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家明的头像

赵家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2/10
分享

钓鱼人笔记:忆搬䍤

题记:

父亲和哥哥不断地搬罾,沉下去的是罾,是希望,搬起来的是收获,是欢乐。一条条的鱼儿,还有运气不佳的河虾、螃蟹也被搬起来。

我的故乡老灌县(今都江堰市)清凉村三面环水,宽阔的金马河、蜿蜒的羊马河、轻缓的清凉河纵横交错,环绕其间。河中的鱼类很多,在这里传统的捕鱼方式应有皆有:鱼竿钓鱼、石缝摸鱼、鱼箭接鱼、拦水戽鱼、搬罾钓鱼……捕鱼不仅是村民们获得美食的手段之一,也是他们喜欢的一种休闲娱乐活动,老灌县的羊马河是我学会游泳、垂钓和搬罾的地方。

两千多年来,羊马河长流不息,它是秦代蜀郡守李冰率众治水都江堰时,为排泄岷江泛滥的洪水,也为浇灌更多川西农田,特意从现在的岷江段玉堂镇境内开凿的一条支流。河水轻缓,水草丛生,很适合鱼虾繁殖生长,沿河两边有不少回水沱,岸上树木苍翠掩荫,特别适合垂钓,也适合搬罾。

常见到的罾,其网兜用线编织的,而我小时候,家里的三具竹罾所的部件,包括 扎线骨架、搬竿及网兜全都取材于我家院子里的老斑竹。父亲精通木工、泥工、制瓦、铁器制造、竹编等多种技术,家里的背篼、鸳篼、笤箕、撮箕、笆笼、甑子、方桌、板凳、椅子、火提子及竹罾等用具基本上都由父亲一手制作。他曾多次被邀请到老灌县都江堰水利工程处,制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明放水节”的两种主要元素—杩槎和竹笼。老灌县附近的沿江乡、柳街乡村民还常常请父亲编制竹罾,父亲从来不收取材料费,工时费也免了。村民们过意不去,便回赠父亲一些核桃、花生之类的农副产品作为感谢。有时,我会带一些核桃、花生到学校和同学们分享,他们会回赠我一些小礼物,如我朝思暮想的连环画书《黄继光》《追鱼》。

一个雨天的午后,父亲、幺爸、二哥、三哥又要去羊马河边的韦家河心夹水沱搬罾。我戴上破斗笠,提起笆笼(鱼篼),和姐姐一道跟着出门。当时,我大约六、七岁,每天的主要任务是放牛、割草,还没上学,九岁的时候才上了小学一年级。

父亲和幺爸抬着大罾,将它沉入夹水沱出水口处,二个哥扛着小罾,将其放在入水口附近。父亲对哥哥说过:“钩钓好吃鱼,网打背时鱼。罾呢?罾搬过路鱼。”下雨导致水河流水位上涨、水质混浊、流速变快,鱼被急流冲得找不着东南西北,常常游到水流轻缓的岸边,进出水口的回水处是它们理想的梄息地。前天晚上,洪水冲毁了上游河边了几个鱼塘,鱼儿冲出水塘大逃亡,被冲进了羊马河。我们在这里守罾待鱼,混水搬罾,收获颇丰,还意外捕获了几条喜庆有红鲤鱼,不过也令人沮丧,有几只讨厌的癞哈蟆。

父亲是富有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村里的大白菜、葱子、蕃茄等蔬菜都是他首先引进并试种成功的,因此他曾多次被灌县沿乡公社邀请去传授经验。搬罾时,他往往不按传统的方式下罾,会别出新栽将竹罾沉入垂钓者经常光顾的水沱,在水面上撒上一些米糠或玉米面作诱饵。

那天,父亲带着哥哥将三具竹罾呈三角形沉入水下,我和姐姐则遵照父亲的要求,拿起竹杆,用竹竿和小石头将回水沱揽得水花四溅,鱼被惊挠得四处乱窜,父亲和哥哥们不断地搬罾,一条条的鱼儿,还有运气不佳的河虾、螃蟹、泥鳅被竹罾网了上来。沉下去的是竹罾,是希望,搬起来的是收获,就是欢乐。我和姐姐乐得手舞足蹈,得意忘形,差点掉进回水沱里。

