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郑开秀的头像

郑开秀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30
分享

感恩母亲

  一

母亲今年五十六岁,高大又敦实,一生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土地上度过……无论风霜雨雪,晴天下雨,她都在地里侍弄着,像精心抚养着哥哥和我一样。起早贪黑地忙碌,硬是把几亩满是石块的贫山地收拾得如同书里描述的聚宝盆,不管种什么都长得绿油油,秋天收获满满。靠着那些地,母亲把我和哥哥送进了学校,送出了农村,过上了乡亲们所说的“城里人”的日子。

父亲走得早,小时候的暑假,我都会跟着母亲一起到玉米地里薅杂草。毒辣的日头下,一眼望不到头的玉米青秸儿在我的眼里很是可恶,杂草怎么也薅不完。汗水浸湿了衣衫,很快又被热气蒸干,我开始把怨气撒在了玉米青秸儿身上,薅着薅着就“不小心”拽出一根又一根。母亲看出了我的不情愿,让我去地头树荫下休息。烈日下,她戴着草帽,躬身于玉米青秸儿里,双手交替麻利地薅着每一株杂草,像在地里绣花。尽管汗水不停地顺着脸淌下来,玉米青秸儿划过的皮肤火辣辣地疼,但她没有丝毫急躁和不满,脸上始终挂着幸福、欣慰的笑容。

回家的路上我问,“为何做薅草这种折磨人的农活儿会感到高兴?”“这是你和你哥的学费,等着秋天苞(玉)米收完后你俩就可以上学了。”我羞愧不已,因为从这朴素的话语中,我听出了母亲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愿望,以后做农活儿我再也没有耍过脾气。

放学回家后,我通常会坐在炕桌旁边写作业。在地里劳作一天的母亲却到灶台点着火,锅里烧上水,系上围裙,给院子里的鸡、鸭、鹅、狗喂食,给牛圈里的黄牛续草,去家后的小河里挑水,再去自家菜地里采摘些新鲜蔬菜做晚饭,饭后还得收拾一番,很晚才睡去……

这样的辛苦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哥哥和我长大工作后,可以挣钱养活自己,但母亲却不肯随我们离开家乡,依然在地里劳作。由于长期的劳累、受寒,她像枯枝一般的手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十指关节肿大变形,两条腿满是暴起的青筋……每当看到母亲的手和腿,我总是感到很愧疚,劝她别出去干那些繁重的农活儿,可母亲总说自己闲不住,又继续忙着操持家里家外。母亲知道我们不可能一辈子依偎在她身旁,所以她选择了与土地相伴,她也成为了土地的母亲。

 二

母亲打小就做农活儿,读的书自然不多,但她却对读书这件事十分看重。我看书学习的时候,家里再多的活儿母亲也不肯让我放下书本去干。每逢雨天,做完家务的她闲下来,也会找些书吃力地“啃”,遇到不认识的字她还会来“请教”我。看着一旁认真读书的母亲,我渐渐意识到有文化的重要性,时间长了,也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

小学、中学,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初中毕业时,村里同龄孩子大都辍学在家务农打工了,但我却顺利考入了市里最好的重点一中,那是所有家长都想方设法把自家孩子往里塞的地方。那个暑假,母亲脸上是我从未见过的得意神色,微驼的脊背仿佛都挺直了,人也年轻了不少。

后来,我偶然读到一篇文章,作家史铁生说,自己写作只是为了让母亲骄傲。那一刹那我突然明白了,我要为母亲一直能有这样的神采奕奕而努力。欣慰的是,尽管日子过得清苦,但最后我还是争气地考入了大学。大学毕业后,我去军营卫国戍边,退伍后又考入家乡公安局,成为一名气质昂扬的公安特警。在我人生的每个重大时间节点上,我都会看到母亲那熟悉的神采奕奕的样子……

 三

哥哥和我都不是善于表达的人,就算母子情深,这样的记叙,我也只敢写在她看不到的地方。工作后,母亲节或者她过生日的时候,我都是去买些好吃的或者她平时不舍得买的实用物件儿。每次母亲都会“嗔怪”我乱花钱,但看得出她很高兴。遗憾的是,我从未和她说过那些深情的节日祝福语。

记得去年一次吃晚饭时,我抬头看着还在厨房忙碌的母亲,不知为何,突然泪眼一酸,就想试着把“我爱你”这句话说出口。一碗饭见底了,我鼓起极大的勇气,支吾地说,“妈,呃,我爱……”“赶紧吃饭,吃完饭赶紧去值班,晚上执勤巡逻别迟到了。”我还没说完,母亲打断了我。我如释重负,赶紧起身出门,默默倚在墙边,长吁一口气,热泪却从眼角边流了出来。母子连心,我想她当时大概听懂了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被母亲爱过的孩子如同田地里那绿油油的玉米苗儿,在温暖阳光的照射下一天天拔节成长。龙应台在《目送》里有一段经典的话:所谓母子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她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她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她逐渐消失在转弯的地方。她用她的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母亲一生为儿女付出了多少,儿女回报母亲的又有几许,这或许是人生永远的不等式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