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孔乙己》是鲁迅短篇小说的精华,看似瘦却不枯,是有美感的精瘦,瘦的同时饱含了血肉和思想的骨骼。小说反映了社会的麻木不仁和知识分子的悲剧,笔者认为小说从以下从四维度反映了孔乙己的悲剧。
一、从小伙计形象变化的维度反映了世态炎凉
文章用第一人称“我”,以小伙计的视角描写,而不是通过第三者的视觉来写,使小说显得更加真实可信,产生强烈的感染力量。
小说中小伙计最初是不够圆滑,“羼水也很为难 ”“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 ”的老实形象。后来孔乙己的出现,“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绝不责备的。”孔乙己想要考他,小伙计想:“讨饭的人也配考我么?”于是“我愈不耐烦”,他逐渐被周围的人所同化。小伙计形象的改变越发将孔乙己的悲剧成分推高,同时也刻画了小伙计所反映的社会的悲剧。
二、从社会阶层分化的维度映衬了知识分子的悲剧
酒店的格局反映了三个不同的世界。柜台外的世界,是短衣帮顾客站着喝酒的地方;柜台里的世界,是掌柜和伙计活动的地方;隔壁房间里的世界,是长衫顾客坐着点菜喝酒的地方。这其实象征着社会的三个阶层,短衣帮是劳动者;掌柜是商人;长衫顾客是权力者。掌柜看不起短衣帮,可以为了逐利在酒里掺假,出于不信任,短衣帮要亲眼看着舀酒、温酒的过程,反映了劳动者和商人之间的矛盾;掌柜极力讨好房间里的人,反映了权力者的地位。这三个世界的关系实际就是劳动、金钱、权力之间的关系。
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穿的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补没洗”,站着喝酒和穿长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似乎不属于任何一个阶层,没考上科举,虽然有文化,却不高贵,所以只能站着喝酒,他只是贫穷的文化人,处于社会的底层。房间里的人看不起他;掌柜也不需要他的文化帮助;短衣帮根本不需要文化,这里写出了知识分子的悲剧。
三、从大众态度的维度反映了孔乙己的悲剧
“他对人说话,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排出九文大钱。”“窃书不能算偷。”“接着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迂腐的孔乙己极力维护知识分子的清高。
对于这样一个无钱无势的落魄书生,人们的态度显然是麻木不仁的,没有丝毫的怜悯。“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说明他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腿被打断也没有人同情,反而觉是一件有趣的事,没有人关心孔乙己生与死;“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表明了当时的社会黑暗,孔乙己那样的人是没有活路的,他的遭遇是悲惨的。
四、从小说意境的维度衬托孔乙己的悲惨境遇
1、小说中有很多笑的场景。“只有孔乙到店,才可以笑几声”;孔乙己说窃书不算偷,“引得众人哄笑起来”;孔乙己说出之乎者也,“众人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所有人也会笑他:“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伤疤了”;一群孩子在笑声中走散。这么多的笑,衬托出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可有可无的存在,这也许就是悲剧人物孔乙己的唯一价值吧。
2、小说中“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过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烤着火,必须穿上棉袄了。”可是孔乙己却“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因为腿被打断,只能“满手是泥”,用手走来喝酒的。的确,初冬来临孔乙己的境况越来越差。末尾:“长久没看到孔乙己,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冬天的寒冷到来了,孔乙己也在鲁镇消失了,更衬托了悲剧的气氛。
最后,小说以孔乙己的悲剧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