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郑凯迎的头像

郑凯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2/29
分享

我“家”的变迁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我出生在普宁西南山区的一个小村庄,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都是居住在老祖屋------一座潮汕风情四点金左侧的“厝包”里。大门正上方墙上用黄色的油漆画一个长方形的框,里面是父亲早年用宋体写的“毛主席万岁”五个大字;大门两侧是父亲用草书直接写在墙上的一副对联:“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两扇木门上半部都漆着长方形框,用宋体分别写着“奋发”和“图强”,也是父亲的手迹。走上三级石阶,跨入大门就是门楼,门楼的地底是一块块大石板铺成的。门楼进去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天井后边有两间房间,这屋里原住有一户人家,在我懂事时已搬到新建的房子去住了,平时一间作木工作坊用,另一间则作为卧室用——新家容不下那么多人,晚上那户人家的年轻人就过来这边睡觉。天井右边是一条通廊,我家就住在通廊右侧的屋里,这里是三间相通的房间,爷爷把三个房间分别分给我父亲三兄弟,我父亲分在中间那间,开着大门正对着天井。左边是二伯父的,右边是大伯父的。二伯父和大伯父也都新建了房屋,搬出去住了。二伯父那间就给奶奶住,大伯父那间也作为他的几个女儿的卧室。

我的童年、少年的时光都是在这里度过的。那些求学的日子,白天,我去上学;放学后,去山上捡柴、耙草,回来帮奶奶做家务;晚上,我就趴在八仙桌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学习,父亲不时会指导一下,或是写一些题目给我练习,或是念生字给我听写,或是检查我的背诵,或是辅导我作文……

时光悄悄流逝。1987年冬天,疼爱我的奶奶离我们而去,清贫的家里只留下我和卧病在床的父亲相依为命。1991年秋季,我从普宁师范学校毕业出来工作,仍然住在这简陋的家里。直至1996年我都要结婚了,还没有婚房,无奈之下只能求助大伯,借他那一间房间(当时,大伯的几个女儿相继出嫁了),重新粉刷一下就当作婚房用!我大儿子还是在这里出生的呢!

党和政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1998年,经过几年勤俭节约,我终于有点积蓄。于是,我再借点钱,在村子里盖了一间单层楼房,并于年底搬进去居住,小儿子于1999年在这里出生。两个小子的童年主要还是在这里度过的。之后几年,我又积攒点钱,再往上又盖了一层半楼房并于2003年完工。原本想把父亲从老屋接下来一起住,他却在2001年溘然长逝!

2003年,学校领导照顾我是单职户,把我爱人安排到学校的一个分教点代课,为了方便工作,我就举家搬到学校住。当时,小儿子还没上学,全校的老师都帮着带他。之后,因为工作需要,我又调到其他几所学校任教,我调到哪,我的家就搬到哪,以校为家!两个儿子跟着我在学校里学习、生活。学校环境比较单纯,我们作息比较有规律,孩子们学习成绩也还不错,加上跟着我走马灯似的换学校,他们也结交了很多同学和朋友。

2006年,我爱人参加公办教师招考,被录用为公办教师,两个人有两份固定的收入又大大不同。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加大力度提高教师的工资与福利,到2008年,我们又积攒了一笔钱,适逢落实国家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乡镇的政策,我们镇上也大开发,于是我们在镇区购买了两间宅基地,并着手建起新房来。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房子终于建好,我们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终于不用老是搬家了!迁进新居后,好事连连!大儿子于2016年考上广州大学,小儿子前年考上深圳大学。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亲爱的孩子们也都在追逐他们的梦想,我常常在想:他们的家,又会安在哪里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