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加水的头像

周加水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9/12
分享

永安溪渡船

  我从有记忆开始,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永安溪渡船,有时首尾相接,数里不绝,接踵而来,络绎不断,川流不息,永安溪是繁华水域。我的外公、舅舅都是船夫。

 舅舅在世时,曾经说:立上桅杆,张起扬帆,有风自然飘起,桅杆上嘶嘶作响,船就乘风破浪,勇往直前,顺风时,船夫省力许多。

 我的外公、舅舅,家住浙江省仙居县步路乡响岩村,永安溪对岸乌上自然村,该自然村只有几户人家,紧靠永安溪二十多米,早年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靠撑长船。

 我最早乘坐渡船,从六岁左右,春节跟母亲去外公、外婆家里拜年,其实,我的第一家乡,响岩村和乌上自然村是同一个大队,只是相隔一条永安溪。六十前,响岩村管辖木口自然村和乌上自然村。

 六十多年前,由于村里有一个干部,名字叫小通,他家里居住在永安溪对岸木口村,村里召开干部会议前,党支部书记张黄响,就爬到山上,用口嘴高声大喊,“小通今晚过来,参加干部会议”,隔岸听到后回应,我晓得了,吃饭后就过来,全村人都能听到。木口自然村也要往永安溪沿岸小路,走到乌上自然村,上渡船到响岩村。

  当年, 响岩村有一部分土地,分布在永安溪对岸,乌上自然村下游湾里自然村。我童年时代,经常要随生活队社员去湾里村,因为牛犁田,我要牵牛过渡船,中午饭,只带一碗粥,在湾里村放牛。

  有一年,生产队里分配我家一头小牛犊,早晨要牵它去沙地里,教犁耕田技术。开头几天早晨,几个大人一起参与,一个人手牵牛鼻绳,一个人在牛身后扶着犁,编成口令,边教小牛犁边喊:“犁田腰挺直,犁得又省力。犁田犁得好,还你三把草。犁的横绷绷,耕藤卡脚争,犁得不好,挥你三鞭条”。

仔细回想起来,早年教小牛犊犁田,有点像刚刚招收的一年级第一删新生一样,对幼稚、迷惑的孩子需要耐心细致引导,循循善诱。

 犁田技术教了一段时间后,小牛犊要去湾里自然村正式耕田了。我牵到渡船头,小牛离别母牛,通过一段时间负轭拖犁,又没有上船经验,吓得惊恐抗拒,不敢上船,我牵着牛鼻绳自己爬上渡船,一个社员在牛身后,挥起鞭子,吆喝驱赶,小牛免强爬上渡船。

 经过一天的犁耕,人困牛乏,到下午太阳快下山了,我从湾里自然村牵着小牛犊,一路往上游走,小牛边吃草边走路,走到乌上自然村渡船头,小牛犊自然跟着我上渡船回家了。

 11岁至15岁时,我跟继父从黄湖村家里出门,去县城赶集市卖柴,途径赵岙村、浮石园村、龙王山脚村。从赵岙村开始走溪滩到浮石园村船埠头上船,有数华里的溪滩路,方可开始上船。在这个埠头过渡的有赵岙村、卜家岙村、下佃山村、东坑村及大战乡方向的人。

  1971和1972年,参加县里田径运动会比赛,城关镇田径运动队训练,住在城关二小学校,有一次老师带大家去管山学校训练,在河头上渡船,听老师叫一位船夫的名字是林,这个渡口,只是管山村通往城里,过渡人不是很多。

 河头,早年是仙居县航运社,也称船业公司。没有公路年代,运输业主要依靠水运,跨县长船,船上有雨棚,可以烧饭,也有简易床,可以供船夫歇息。

 永安溪横穿仙居全境,仙居县早年有几十个渡口,都是用渡船过溪,黄湖村走清口园村,由于水流急,没有渡船,早年过永安溪,无论严寒或酷暑都是脱鞋子,卷起裤子走过水。洪潮泛滥时,绕道数公里,可以在响岩村至清口园乘渡船,也可以在东岸村渡口乖渡船。

  六十年代,永安溪摆渡人,风里来雨里去,不管春夏秋冬,有人要过渡,含辛茹苦,都要把客人送到彼岸。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 六十年后的仙居县,东西走向有金台铁路、台金高速公路、35省道线。南北走向有诸永高速公路、杭温高速铁路,2017年开始建设,开通在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