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非文的头像

非文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6/25
分享

香樟• 碧水•廊桥

上百年来,自山岗、徐山与坑口垟连绵起伏的山峦、蜿蜒盘旋的梯田,以及源于长垄、翁山顺流而下的小桥流水被定格为坑口村标志。

风光旖旎,人文荟萃的坑口村坐落于城南二十千米之外。荡漾在“福金桥”下的是坑口溪末端的一潭秀水,与左岸的婆娑香樟树一同成为村庄的风水。刚落成通济的“福金桥”亦成了溪上一道美丽彩虹。

早前坑口溪分上下两段,“徐山桥”至“庙门桥”是为上游段,“庙门桥”至“坑口桥”为下游段。因了其流经坑口垟尾与闽江支流的芸溪交汇,下游段如名“溪口”。古时坑口村民去蒲潭村要过矴步,后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新建一座简易杉树原木桥,取名“矴步桥”。据坑口村尚存的零碎史料及其村民的口述中获悉,原来横跨于坑口垟尾之“溪口”上的坑口桥(即“福金桥”旧址),是当年坑口村民通济浙南闽北的唯一简易杉木桥。它是坑口村庄肇基以来的由杉木搭建更迭至石拱单孔桥梁。纵观已历经数百年的坑口村,其环村溪上只建造了三座桥:1980年代中叶建造的、徐山桥,庙门桥,缩短了村庄通往长垄、翁上、徐山、山岗和上垟至蒲潭的里程;2017年季冬新建的“福金桥”,繁荣了乡土文化事业,改变了坑口村民的精神面貌。

坑口村民自发在村庄西北角的“溪口”上,建造一座长约30米的单孔桥洞木拱廊桥,并称之为“福金桥”,在给坑口村民带来的惊喜的同时,也凸显了坑口村民期望通过“福金”两字获得幸福和财富。

随着新农村建设,村道巷弄拓宽,以及美丽村庄创建和坑口溪整治,坑口村民自发在坑口溪与芸溪之“双溪交汇”处新建了“福金桥”桥。可以想见,崭新“福金桥”桥成了坑口首座颇具时代特色的廊桥。

坑口村在创建美丽新农村的同时,注重传承和弘扬悠久的历史文化,成为村庄建设的主旋律。坑口溪右岸铺砌了步行道、溪沿路,特别是极目远处其溪滩上水草、芦苇,以及岸边的香樟点缀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坑口村庄。它们与十里烟雨芸溪相互媲美,与联家所吟咏的“继往开来世代荣华昌盛;双溪风水汇聚德泽流芳。”“银坑聚宝通活水;金口迎福架瑞桥。”“碧水清流雏凤舞;近山远岫应龙飞。”相得益彰。

2017年季冬新建的“福金桥”,在双溪风水的守护下,静静的,坚固地卧在坑口溪尾。相距200米外,1980年末重建的三孔石拱“蒲潭大桥”,宛如伟岸的武士,守护着柔美的“福金桥”。这座通济于蒲潭、坑口的三孔石拱桥建成后,其半圆的石拱,弯曲的桥梁,成为了连接两个村庄的纽带。虹桥卧波,点睛素有浙南古邑之千年古村画卷。

村庄的发展,公路替代了水路,随之而来的是曾经承载着村庄历史,静卧在芸溪之畔的杉木草桥,也退出历史舞台。但我依然坚信“福金桥”必将会在不舍昼夜奔流不息的坑口溪上成为一处标志性景观。

千年的坑口溪流淌着该村庄的如歌岁月,坑口溪的“福金桥”见证坑口建设从封闭走向开放。当你漫步溪沿路或走过“双溪风水”处上的“福金桥”桥;当你坐在桥头的亭里,观赏山川风光,或穿过溪上那孔大又圆的桥洞,你是否发现坑口村庄的美丽?这座颇具特色的廊桥,彰显着二十世纪初叶桥梁风貌。穿过这座别具一格的木拱廊桥,坑口溪流就像其村庄发展的交响乐,跌宕起伏,由远及近,雄壮的优美的乐曲,流淌在缓缓而动的波澜中,挑拨着我内心深处的故乡情愫。

九百多年前的某年阳春三月,在群山环抱和碧水蓝天之间的芸溪之畔,一座充满希望且生机勃勃的村落拔地而起——而今“延陵世家”“延陵旧家”之沧桑斑驳的泥墙,飞禽走兽的砖雕,参差不齐的黛瓦,仿如两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居高临下,俯看门前之芸溪两岸的青山绿水,见证沧桑岁月的流逝变迁。这就是生我养我的故乡——蒲潭,一座具有近千年历史的古村落。鼎盛时期,村里曾有近1200名原住民。

丁酉年初冬的坑口溪,清澈见底,波澜不惊。当我应邀踏上与芸溪一水之隔的坑口村时,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逝世已三十年的外祖母。坑口村是外祖母的娘家,也是我儿时的“第二故乡”。其时,但凡寒暑假都会跟随外祖母去舅公家与小舅、表兄或小姨、姊姊们玩耍。

记忆中当年舅公家的房子是青砖、黛瓦、灰墙构成,门朝芸溪,背靠青山,犹如一幅油画。特别是冬天里,清晨朝阳初升,门前的水田如白玉铺盖。红枫惊艳间,两幢三进的木屋错落有致。远望,沿村的溪流形如Y状。潺潺的溪水从门前流过,阳光雨露空气都格外清新。

冬日的坑口村庄及其徐山梯田,分外美丽。冬至时节,收割后的梯田灌满山泉,一派萧条。站在山腰俯瞰,极像是一幅芸溪之冬的水墨丹青。蜿蜒曲折的田埂,貌似婀娜多姿的曲线,恰似气韵流布……

村庄复兴,文化是魂。作为一个游子我始终坚持用诗意的笔调和细腻的情感,为故乡拂去岁月尘埃和呈现致力其辉煌。当下乡村旅游盛行,如何实现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的坑口村之最大价值,是需要其村民给予文化足够的尊重。何为乡土文化?答案就在其人文历史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