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团结报
●周建苗
冰镇扎啤,也是不少成年人的喜欢。
他们总喜欢在炎热的夏夜,约上几个好友,来上一杯。这样慢慢地喝,把夜熬深,把夏熬凉,把酒喝得仿佛灯光涂在了脸上,有了晕红的颜色。然后,在半醉半醒之间,摇摇摆摆地踏着夜色,一脚深一脚浅地回去,感觉甚好。
我从来不推荐喝酒。
偶尔,在夏日喝一杯冰镇扎啤,也不会拒绝。
每人倒上一大玻璃杯,咣当碰了一下,喝上一口,一股冰爽的清凉,从喉头流进,入肚,入胃,入肺,入心,入经脉,流遍全身,浑身便舒畅起来。再来几口,又觉得有如古代练武之人,打通了任督两脉,精神舒爽,仿佛身子一跳,便能够飞起来了。
冰镇扎啤,有如冰镇可乐一样,清爽。在夏日,总给人以莫名的诱惑。
我的家乡,很少见到有冰镇扎啤。在一些专营的啤酒屋,才可以见到,也不甚好喝,总觉得不新鲜。逛商场,酒水区摆有小桶的扎啤,也是少买的。
扎啤,喝的是那个鲜味儿。
缺少了鲜香,就有如少了灵魂一样。
我爱上喝扎啤,是在山东羁旅的那段岁月。
山东的扎啤,几乎随处可见。大街小巷的商场、小店、小摊都有出售,买扎啤就像买水一样方便。扎啤,装在一个大木桶中,可以散装卖的。
有趣的是,那儿出售的扎啤,都用薄膜袋装的。
谁来了,老板扭开桶子的开关,像拧水龙头放水一样,装在薄膜袋中,提着。在山东人的眼中,扎啤是当水喝的,用以解渴消暑。山东的酒文化有着悠久历史,可能也与山东大汉豪爽率直的性格有关吧!
我曾在济南的街旁,青岛的啤酒厂房,临沂、淄博、潍坊等地的小摊,喝过扎啤,品尝了山东的酒文化,感受当地人的贴心帖肺、知冷知热,那是心的相通、情的交融。酒上了,就是兄弟,就是朋友,就是哥们儿。只要喝得开心,便多了一个朋友,多了一个哥们儿,也似多了一个异姓的亲人。山东人的直爽性格,彼此的交情,尽在的一杯又一杯的酒中,生意就这样谈成了。
扎啤不贵,一杯三元、五元,就像在家常便饭中,几个人围着,喝着茶水,聊着家常,平易近人。
扎啤鲜香,都是刚从啤酒厂拉出来,倒在大玻璃杯中,还带着刚发完酵的酒水,淡淡的麦香,又有着泉水的清甜,味道很难忘。
酷热的夏,车辆来往熙攘街头,华灯初放,梧桐树下的小摊,已坐满着喝扎啤的人。小摊简陋,几只小方桌,一些小马凳,还有一个扎啤桶,一张摆着菜肴的桌子,一套炉具、锅鼎,一条烤羊肉串的烤炉,便是一个小的天地,也平易近人。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为喝酒人准备的。
坐下,沐着习习的夜风,看着繁华的都市,耳畔伴着嘈杂的声音,来上一杯扎啤,夜幕就这样掀开了。
在济南喝扎啤,多喝“趵突泉”的。
泉水清冽,有着一味甘甜味儿,酒的香气,伴着冰凉,能喝得皮肤的毛孔舒张,汗毛毕现,彻心彻肺的舒坦。喝酒,当然少不了吃的,少不了来一盘爆炒小龙虾,来几十串羊肉串,来一盘毛豆,来一些烤虾等。
毛豆是开酒菜,慢慢掰着,吃着,再呷上一口扎啤,感觉便上来了。小龙虾是调味剂,戴上薄膜手套,掰着,吮着,吃着,鲜香的味儿,倏地也上来了。羊肉串,是配酒菜,撸上一串,喝上几口,喷香的魂儿,就上道了。
羊肉鲜嫩,像刚宰的。
炭火烤制,师傅独有的烧烤手法,肥瘦相间的羊肉不感油腻,口感恰好。
烤羊肉、羊鞭、羊心管、羊腰等,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口感,鲜嫩、香脆,还有孜然粉、辣椒面、焦盐等调料和着,热乎、焦香,丰富多彩的味儿也不断变化着,层出不穷,刺激着味蕾,好像是吃着舌尖上的“非遗”了。
这样的地道烤羊肉,越嚼越想嚼,酒也越喝越多。
也难怪淄博的文旅特色烤羊肉串,人间的烟火气息,能够弥漫至全国,让人不辞老远慕名而来哩!
在青岛喝扎啤,多喝“青岛”扎啤。
喝酒的菜,也有羊肉串,海鲜等。
近海吃海,我们多炒一些蛤蜊、虾蟹类等,配酒,也够鲜爽,和味,富于南方特色。吃着海鲜,饮着扎啤,那种熟悉亲切的家乡味儿,就回来了。
海鲜同样鲜美,再来几杯鲜美的扎啤,这是在我的家乡找不到的。
冰镇扎啤,就这样喝出了他乡的温情,也喝近了家乡的距离。
漂泊的心,在夏日里,也变得不再孤独,离家也不再遥远。
首发于2023.7.22《团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