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建设的头像

张建设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2/29
分享

自由之坚定

读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的确是个艰难的过程。本是冲着香艳软侬的美人而来,却面对晦涩难懂文字望而却步。没有一点文学修养,不了解钱柳诗词,不了解明末历史,几乎太难读明白。正如先生说“甚矣,读书之难也”。

《柳如是别传》贯穿着陈先生一贯的史学方法,基本沿袭了《元白诗笺证稿》和《论再生缘》诗文证史考证路线,旁征博引,信息极其大 。读书人都知道,考证是最难的也是最苦的。考证之苦之难,不是深入其中者,是永远也不能体会万一的。材料不足,是难上加难。即使材料丰富,也是很难的,因为不仅需要对材料的辨伪,而且还需要在考证出的真实材料之中,准确地揣摩作者在作品中隐含的要旨,这都是极其艰难的。

一代国学及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缘何在目盲之际,克服诸多常人难以想象之困难,历经十年为柳如是立传,必有重要之缘由。然陈先生未明言其之缘由,陈先生之意,或许唯陈先生自知。虽有蛛丝马迹,但诸多大师学者犹未能解。

在“缘起”中,陈先生说“旅居昆明”之时,“因得红豆”而有“笺释钱柳因缘诗意,迄今二十年,始克属草”。陈先生于1953年开始写作,1964年夏天定稿。大约在1943年左右,有著此之意。然亦在“缘起”中,陈先生说,其少时即读过钱谦益的诗作。或许,那时即有一定的兴趣;或许,此亦缘由之一。

其实缘由不过是一个契机,或者说是切入点罢了。人之一生,有诸多想法的,但能付诸于实际的,实在是并不多的。付诸于行动的,必定有其必要的环境、经历,以及不得不为之的必要的。所要表达的,毕竟是内心冥想的,一种情节的藕断丝连,千丝万缕。

柳如是,明末清初女诗人,浙江嘉兴人,本姓杨,最初名“云娟”,又有“美人”之称。一度以“杨朝”为姓名,以“朝霞”为字,又有“隐雯”之名,又有“杨爱”“杨影怜”的姓名。后易杨姓为柳姓,以“隐”为名,“如是”为字,又字“蘼芜”,又曾以“柳是”为姓名,又有以“柳因”为姓名的。因读辛弃疾《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字如是,又称河东君,“秦淮八艳”之一,可谓“傲气、才气、骨气”三合一美女。顾苓在《河东郡小传》记载:

"柳氏也。初名隐雯,继名是,字如是。为人短小,结束俏利,性机警,饶胆略。适云间孝廉为妾,孝廉能文章,工书法,教之作诗写字,婉媚绝伦。顾倜傥好奇,尤放诞。孝廉谢之去。游吴越间,格调高绝,词翰倾一时。"

人之才华,天赋是很重要的。虽说学习是可以积累的,但有的时候,真的是难以学以致之的。柳如是在二十几岁时,才华就已经很高的了。可见,天赋之重要。

陈寅恪先生评价柳如是:“虽然,披寻钱柳之篇什于残阙毁禁之余,往往窥见其孤怀遗恨,有可以令人感泣而不能自已者焉。夫三户亡秦之志,九章哀郢之辞,即发自当日之士大夫,犹应珍惜引申,以表彰我民族独 立之精 神,自 由之思 想。何况出于婉娈倚门之少女,绸缪鼓瑟之小妇,而又为当时迂腐者所深诋,后世轻薄者所厚诬之人哉!“

陈先生对柳如是评价极高,认为是“民族独立之精神”,且为之“感泣不能自已”。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陈先生的生命写照。也是柳如是的精神追求,这也许是一代大师为一名艺妓立传的缘由吧!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无论再那个时代,都是划破历史长空的虹,照耀寰宇。王国维说“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兴,共三光而永光。”

先生把柳如是誉为“女侠名姝”“文宗国士”,认为她虽然是“婉娈倚门之少女,绸缪鼓瑟之小妇”,其事迹却令人“感泣不能自己”。在男人主宰一切的封建社会,柳如是却没能受到公正的待遇和评价,甚至“为当时迂腐者所深诋”“为后世轻薄者岁厚诬”,而对柳如是的传闻和记载,也大多“简略错误”“多非事实”。

与陈先生一生交谊甚厚且对陈先生了解最深的吴宓先生说,《柳如是别传》“藉以察出当时政治(夷夏)道德(气节)之真实情况,盖有深意存焉。绝非消闲风趣之行动也”。

世界总是往两个方向走,一种是形而上的,理想与底线;一种是形而下的,苟延残喘。从这个意义上说钱的文人风骨的卑微突显了柳的高大,“柔弱身躯,持剑天涯”。在时局上,柳是有先见之明的。钱谦益没有听从柳如是的劝告而殉节,钱谦益是有后悔之心的。"金风玉露一相逢,却胜过人间无数",到头来“金风”依然是“金风”,“玉露”依然是“玉露”。

在《柳如是别传》之“缘起”有一诗:“平生所学惟余骨。晚岁为诗欠砍头。幸得梅花同一笑,岭南已是八年留。”对于陈先生缘何著《柳如是别传》,此诗,或许,亦应深味。

自古及今,知人不易,知音虽万世渴求,然纵庸人也或许是没有的,更何况是才华满腹之人。一个人的诗词文赋,常常是有隐含的内心之隐秘在其中的,尤其是才华卓著之人,尤其是其之诗文之中还运用了典故;倘若不是知音,或不是才华卓绝之人,是不可能读的懂的。陈先生或许没有知音的,故不得不著《柳如是别传》。或许,活着的柳隐是不幸的,因为才华盖世,因为境遇艰难,更因为没有知音;逝去的柳如是则真的是幸运的,因为三百年后,有了陈先生,有了《柳如是别传》。或许,陈先生才是柳如是的真正知音或唯一知音。柳如是有陈先生这样的知音,或为不朽矣!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