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如盖,师恩似海。10月19日11时许,在香樟挂籽、丹桂飘香的仲秋时节,满怀思念与憧憬的我,走进阔别近半个世纪的母校。
行至母校大门时,因门上锁而无法进入校园,正准备致电在学校任教的亲戚时,瞥见校园停车棚里有位老师在处事,于是,急忙呼叫该老师帮忙开门。“老师:您好!请帮忙把门开一下。”“门边有保安啊!”“没有,我呼叫了,无应答。”“你来学校干啥?”“我曾在这里‘混’了两年,今天想进去拍几张樟树图片。”“哦!”当该老师走近门前,我赶紧把墨镜摘了,以便让他辨识一下我这个不速之客的样貌。
步入母校操场转角处,驻足凝眸宽敞明亮的教室、洁净如洗的操场和耳闻久违的琅琅书声,回忆感油然而生。特别是那棵葳蕤挺拔且生机勃勃的香樟树及其上方的蔚蓝苍穹,给我以别样的轻松和愉悦。
时隔四十年后的2023年仲秋时节,我再访母校。母校旧貌换新颜。校园里草木青翠、鸟语花香;教学楼红砖白墙、窗明几净、书声朗朗。而操场边的香樟树更是枝繁叶茂、亭亭如盖。举目眺望香樟树,不禁感慨万千!顷刻间,我仿佛回到了读初中的年月。往事历历在目。
静立香樟树下,淡淡的香樟气味由上而下地弥漫着周身。俯身可见落满一地的樟树籽——我举起相机将这一刻的情景定格于镜头里。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犹忆当年,青涩懵懂的我初入母校,是任课的诸位恩师,带着我,慢慢熟悉校园的一切,引领我在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等课文的知识海洋里遨游,为我和同学们指引人生的方向,让我们这些懵懂无知的少年,明确了人生道路的走向。
如今,历经栉风沐雨和星夜兼程的我,蓦然回首,那些瞬间,如撰写详尽的日志,除了记载着恩师们教我读书时的点滴外,还留与我温暖和感动。没有惊艳的鲜花衬托恩师们的默默奉献,也没有他们付出之后换来物质上的回馈,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唯师恩,永难忘。
母校在我眼中始终有着深刻的记忆且难以磨灭。今天的母校虽与昔日我就读时的状态和境况有着天壤之别,但我至今依旧记得恩师们曾不厌其烦地同我说,要怀揣梦想、勇毅前行。谆谆教诲言犹在耳。还有每周五顿开饭铃声响起时,同学们争先恐后拥挤灶前找寻饭盒的场景,以及每天往校返家徒步16里路上,同学们的活泼爽朗嬉笑声。
两年求学时光,最令我难忘的是生长在操场边上的那棵香樟和红枫。它们不但为同学们上篮球课时的激烈鏖战加油鼓劲,而且还笑看大家做课间操时的不规范动作。它们见证了我在母校两年求学过程中洒下的汗水和泪水。尽管那棵高耸入云的红枫,在风霜雨雪雷电的侵袭下枯株朽木,可它与葱茏香樟,在我心中永远生机盎然、苍翠茂盛。
时光带走了我在母校求学时的许多美好事物,可母校的身影哪怕与我分别了近半个世纪,依然如此清晰。跨出母校大门,转身回望之际,不禁想起那个孟秋开学日进入母校的样子:身穿浅蓝色衣裤,肩背草绿色书包,手拎铝制饭盒,脚穿解放鞋,跟着学长学姐走进母校。
记忆深处的影像如正在放映的电影,徐徐展开、娓娓道来。我以为作别母校已近达半个世纪,面对她时是不动声色的,殊不知我的内心已然与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只是分别得太久了,才会更加念叨她。
我和母校文脉相连,那里有我终生难忘的少年记忆。在即将告别母校之前,让我最后一次用手中的相机悄悄拍下母校的一草一木,再度回想恩师的一言一行,用心体悟同学的深情厚谊,这些都将成为我人生中的最珍贵记忆。希望今天这棵香樟能扎根母校、枝繁叶茂,待到他年重访时,我依然能在操场转角处,再见这棵蔓蔓日茂的香樟树。
在寒来暑往五十载间,总令我在兹念兹的母校,位于绕淤上村边而过的安溪流域芸溪西岸。校园里,四溢的香樟芬芳萦绕着教室,默默地迎来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又悄悄地目送他们奔向远方,并坚守着芸溪西岸的这方净土,见证了淤上乡校(原淤上中学)中的桃李。
半个世纪以来,母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着力发现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并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与正确引导。潜心培养以“独立自信、勤奋学习、勇于拼搏、志存高远”为主要特征的新生代,使他们从淤上乡校走向更远的地方。
师恩似海,可以修身养性;师德像风,可以清心明目;同学情谊,可以地久天长。故此,上述三者既可以熏染影响,也可以传之久远。
语文老师教导:写作文要常读课外书;常去生活中找素材;要多尝试各种文体的写作。同时,他还要求学生将思考、体察、实践、悟道贯穿于写作之中,启迪我用手中的笔写出缤纷的生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他还特别强调提高写作能力的功夫,在课外,在博览群书。
母校的诸位恩师,不仅教给我文化知识,让我有了飞翔的技能,而且还教导我如何为人,让我有了挺直不屈脊梁的力量,并在人世间,保持着内心的善良与感恩。我由衷感谢这些知识传播人,精神引领者。
有樟必有才,香樟木乃古时贤才代称。希冀母校的香樟树扎根沃土、高入云天。母校或许会忘记我,但我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更怀念她。
课间,校园教室学弟学妹们的欢声笑语,由远及近地传入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