、一簇簇,长在树桩头,种在石臼里,栽在陶盆中,或摆地上或挂墙上,琳琅满目。其间,有一木船造形的花盆,船中多肉葳蕤,让人不禁联想到以花渡人、缘济苍生。

五点十几分,我们陆陆续续到了斋堂。斋堂里已有不少吃斋饭的人,很安静,偶尔有人说话,也是轻言细语;有一客人带着宠物犬,那犬也是安安静静趴在客人身边,眼睛时不时望望主人。我们走进厨房,斋饭虽已不多,但足够我们六人。做义工的居士拿一个白瓷碗打半碗米饭,便让我们自己打菜。灶台上几个装菜的大盆子一字排开,有紫芋、土豆、藕片、扁豆、青菜,一样不少。居士说,从右往左依次而取,绿色蔬菜放最上面,会有好运。

我是头天晚上喝了酒,大鱼大肉刺激得胃中难受,中午便食欲不振。朋友见我打满满一碗斋饭,恐我无法吃完,便提醒我斋饭不能剩。但我此时已闻过花香,才识斋香,不愿放弃,便静心而坐,不急不缓地品尝那一碗简单的味道,领会斋道,不一刻,便吃得干干净净。抬眼一望,斋堂侧面白墙正中,“拈花一笑”四个大字映入眼帘,不禁心中一笑。

未见庵里张写寂照庵历史,正想上网一查,以知其前世今生,忽见一盆黄菊悠然吊挂,旁边墙上行云流水写着一个“禅”字,立即放弃了想法。看禅知花,何必纠结于寂照庵本身,建于何时、何人所建与我何干?天色向晚,下山时走大路,步态轻盈,心无旁骛,不想竟遇路边冬樱花盛开,红红粉粉一大片,心情大悦。

第二天早上,蓝天寂照,薄雾如纱,抬眼望苍山,苍山之巅竟覆盖一层薄薄的白雪。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