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4月17日晚,作家黄河之子在朋友圈发了条动态,一张图一段文。图片上,夜空中是一片漆黑,在这片漆黑中,缀满星星点点灯光,这灯光闪烁缥缈,勾勒出茫茫远山中错落有致的村落。拍照的那一刻,这烟火人间因点点微光而充满温度。眼前的画面看不见一个人,但是因为有灯光,又处处可见人。想起一位领导的话“有灯就有人”,细品之下余韵温暖。亮灯是一种态度,有灯就有希望。
有人亮灯就好。
我琢磨他也许在某处旅游小住,天黑掌灯时分,例行要放灵魂出巡。因为写作人最缺的就是一个人独处的“自由”。
人生其实是一场旅行。有时我们在如画的风景中漫步,有时我们一片漆黑中奔跑,我们常气喘吁吁苟延残喘屡败屡战,直到看见远方的一抹灯光。
有时大道平平整整,让我们纵马驰骋,一步千里;有时山路崎岖,坎坷相连,让我们寸步难行。
每一盏灯,都在漆黑中讲述一段自己的故事。而这样平常的故事,常又是许多夜行者的希望。
每一盏灯,都是一朵希望之花。它的光亮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儿有尚在坚持的灵魂,有还没有倒下的梦想,有能够点燃燎原之火的火种。
我们常去寻找灯光来慰藉独行的灵魂。
每个奔走的寻灯者本身就是一盏灯。我们偶尔会抱怨命运的不公或者生活的残酷,其实大可不必。当你在向着光的方向奔跑时,你已经成为别人眼中的灯光。
人要立宏志,还要掌好眼前灯。只要你的灯还亮着,希望就在,人生也因此更有意义。
比如笔者,天命之年还在日日掌灯作文。夫人常恼怒而问“你天天不睡觉在这瞎写,难道这么大岁数还想成作家吗?”
作家成不成我不敢说,但书桌有灯亮就没人敢答否。午夜亮灯,真的只是一种人生态度。而且,暗夜的灯光未必不能激励他人。比如窗外的夜行人,透窗而出的余光未必不能温暖夜行者的脚步。“这么晚,照样有人还没有睡!还有人在辛苦做事。”也许路过的人会在心中嘀咕。
生活的真相往往藏在一个人的态度里。亮灯就是一种态度。有态度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生机,有生机就有无限可能。
二
墨子有一次遇到一个人,这个人问他“你胸怀天下,满世界的游说做好事,这世界因为你变好一点了吗?没有。我早已看穿一切,袖手旁观任其堕落,那么这世界因为我变的更坏了吗?没有。那么请问你,我和你两个人有区别吗?”
墨子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反问道:“有一栋房子着火,有人累死累活的提着水救火,有人优哉游哉的站在边上看。最后火没有救下来,房子还是烧掉了,请问这两个人一样吗?”
教授在课堂上用这个故事问他的学生,结果有些学生就说,反正都没救下来,当然一样。
这位教授说:“这样问你们可能没感觉,如果这房子是你的,有邻居提水帮你救火,有邻居站在边上看,最后这个房子还是烧掉了。这两个邻居一样吗?”
这次同学们答案出乎意料的一致“不一样。”
为什么呢?
因为救之前未必都能知道房子救不下来,救就是态度,就是希望在存活。不救就是心已死,庄子说: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因为态度不一样。如果一个人遇到困难(比如房子着火),周围没一个人帮忙,最后房子烧掉。那么对他来说,烧掉就不仅是房子,还有他对这个世界热情。因为对他来说这个世界是冷的。没有温度的世界一定是充满失望的世界。没有希望的世界就意味着毁灭。
但是如果大家都来帮忙救火,最后房子依然烧了,那对他来说,烧掉的仅仅是房子而已。因为这个世界温度还在。哪怕仅剩余灰,只要有温度,就有死灰复燃的可能。或者最后虽然这栋房子没有救下来,也许下一栋房子就救下来了呢?
