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燧礼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烽燧”,便是烽火台。据史料记载:烽,候表也,白日生烟司号者为烽;燧,塞上亭,守烽火者也,夜晚燃火司号者称燧。出玉门关、阳关进入西域之后,长城,便是以烽燧形式逶迤游弋于边陲瀚海,直达大漠深处的罗布泊。
飞将搏虎,风刀霜剑戎鳞甲,玉关汉月何由生。
历史,从来都不曾平静。古之,守护烽火台者,发现敌人入侵,便以点燃烽燧为号,传递备战消息。烽燧,粘结、凝聚着埋骨边疆将士们的赤诚热血,以无可比拟的爱国情操,固守着寸土寸金的疆域。屹立穿行四季,顽强的经受时光与自然变迁的砥砺,始终默默峙守、眷恋着它生命的意义——祈愿永久的幸福和安宁。
木秀玉林,会须腾挪天上行,撒雨润泽千夫耕。
时至今日,烽火已尽,狼烟俱散。西域,这片神秘而又广袤的边陲大地早已告别了战争的涂炭,新中国前赴后继的屯垦人已将这里建设成为了美丽富饶团结奋进的新新疆。一方事业造就一方文化,天兵卸甲屯沙海、出关不必再回关的老兵精神和燕赵骧翥聚智源、八千湘女跃天山的支边精神化形凝心成为了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兵团红色军垦文化。这一厚重的信仰早已图腾为漠北参天的神木胡杨,一木化一林,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其质核与根系滋养着兵团儿女情真意切传家风,栖身瀚海镇国门。承前继后着英烈的烽燧——青丝华发中见伟大,平凡无私处长精神,
行者无疆,岂知杰士成大功,半在龙沙绝域中。
历史传奇的色彩,离不开赤子忠魂的出彩。接过先人的烽燧,亦如眼前这头顶熠熠国徽、身披藏蓝礼服的身影,追随跋涉着塔里木河欢腾奔涌的戍边足印,举目敬礼红日的蓬勃之姿,把沉重的影子抛在后面。他们是“敢攀登十八盘的勇士”,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我知你别无所求,只为固囿这铁规方圆的净地,手捧坎儿井甘澈的水涤洁、孕育、滋润每一个贫瘠、龟裂的灵魂,祈愿着春日的暖阳冰融萧瑟与寒冷,抚慰囹圄囚子躁动晦暗的心。我手写我心,心灵的从冬到春——仅仅只隔点亮烽燧的距离。
精诚所至,扶春为秋实,化腐朽为神奇。
这些年,你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在这四面高强、一方天地的世界里周而复始的用双脚丈量相同的里程,累么?或许行走地步伐,曾经跌倒,但不曾停留,依然铿锵。那,不是一种简单的脚步移动,而是一种诉说,用心灵与灵魂的共鸣,燃烧传递起烽燧对生命救赎的诠释——做一名永不换防的哨兵。
负重前行,勒石天山以明志,饮水雪域以践行。
烽燧礼赞,植心入梦;梦想在前,牢记使命;巍峨天山,戈壁绿洲;与爱同行,顽石化璞。掩卷沉思,曾几何时,偶感时光如斧。青春的矫饰、浮泛被层层劈削,仆仆风尘里青涩的怯意与单薄已层层蜕落。我不敢说什么是梦想,然而上天如果能够给我一次机会让我选择,我愿化作战鼓,澎湃沙场将士卫国冲锋的铁血;我愿栖身金银川畔的一簇红柳,为辛劳的军垦拓荒人燃烧易朽的躯壳;我愿图腾漠北神木的胡杨,朝圣着母亲河塔里木河的方向;我愿成为锈迹斑斑的犁铧,为后人展示沙海老兵在卡拉库了原始荒漠上一犁界破曙光天的壮举;我愿煮沸心中叮咚流淌地坎儿井,用不曾停歇的流转亲润祖国的北疆;我愿化作熊熊烈火、滚滚狼烟地烽燧——无论外面的世界、季节用什么颜色渲染,将平凡、朴实、正义、刚直、博爱的警魂嵌刻入骨髓,守护山川,逐日大爱无疆。