父亲搬罾,就像在表演一项传统的技艺,总会引来不少的村民驻足观看。看着父亲搬罾时的笑容,我忍不住亲自操杆试上一试,无奈年幼无力,竹罾几乎纹丝不动。搬罾,须有一定的力气,还要有连续奋战的精神,不断地放罾起罾,才会有理想的收获,即使这样做了,也可能搬起空网。父亲身材不算高大魁梧,但很结实,搬罾从不疲倦,八十多岁时还能骑着自行车,驮上二百多斤的蔬菜到崇州的元通古镇、灌县的柳街贩卖,村上除了他,没人能在这个年纪做得到这些,乡亲们因此称他“赵老将军”。

有些村民见父亲搬罾,也想要体验一番,父亲乐得借机抽几口自家种植的叶子烟,这烟是羊马河边油沙地的一种特产,在天府之国都很有名。他一边吧嗒吧嗒吸着,一边客串老师作指导。

体验搬罾的村民,随口说唱几句村歌:“雨来了,涨水了,灌县的鱼儿跑来了……”“鱼儿跑溜溜,网儿闪悠悠,跑到哪里去唉,跑进了我的鱼篼篼……”爱哼歌的杨永前浑厚的声音至今还在我脑海里播放,我猜这歌词应该是杨学前一时兴起自编的。

父亲将杨永前等人搬罾捕获的鱼虾都全部返送给他们,甚至还送上一些自己捕获的鱼虾,乐得他们喜笑颜开,常来一试身手。

体验搬罾的村民高兴了,我却莫名地感到些许失落。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微笑着对我说:“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我们容易做到的是自得其乐和知足常乐,你只有帮助别人,才会从内心深处感到另一种快乐,它可能持续一整天,很久,甚至一生。”渐渐地,我体会到了父亲说这句话的深意,常常将钓获的鱼送给别人,失去了鱼,却收获了快乐。“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我QQ上的签名至今没变。有个大学毕业的同事阅读的课外书籍可能比我还少,竟然第一次读到这句话,误以为是我发明的,赞扬说“你写的这句话真好”,并将自己QQ签名更换为这八个字。

水是鱼儿遨游的大世界,是鱼儿生活的天堂,它们四处畅游,搬罾者只有“勤搬罾,慢撤网”,才能有满意的收获。搬罾耗费体力,需要参与者团结协作。我自小和父亲、哥哥们搬罾,很早就懂得了团结互助,勤勉工作的意义。

数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而今搬罾的快乐再度涌上心头。有一天,我心血来潮回到老家,想再度体验搬罾,却得知那三具竹罾早已成为柴禾,化为灰烬。是啊,茅草房已变成楼房,屋子变漂亮了宽敞了,再把三具竹罾摆进去,确实显得不合适了。

搬罾(网络)

几十年来,国家发展日新月异,老灌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村的茅草房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家家户户都住进了漂亮的房屋,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江河湖泊被清淤疏浚,河边砌起了坚固的水泥石头埂子,能够搬罾的地方越来越少,扬竿垂钓方式更适合人们休闲的需求,都江堰搬罾也就慢慢在消逝在历史长河中。

四川省境内嘉陵江边有一条小溪,居住在附近的人们很喜欢来此搬罾。不知啥时起,这条小溪开始叫“搬罾溪”,溪边有一个地方叫“搬罾坝”,久而久之形成一个集市,后来成为一个乡镇所在地,名为“搬罾镇”,现在升级为“搬罾街道”,搬罾仍然是那里人们喜爱的一种捕鱼活动。

附:搬罾简介:

罾,至少两千多年前就有的一种捕鱼工具,《说文》上称之为“鱼网也”。屈原《九歌·湘夫人》有诗云:“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处,鱼网为什么挂扎在树木上)”,宋代“清明上河图”上也有搬罾的场景。

传统意义上,罾的骨架由二根毛竹交叉绑制而成,呈“十”字形。鱼网的四个角分别在“十”字的四个顶点扎紧,网口通常三四平方米,大的有十几平方。再用一根大毛竹(或树干)作为主干,在“十”字架交叉处扎牢,用一根绳子作为人工放网和收网的活动绳索。较大的罾需要配置杠杆或者轱辘收放,或者几个人合力收放。

罾有多种,按操作方式分类,有朝罾、赶罾、推罾、棚罾等; 按大小形状分,又有船罾、岸罾、小挑罾、小提罾、对河罾等。在不同的地方,搬罾又有“扳罾”、“搬针”、“搬筝”、“懒汉罾”等叫法,我的故乡还称之为“抬网”“鱼篼篼”。

(本文原发《垂钓》杂志2022年第10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