面对失败的态度问题常常决定事情的发展。一个人不可能一直幸运,也不可能一直走霉运。面对眼前的困难,躺平式的消极与全力以赴的积极所产生的效应是不一样的。孔子说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也是这个理。
所以用积极的态度保持这世间的温度,让灯亮着,这非常重要。
三
团队难带?这是很多老板CEO都困惑的问题。
前段时间与一位儿时朋友(老板)聊天。他的企业越做越大,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能见到他企业的股票代码。我们相知很久,我知他中途辍学,能有今天相当不易。
他说了几句话,我记得相当清楚:“你看我,我什么样,怎么说怎做,我的团队差不多也这样。”
“让员工心中的灯亮着,就不难带。问题是我们的管理者常常亲手掐灭群体的希望。”这个灯就是规矩,是公平,是一视同仁。
他给我说了件事,多年前,他的团队正准备提拔的一个业务能力挺强的员工,在他上任前几天被人发现在生活作风上犯了错误。而我们的规矩是犯错误了得往后排,你不能让一个队伍由一个犯过错误的人领导。我朋友说这个人用不用让他伤透了脑筋,别人看在自己的企业想提谁提谁,其实不是的,真的挺难的。你知道的,人与人之间是有感情,提了一半不提于心不忍啊。但是做大事者需要权衡:如果就此不提他,是对他一个人的残酷。如果坚持仍然提他,则是掐灭一群人心中的灯,除非有过硬的理由。难道在一群人中都找不出能顶替这位犯错误的人吗?如果找不出,说明我的队伍整体都差,如果我带的队伍整体都差,说明我也不好东西。如果明知有人可替代而我不用,则老板的昏庸。我最终选择咬牙换人,换了一位口碑很好的员工。我这样做其实也是在表明我的态度。我的这个态度代价尽管很大,但是它的温度能让员工心中的灯不灭。这比什么都有价值。
老板的态度就是企业的温度。员工心中的灯不灭的前提是所在的集体有温度。他说:“灯在油尽灯枯时自然熄灭,是天意可以容忍;而被人为掐灭则人祸,是我们无法原谅的”。保持公平,是一个团体给员工点的灯,老板不能自己掐灭它。
无论多大的团体也只是一个“人”,让灯亮着就是生机勃勃的活人,否则只能算是行尸走肉。
四
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熬过冰雪寒冬,在春暖花开、绿色重返人间的时节,病人竟然痊愈了。人只要没有失去希望,就有盼头,就会生生不息。
大仲马说:“成功和失败,仅系于一念之间”。
希望的灯不能熄灭,如同地球离不开阳光。你说阳光是什么呢?它不是花草种子也不是谷物种子,更不是其他什么具体的物种。阳光本身也不会生长,不会开花结果繁衍后代。阳光能做的是能让世界保持温度。因为世界有了温度,才会让万物有了期待:无论多么寒冷的冬天都会回春,无论多么漆黑的夜晚都会在日出时终结。正是世界有了温度,才有了这世界的百花争艳与五谷丰登,有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生机勃勃。
可是,人生也有一些时候,并没有画家来画绿叶,也没有阳光能照进来。
诸如黎明前的黑暗,此时看不见光,但是你必须保持相信,坚信光会在恰当的时候照进来。最近网上流行一首歌《可能》,有一句歌词我特别喜欢:“可能一切的可能,要相信才有可能!”
有一位年轻人在大学里上学,他发现大学里有很多弊端。于是决定自己办一所大学。
同学都认为他异想天开,但是他相信自己能行。这时有人告诉他,办一所大学至少需要100万美元。这么多钱对一个大学生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这位年轻人没有因此放弃,他想了一个办法。他打电话到报社,说某天要举行一个演讲会,题目叫《如果我有100万元怎么办?》。经过报社的报道,在他演讲那天来了许多人,其中也有一些有钱人。他在发自内心的演讲中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听演讲的人中,有一位商人叫菲立普.亚默相信了他的演讲,说:“小伙子,你说的非常好,我决定给你100万美元”。
就这样,小伙子的大学办成了,叫亚默理工学院。这个学院就是鼎鼎有名的伊利诺理工学院的前身。如果没相信,今天世界上就少了一所很好的大学。
相信自己“可能”,别人才会相信真的可能。让自己的灯亮着,别人才会“加油”!
让灯亮着,就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